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集训
中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23 文言文阅读(二)

考点集训23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一、(2014·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读qiān。
⑦勒:编辑。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辄(立即,就,便) (2)比(等到)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众多疲弱的士兵。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
”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
②社稷:指国家。
③身治:自身修养好。
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詹何对.曰(回答)(2)故本.在身(根本,基础)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二部分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二部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二部分『教学目标』继续研读课外文言文。
第二类:名人轶事、文史类一、研读例文,把握阅读方法例文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②辄以水沃面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③食不给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④乃至被谗受贬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2.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③每以天下为己任3.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集训-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专题二 2018课外文言文阅读集训第1类人物传记一、(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6分)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①,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②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③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是也。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父子之严,不可以狎④;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节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篇》)【注释】①翻奖:夸奖。
②捶挞:杖击,鞭打。
③逮:等到。
④狎:轻视。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B)A. 宜.诫翻奖/宜.乎众矣(《爱莲说》)B. 应呵反.笑/始一反.焉(《愚公移山》)C. 诚哉斯.语/斯.是陋室(《陋室铭》)D. 诚.不得已也/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解析】A项两个“宜”的意思均为“应当”;B 项两个“反”的意思分别为:反而,反倒/通“返”,返回;C项两个“斯”的意思均为“这,这样”;D项两个“诚”的意思均为“确实”。
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B)例句:当以.疾病为谕A. 以为妙.绝(《口技》)B.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C. 何以.战(《曹刿论战》)D.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解析】A项“以”为动词,“认为,以为”。
B项“以”为介词,译为“用,拿”,与例句中“以”用法相同。
C项“以”为介词,译为“凭借”。
D项“以”表因果关系,译为“因为”。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47分)1. (15分) (2017九上·滦南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
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④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
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③子母:利息和本金。
⑤责券:求取证据。
⑥橐:tuó: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
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断两处)客有橐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以善酿致富以:________②由是远近称长者由是:________③甲逾期不肯偿逾:________④或问之或:________(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2020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二、虚词样板文分组集训

然”“居然”;
其
③副词,表示肯定,可译为“就是”“原来是”;
而
④副词,表示时间的紧相衔接,可译为“就”;
为
⑤连词,表示顺接,可译为“于是”“便”。
然
以
二、虚词样板文分组集训
返回目录
且
《桃花源记》中“乃”字用法典型,共出现了2处,请写出下列句子中虚词
之
对应的用法及意义:
于
1. 乃大惊
乃
2. 乃不知有汉
二、虚词样板文分组集训
返回目录
且
(三)于(7年4考)
用法归纳
之
①介词,对,对于;②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③介词,至,到,
于
到达;④介词,在;⑤介词,从,自;⑥介词,向,给。
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于”字用法典型,共出现了13处,请写出下
列句子中虚词对应的用法及意义:
其
1.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表状态 表转折,却
然
以
二、虚词样板文分组集训
且
之
分组小练
于
填写列各句虚词对应的用法和意义填写到横线上。
乃
第一组
其
(1)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却
(2)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就
而
(3)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不译
为
(4)潭西南而望
表状态
然
以
返回目录
二、虚词样板文分组集训
且
之
第二组
于
(1)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却
乃
为
然
以
返回目录
二、虚词样板文分组集训
返回目录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习:课外文言文分类集训(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分类集训一、人物传记类(10 年 2 考)(一)[2023·无锡]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力农。
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家贫力学。
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拾薪为烛,调习达旦,不寐。
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
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家。
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四年,兀术攻常州,宜兴令迎飞移屯焉。
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傅庆追破之,又遣辩士马皋、林聚尽降其众。
有张威武者不从,飞单骑入其营,斩之。
避地者赖以免,图飞像祠之。
金人再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尾袭于镇江东,又捷;战于清水亭,又大捷。
兀术趋建康,飞设伏牛头山待之。
夜,令百人黑衣混金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攻击。
兀术次龙湾,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城,大破之。
兀术奔淮西,遂复建康。
飞奏:“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静守,仍益兵守淮,拱护腹心。
”帝嘉纳。
兀术归,飞邀击于静安,败之。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1.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尤好《左氏春秋》(喜爱)B.父义之(认为……合乎正义)C.宜兴令迎飞移屯焉(驻扎)D.仍益兵守淮(更加)2.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能节食以济饥者”中的“以”意> 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不以物喜C.策之不以其道D.徐以杓酌油沥之3. 翻译下列句子。
(1)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
(2)兀术奔淮西,遂复建康。
4. 有学者称,无锡宜兴是岳飞的“第二故乡”,是“岳家军”的发祥地。
宜兴还有岳飞的衣冠冢,有关部门拟在衣冠冢旁设立四个彰显岳飞形象的宣传栏,第一栏取名为“出生神奇”。
请依据选段,拟写另外三个栏目的名称。
栏目一:出生神奇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栏目四: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书学习类(10 年 5 考)(二)2023·河北三市六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部编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 能力提升、岳阳楼记

九年级上册
(二)郭子仪以国事为重 (宋)司马光 郭子仪①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②, 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 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 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 辱,非公不能定,仆④岂敢怀私忿哉!”因涕 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⑤ 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三》)
九年级上册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 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因 涕 泣 勉 以 忠 义 /即 荐 之 为 节 度 使/ 遂 同 破 贼/无 纤 毫 猜 忌。
九年级上册
4.从这段故事可以看出郭子仪怎样的品质特 点?
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前嫌,待人赤诚,以德报 怨的高贵品质。
九年级上册
5.这段文字对郭子仪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描写 方法?
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情等描写。
九年级上册
【参考译文】郭子仪当初与李光弼一起做安思 顺的副将,不能和睦相处,即使同席共座也从 不互相谈话。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做了主 将,李光弼恐怕被杀害,于是跪下请求郭子仪 说:“我个人死是心甘情愿的,只求你宽恕我 的妻子和儿女。”郭子仪快步走到大堂下边, 握着李光弼的手说:“现在国家不太平,皇上 受到侮辱,没有你不能平定天下,我怎么敢心 怀私愤呢?”
九年级上册
2.对画横线句子“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 敢怀私忿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A.现在国家不太平,皇上受到侮辱,没有你不能平 定天下,我怎么敢心怀个人的私愤呢! B.现在国家不太平,主人受到侮辱,没有你不能处 理事情,仆从怎么敢心怀个人的私愤呢! C.现在国都不太平,皇上受到侮辱,没有你不能平 定天下,我怎么敢心怀个人的私愤呢! D.现在国家战乱,皇上被人侮辱,没有你不能平定 天下,我不敢心怀个人的私愤啊!
湖南省近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课外古诗词曲鉴赏集训(2021年整理)

专题一 2018课外古诗词曲鉴赏集训第1类送别惜别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8分)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①,愁听清猿②梦里长。
【注释】①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潇水在寒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泛指今湖南一带.②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1。
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4分)“凉”字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诗人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而且写出了因与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2。
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营造出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江楼、橘柚、江风、雨、舟、月、猿。
诗歌描写了诗人在风雨交加中送友人上船的场面,营造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别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8分)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唐]刘长卿万里辞家事鼓鼙①,金陵驿路楚云西②。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注释】①事鼓鼙(pí):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②楚云西:古代楚国地方的西部,这里指送别的所在地。
1。
请简要赏析“万里辞家事鼓鼙"一句中“万里”的妙处.(4分)“万里"表明李判官辞家到润州去从事军务的旅途之遥远,既指空间上的遥远,也暗示路途的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李判官前途的担忧之情。
2.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4分)都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春、水以人的情感,“留”“怜”二字写春、水依依不舍送人,万物皆有情,借以表达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8分)送和甫①至龙安微雨[宋]王安石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②过江时。
【注释】①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
②汝:指王安石长女,嫁给浦城人吴充之子吴安持。
1. 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氛围?(4分)烟、雨、春风、沙、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 2018课外文言文阅读集训第1类人物传记一、(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6分)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①,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②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③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是也。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父子之严,不可以狎④;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节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篇》)【注释】①翻奖:夸奖。
②捶挞:杖击,鞭打。
③逮:等到。
④狎:轻视。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B)A. 宜.诫翻奖/宜.乎众矣(《爱莲说》)B. 应呵反.笑/始一反.焉(《愚公移山》)C. 诚哉斯.语/斯.是陋室(《陋室铭》)D. 诚.不得已也/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解析】A项两个“宜”的意思均为“应当”;B 项两个“反”的意思分别为:反而,反倒/通“返”,返回;C项两个“斯”的意思均为“这,这样”;D项两个“诚”的意思均为“确实”。
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B)例句:当以.疾病为谕A. 以为妙.绝(《口技》)B.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C. 何以.战(《曹刿论战》)D.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解析】A项“以”为动词,“认为,以为”。
B项“以”为介词,译为“用,拿”,与例句中“以”用法相同。
C项“以”为介词,译为“凭借”。
D项“以”表因果关系,译为“因为”。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每小题3分)(1)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
”(2)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略。
4. 文中提出了怎样的教子观?请谈谈你从中获得的现代父母教育子女的启示。
(6分)教子观:①教育孩子要严慈并重,不可一味溺爱。
②要公平对待孩子,不因孩子资质差异而区别对待。
启示:①不能一味溺爱孩子;②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
【解析】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以“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提出自己对溺爱孩子的看法,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以“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和“人之爱子,罕亦能均……更所以祸之”表明自己的教子观,由此即可得出第一问答案。
第二问只要能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的需要,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呵斥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还认为道理本来就是这样。
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再去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养成败坏的品德。
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
”是很有道理的。
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
”这话确实有道理。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愿意使他因受责骂训斥而神色沮丧,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
应该拿生病来作比喻,难道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还该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略。
简略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
其实聪明俊秀的(孩子)固然引人喜爱,顽皮愚笨的(孩子)也应该加以怜悯。
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对他好,却反而会给他招祸殃。
二、(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6分)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累迁洛州司马。
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①。
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
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
’又《春秋》云:‘冬无愆②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
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四十》) 【注释】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亦为宰相。
②愆:(qiān)过分。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B)A. 累迁.洛州司马/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B. 寻.转凤阁侍郎/寻.病终(《桃花源记》)C. 景俭独.曰/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D. 于是再.拜谢罪/再.而衰(《曹刿论战》)【解析】A项中两个“迁”的意思分别是:调动/贬谪;B项中两个“寻”都是“不久”的意思;C项中两个“独”的意思分别是:唯独/老而无子的人;D项中两个“再”的意思分别是:两次/第二次。
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C)例句:而.忽生此花A. 国险而.民富(《隆中对》)B.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D.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解析】C项与例句中的“而”都表转折;A项“而”表并列,可译为“并且”;B项“而”表修饰,无实义;D项“而”表承接,可译为“就”。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每小题3分)(1)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
陛下恩德扩大到了草木,所以能使秋木第二次开花。
(2)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本应)帮助皇上依据天理来治理万物,可是却不能治理得和谐,这是我们作为臣子的罪过啊。
4.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表现了杜景俭的什么性格特点?群臣认为秋天生花是吉兆,杜景俭认为秋天生花是凶兆,你是怎样认为的?请阐述理由。
(6分)正直、大胆、敢言。
(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我认为秋天生花既不是凶兆也不是吉兆,而是因为那个时间段的光照、温度正好符合梨花开放的条件。
【参考译文】杜景俭,冀州武邑人。
少年时应试中明经举,多次升职至殿中侍御史。
(他)又升任洛州司马。
不久又调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武则天曾用秋季院内长出梨花一枝而问宰相说:“这是什么吉祥之兆?”诸宰相答道:“陛下恩德扩大到了草木,所以能使秋木第二次开花,即使周文王仁德遍及路边的苇草,也无法超过您。
”杜景俭唯独说:“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能混乱,违反了就会成为灾难。
’《春秋》也讲:‘冬天没有过于温暖的阳光,夏天没有寒冷的气候,春天没有寒冷的风,秋天没有苦雨。
’现在已到了秋天,草木发黄凋零,但是忽然生出此花,混乱阴阳。
臣考虑陛下布政施令,是否有亏于礼典。
而且我们这些人愧居宰相,(本应)帮助皇上依据天理来治理万物,可是不能治理得和谐,这是我们作为臣子的罪过啊。
”因此拜两拜而谢罪,武则天说:“爱卿真是好宰相啊!”三、(2018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16分)欧阳珣,字全美,吉州庐陵人。
崇宁五年进士。
调忠州学教授①、南安军司录②,知盐官县。
以荐上京师,遇国难,及出使,加将作监丞。
金人犯京师,朝议割河北绛、磁、深三镇地讲和。
珣率其友九人上书,极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与人。
及事急,会群臣议,珣复抗论当与力战,战败而失其地,它日取之直;不战而割其地,它日取之曲。
时宰怒,欲杀珣,乃遣珣奉使割深州。
珣至深州城下,恸哭③谓城上人曰:“朝廷为奸臣所误至此,吾已办一死来矣,汝等宜勉为忠义报国。
”金人怒,执送燕,焚死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七》,有删改)【注释】①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②司录:官名。
③恸哭:放声痛哭,号哭。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C)A. 及.出使/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 珣复.抗论当与力战/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节选)》)C. 汝等宜.勉为忠义报国/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D. 金人怒,执.送燕/执.策而临之(《马说》)【解析】A项“及”的意思分别是“等到/比得上”;B项“复”的意思分别是“又/回答”;C项“宜”都是“应当”的意思;D项“执”的意思分别是“逮捕/拿着”。
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D)例句:焚死之.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 宋何罪之.有(《公输》)C. 无怀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D. 借旁近与之.(《伤仲永》)【解析】D项和例句中的“之”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A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C项“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每小题3分)(1)极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与人。
(欧阳珣)极力陈说祖宗留传下来的土地,(哪怕是)一尺一寸也不可以割让给别人。
(2)不战而割其地,它日取之曲。
(如果)不抗战就割让土地,以后想要夺回来就理屈了。
4. “金人犯京师”时,欧阳珣的看法与群臣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对欧阳询“战败而失其地,它日取之直;不战而割其地,它日取之曲”的观点进行评价。
(6分)欧阳珣认为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主张力战。
群臣想割地,主张讲和。
我认同欧阳珣的观点。
金兵侵犯,如果奋力抵抗,最后战败了失去土地,也尽力了,以后再从金人那里夺回来就是理直气壮的;如果不奋力抵抗,为了讲和轻易割让土地,那么以后再想夺回来就会理屈的,因为当时割让时是自愿的。
【解析】阅读文言文,从“珣复抗论当与力战”可以看出他主张力战,从“朝议割河北绛、磁、深三镇地讲和”可以看出群臣主张讲和。
注意对欧阳珣观点的评价要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欧阳珣,字全美,是吉州庐陵人。
崇宁五年中进士。
(后来)担任忠州学教授、南安军司录,盐官知县。
因人推荐到京城,恰逢国家有难,等到受命担任使者时,被封为监丞一职。
(当时)金兵侵犯京城,朝廷大臣商议割让河北绛、磁、深三镇给金国讲和。
欧阳珣带领他的九个朋友上书,(欧阳珣)极力陈说祖宗留传下来的土地,(哪怕是)一尺一寸也不可以割让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