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赏析题库带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习题及答案题一:《红楼梦》题目:根据你对《红楼梦》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1. 红楼梦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小说?2. 主要人物有哪些?简要描述他们的性格特点。

3. 故事背景是什么?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4. 你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也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2. 主要人物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贾宝玉是聪明而感性的人,林黛玉是敏感而多愁善感的人,薛宝钗是温柔善良的人。

3. 故事背景是清代贵族的生活,包括贾府和其他贵族府邸。

故事背景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阶级固化和腐朽的面貌,并对故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红楼梦》的主题是人生的无常和虚幻,以及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题二:《西游记》题目:阅读《西游记》后,回答以下问题:1. 主要的故事情节是什么?2. 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分别是谁?他们各自拥有怎样的特长?3. 哪些人物是唐僧团队的敌人?他们为什么与唐僧作对?4. 《西游记》中有哪些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答案:1. 主要的故事情节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战胜各种妖魔鬼怪,最终取得真经。

2. 唐僧师徒包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唐僧精通佛法,孙悟空具有神通广大的本领,猪八戒力大无穷,沙僧擅长驱使兵器。

3. 唐僧团队的敌人包括妖怪、妖精等,他们与唐僧作对是为了阻止他们取得真经,或者因为他们欲图不轨而引发冲突。

4. 《西游记》中展现了中国、和民间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佛祖、观音菩萨、关公等,以及许多传说、神话故事,如三打白骨精、水帘洞等。

题三:《红字》题目:阅读《红字》后,回答以下问题:1.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和地点?2. 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在故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3. 故事中的红字象征着什么意义?4. 你对《红字》这个故事的评价是什么?答案:1. 这个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美国波士顿。

2. 主要人物包括海丝特·普林、罗杰·查林顿、阿瑟·丁斯代尔等。

《都江堰》余秋雨答案及赏析

《都江堰》余秋雨答案及赏析

都江堰整体感知本文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全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对比,第二部分描绘都江堰的壮观图景,第三部分表现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形象。

三个部分有机融合,表现了作者对都江堰的深情赞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民族文化的独特思考,读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首先,文章表现了作者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文章以这样出人意料的新锐观点拉开了序幕,也奠定了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我以为”三字透露出本文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个性风格。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作者却慧眼独具地认为,都江堰才是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其实,作为同样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都江堰和长城各有其独到的美感和风采,各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似乎很难进行价值优劣判断。

而作者却发前人之未发,以独特的视野对两者进行了令人信服的睿智比较。

文章认为: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都江堰占据了邈远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已经废弃,都江堰为老百姓输送清流的功能绵延至今;长城追求夸饰和炫耀,都江堰毫无所求只知奉献;长城讲排场,都江堰求低调等等。

通过对两者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对比,作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都江堰的褒扬之情和对长城的贬抑之意。

同时,文章推物及人,由对都江堰的关注自然推进到对工程建造者李冰形象的描写。

作者通过对李冰“以使命为学校”、以实际为基点、质朴务实、无私奉献、“大智”“大巧”的形象和性格的描写,高度评价其“既具体又质朴”的政治实践是中国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并通过对“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的复杂命运的揭示,表现了作者对立足实际的真学问、真人格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对李冰的“伟大精魂”的褒扬和崇敬之情。

更进一步说,堰由人造,人与堰在精神本质上是息息相通的。

作者对都江堰的褒扬和对李冰精神的赞美在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表现了作者对淳朴务实、含蓄内敛的美学境界和精神追求的肯定。

其次,文章寄托了作者的现实关怀。

韦应物《滁州西涧》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
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
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情感: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
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这首诗是作者漫游西涧后写下的一首绝句,它表达
的意境是什么?
不仅把春雨荒山野渡的景色写得优美如画,而且含
蓄地传达出行人待渡的惆怅心情。

请简要地说说此诗在用意造字上的妙处何在?
“急”在“春潮带雨”之后,似闻水声。

因“雨”
而“无人”,“潮”来而“舟自横”。

【评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专项精编

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专项精编

(4)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专项精编[2024·九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叶梦得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

约回残影射明霞。

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欹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

一枝重插去年花。

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

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

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3·四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①苏辙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

筼筜似欲迎初暑②,芍药犹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

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筠州期间。

②筼筜:一种皮薄竿高节长、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中很多花朵都曾被频频风雨损伤,但诗人游园的心情并没受到影响。

B.颔联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贫等和芍药,也点出了游园的时节。

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D.路上杂乱地走着尽欢而散的人们,诗人也回到了家中,心中充满喜悦。

4.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1·八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李白《将进酒》原文赏析与练习题附答案

李白《将进酒》原文赏析与练习题附答案

李白《将进酒》原文赏析与练习题附答案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

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

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

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

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

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

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习题及答案题一问题请闲庭信步,从《红楼梦》中选取一段你最喜爱的描写,并简要解释你的选择。

答案我最喜欢《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荷花池边的对话。

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深情友谊和默契,同时也凸显了他们对于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闲适与情感。

题二问题在《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等人历经千辛万苦前往西天取经,他们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简要描述其中一个困难和他们的解决办法。

答案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面临了众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他们遇到了火焰山的困扰。

火焰山非常炽热,岩浆滚滚,无法通过。

孙悟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使用自身的神通,将身体变小,躲进唐僧的耳朵里,并在耳朵里呼唤着躲过了火焰山。

这个办法展示了孙悟空聪明才智和善于变通的一面,帮助他们成功地度过了火焰山的困难。

题三问题《水浒传》中有很多英雄豪杰,你最敬佩的人物是谁?为什么?答案在《水浒传》中,我最敬佩的人物是宋江。

他是一个具有正直品质和过人智慧的英雄人物。

他不仅懂得尊重他人,也善于策划军事行动。

此外,他还具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能够面对困难和逆境。

他的领导才能和忠诚使得他成为众多好汉心目中的首领。

总结通过对古代文学名篇赏析的习题回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的精髓和作者的构思。

这些名篇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希望通过这些习题及答案的解析,能够激发读者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并加深对其经典之作的理解与欣赏。

曹操《观沧海》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曹操《观沧海》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曹操《观沧海》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5、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问题】1.这首诗以“”字总领全文,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分)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分)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行路难试题及答案赏析

行路难试题及答案赏析

行路难试题及答案赏析《行路难》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行路难》进行试题及答案赏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首伟大的诗篇。

一、试题一,《行路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行路难》的主题是探讨人生的艰难困苦和坎坷曲折。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旅途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切感悟和对命运的无奈。

二、试题二,《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己命运的坚定信念。

尽管面对重重困难,诗人仍然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会迎来成功和幸福。

三、试题三,《行路难》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的意境是什么?答案,这句话通过描绘黄河远上的白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四、试题四,《行路难》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答案,这句话通过描绘大鹏鸟翱翔于九万里之外,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远大理想的向往。

尽管面对种种困难,诗人仍然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追求。

五、试题五,《行路难》中的“红颜弃世白头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无奈和对生活的苦涩。

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红颜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无奈,表现出了一种深刻的忧伤和无奈。

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赏析,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行路难》这首伟大的诗篇。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之一。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最终迎来成功和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篇赏析》题库
第一单元
1、理论部分
(1)问: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又被称为什么?
答:《乱世佳人》。

(2)问:《飘》的背景是什么?
答:美国南北战争。

(3)问:《飘》描写的的女主人公是谁?
答:庄园主小姐斯佳丽。

(4)问:斯佳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答:她的爱情不是充满诗意和浪漫情调的那一种,而是现实的和功利的。

2、技能部分
(5)问:斯嘉丽在战争期间回到塔拉庄园时,所发的誓言是什么?
答:即使让我撒谎,去偷,去骗,去杀人,上帝作证,我再也不要挨饿了。

第二单元
1、理论部分
(6)问:《挪威的森林》的作者是?
答: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7)问:《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的名字?
答:渡边彻、直子、绿子。

(8)问:披头士乐队又成为什么乐队?
答:甲壳虫乐队。

(9)问:披头士乐队的主唱是谁?
答:约翰·列侬。

(10)问:《挪威的森林》是什么类型小说?
答:青春恋爱小说。

第三单元
1、理论部分
(11)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作者是谁?
答: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

(1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本意是什么?
答: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13)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探讨的是什么?
答:媚俗。

(14)问:什么是媚俗?
答: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

在媚俗的王国,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

答:煤的硬度类似于指甲、硬币的硬度。

2、技能部分
(15)问:为什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米兰.昆德拉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
答: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

第四单元
1、理论部分
(16)问:《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谁?
答:路遥。

(17)问:《平凡的世界》描写的是哪个群体?
答: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8)问:《平凡的世界》的男主人公是谁?
答: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

(19)问:如何描述孙少平人物形象?
答: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认为劳动高于一切。

(20)问:如何描述孙少安的人物形象?
答:负重前行的跋涉者,对全家老少都表现出责任感。

(21)问:如何描述田晓霞的人物形象?
答:男性的精神导师。

第五单元
(22)问:用杨绛的话来解释围城的本意?
答: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23)问:《围城》的作者是谁?
答:钱钟书。

(24)问:为什么称鲍小姐为局部的真理?
答: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而鲍小姐穿着比较清凉,所以称为“局部的真理”。

2、技能部分
(25)问:钱钟书如何讽刺学医而兼信教的人?
答:学医而兼信教,那等于说:“假如我不能教病人好好的活,至少我还能教他好好的死,反正他请我不会错。

”仿佛药房掌柜带开棺材铺子。

第六单元
1、理论部分
(26)问:哪本武侠小说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
答:《射雕英雄传》。

(27)问:用一副对联来概括金庸十四部?
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28)问:金庸《射雕三部曲》是哪三部?
答: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29)问:《射雕三部曲》中主要人物?
答:郭靖、黄蓉。

(30)问:五大高手是谁?
答: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第七单元
(31)问:《三重门》的作者是谁?
答:韩寒。

(32)问:如何描述韩寒?
答:青春文学的代表作家、职业赛车手。

(33)问:《三重门》反映了何种教育下的思想价值观?
答: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

(34)问:如何定位《三重门》?
答:通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

(35)问:郭敬明如何描述韩寒和他自己?
答:韩寒很棒,他传递价值观,但结果没法量化。

我带来更实际的价值,。

2、技能部分
(36)问:同为青春文学的作家,韩寒与郭敬明的不同?
答:韩寒作品比较现实,批判了这个社会上一些制度的弊端,二郭敬明作品比较文艺,文字优美,但是没什么内涵。

第八单元
1、理论部分
(37)问:《告别薇安》的作者是谁?
答:安妮宝贝。

(38)问:安妮宝贝的文风是什么样的?
答:文笔艳丽诡异,格调清冷阴郁。

(39)问:除安妮宝贝外还有哪些80后女作家?
答:张悦然、春树、沧月。

第九单元
(40)问:《卡萨布兰卡》又被称为什么?
答:《北非谍影》。

(41)问:《卡萨布兰卡》电影背景是什么?
答:二战中的摩洛哥城市卡萨布兰卡。

(42)问:《卡萨布兰卡》是什么类型电影?
答:不只是一部令人心碎的爱情电影,更是一部宣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电影。

(43)问:《卡萨布兰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女演员的眼神,飘忽不定,观众可以自己去想象。

第十单元
(44)问:黑手党起源于哪里?
答:起源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

2、技能部分
(45)问:《教父》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答:《教父》是一部美国黑帮电影,描述了黑手党全盛时期的家族恩怨,在《教父》里,自然与文明的对立似乎已不存在。

第十一单元
1、理论部分
(46)问:《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是什么?
答:希望。

(47)问:如何评价《肖申克的救赎》的结局?
答:影片的结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

(48)问:《肖申克的救赎》展现了什么?
答: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第十二单元
(49)问:《阿甘正传》是什么类型电影?
答:励志。

(50)问:阿甘的妈妈告诉他什么?
答: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粒是什么味道。

(51)问:阿甘是否是个聪明的孩子?
答:不是,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

2、技能部分
(52)问:简述阿甘的成功过程?
答:一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通过自身努力,从要靠金属支架走路到飞奔如风,成为大学橄榄球明星,成为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大使,后来成为拥有十几条渔船的公司股东。

第十三单元
1、理论部分
(53)问:《追风筝的人》探讨的是什么?
答:友谊的背叛与救赎。

(54)问:小时候哈桑对12岁阿米尔说了什么?
答:为了你,千千万万遍也心甘情愿。

第十四单元
(55)问:小说《活着》的作者是谁?
答:余华。

(56)问:电影《活着》的导演是谁?
答: 张艺谋。

(57)问:张艺谋有哪些其他作品?
答: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

2、技能部分
(58)问:《活着》讲述了什么故事?
答:影片讲述了福贵一家几十年坎坷命运,将历史浓缩为个人命运,表现了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

第十五单元
1、理论部分
(59)问:《不见不散》是谁的作品?
答:冯小刚
(60)问:冯小刚有哪些其他作品?
答:甲方乙方、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

(61)问:《不见不散》是何种类型电影?
答:贺岁喜剧。

第十六单元
1、理论部分
(62)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为几层?
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五层。

(63)问: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需求是什么需求?
答:生理需求。

(64)问:安全上的需求有哪些?
答:职业的稳定、一定的积蓄。

第十七单元
2、技能部分
(65)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哪些需求?
答: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第十八单元
1、理论部分
(66)问:社交上的需求有哪些?
答:渴望得到一定的社会与团体的认同、接受,并与同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67)问: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什么表现?
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68)问:马斯洛是哪个民族?
答:犹太民族。

第十九单元
2、技能部分
(69)问:人的需求有什么特点?
答:需求产生动机、需求有层次、需求先低后高。

第二十单元
2、技能部分
(70)问:马斯洛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答:主要成就: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