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始皇的正面和负面评价
从正反两面评价秦始皇历史角度200字

从正面评价,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实行的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等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反面评价,秦始皇在位期间实施了严厉的法律和繁重的徭役,导致民不聊生。
他焚书坑儒,打压异己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总的来说,秦始皇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和过错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评价秦始皇应全面客观,同时要考虑到历史背景和具体情况。
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原文与解析

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原文与解析秦始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在《史记》中,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意见。
本文将对《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原文进行分析和解析。
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
首先,从统一六国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的功绩被充分肯定。
原文中提到:“嬴姓秦氏,姓炎帝中山氏。
”这一段表明秦国是中山氏的后代,具有光荣的血统。
而在秦统一六国后,“遂更命曰秦”,将国家名字更名为“秦”,显示出秦始皇对于自己的成就的自豪。
其次,从建设万里长城和修建陵墓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的雄心壮志也是不容忽视的。
《史记》中提到:“筑长城万余里,起故关车至函谷”。
这段文字描绘了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壮举,展示了他的决心和领导能力。
此外,秦始皇还修筑了兵马俑,以及他自己的陵墓,其中兵马俑被世人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展示了秦始皇的统治实力,也成为后世的文化遗产。
然而,《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存在一些负面的看法。
首先,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采取了极端的措施,实行了严苛的法律和政策。
《史记》中称:“秦始皇之时,天下久无太平之日,倾覆久矣。
”这段文字反映了秦国在秦始皇统治之前的混乱局面,但也表明了秦始皇过于严苛的治理手段并没有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其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被认为是对知识分子和文化的摧毁。
《史记》中写道:“始皇之朝,尊法以所出,畜秩以所长,功臣封侯”。
这段文字表明,秦始皇实行了权力的集中化,剥夺了知识分子的权力和地位。
他不仅焚烧了大量的文献,还处死了许多儒生,进一步扩大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压制。
综上所述,对秦始皇的评价在《史记》中是一种复杂的混合态度。
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修筑万里长城和陵墓的成就被充分肯定,但他极端的治理手段和摧毁文化的行为也受到了批评。
在评价秦始皇时,我们应该全面审视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既弘扬其积极的一面,也要反思其负面的教训,以更加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

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统一了中国,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同时,他推行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等行为也引发后世争议。
此外,秦始皇也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
他被一些人视为暴君,实行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等政策,导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同时,他也采取了一些极端措施,如“焚书坑儒”、“钳制思想”等,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然而,秦始皇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修建了万里长城等伟大的工程,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秦始皇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争议性的人物。
他的贡献和争议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看秦始皇

我看秦始皇对于中国历史生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嬴政的评价,自秦亡后至今褒贬不一: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有人歌颂他的功绩: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但也有人将他视作“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的暴虐之徒……这种种看法都不无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又都具有一定片面性。
因此综合这些看法来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功绩是主要的,同时他也背负着深重罪恶,个人看来这是次要的。
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位功大于过的皇帝。
他的功绩首先体现在统一六国。
秦王嬴政即位时,客观形势已使统一条件基本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作用无足轻重,若不是凭着自身的过人才智,这划时代的篇章怎会由他书写?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一流军事家,政治家,他们之中有王翦,王卉等等,这些人大都不是秦国人,却都在为秦国尽心尽力。
原因就在于秦始皇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听从他们的劝谏勇于改错。
如灭楚时……这种情况,较之赵国,起过的情况,更可看出他作为一个君主所具有的杰出的政治领导才能。
得益于此,他才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朝代——秦朝。
其次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内容包括:政治上,始称皇帝,在中央创立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皇帝集行政军事经济大权于一身,而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并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
经济上,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第二,统一度量衡;第三,统一货币;第四,统一车轨,修驰道。
文化上,第一,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使用;第二,焚书坑儒,推行思想统一;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严禁教学,实行愚民政策。
通过实行这些措施,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推动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此外,他还修筑长城,兴修灵渠,沟通水系,提倡行同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和安全。
评价秦始皇300字好和坏

评价秦始皇300字好和坏
秦始皇的功绩不仅仅在于统一中国,更主要的在于他创始了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中国,是秦始皇的第二大功绩。
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中,秦始皇可谓是第一功臣!
人们批判秦始皇,“焚书坑儒”当首屈一指。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过失就是他太残暴太奢侈,对人民没有什么同情心。
他为了修建阿
房宫,不惜砍尽半壁江山之木材;为了天下的统一,他不惜牺牲全邯郸百姓的生命;
为了修筑长城,他不惜耗尽天下民力……但是,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帝王,他不可能按照现在人的思维来处理事务。
因此,我认为秦始皇的这些过失是不值得人们深究的。
综上所述,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不愧是一位超三皇、越五
帝的历史大功臣、大伟人!。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秦始皇负面评价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秦始皇负面评价【—解题技巧之秦始皇负面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
负面评价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一:严刑苛法存有观点指出,因为秦始皇实行法家,而其后中国统治者都实行儒家。
所以,秦始皇沦为了负面典型。
不过,秦始皇虽然实行法家,但也鼓吹儒家的仁义仁义(载于云梦秦珍),提拔儒生为他制订礼仪,“大一统”的思想更是源自儒家。
而儒家也不反对法治,儒家就是主张先教化后法治,劝善惩恶,反对不教而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秦朝的“法治”和现代法治是很不一样的。
秦法非常严苛。
比如规定“偶语者弃市”(高祖本纪),意思是说几个人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就要处死,而且要暴尸街头。
其他的还有比如禁止民众阅读诗书,禁止自由迁徙,牛瘦一寸就要处罚,不按期服劳役就处死等等。
虽然历朝历代的法律都有许多严酷刑罚,但是因为秦朝奉行法家的“重罚主义”思想,所以罪名和刑罚格外繁杂严酷。
苛刻的法律生产了大量的犯人。
在秦朝,两千万人口中存有几十万犯人,比例少于1%,相等于今天13亿中国人当中发生了一两千万的囚犯(2021年中国实际在押犯人不过100多万)。
尽管我们已经看不出秦法的全部条文,但是从数字也可以体会秦法就是多么苛刻。
怪不得刘邦说道“父老痛秦苛法长矣”(高祖本纪)二:大兴土木存有观点指出秦始皇就是暴君,主要因为秦始皇误用民力,急于求成。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咸阳几百座宫殿及骊山陵墓等的规模均极为巨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开凿,给百姓增添沈重的劳役和赋税经济负担,而且不少文献均指责在工程展开时导致不少人命伤亡。
秦朝人口只有2千万左右(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其著作《中国人口发展史》中推算),服各种劳役的人口过百万(仅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的就有70万)。
秦始皇三十一年,物价飞涨,一石米价钱涨到一千六百钱(秦始皇本纪),国家陷入严重的危机。
关于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关于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他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功呢?近百年来,这一直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每个人都持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大于过,虽秦始皇是皇帝,可是皇帝也是人,是神,是人都会犯错,都是有缺点的。
一、政治1.高帝王尊严:嬴政自以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用作天子之专称。
从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
此,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皇帝自称“朕”,其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切听命于皇帝。
另废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律,颁行於全国。
二、军事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延万余里”。
三、济1.统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铜两种圆形货币,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井田、开阡陌以来,即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统全国后,秦室更加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呈报占田数并纳税,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免费论文下载中2.沟通水路:秦疏鸿沟作为水路枢纽,於公元前二一四年,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异制、言语异声、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在全国通行。
后又简化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全国。
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统制,如颁布禁书,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六、对外秦始皇于并吞六国、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东至辽东,北起大漠,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基础。
秦始皇:第一个皇帝的两面性

秦始皇:第一个皇帝的两面性
说起秦始皇,大家可能马上就会想到那个统一了中国,建起了万里长城的牛人。
没错,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不仅功业显赫,也留下了一些让人皱眉头的纪录。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来聊聊这位帝王的光辉与阴影。
一、秦始皇的牛逼之处
1、一统江湖
首先得提的就是,哥们儿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那漫长的战国纷争,让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文化和标准统一
他还搞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让全国的交流变得方便多了,有助于国家的管理和交流。
3、长城防线
修长城这事儿虽然累坏了不少人,但这城墙还真的保护了国家好多年,算是个长远的投资吧。
二、秦始皇的糟糕事儿
1、法律太狠
他的法律制度太严酷了,搞得老百姓们日子不好过,生活在担惊受怕中。
2、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这事儿可把知识分子给惹毛了,对文化发展造成了
不小的伤害。
2、奢侈浪费
那些豪华的宫殿和陵墓,盖起来可都是用的国家的钱,人民负担加重了不少。
总结一下
秦始皇这个人物啊,既有他厉害的地方,也有让人吐槽的地方。
他的统一事业为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但同时,他的严厉政策和奢侈作风也给百姓带来了苦难。
这些故事让我们对“权力”这东西有了更深的思考,也为后来的历史提供了很多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秦始皇的正面和负面评价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在《藏书》中高度评价秦始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
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
古风(其三)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唐朝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评论:“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