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有的已在地下长眠,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近百年来,这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每个人都持着自己的观点。

小编整理了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1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的功绩1、政治1.提高帝王尊严:嬴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

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

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于皇帝。

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于全国。

2、军事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3、经济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1古往今来,对秦始皇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评论:一是借秦始皇来表达某种政治见解或主张,这可叫作史政论。

史政论不属历史科学,但从性质上讲,即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

一是作为历史研究对象,进行历史评价。

“四人帮”评论秦始皇是典型的反革命的史政论,谬论百出,荒诞不经。

然而他们却凭借手中掌握的舆论大权,使这股妖风一度弥漫整个思想界,冒充研究历史,控制了史坛,取消了人们把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权力。

我们这篇文章,旨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秦始皇作一番自由的、实事求是的讨论。

一、关于秦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问题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封建割据走向封建统一的王朝,秦始皇又是这个王朝的“始皇帝”,因些如何看待秦统一的主要原因,是把秦始皇置于什么基础之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关于秦朝统一的原因,人们曾经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历史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过探讨。

但对秦朝统一的主要原因,大家的看法却很不一致。

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见解是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是为了巩固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样一来,秦始皇的形象就顿时高大起来了。

果真人们有美好的愿望,就必定会得到甜蜜的果子吗?人们要求什么,社会之神就一定恩赐什么吗?事实证明,历史并不是这样。

严格地说,历史不是按照人们的愿望前进的。

在阶级社会里,像人们所占物质资料的差异悬殊一样,人们的愿望也极不一样。

究竟按谁的愿望走?即使说人们都希望统一,那么到底由谁来统一呢?单单为争统一本身就会引起一场殊死的搏斗。

退一步讲,在当时情况下就是有统一的愿望、要求,也只能处于自发的和分散的状态。

这种自发的分散的愿望和要求,不通过一定的形式集中起来,在任何重大的历史变动中都不可能起什么重大作用。

就事实而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处于无权地位的人民有过什么为争取统一而联合起来的实际行动;恰恰相反,在战国的史籍中,到处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厌战、避战、逃战等等反对兼并战争的事实。

历史趣谈: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如何看待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历史趣谈: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如何看待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如何看待秦始皇的历史功

导语: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

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

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今天的一些学者,又再次被指责为“暴君”,并扣以新制的大帽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始作俑者。

当然,这样的观点有人赞成,但也有人反对。

反对者认为:中央集权制应当肯定。

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所以为历代天朝所继承,而且行之有效。

至于“暴君”问题,似失之片面,不能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今将浅见述下。

(一)
秦始皇的第一大功绩,是“消灭六国,统一中国”。

有人认为此话是老生常谈。

虽是老生常谈,但不能就认为是人云亦云,其实是各有见解的。

如一位历史循环论者看此话,就会“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用此观点评价秦始皇,其功业必然不甚了了。

但请一位历史发展观者看此话,其议论可能大大不同。

他会说:秦始皇消灭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不仅如此,还会说:秦始皇又“废封建,置郡县”;继续开疆拓土,为后代的帝王树立了“天子经略,诸侯正封”(《诗北山》)的好榜样。

所谓“旧时代”,是指秦朝以前的夏、商、周三代。

所以言其“旧”,是因为三代时的所有国家的制度都很落后,而且疆域从未统一。

就其制度而言,当时的大小国家都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部落演化而
生活常识分享。

浅议秦始皇的功与过

浅议秦始皇的功与过

浅议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名政,赢姓,赵氏,又名赵正。

生于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

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这主要表现在他统一六国上面。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朝的建立首先就展现了秦始皇过人的谋略和作为帝王的雄才大略。

并且秦始皇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的恺撒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

首先在制度方面,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又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巩固了统一帝国。

经济方面,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了国内交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驰道,开凿灵渠,首创驿站制度,便利了国内交通,亦方便了信息交流。

这些措施大大地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方便了信息的传播,也为秦国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秦始皇继承了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这个传统,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制定了一系列律法制度。

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疆域统一、稳定,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的功过评价

秦始皇的功过评价

秦始皇的功过评价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即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创建了大一统的秦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皇帝。

然而,尽管他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统治也存在争议。

本文将对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进行评价。

一、秦始皇的功绩1. 统一六国:秦始皇通过征服其他六个国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此举消除了封建割据和分裂,为后来的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

2. 建立中央集权:秦始皇将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废除了封建制度,设立郡县制度,确立了一套严密的行政体系。

这种中央集权的制度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朝代提供了范本。

3. 统一货币和文字: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文字规范,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修订工作。

这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4. 建设长城: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作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防线。

长城的修建不仅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也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5. 实行法制: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如法律统一、轻刑重赏、刑法严明等,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力度,维护了社会秩序。

二、秦始皇的过失1. 暴政和残酷手段: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用了极端的统治手段,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严禁异议等,对付异己者残酷无情。

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文化传统和人权。

2. 建造规模过大的工程:秦始皇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工程项目,如大型宫殿、陵墓和道路。

这些工程的建设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并对国家财政产生了巨大压力。

3. 推行中央集权过度:秦始皇推崇中央集权,压制地方豪强,取消了封建制度。

虽然这一举措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但也导致了地方豪强的矛盾与不满,为日后社会动荡埋下了伏笔。

4. 没有良好的储君制度:秦始皇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储君制度,导致他的死后,嘉靖年间的内乱,削弱了秦朝的统治。

三、对秦始皇的综合评价秦始皇以他创造的统一国家的伟大成就而闻名于世。

然而,他的专制暴政和残酷手段也给中国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过是非如何评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过是非如何评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过是非如何评“千古一帝”是后来的政论家对秦始皇的一种评价。

秦始皇实现了统一,在政治格局、政治制度方面有很多新的创制,或者说有很多新的发明。

我们在这一节中来谈谈秦始皇的政治理念、政治创造和他的行政风格,以及后世对秦始皇这个人物的历史评价。

影响秦始皇的两个人秦始皇的政治理念的形成,应该说受到过一些思想学派的影响。

韩非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秦始皇读《韩非子》里的篇章,感叹说如果能和这个人相识,即便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

于是李斯就告诉秦始皇,这是他的同学韩非写的书,秦始皇就派兵攻打韩国,要求韩非到秦国来。

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把韩非留在了秦国,最终韩非死在了秦国。

还有一个人对秦始皇的政治理念产生过影响,就是吕不韦。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嬴氏并六合,所来因不韦。

”嬴秦兼并了天下,创立了秦帝国,对这个历史进步有重要贡献的一个人物就是吕不韦。

应当说,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以个人财富影响政治进程的第一人。

中国历史上,在吕不韦之前有一个人叫范蠡,他是越王勾践的主要助手,帮助越王勾践实现了复国计划,击败了吴国。

但是,他很快就离开了政治旋涡的中心,隐身到齐国去经商,据说曾经“三致千金”,后来在陶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山东定陶附近定居,成为一位富商。

范蠡是先从政后经商的一个人物,而吕不韦是先经商后从政的一个成功人物,他以富商的身份参政,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吕不韦的出身也是他后来受到一些非议、批评、毁谤的原因之一。

但是,中国古代很少有走这种由经商而从政道路的人,他对政治文化风貌的影响还是有特殊意义的。

吕不韦的故事里有一个重要的情节涉及秦始皇的身世,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有孕之后,归于他的父亲子楚,这在《史记·吕不韦列传》里有记载。

但是,司马迁同时又澄清了这种说法,他说“至大期时,生子政”,就是秦始皇的母亲到了“大期”才生了秦始皇,就是说是足月生的。

在明代,已经有人说这是战国好事者为之。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崇西中学黄德飞一、研究背景本课题出自新版高一历史教材第二分册第六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第七课“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容。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秦统一以后,他自称“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还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修建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开边移民等。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他又滥用民力、实施严刑苛法、焚书坑儒等,违背了民意,超出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承受能力。

因此,秦始皇是一个功过是非都非常突出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的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有的人说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我设计了“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研究过程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今天我们又学了由于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

通过学习大家已经对秦始皇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对秦始皇作一番评价。

生1:我认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他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的。

生2: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又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

秦统一后,百姓渴望社会安宁。

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得失600字作文

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得失600字作文

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得失600字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得失600字作文篇1中国历史上出了一位最著名的皇帝,他就是秦始皇。

在这里说一下,此帝王名叫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其母是赵姬。

他的父亲,一说是子楚,又说是吕不韦。

事实上,秦始皇的父亲是秦庄襄王子楚。

嬴政是公元前年继位的。

他这个皇帝当的十分霸气。

当年,秦朝人对他无不闻风丧胆,毕恭毕敬。

可是,也有不怕他的。

如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就刺杀过秦始皇。

还有音乐家高渐离也刺过秦。

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可见,秦始皇是最不好对付的古代皇帝。

不是明君,而是暴君。

常言道:人都有一死。

这个一生都在寻找长生不死药的秦始皇,最终,在第五次出巡途中,驾崩于沙丘,时年49岁。

据说,他的死也是个谜。

古代的帝王,在一生中都有他最大的历史事件。

如北宋皇帝赵匡胤的事件是发动陈桥兵变。

建立周朝的周武王是牧野之战。

那么,秦始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呢?就是统一六国。

他做的事还有实行郡县制、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等。

这些都是秦始皇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秦始皇死后葬在哪里呢?后人都知道,在临潼的秦始皇陵里。

这座规模宏大的帝王陵是他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修建的`,动用了许多物力、人力、财力。

相信,你们都听说过秦始皇修建陵墓的事,死了好多人,真的是惨不忍睹。

不过,这个人的能力是很大的。

在皇帝中无人可比,我称他为“皇帝之王”,就是在所有皇帝中他是王。

我曾想认秦始皇当我的祖先,却没有那样做。

看来,我不是背叛之人。

而是一个热爱历史的人,是一个笔写秦始皇的民间历史爱好者。

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得失600字作文篇2持续了一千的年的战争,都因他的出现而结束,那些曾经誓死的顽强抵抗都在铁蹄的践踏之下化作了尘埃,他就是历史上被后人称为暴君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然而,这个被人们所景仰的的高位却不是那么好坐的。

他为了结束各国的分割局面,而统一了全国,然而就应为这样一个举动,百姓们恨他,各方人士向要杀他……可是有谁知道他的无可奈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崇西中学黄德飞一、研究背景本课题出自新版高一历史教材第二分册第六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第七课“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容。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秦统一以后,他自称“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还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修建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开边移民等。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他又滥用民力、实施严刑苛法、焚书坑儒等,违背了民意,超出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承受能力。

因此,秦始皇是一个功过是非都非常突出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的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有的人说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我设计了“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研究过程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今天我们又学了由于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

通过学习大家已经对秦始皇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对秦始皇作一番评价。

生1:我认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他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的。

生2: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又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

秦统一后,百姓渴望社会安宁。

但是,秦始皇却滥用民力,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筑长城、修驰道和直道、戍五岭等,征用数百万劳动力,耗费了大量的民力。

生4:我也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

秦始皇实施一系列暴政,沉重的赋役负担、严酷的刑罚已超出了当时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生5:我不同意以上两人的观点。

虽然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以后,征发数百万劳动力,大兴土木,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秦始皇修驰道、直道、筑长城、开边移民,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为国家的巩固和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师:以上几位同学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作了一番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具体的历史的全面考察,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功过是非。

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

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超出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承受能力。

同时,秦始皇为推行其政策,达到其政治目的,采用了极为残酷的手段,如“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违背了民意失去了民心。

今天,我们对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的问题讨论到此为止,以后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时要注意,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民族的融合。

要客观的全面地去分析历史人物。

三、教师说课这一节课,通过教师提出问题,经过师生间的讨论,同学们对秦始皇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初步掌握了有关评价历史人物的尺度: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具体的历史的全面考察。

培养了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欠缺的是学生讨论得不够充分和热烈。

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堡镇中学杨云云一、研究背景本课专题出自2007年10月第一版上海市高级中学《历史》课本(实验本)第二分册第二单元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容。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自称秦始皇。

建国之后的秦始皇为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同时,为了巩固这套新的体制,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纵观秦始皇的一生,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因而一直有“秦皇汉武”的说法;但是同时,由于统治期间所采取的暴政,又使得秦始皇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中学历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并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本专题研究的出发点就在于此。

一方面,对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了客观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基础较差,但是对长城、文字、兵马俑等等与秦始皇有关的知识并不陌生,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他们收集资料和进行思考,便于教师的引导。

二、研究过程师:通过对第6、7两课内容的学习,我们详细介绍了秦始皇其人其事。

究竟应如何评价秦始皇呢?大家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是否对此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呢?下面,请各学习小组代表发表本小组讨论结果。

A组:我用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来表达我对秦始皇的看法。

我眼中的秦始皇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

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就,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这是何等的气魄!秦始皇的功绩还体现在他所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这套体制成了后世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

正因为有了中央集权的体制,我国一些大型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才能得以进行,才能屡次联合国家的力量抵御外辱、维护社会稳定,并进而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融合。

B组:我们小组非常同意A组的看法,并想做个补充。

秦始皇的伟大功绩还在于他为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这些措施,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交流,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统一文字,不仅利于文化交流,而且加强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统一的中华民族的观念得以加强。

可以说,文字是凝聚中华文明的纽带与桥梁。

C组:我们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暴君,他的统治给人民带来了很深的苦难。

在统治期间,他不断征发民力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陵墓等,征用的劳动力以百万计;在男子不足的时候甚至征用妇女运输物资,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我们认为,贾谊在《过秦论》对秦始皇的责骂非常有道理:“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

正是由于秦始皇的暴政,使得秦短命而亡。

D组:秦始皇为了统一人民的思想,还销毁了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有记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

”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咸阳将460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杀。

这两个事件合称“焚书坑儒”,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自由。

E组:我们小组跟其他小组的角度可能略有不同。

我们认为,不论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他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作为“家天下”的帝王,他也不希望国家灭亡。

站在他的阶级立场,他有理由焚书坑儒;不能只看到他修建长城浪费了无数人力,修建长城,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正因为修建了长城才有利于抵挡外族入侵,保护群众的生活安宁;他征发兵力戍五岭,也是为了统一大业。

在征战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交通补给,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师:看来我们每个小组都非常认真地对待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做得相当不错。

通过这节讨论课,我希望大家记住以下几点: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避免绝对化,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在以后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大家一定要记住你们在今天这节课中所学到的方法。

三、教师反思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树立科学思想,培养创新精神。

教会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学习不应该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上,更应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区别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塑造的人物与真实历史人物。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强调收集资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所掌握的历史材料的正确理解,从而形成客观、公正的看法。

历史教学案例——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民本中学陈玉清案例背景:刚刚学习过《秦末农民战争》这一课,对这节课我印象深刻,因为这是我的一节公开课,本来我胸有成竹的走进课堂,对这节课的内容作了很充分的设计,也相信一定会受到我理想中的效果,但没想到发生了意外,在讲授新课以前我出示了几张图片给同学们,有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还有骊山陵墓以及阿房宫的复原图,然后让同学畅所欲言,谈看过图片后的感受,其目的是要让同学们由此得出结论——秦始皇时代,百姓沉重的负担(赋税和徭役),但是没有想到有一个同学果然“听”了我的话,他说在图片中他看到的是让我们中国人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的八大奇迹,由此,他的结论是古代劳动人民真是伟大,但我们更应该感谢秦始皇的英名,没有他,我们就看不到这些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