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始皇为政的功过得失

合集下载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演化的规律。

春秋战国诸国混战,文化繁荣势必会导致一个超强的霸主来统一六国;而秦始皇就看准了这个时机。

毋庸置疑,秦始皇就是这个时势造出来的英雄。

故,在我看来;就秦始皇统一六国,迎合历史规律,践行生存法则来说,他老人家功大于过。

下面就具体的谈一下他的功与过。

◎秦始皇的政绩篇一、政治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

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

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

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

二、军事1.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三、经济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位封建帝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

他一生是有功也有过的。

秦始皇在位时期为统一中国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有不少的过失。

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登基了,以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使命,责任使他变得更早熟,更坚强,也变得更沉默了。

他的处理果断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所以,果断令他创下了不少的功劳。

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为了统一和巩固统一而在军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贡献。

他的贡献分几件,详细来讲,也就是他在政治上统一六国,他在统一六国中,首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作出了推进统一的重大决策。

从此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有智谋和策略,所以他才能统一中国。

他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国的政体模式。

他首先创置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

其次,他创置了郡县制度,取消原来的封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设四郡;郡设郡守,郡以下辖县,县有县令,郡守县令都由中居任命,可以随时调动。

中央政府内设三公九卿,废除世袭特权。

中央及地方级官员实行流动,其任免升迁一切大权都操纵在皇帝手中。

赢政建立的这种政体模式,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统一王朝,下令以秦小篆为统一文字,以秦的圆形货币“秦半两”为统一货币,以秦的度量衡为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

从而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还有他大兴土木工程,修建了长城、阿房宫。

为中国留下了震惊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兵马俑”。

这些都说明了秦始皇的功劳是巨大的。

但是一个人有功就会有过,何况是一国之君呢!作为一个专制主义的统治者,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统治而采取的残暴措施,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起着摧残的作用,并开创了文化专制的先例。

他焚书坑儒,刑法苟暴,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这些都是秦始皇的一大失。

那么,足以说明秦始皇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有的已在地下长眠,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近百年来,这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每个人都持着自己的观点。

小编整理了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1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的功绩1、政治1.提高帝王尊严:嬴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

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

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于皇帝。

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于全国。

2、军事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3、经济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1古往今来,对秦始皇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评论:一是借秦始皇来表达某种政治见解或主张,这可叫作史政论。

史政论不属历史科学,但从性质上讲,即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

一是作为历史研究对象,进行历史评价。

“四人帮”评论秦始皇是典型的反革命的史政论,谬论百出,荒诞不经。

然而他们却凭借手中掌握的舆论大权,使这股妖风一度弥漫整个思想界,冒充研究历史,控制了史坛,取消了人们把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权力。

我们这篇文章,旨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秦始皇作一番自由的、实事求是的讨论。

一、关于秦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问题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封建割据走向封建统一的王朝,秦始皇又是这个王朝的“始皇帝”,因些如何看待秦统一的主要原因,是把秦始皇置于什么基础之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关于秦朝统一的原因,人们曾经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历史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过探讨。

但对秦朝统一的主要原因,大家的看法却很不一致。

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见解是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是为了巩固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样一来,秦始皇的形象就顿时高大起来了。

果真人们有美好的愿望,就必定会得到甜蜜的果子吗?人们要求什么,社会之神就一定恩赐什么吗?事实证明,历史并不是这样。

严格地说,历史不是按照人们的愿望前进的。

在阶级社会里,像人们所占物质资料的差异悬殊一样,人们的愿望也极不一样。

究竟按谁的愿望走?即使说人们都希望统一,那么到底由谁来统一呢?单单为争统一本身就会引起一场殊死的搏斗。

退一步讲,在当时情况下就是有统一的愿望、要求,也只能处于自发的和分散的状态。

这种自发的分散的愿望和要求,不通过一定的形式集中起来,在任何重大的历史变动中都不可能起什么重大作用。

就事实而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处于无权地位的人民有过什么为争取统一而联合起来的实际行动;恰恰相反,在战国的史籍中,到处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厌战、避战、逃战等等反对兼并战争的事实。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内容提要】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位封建帝王,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的一生颇具争议,在位时期为统一中国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但同时也有不少过失。

过功大于过,值万人敬仰;抑或冷酷残暴,受万人唾骂,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

【关键词】秦始皇;统一;暴政;功与过在中国的历代皇帝中,没有比秦始皇更为重要,同时也更富有争议的了。

在他之后的历史学家和政论家在对其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得出相左的结论。

有些学者将他看作是一个英雄,因为他为中国寻求政治统一的悠久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更多的学者则倾向于将其看成是一个暴君。

汉代的贾谊在《过秦论》中评价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

”[1]王莽说:“……秦为亡道,残灭诸侯以为郡县,欲擅天下之利,故二世而亡。

”[2]班固也说:“秦始皇即位三十九年,内平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暴骨长城之下,头颅相属于道,不一日而无兵。

由是山东之难兴,四方溃而逆秦。

”[3] 诸如此类的观点很多。

历代政论家和史学家之所以将他看作是一个“暴君”,除了秦王朝本身的短祚之外,主要是因为秦始皇在位期间借助暴力推行的一系列社会变革。

包括政治上的“废先王之道”、“废五等之制”;经济上的“除井田之制”、“赋敛无度”、“穷奢极欲”;司法上的“刑罚酷虐”、“吏治刻深”军事上的“暴兵露师”;思想文化上的“焚百家之言”、“灭四维而不张”。

这一切,都成为历代政论家和史学家攻击秦始皇的理由。

由此可见,如何评价秦始皇的“暴政”,是解读秦始皇的关键。

对秦始皇的“暴政”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而客观公正地评价秦始皇这样一位历史人物。

一、统一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

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即位,嬴政掌权后,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缭,谋划灭亡六国的策略;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秦始皇的功过评价

秦始皇的功过评价

秦始皇的功过评价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即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创建了大一统的秦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皇帝。

然而,尽管他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统治也存在争议。

本文将对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进行评价。

一、秦始皇的功绩1. 统一六国:秦始皇通过征服其他六个国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此举消除了封建割据和分裂,为后来的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

2. 建立中央集权:秦始皇将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废除了封建制度,设立郡县制度,确立了一套严密的行政体系。

这种中央集权的制度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朝代提供了范本。

3. 统一货币和文字: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文字规范,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修订工作。

这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4. 建设长城: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作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防线。

长城的修建不仅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也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5. 实行法制: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如法律统一、轻刑重赏、刑法严明等,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力度,维护了社会秩序。

二、秦始皇的过失1. 暴政和残酷手段: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用了极端的统治手段,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严禁异议等,对付异己者残酷无情。

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文化传统和人权。

2. 建造规模过大的工程:秦始皇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工程项目,如大型宫殿、陵墓和道路。

这些工程的建设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并对国家财政产生了巨大压力。

3. 推行中央集权过度:秦始皇推崇中央集权,压制地方豪强,取消了封建制度。

虽然这一举措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但也导致了地方豪强的矛盾与不满,为日后社会动荡埋下了伏笔。

4. 没有良好的储君制度:秦始皇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储君制度,导致他的死后,嘉靖年间的内乱,削弱了秦朝的统治。

三、对秦始皇的综合评价秦始皇以他创造的统一国家的伟大成就而闻名于世。

然而,他的专制暴政和残酷手段也给中国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位封建帝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

他一生是有功也有过的。

秦始皇在位时期为统一中国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有不少的过失。

有人说:“他功大于过,值万人尊敬。

”也有人说他过大于功,他在位时期,很残暴,说他是秦暴政,这就让我们来说说他们的功过吧!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登基了,以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使命,责任使他变得更早熟,更坚强,也变得更沉默了。

他的处理果断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所以,果断令他创下了不少的功劳。

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为了统一和巩固统一而在军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贡献。

他的贡献分几件,详细来讲,也就是他在政治上统一六国,他在统一六国中,首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当机立断,作出了推进统一的重大决策。

从此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有智谋和策略,所以他才能统一中国。

这是他的功劳之一。

他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国的政体模式。

他首先创置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

其次,他创置了郡县制度,取消原来的封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设四郡;郡设郡守,郡以下辖县,县有县令,郡守县令都由中居任命,可以随时调动。

中央政府内设三公九卿,废除世袭特权。

中央及地方级官员实行流动,其任免升迁一切大权都操纵在皇帝手中。

赢政建立的这种政体模式,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政体模式虽然期间有小的变化,但基本上没有脱离赢政设计的这一窠臼。

从而说明秦始皇的功劳是非常大的,直至现在,也有不小的影响。

这是他的功劳之二。

第三件功劳是,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统一王朝,下令以秦小篆为统一文字,以秦的圆形货币“秦半两”为统一货币,以秦的度量衡为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

从而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还有他大兴土木工程,修建了长城、阿房宫。

为中国留下了震惊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兵马俑”。

这些都说明了秦始皇的功劳是巨大的。

秦始皇的功过

秦始皇的功过

秦始皇的功过
秦始皇是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皇帝。

他统一全国后,一开始还勤于朝政,专心治国;可后来呢,只知道吃喝玩乐,导致秦国开始走下坡路。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改用郡县制,是为了预防诸侯们互相争霸;统一车轮、轨道、字体、货币和开凿水路是为百姓造福;而修建长城,是为了抵抗匈奴。

虽然修筑长城累死了很多人,但是从预防匈奴入侵的角度来讲,也是用心良苦。

秦始皇干了好事、为百姓造福的事,也干过一些不顾百姓安危、耀武扬威的事。

比如,秦始皇听信了李斯的话,烧掉了一些百姓的私藏书,还把那些反对他的儒生活埋,使许多珍贵古书失传;他大兴土木,修筑豪华的宫殿,在自己的大墓坑里摆满兵马俑;他耀武扬威,带着大批人马去民间巡游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秦始皇在巡游时病死了,百
姓知道了肯定说:“老天有眼!”因为秦始皇不顾百姓劳苦,所以丝毫不得人心,百姓就盼他赶快死掉。

孔子曾说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秦始皇若是一直勤于朝政,用自己的品德去感化百姓,那么秦朝就不会匆匆灭亡了,而将会更加长久、昌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就是轻罪重罚。“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失期法皆斩”等都是秦始皇轻罪重罚的,这样子会造成百姓的恐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轻罪重罚也就成为了秦朝倒台的另一个定时炸弹。
是暴君还是开拓者?
由于秦始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他的焚书坑儒、徭役、刑罚使得人们纷纷指责他是一个“暴君”,并始皇是一位开拓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顺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并未历代王朝所借鉴,继承,而且行之有效。
论秦始皇为政的功过得失
法律与行政学院 15法学02 林子铿
秦始皇其人其政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对于这些来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开始,要摸着石头过河。虽然秦始皇设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今的社会中受尽唾弃,但是这种制度在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国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政策呢?坦若真的要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对比,我个人认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设立在古希腊这么一个小国寡民的城邦当中,然而面对秦始皇的是一个幅员辽阔,物阜民丰的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策也未免不是一种有效统治的政策。
秦始皇为政的其功其得
用一句从初中就在历史课本出现的一句话来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顺应了人民的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为了巩固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必修一 岳麓书社),不得不说秦始皇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非同一般的贡献,其功德不可埋没。
首先,秦皇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中国,“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杜牧),秦始皇扫六合,从此把像《左传》所记载的“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那般的争夺领土,甚至“疆场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的地步。秦始皇统一中国最大的意义就是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秦始皇的第三个功劳就是他设立的专制主义。皇帝制,皇帝是国家的元首。秦始皇认为他自己功过三皇五帝,因此称为皇帝。三公九卿制,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检察百官,九卿分管庶政。秦始皇设立的三公九卿制大大的加强了专制主义,一定程度稳固了当时的政治,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也为日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等提供了借鉴。
秦始皇的第四个功劳就是他为经济和文化作出的贡献。在战国时期,“(战国)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会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 许慎)他统一经济制度,统一文字。在土地制度上,他实行土地私有制度,“使黔首自实田”,农户据实登记田地,按亩纳税。这也就成为了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在经济制度上,他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生活、方便国家税收、促进民间贸易、形成较大的共同市场。在文化制度上,他统一文字。在战国时期“文字异形”,秦始皇授命李斯统一文字,统一文字为字形固定、笔画减省、书写方便的小篆,这样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因此,秦始皇有功有得也有过有失,但总的来看,秦始皇的功大于过。
资料借鉴
1、《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张传玺
2、《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刘泽华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为政的其过其失
秦始皇为政的过失,总的来说有三个。
首先,焚书坑儒,秦始皇焚掉民间的藏书,把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知识碰撞的火花毁灭,严重的摧残了我国古代文化,这无疑是一种政治暴行。
其次,繁重的徭役,秦始皇在灭六国以后,本应立刻实行轻摇薄役的政策,使得人民休养生息,可他却大兴土木,劳师远征,使得人民苦不堪言,先有孟姜女哭长城,后又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这就为秦始皇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秦始皇的第二个功劳莫过于“废封建,置郡县”。封建,也就是封邦建国。一改宗法分封制为郡县制。秦始皇所创新制,可以说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的宗法制的羁绊和模式,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创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国家制度。(《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张传玺)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是一种中央集权的措施,秦始皇在地方的行政区域分为郡县两级,基层分乡、亭、里。这种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以后西汉武帝的推恩令、宋代的杯酒释兵权收回朝中大将和节度使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提供了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