推理公式计算设计频率

合集下载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汇总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汇总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 <t c;)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Z0+Z1)·し1+(Z1+Z2)·し2+……(Z n-1+Zn)·しn-2Z0·L}/L2当Z0 =0时,上式变为:J = {Z1·し1+(Z1+Z2)·し2+……(Z n-1+Zn)·しn}/L2fa3-1、J1/3 ;计算3-2、J1/4;计算4、H24 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v 、Cs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Cs=2~3. CvCv>0.6的地区:Cs≒3.0 Cv Cv<0.45的地区:Cs≒4.0Cv Cv24 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1;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n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

广西中小河流推理公式洪水计算

广西中小河流推理公式洪水计算

推理公式试算法(见实用水文水利计算书P75~76)
工程地点:阳江2水电站坝址设计洪水计算
(一)基本资料:该区属山区地形.土质为粘土
河流为季节性水流。

试求百年一遇的设计洪峰流量。

F=123km2
L=27.2km =27200m
J=0.00830
(二)24小时雨量计算:
(三)暴雨递减指数n、稳定入渗f及汇流参数m
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据流域是山区地形和沙地,选用f= 3.7毫米/小时
3.m值:据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汇流参数m值综合公式表
θ=L/J1/3θ=134.34
经比较取m= 1.10(m值用查表法为1.1,电力工程计算手册P209)
(四)雨力S P计算:
S P=P T/T1-n=P T/241-n
(五)计算tB值:
tB=((1-n)*S P/f)1/n计算时先比较tB值与t值的大小
(六) 试算Qm,假设Qm=1261m3/s则得p=1%
1 、τ=0.278*L/(m*Qm1/4*J1/3) 5.70小时
2、由此可知tB>τ,按下式:
α =1-f/S P*τn0.909
3、计算Qm:
Qm=0.278*α*S P/τn*F1261.10m3/s
计算结果:1261.10m3/s
与原假设1261m3/s极为接近,故采用1261.10m3/s为最终采用成果。

(完整版)推理公式法计算

(完整版)推理公式法计算

时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合计
最大24小
时净雨的
计算:
单位:mm
占(H24-
占H6%
H6)% 毛雨过程
f*1
净雨过程 hτ净雨 hτ前净雨
最大3天内 分段净雨
h3天净 h3天-h24= h一= h三=
18 19 20 21 22 23 24
htp面/t (mm/h)
40.6 33.2 28.3 24.8
Qm
(m3/s)
3327 2721 2321 2032
计算 Qm~τ
τ(小时)
10.16 10.63 11.24
Qm(m3/s)
3000 2500 2000
Qm= 2155
τ=
11
f3天
hτ净雨
339.2
184 184 135.24 48.76
主洪峰过 程线的推 求:
τi/τ τi(小时)
Qi/Qm Qi(m3/s)
0.0
0.4
1.0
2.0
3.0
4.0
0
4.4
11
22
33
44
0
0.1
1
0.11
0.04
0
0
215.5
2155 237.05 86.2
0
相应时刻(时)
洪峰
序号 1(第一天)
2(τ前) 3(主洪峰)
4(τ后) 5(第三天)
分段单元 洪水过程
线的推 求:
降雨起讫时间
时~

降雨历时t (小时)
净雨量hi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与推理公式法使用说明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与推理公式法使用说明

广东省综合单位线与推理公式法使用说明一、单位时线程序的使用:先准备以下数据:流域面积F,河长L,河流坡降J,流域所在分区和亚区(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暴雨参数(Ht、Cvt、αt)及计算频率P。

计算时数据可直接输入,也可以用数据文件输入,对于第一次计算的流域,最好直接输入数据,计算完后把这些数据文件保存起来,以后计算同一流域就可用这个数据文件来输入数据,并可对此数据文件进行修改。

建立或修改数据文件可用EDIT<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中数据顺序为:①工程名称(两边要加引号);②流域面积;③河长;④坡降;⑤分区号码(用数字输入顺序号,如Ⅵ号则输入数字6);⑥亚区(输入方法同分区号码的输入一样,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⑦H6、Cv6、α6,H24、Cv24、α24,H72、Cv72、α72(注意:有些小流域按《使用手册》规定还需输入1/6小时和1小时的H、Cv、α值,数据可分几行输入)。

计算机中的m1值是直接查线得到的,有时m1值要在线与线之间读出,这时可在程序运行时对计算机算的m1值作出修改,输入自己查得的值。

计算频率在计算过程中输入,可反复计算不同频率而不用重新输入各参数。

计算结果可直接打印出来,也可用数据文件进行保存,经过修改后再打印。

用数据文件保存的结果可用(EDIT<数据文件>)查看和修改。

二、推理公式程序的使用:使用推理公式程序计算前应先准备下列数据:流域面积F,河长L,河流坡降J,流域所在分区和亚区(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汇流分区,暴雨参数(Ht、Cvt、αt)及计算频率P。

计算时数据可直接输入,也可以用数据文件输入,对于第一次计算的流域,最好直接输入数据,计算完后把这些数据文件保存起来,以后计算同一流域就可用这个数据文件来输入数据,并可对此数据文件进行修改。

建立或修改数据文件可用EDIT<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中数据顺序为:①工程名称(两边要加引号);②流域面积;③河长;④坡降;⑤汇流分区号码(输入数字:1.山区、2.高丘、3.低丘区、4.海南,分区号码用数字输入顺序号,如Ⅵ号则输入数字6);⑥亚区(输入方法同分区,如果没有亚区,则不用输入);⑦H6、Cv6、α6,H24、Cv24、α24,H72、Cv72、α72(注意:有些小流域按《使用手册》规定还需输入1/6小时和1小时的H、Cv、α值,数据可分几行输入)。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的公式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的公式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的公式1、推理公式f Q n sm τψ278.0=当τ≥c t ,时,n su τψ-=1 当τc t ,时,nc t n -⎪⎭⎫ ⎝⎛=1τψn H s -=12424n--=410ψττ()nnnsF L mJ ----⎪⎪⎭⎫ ⎝⎛=414431410278.0τ()nc s n t 11⎥⎦⎤⎢⎣⎡-=μm Q ——设计频率的洪峰流量(m 3/s )ψ——洪峰径流系数τ——汇流历时(h)S ——暴雨雨力(mm/h)n ——暴雨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1小时,当t<1,取n=n 1,当t 1,取n=n 2μ——产流历时内流域内的平均入渗率(mm/h )c t ——产流历时24H ——设计频率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 )计算步骤1、根据地形图确定流域的特征参数F 、L 、J2、由公式4131FJ L =θ计算θ值,并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汇流参数m3、由暴雨μ的参数等值线图确定设计流域的暴雨参数特征值24H 、C V 、C S 、n 1或n 2,并由皮尔逊Ⅲ型,结合频率查表,确定指定频率下的K p 值,由()241224H K s K S n p p p -== 4、有《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出n-44的值,并根据ns m -⎥⎥⎥⎥⎦⎤⎢⎢⎢⎢⎣⎡=44410383.0θτ计算0τ值5、查表确定μ值,并计算n sτμ,查图由n 、n sτμ两坐标的焦点值,确定洪峰径流系数ψ6、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出n-41的值,计算流域汇流时间n--=41ψττ,计算τ值2、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经验公式 适用于流域面积小于100km 2.32ksFQ m =洪峰流量参数K 可有下表3、公路科学研究所nm kFQ =指数n 为面积指数,当101≤≤F 时,K 值如下表梯形断面830)'(189.1⎥⎦⎤⎢⎣⎡-=i m m nQ h ,)1(2200m m h b -+=,212'm m +=。

流量计算新表

流量计算新表

1
0.60、0.65、0.70、 1.661 lg(H6p/H24p) lg( n2: 0.60、0.65、0.70、 0.75、0.80、 t=6~ 小时: =1+ 0.75、0.80、0.90 ★t=6~1 小时:n2=1+ lg( 1.285 lg(H1p/H6p) t=1~ 小时: =1+ ★t=1~1/6 小时:n1=1+ lg( 1.285 lg(H1/6p/H1p) 9 设计频率的 暴雨雨力 Sp(mm/h) Sp(mm/h) 1- n = H24p/24 n- 1 = H24p ×24 Sp· Sp·F
µ =3.6·F-0.19 ·
2
汇 流 参 数
16
查手册( 24) 查手册(p、24) 汇流参数 ω ω 有的公式用 m 表示) 表:1-11 表示) ( J=0.0005~ 当 J=0.0005~0.3 可用下式计算其平 川西南山地: 川西南山地: θ =1~30 均值
ω =0.2 J-1/3 或地区特性计算(见附表) ω =0.221 θ 0.204 或地区特性计算(见附表) 0.2
-1/(4-n) ( · Ψ)
-1/(4-n) 1/(
计算: 计算: 1/( -1/(4-n) 19) 22) (19)×(22) 1/(22)1/(4-n) = τ 0 ·1/(22)
1/(4-n) 1/(
0
1/(4-n) ·1/(Ψ) 1/(
1/(4-n) 1/(
τn
Qp( 3/s) Qp(m /s) =0.278 n (Ψ·Sp / τ )F K· F
θ =30~300 30~
ω =0.025 θ 0.845
ω ·J1/3/L
19 流 量 参 数
τ0
(小时)径流系数 小时)

暴雨产流计算(推理公式_四川省)

暴雨产流计算(推理公式_四川省)


地区
Ⅰ1
洪水过程线
雨型
3
计算参数
编号
5
东部地区 双峰 Ⅱ 金沙江
时段
10′ 1h 3h 6h 24h
点雨量均值 Ht(mm) 18 46 60 86 110
变差系数 Cv
0.35 0.42 0.45 0.53 0.55
偏差系数 Cs/Cv 3.5 3.5 3.5 3.5 3.5
模比系数 KP
1.67 1.82 1.88 2.05 2.09

0.94
1

1
1

1
1

1
1

1
1
雨型
历时T
单峰洪水
44.03
双峰洪水
61.92
洪水过程线计算参数
东部地区
单峰
川西南地区
双峰
设计洪水流量 WP(万m3) #NAME?
Q0(m3/s)
确定以日还是以时计算暴雨
1.83

2.58

计算参数


值m=0.2J-1/3,m范围为m=0.3~2.5。
影响因素
25
0.811
110
1
0.63
70
1
0.734
70
1
0.473
40
1
6h面深折减系数αt
100
300
0.966
0.901
0.924
0.802
0.932
0.822
0.888
0.7
0.851 0.887 0.795 0.811 0.868 0.763 0.738 0.84 0.4 0.78

推理公式计算设计频率洪水、洪量标准版

推理公式计算设计频率洪水、洪量标准版

设计频率的模比系数即Kp值查询
汇流参m表
,如大于150mm
降雨历时为24小时的迳流Array 1、优点:本方法计算公式为简化小流域推理公式,计算结果与原型公式比较,产生的
应用方便。

2、使用说明:输入流域面积F、干流长度L、河道平均坡降J、暴雨递减指数历时24小时的降雨迳流系数а24,即可自算出相应频率的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

3、汇、表2中查取。

4、先取n=n1(τ≤1),求出一个洪峰流量Q p和τ,当计算的τ≤1时,当设τ≤1,算出的τ>1,再设τ>1,计算出τ>1时,可取n=(n1+n2)/2,再进行计算见I12
数即Kp值查询表(Cs=3.5Cv)
汇流参数m表
70~150mm,如大于150mm时m值略有减小,小于70mm时m值略有增加。

Ф=L/J(1/3)
为24小时的迳流系数
结果与原型公式比较,产生的误差最大不超过百分之一,可直接求解,省去联解过程,道平均坡降J、暴雨递减指数n、n1、n2、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均值H24、模比系数K P和流量和洪水总量。

3、汇流参数m和历时24小时的降雨迳流系数а24值,均可从表1和τ,当计算的τ≤1时,洪峰流量Q p即为所求。

如τ>1,则应取n=n2重新计算。

p
可取n=(n1+n2)/2,再进行计算。

5、tc>24时D8中的u值为D11中的值,洪峰流量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频率的模比系数即Kp值查询
汇流参m表
,如大于150mm
降雨历时为24小时的迳流Array 1、优点:本方法计算公式为简化小流域推理公式,计算结果与原型公式比较,产生的
应用方便。

2、使用说明:输入流域面积F、干流长度L、河道平均坡降J、暴雨递减指数时24小时的降雨迳流系数а24,即可自算出相应频率的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

3、汇流表2中查取。

4、先取n=n1(τ≤1),求出一个洪峰流量Q p和τ,当计算的τ≤1时,洪设τ≤1,算出的τ>1,再设τ>1,计算出τ>1时,可取n=(n1+n2)/2,再进行计算。

I12
数即Kp值查询表(Cs=3.5Cv)
汇流参数m表
70~150mm,如大于150mm时m值略有减小,小于70mm时m值略有增加。

Ф=L/J(1/3)
为24小时的迳流系数
结果与原型公式比较,产生的误差最大不超过百分之一,可直接求解,省去联解过程,道平均坡降J、暴雨递减指数n、n1、n2、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均值H24、模比系数K P和历量和洪水总量。

3、汇流参数m和历时24小时的降雨迳流系数а24值,均可从表1、τ,当计算的τ≤1时,洪峰流量Q p即为所求。

如τ>1,则应取n=n2重新计算。

当取n=(n1+n2)/2,再进行计算。

5、tc>24时D8中的u值为D11中的值,洪峰流量结果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