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PPT课件

目录
• 急性髓系白血病概述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和展望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急性髓系白血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 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中异常原始髓系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为特征。
详细描述:患者M2型急性髓 系白血病,经过化疗和干细胞 移植,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长
期生存。
治疗方案:采用DA和MA等 方案进行诱导缓解治疗,缓解 后进行巩固治疗和干细胞移植
。
治疗效果: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生活质量良好,已回归正常
生活和工作。
病例二
01
总结词:治疗失败
02
详细描述:患者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经过多次化疗和尝试其 他治疗方案,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最终不幸离世。
选择。
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进步, 未来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 患者的基因突变和分子特征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白血 病细胞,有望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 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ຫໍສະໝຸດ 5病例分享与讨论病例一
01
02
03
04
总结词:成功治愈
特点
起病急,病程短,进展快,需要及时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
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等。
体征
面色苍白、口唇紫绀、皮肤出血 点或瘀斑、肝脾肿大等。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

02
03
04
05
三、FAB分类
FAB分类 --AL诊断标准
除临床症状、体征与血象外,骨髓形态学分类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原始细胞(包括原粒、原单核及原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1845年,英国的Bennett 和德国的Virchow又分别报道一例血液中有大量脓样球体的类似病例
1856年,Virchow进一步对白血病做了综合描述,对血液中的这些无色或白色的球体的来源,提出了三种可能性:即血液、淋巴,也可能来自血管壁,并认为来自淋巴的可能性最大。
2
3
4
1
一、白血病的发现
二、白血病的分类
1917年,Di Guglielmo分出红白血病这一类型
1938年,单核细胞白血病分为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
1938年,Forkner在《白血病及其有关疾病》一书中,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又分为髓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
1957年,Hillested首先报道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WHO分类 -先决条件 1.白血病“原始细胞”的确定
“计数原始细胞要求分别分类May-Grunwald Giemsa染色的血和骨髓片200和500个细胞,必要时作骨髓活检核实。
1
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原始细胞则指异常早幼粒细胞。
2
除在罕见的“纯”红白血病外,计数原始细胞时不包括红系前体细胞(有核红细胞),发育异常的小巨核细。
大量实践证实,MDS相关AML在临床和细胞生物学特征方面具有重要的独特意义,因此将具有多系病态造血的AML作为一种亚型。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相关进展

Ab t a t sr c : I h a tf u e a e , t e s r i a a e o h l r n wi c t eo d lu e a h s b e a s d n t e p s o rd c d s h u v v lr t fc i e t a u e my li e k mi a e n r ie d h
lu e i. ek m a
Ke r s y wo d : a u e my l i e k mi ; c t eo d l u e a ci hl d; p o n ss rg oi;
( Ci d t,0 23 ( )4 7 4 1 - l i r2 1 ,os :8- 9 ) , n a
tea y h rp
儿 童 急 性 髓 系 白 血 病 ( ct myli lu e i, A ) aue eo ek m a d ML 是 一 组 临 床 及 生 物 学 特 性 均 具 异 质 性 的 恶 性 疾 病 , 占儿 童 白血 病 的 1% ~2 % ,可 为 原 发 性 疾 病 ,亦 可 继 发 于 骨 髓 5 0 异常增生或既往化疗 。
临床 儿科 杂 志 第 3 0卷第 5期 2 1 0 2年 5月 J Ci e it V 1 0 No5 Ma . 0 2 l P dar o. . y 2 1 n 3
・
48 ・ 7
d i1.9 9 i n10 - 662 1.504 o:03 6  ̄.s. 0 3 0 . 2 . s 0 0 0 2
u e o e y e o r g i e tr e e r g o h mo h r p ; a d p o r s n h mao oe i tm e lt n p a tt n s fn w tp fd u s l a g t d d sf r c e t e a y k u n r g e s i e tp it se c l r s ln a i . c a o I hs at l n t i r ce, w l r ve t e e a o e fc o s t k e p r u d rt n i g f r t a me t o c t eo d i e wi e iw h s b v a t r o ma e a d e e n e sa d n o r t n f a u e my li l e
成人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1), 24-33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1004成人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杨明婷*,何丽娟,张秋蓉,李永萍#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云南大理收稿日期:2020年12月6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19日;发布日期:2021年1月8日摘要成人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仍面临较大困难,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
患者预后极差,传统的挽救性化疗缓解率较低,并且患者因为原发耐药、药物累积的毒性作用、脏器功能衰退、干细胞储备功能低、家庭经济等诸多因素,常常限制了治疗方案的选择。
随着对白血病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系列与AML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密切相关的基因、受体、抗原、细胞内关键物质等相继被发现,使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
目前针对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有传统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本人针对成人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Relapsed/Refractory AcuteMyeloid LeukemiaMingting Yang*, Lijuan He, Qiurong Zhang, Yongping Li#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Received: Dec. 6th, 2020; accepted: Dec. 19th, 2020; published: Jan. 8th, 2021AbstractThe treatment of adult relapsed/refracto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 still faces great difficulties, *第一作者。
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马立元【摘要】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差,约半数以上复发患者存在耐药难治,其治疗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对于复发后获得再次完全缓解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和复发率(CIR)均很高,从而部分抵消了移植带来的益处.因此,allo-HSCT对于部分患者并不适合,亟待寻找新的治疗手段.近几年,随着我们对AML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新药物新疗法层出不穷,极大改善了复发难治性AML的预后.多个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初步试验结果鼓舞人心.虽然新疗法治疗相关副作用越来越少,疗效越来越好,但allo-HSCT是治愈复发难治性AML的唯一途径.【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年(卷),期】2018(039)016【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作者】马立元【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内科上海 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1 引言虽然,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治疗手段层出不穷,极大地改善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akemia,AML)患者的预后,但复发难治性AML始终是血液科医生面对的巨大难题。
因此,针对复发难治AML的治疗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为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制定治疗策略时,应仔细评估患者相关因素(年龄,体能状况,各脏器功能,合并症)。
疾病相关因素(复发后重新MICM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异常,既往治疗史,既往有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史,复发时间等)[1]。
治疗前首先要明确属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复发还是移植后复发。
一般而言,在allo-HSCT之前复发患者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挽救性治疗使其达到完全缓解(CR),合适的CR患者接受allo-HSCT力求治愈。
白血病的病理学类型与治疗进展

白血病的病理学类型与治疗进展引言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骨髓或淋巴系统中恶性克隆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累积。
根据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白血病可分为多种类型。
随着医学的进步,白血病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介绍白血病的病理学类型和治疗进展。
一、白血病的病理学类型1. 急性髓样白血病(AML)急性髓样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克隆细胞异常增殖疾病,主要发生在骨髓中的幼稚髓细胞。
其特征是细胞分化障碍和异常增殖,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损。
AML通常分为不同的亚型,如M0-M7型,根据细胞学和免疫表型来确定。
2.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克隆骨髓疾病,以骨髓中成熟的粒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
CML的基因突变(Philadelphia染色体异常)是其发病机制的主要驱动力。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疾病,主要发生在骨髓和外周血中的淋巴母细胞。
ALL通常根据细胞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来分类,如B细胞ALL和T细胞ALL。
4.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B淋巴细胞增殖疾病,主要发生在骨髓和外周血中的成熟淋巴细胞。
CLL通常是一种慢性病变,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二、白血病的治疗进展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白血病的治疗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1.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子特征来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CML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简称TKIs)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白血病细胞。
其中,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白血病细胞。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改变基因序列来修复或修改白血病患者的异常基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由于骨髓中的干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血液中髓系细胞增多。
目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基于化疗和干细胞移植,但其疗效欠佳,预后较差。
因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新进展靶向治疗近年来,一种名为“FLT3抑制剂”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正逐渐引起关注。
FLT3又称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lt3-LR2),是一种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与细胞增殖、分化和生存相关。
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FLT3基因异常常见,且与预后不良相关。
因此,靶向FLT3的药物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应用于治疗这种恶性肿瘤。
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在使用FLT3抑制剂治疗的AML患者中,两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均有所提高,这一治疗方案正在逐渐走向临床应用。
免疫治疗另外,免疫治疗在治疗AML中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目前,多种免疫细胞疗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使用靶向CD33的免疫疗法来治疗AML已经显示出比传统化疗更好的生存期和治疗效果。
此外,CAR-T细胞疗法也在逐渐扩大应用范围,目前正在探索其在AML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也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CRISPR-Cas9系统作为一种基因编辑技术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技术可以很精准地编辑人体细胞中的基因序列,可用于修复基因缺陷、改变细胞功能和杀死癌细胞等。
在治疗AML方面,CRISPR-Cas9系统可用于抑制癌细胞中的易感基因、修复正常基因等,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手段。
虽然以上新型治疗手段还没有实现在所有AML患者中的应用,但是这些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为AML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也给临床医生提出更高的治疗目标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的挑战。
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治疗手段将为AML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命质量。
AML的治疗进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AML可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分期,不同分期 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所不同。
02
AML的传统治疗方式
化疗
化疗是一种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式,对于AML这种血液癌症来说,化 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化疗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杀死快速分裂的癌 细胞。
特征
AML通常进展迅速,病情严重, 需要及时治疗。
AML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AML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 遗传、环境、化学物质、辐射等因素 有关。
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制
AML的发生与造血干细胞的基因突变 、染色体异常等有关,导致细胞增殖 失控和分化障碍。
AML的分类和分期
分类
根据细胞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等特征,AML可分为多种亚型,每种亚型具 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AML的治疗进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AML概述 • AML的传统治疗方式 • AML的靶向治疗进展 • AML的免疫治疗进展 • AML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AML概述
AML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由造血干细 胞或祖细胞异常增殖导致。
05
AML治疗的未来展望
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分子标记和临床特 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 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基因组学研究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发现与AML发生 、发展相关的基因突变,为精准医疗 提供依据。
新型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细胞信号通路,开发新 型靶向药物,以更精确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张晋琳(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四川成都610072)【摘要】近年来的研究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机制的理解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导致AML发病的许多分子学异常逐渐明晰,因此对于AML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
与此同时大量l临床试验的开展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功,AML的诊治方案已经进展到了个体化阶段。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个体化治疗;预后评估【中图分类号】R73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1672-6170(2010)02-0046-05ProgressinthetreatmentofacutemyeloidleukemiaZHANG“凡.1in(DepartmentofHaematology。
S厶chuanAcademyofMedicalSciences&Sichu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
Chengdu610072。
China)【Abstract】Withtheidentificationofnumerousmolecularabnormalitiesthatmayberesponsibleforleukemogenesis。
themechanismsleadingtothedevelopmentofacutemyeloidleukemiaIAML)hasbeenmakenremarkablyprogress-andtherearemoreandmorepwfoundunderstandingsofthenatureofAMLAtthe8araetimealargenumberofclinicaltrialsconductedhasreapedconsiderablesuccess-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MLhasadvancedtoindividualphase.【Keywords】Acutemyeloidleukemia;Individualizedtherapy;Assessmentofprognosis随着细胞遗传学、免疫分型、分子遗传学以及最近开展的基因表达谱分析等领域的进展,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
与此同时,临床试验的开展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功,AML的诊治方案已经进展到了个体化阶段。
现就AML预后评估及治疗选择和治疗手段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1AML危险分层和预后因素目前研究已经明确了一些AML预后相关因素,它们包括年龄、染色体核型、体力状态、器官功能、WBC计数、前期血液学疾病和分子异常,如多药耐药基因(MDR)、脑和急性骨系白血病基因(FLT.3ITD)、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脑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BAALC)、核磷蛋白(NPM)。
其中年龄是AML预后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年龄在60一65岁以上的AML预后更差。
这可能是老年AML天然具有治疗抵抗因素如更多发生的高危细胞遗传学改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其他仍不明确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有限的耐受能力。
AML中特异性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可提示预后不良。
多种细胞遗传学异常共存的现象称为“复杂核型”,既往对AML“复杂核型”对于预后的判断是基于对所有细胞异常学的分值相加。
但近来发现,一条或多条染色体多倍体并没有叠加不良预后效应,与单倍体比较,三倍体、四倍体、存在环形染色体或标记染色体、或结构性染色体异常,在提【作者简介】张晋琳,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四川省医师协会血液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血液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
示预后不良的效应方面是微不足道的;相比之下,2个或2个以上常染色体单倍体,或一个常染色体单倍体伴有一个或多个结构性染色体异常对于AML预后的影响是巨大的,“复杂核型”提示不良预后的价值已得到公认。
在最近的一项I>60岁成年患者研究中发现常染色体单倍体的出现强烈提示预后不良…。
目前将有2个或2个以上常染色体单倍体,或一个常染色体单倍体伴有一个或多个结构性染色体异常称之为“单倍体核型”。
与传统的复杂染色体核型相比,这种“单倍体核型”定义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说明伴有复杂核型但没有单倍体的AML与细胞遗传学正常的AML的预后相似;另一方面不伴有复杂核型但有单倍体的AML预后极差。
单倍体核型对AML预后不良的可靠性高于复杂核型。
另外,医学研究委员会(MRC)通过对1612例患者的研究也证实了细胞遗传学在AML危险分层的重要作用。
根据患者的预后将细胞遗传学异常分为:预后良好的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的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的染色体核型。
具有预后不良的细胞遗传学遗传患者5年生存率10%~21%。
具有如del[9q]、abn[1lq23]、del[7q]等结构细胞遗传学异常,或如+8、+2l、+22等数目遗传学遗传的患者5年生存率23%一60%,故被认为是中危疾病;而具有预后良好的染色体遗传如t(8;21)、inv(16)和t(15;17)5年生存率60%~70%。
AML中具有正常或二倍体染色体核型的患者占大多数,而中剂量或大剂量阿糖胞苷可以改善年龄小于60岁二倍体核型患者的预后。
分子遗传学异常作为明确的预后因素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在各细万方数据胞遗传学亚型,尤其是二倍体AML中,几种预后相关的分子遗传学异常也已明确。
但是在具有预后良好和中等的染色体核型亚群中,这些分子遗传学异常对于预后判断的意义还不明确。
FLT-3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第三亚族的一员,在早期造血祖细胞中表达FLT-3蛋白,对髓系的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FLT3跨膜区内部串联重复(FLT3/intemaltandemduplication,FLT3/ITD)突变发生率占20%~30%,多为二倍体或APL的患者。
FLT3突变预示着预后不良,尤其ITD突变伴野生型等位基因的缺失。
BAALC基因(脑和急性白血病细胞胞浆基因brainandacuteleukemia,cytoplasmicgene)编码一种功能未知的蛋白质。
高表达BAALC是核型正常的AML患者耐药性,高累积发病率(CIR)和短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根据有无BAALCmRNA表达和FLT3ITD突变可将二倍体AML患者分为四种亚群,同时具有BAALC高表达和FLT3ITD突变的患者预后最差,而不具有上述两种情况的预后最好。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C/EBP)是一种调控髓细胞生成的转录因子,在正常核型AML中15%的患者存在有C/EBP基因突变,它可预示患者的长期缓解和生存。
但FLT3ITD突变和C/EBP突变同时存在的意义仍不清楚。
混合系白血病(MLL)基因(位于1lq23)的部分串联重复(PTD)是最早的在大约10%正常核型的AML患者中发现的分子异常。
MLLPTD常同时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但该染色体异常很少为如inv(16)或t(8;21)等。
MLLPTD的出现多预示着缓解期较短。
核磷蛋白(NPM)是一种核质蛋白,穿梭于细胞腔隙间。
大约35%一50%的AML尤其具有正常核型的患者可见有NPMI因插入失活,往往伴有FLT3突变。
NPMI+AML预示着较高的CR率,更长的生存期和五年无事件生存率(EFS)。
德国协助组对401名二倍体AML患者研究发现NPM突变常常伴随着FLT3突变,但很少伴其他的突变。
该研究认为FLT3突变对生存率的负面影响超过了NPM突变的正面影响。
RichardS等¨]分析了872名AML患者参加的临床治疗试验,发现某些基因型在治疗反应和存活上有显著的差异。
如突变NPMI而无FLT3一ITD患者在以葸环类抗生素和阿糖胞苷为基础的诱导化疗后可获得持续缓解,而不必在CRI后行干细胞移植。
突变C/EBP基因型患者也易获得CR。
相对的,FLT3一ITD基因型患者和具有野生型NPMl,CEBPA而无FLT3一ITD基因型患者治疗预后差,应在CRl后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因此FLT3突变的存在不应是首次CR后进行移植的指征之一。
总之,目前已经明确了若干个有关AML患者预后47的分子异常,尤其是对于双倍体核型AML。
而有关其他染色体核型亚群AML预后预测的分子学异常也有报道。
例如EVI一1(单嗜性病毒整合基因.1)阳性AML是最具侵袭性的AML亚型之一,代表一种预后特别差的基因型,它意味着低CR率、高复发率和低生存率。
具有有利核型inv(16)和t(8;21)AML患者中存在c_kit突变的不良预后。
最近研究发现编码药物代谢酶和DNA修复酶的基因(XPA和SULTIC2)多态性与AML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用于检测基因表达谱的新技术应用有助于AML患者危险分层,区别出不同预后的亚群,同时明确治疗的分子靶向¨1。
2AML缓解诱导治疗的选择AML化疗方案按Ara-C的用量可分为标准剂量[SDAC,100~200ms/(m2・d)]、中剂量[ID・AraC,0.5~1.5g/(m2・次)]和大剂量[HD・AraC,2—3g/(m2・次)]。
目前标准AML诱导治疗仍然是葸环类抗生素和SDAC(3+7)方案为主,在此基础上可加大阿糖胞苷的剂量,给予双诱导治疗或另加入足叶乙甙、2一氯脱氧腺苷、氟达拉滨等药物。
诱导化疗方案中对于柔红霉素的最佳剂量选择、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是否更有效、去甲氧基柔红霉素是否比柔红霉素疗效更好,加入新的药物是否可以改善预后等问题目前仍存在争议。
WiemikK等H1证实了对于初诊AML患者,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可获得比柔红霉素疗效更高的CR率和存活率。
但是如应用较高剂量的柔红霉素(如60ms/m2或更高,3天),二者间不再有疗效上的差异。
另有研究报道pJIA方案(IDR+SDAC)可提高50岁以下预后良好和预后中等组患者的疗效,但骨髓抑制严重,肝损害多见,不适用于老年患者。
VignettiRF等№1报道了欧洲研究组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2157例AML患者分别接受了柔红霉素[50ms/(m2・d),3天]、米托蒽醌[12ms/(m2・d),3天]、去甲氧基柔红霉素[10ms/(m2・d),3天]联合阿糖胞苷和足叶乙甙的诱导化疗方案,达到CR的患者接受了一个疗程强化治疗后给以异基因或自体干细胞移植。
研究结果发现三种不同诱导化疗方案的CR率和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
可是在强化治疗阶段,3和4级感染发生率分别是柔红霉素组14%、米托蒽醌组23%、去甲氧基柔红霉素组24%。
米托蒽醌组和去甲氧基柔红霉素组骨髓恢复时间也明显延长。
因此米托蒽醌和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具有更显著的造血毒性。
而在未给降钙素(SCT)的患者中,米托蒽醌和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可获得更高的无病生存(DF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