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评价

合集下载

中学生怎样评价秦始皇

中学生怎样评价秦始皇

中学生怎样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真伟大,不愧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秦始皇好大喜功,是个暴君。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

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原文与解析

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原文与解析

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原文与解析秦始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在《史记》中,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意见。

本文将对《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原文进行分析和解析。

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

首先,从统一六国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的功绩被充分肯定。

原文中提到:“嬴姓秦氏,姓炎帝中山氏。

”这一段表明秦国是中山氏的后代,具有光荣的血统。

而在秦统一六国后,“遂更命曰秦”,将国家名字更名为“秦”,显示出秦始皇对于自己的成就的自豪。

其次,从建设万里长城和修建陵墓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的雄心壮志也是不容忽视的。

《史记》中提到:“筑长城万余里,起故关车至函谷”。

这段文字描绘了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壮举,展示了他的决心和领导能力。

此外,秦始皇还修筑了兵马俑,以及他自己的陵墓,其中兵马俑被世人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展示了秦始皇的统治实力,也成为后世的文化遗产。

然而,《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存在一些负面的看法。

首先,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采取了极端的措施,实行了严苛的法律和政策。

《史记》中称:“秦始皇之时,天下久无太平之日,倾覆久矣。

”这段文字反映了秦国在秦始皇统治之前的混乱局面,但也表明了秦始皇过于严苛的治理手段并没有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其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被认为是对知识分子和文化的摧毁。

《史记》中写道:“始皇之朝,尊法以所出,畜秩以所长,功臣封侯”。

这段文字表明,秦始皇实行了权力的集中化,剥夺了知识分子的权力和地位。

他不仅焚烧了大量的文献,还处死了许多儒生,进一步扩大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压制。

综上所述,对秦始皇的评价在《史记》中是一种复杂的混合态度。

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修筑万里长城和陵墓的成就被充分肯定,但他极端的治理手段和摧毁文化的行为也受到了批评。

在评价秦始皇时,我们应该全面审视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既弘扬其积极的一面,也要反思其负面的教训,以更加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秦始皇人物评价800字

秦始皇人物评价800字

秦始皇人物评价800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认为是中国的开国皇帝。

他统一了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被视为中国古代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典范。

然而,他的统治也以暴政和残酷著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的成就体现在他的政治成就和制度建设上。

他统一了中国的语言文字,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修建了道路和驿站,制定了一套严谨的法律制度。

他还废除了封建制度,推行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方式也备受争议。

他实行焚书坑儒,镇压异己,推行苛政,导致了很多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他的暴政和残酷使得他在中国历史上成为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秦始皇也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

他迷信方术,追求长生不老,使得自己成为了权力的奴隶。

他的私生活也备受批评,被指责宠幸宦官和后妃,纵容自己的享乐欲望。

秦始皇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历史人物。

他的政治成就和制度建设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的暴政和残酷也使得他成为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

评价秦始皇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客观地评价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如何评价秦始皇500字

如何评价秦始皇500字

如何评价秦始皇500字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原名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秦始皇进行评价。

一、秦始皇在政治上的成就令人瞩目
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统治更加有效。

他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行法治,使国家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这些改革对于秦朝乃至后世的国家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他统一了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使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他修建了驰道,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秦始皇还重视教育,设立学官,推广文化知识,使国家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秦始皇的统治也有其不足之处
他实行严苛的法治,对人民的压迫较重,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他焚书坑儒,对文化进行了严重的破坏,使许多珍贵
的文化遗产遭到损失。

此外,秦始皇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豪华的宫殿和陵墓,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总之,秦始皇是一位具有伟大成就的历史人物。

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他的统治也有一定的缺陷。

在评价秦始皇时,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他的功过,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秦始皇人物短评300字

秦始皇人物短评300字

秦始皇人物短评300字
秦始皇,名嬴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他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秦朝,被誉为“始皇帝”。

秦始皇非常重视法律,他颁布了许多法令和条令,对罪犯实行严厉的惩罚,甚至对犯有轻罪的人也进行酷刑。

他还大力推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制度,对统一化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方式也备受争议。

他采取了极端的中央集权措施,削弱了地方豪门的势力,严禁私人拥有兵器,消灭了百家争鸣,焚书坑儒,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剧。

此外,他还强迫大量人民参与修筑万里长城和陵墓,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综合来看,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征服者和改革家,他的统一和变革为中国历史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但他的暴政和残酷手段也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无论如何,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都不可忽视。

秦始皇的功过评价

秦始皇的功过评价

秦始皇的功过评价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即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创建了大一统的秦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皇帝。

然而,尽管他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统治也存在争议。

本文将对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进行评价。

一、秦始皇的功绩1. 统一六国:秦始皇通过征服其他六个国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此举消除了封建割据和分裂,为后来的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

2. 建立中央集权:秦始皇将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废除了封建制度,设立郡县制度,确立了一套严密的行政体系。

这种中央集权的制度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朝代提供了范本。

3. 统一货币和文字: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文字规范,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修订工作。

这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4. 建设长城: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作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防线。

长城的修建不仅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也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5. 实行法制: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如法律统一、轻刑重赏、刑法严明等,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力度,维护了社会秩序。

二、秦始皇的过失1. 暴政和残酷手段: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用了极端的统治手段,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严禁异议等,对付异己者残酷无情。

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文化传统和人权。

2. 建造规模过大的工程:秦始皇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工程项目,如大型宫殿、陵墓和道路。

这些工程的建设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并对国家财政产生了巨大压力。

3. 推行中央集权过度:秦始皇推崇中央集权,压制地方豪强,取消了封建制度。

虽然这一举措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但也导致了地方豪强的矛盾与不满,为日后社会动荡埋下了伏笔。

4. 没有良好的储君制度:秦始皇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储君制度,导致他的死后,嘉靖年间的内乱,削弱了秦朝的统治。

三、对秦始皇的综合评价秦始皇以他创造的统一国家的伟大成就而闻名于世。

然而,他的专制暴政和残酷手段也给中国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评价秦始皇

评价秦始皇

评价秦始皇当谈及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时,秦始皇(公元前259年 -公元前210年)必定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人物。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也是秦朝的奠基者。

他的统一不仅实现了长期分裂的中国,还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秦始皇也被一些人视为极度暴虐的君主,他的统治方式及政策备受争议。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秦始皇进行全面的评价。

首先,秦始皇的最大成就莫过于他对中国的统一。

在秦始皇之前,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分裂的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和混乱不断。

然而,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稳定了国内局势,统一了六国。

他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消除了各个地方势力的威胁,使得整个中国能够集中精力进行统一建设。

这项伟大的成就使得后来的君主们受益,而且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秦始皇对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修建长城、修筑运河、修整道路等,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尤其是修建长城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中国北方的防御力量,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贸易。

这些政策不仅使中国变得更加统一和繁荣,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尽管秦始皇有着这些辉煌的成就,他的统治方式和政策也备受争议。

秦始皇对异己的镇压和残暴手段广为人知。

他实行严酷的法治体系,惩罚措施极其严厉。

他对历史文化的审查和焚书坑儒的行为,也被许多人批评为独裁和破坏。

此外,秦始皇还被指责迷信和贪婪,他的对神仙和药物的追求,以及对奢侈品和陵墓建设的援引,被认为过于浪费和不切实际。

总的来说,秦始皇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他的统一政策使中国得到了长时间的统一和相对的稳定,为后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他的发展政策也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然而,他统治的暴虐和错误也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取决于个人对他的成就和政策的权衡。

无论如何,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的经历和政策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秦始皇的短语

评价秦始皇的短语

评价秦始皇的短语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

3、瑕不掩瑜,是一代雄君明主,千古一帝。

4、一日宴群臣,置酒咸阳宫;群臣竞朝贺,频赞盖世功。

5、秦始皇的过主要体现在暴政方面,他穷奢极侈,横征暴敛,赋税沉重,大兴土木,焚书坑儒。

6、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8、采取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

9、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

10、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11、昔日有嬴政,六国一扫平;自称始皇帝,深居咸阳宫;霸气使人惧,叱咤怪眼睁。

12、客观的评价秦始皇:天下一统,以法治国,统治残暴,震烁古今的千秋一帝。

13、始皇正酒兴,豪爽情正浓,面红耳又热,言出贯长空。

14、群臣惟诺诺,无人敢谏诤;甘愿受驱使,唯君命是从。

15、秦始皇雄才伟略,有勇有谋,足智多谋,是不可多得的明君。

16、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

17、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18、有云日月照,莫不相宾从;有云扫六国,盖过尧舜功;有云效周文,列国与分封;有谏集权者,焚书将儒坑。

19、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0、雄心万丈,一统中华,纵横捭阖,千古一帝。

21、他又是一个敢于打破旧时代的人,注定是孤独和不被当时的人所理解的。

22、他也不是完人有失误,有遗憾,但瑕不掩瑜,是一代雄君明主,千古一帝。

为中国的历史记载添上浓墨的一笔。

23、秦始皇:天下一统,以法治国,统治残暴,震烁古今的千秋一帝。

24、始皇得天下,得意又忘形,天天饮美酒,时时醉芳丛。

25、对秦始皇的总体评价:天下一统,以法治国,统治残暴,震烁古今的千秋一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司马迁: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主父偃: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桑弘羊: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世人不能为,是以相与嫉其能而疵其功也。

班固:秦直其位,吕政残虐。

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

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

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

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

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

诛斯、去疾,任用赵高。

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王充: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圣人之全经犹存。

曹操: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秦人以急农并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唐太宗: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柳宗元: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郑樵:秦时未尝废儒学,秦时未尝不用儒学与经学。

所谓诗书之焚,乃学者自焚也,非秦皇之过也。

朱熹: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
张居正:“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

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


“使始皇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积至数十年,继宗世族,芟夷已尽,老师宿儒,闻见悉去,民之复起者,皆改心易虑,以听上之令,即有刘、项百辈,何能为哉!”
“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

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李贽: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

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又以扶苏为子,子婴为孙,有子有孙,卒为胡亥,赵高,二竖子所败。

惜哉。

王夫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刘大櫆:“六经之亡非秦亡之也,汉亡之也。

”。

“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

赵翼: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康有为:“秦焚书,六经未因此而亡。

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绝。

”自两生外,鲁诸生随叔孙通议礼者三十余人,皆秦诸生,皆未尝被坑者。

其人皆怀蕴六艺,学通《诗》《书》,逮汉犹存者也。

然则以坑儒为绝儒术者,亦妄言也。

汉制「郡国计偕,诣太常受业如弟子」,犹因秦制也。

夫博士既有守职之藏书,学者可诣吏而受业,《诗》《书》之事,尊而方长,然则谓「秦焚《诗》《书》,六艺遂缺」,非妄言而何?然而二千年之学者遂为所惑,虽魁儒辈出,无一人细心读书,祛其伪妄者,岂不异哉!
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而统一之愈于纷争,则明甚也。

天将假手于秦,以开汉以后之局,夫谁能御之?而秦与他国,又何择焉?秦并六国,实古代千
余年之大势所趋,至是而始成熟。

非始皇一人所能为,亦非秦一国所能为,其功罪尤非一人一国所宜任受也”。

:两千年之政,秦政也。

鲁迅: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

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章太炎:藉令秦皇长世,易代以后,扶苏嗣之,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何有后世繁文饰礼之政乎!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

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其视孝文,秦皇犹贤也。

秦继世而得成王者,六国亦何以仆之乎?如贾生之过秦,则可谓短识矣。

秦皇微点,独在起阿房及以童男女三千人资徐福;诸巫食言,乃坑术士,以说百姓。

其佗无过。

吕思勉: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

这亦非他一人所能为,大约是法家所定的政策,而他据以实行的。

政治是不能专凭理想,而要顾及实际的情形的,即不论实际的情形能行与否,亦还要顾到行之之手腕。

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

统一虽然是势所必至,然而人的见解,总是落后的,在当时的人,怕并不认为合理之举,甚而至于认为反常之态。

况且不必论理,六国夷灭,总有一班失其地位的人,心上是不服的,满怀著报仇的愤恨和复旧的希望;加以大多数人民的困于无告而易于煽动,一有机会,就要乘机而起了。

夏曾佑: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

顾颉刚:六国征战,诸侯争霸,中原大地的战火熊熊燃烧。

是秦始皇纵横捭阖,叱咤风云,最终在中原大地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正是因为他,中国的朝代才有了最初的模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渐趋完善。

翦伯赞: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柳翼谋: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裏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

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

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汉之政治,多沿秦法,间参以儒家之言。

秦、汉政体,虽为君主专制,而其地方行政,犹有周代人民自治之遗意。

秦、汉之时,人民言论甚自由,而地方之事,多由人民自主,民治且盛於官治也。

秦以专制,为后世诟病,而其实人民转有自治之权。

秦俗「重男女平等」,「秦不专责女子以节义」,对男子也有对等的要求。

「第执「焚书坑儒」一语,遽以为秦之对於古代文化摧灭无余,是实不善读史耳。

黄仁宇: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看一个令人寻思的人物……假使我们撇开赢政的个性与作为,单说中国在西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统一为职志)。

这是世界上二独一无二的现象。

柏杨:赢政大帝的生命是多采多姿的,充分显示他强力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

他面
对的是包罗万象的庞大帝国,充满陌生的人民。

然而,大黄金时代的光芒正在普照。

大黄金时代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一种向前看的心理状态,人们逐渐地从周王朝那种崇古守旧的传统中脱颖而出,而以坚决的态度,发挥创造未来的倔强精神。

赢政大帝正是这种主流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国最勤劳的帝王之一,不分昼夜地为他的帝国服务。

在政府组织上,赢
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帝国的领导人,上至赢政大帝,下至包括宰相李斯在内的高级官员,都精力充沛,具有活泼的想象力。

在本世纪(前三)十年中,他们做出比七十年代统一当时世界还要多的事,也做出几乎比此后两千年大多数帝王所做的总和还要多的事。

赢政大帝虽然焚毁儒书,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传播,对儒家学者,仍继续赢政大帝虽然焚毁儒书,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传播,对儒家学者,仍继续保留他们的职位,而且继续鼓励他们研究。

保留他们的职位,而且继续鼓励他们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