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试题

合集下载

生态学基础知识试题

生态学基础知识试题

生态学基础知识试题一、选择题1.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人类社会B.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种类C. 自然环境D. 只有动物和植物2.下列哪个因素与生态学研究密切相关?A. 生物多样性B. 化学反应C. 数学模型D. 计算机编程3.生态位是指:A. 生物在某个地理区域内的分布B. 生物在某个地理区域内的数量C. 生物在环境中的角色和职责D. 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4.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A. 生物群落、种群、个体B. 森林、湖泊、河流C. 自然环境、生物群落、能量流动D. 水、土壤、空气5.下列哪个层级是由小到大排列的?A. 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B. 种群、个体、生态系统、生物群落C. 生物群落、个体、种群、生态系统D. 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2.生态学只关注自然环境的问题,与人类活动无关。

(√) 3.生物群落是多种不同物种组成的一个群体。

(√) 4.生态位描述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职责和角色。

(√)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源于太阳能的输入。

三、简答题1.请简要解释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而环境科学则更加综合地研究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生态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可以了解环境的变化和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为环境科学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2.请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至关重要。

首先,生物多样性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当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物种受到威胁或灭绝时,其他生物种类可以填补其空缺,维持生态平衡。

其次,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物种适应性和进化起着重要作用。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l 参考答案: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l 参考答案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

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层片具有如下特征: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陆生群落的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或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排列结果。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以下哪项的科学?A. 人体解剖学B. 植物分类学C. 动物行为学D. 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D(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3.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A. 可循环的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双向流动D. 随机流动答案:B二、填空题4.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是能量的来源。

5. 食物链中,位于最顶端的消费者被称为______。

答案:4. 阳光5. 顶级捕食者三、简答题6.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

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7. 描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

答案: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包括:物种多样性(不同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四、论述题8. 论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案: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排放和气候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物种灭绝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丧失。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可持续的资源管理政策,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以及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五、计算题9.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000千卡,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能量是多少?答案: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能量 = 1000 * 10% * 10% = 10 千卡六、案例分析题10. 某地区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严重下降。

请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生态学试题

生态学试题

植物生态学试题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选择一项:a. 生物圈b. 草原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农业生态系统题目2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

!选择一项:a. 风b. 土壤c. 二氧化碳d. 玉米题目3题干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

选择一项:a. 森林生态系统>b. 海岸生态系统c. 淡水生态系统d. 航天器生态系统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森林生态系统题目4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是()。

选择一项:a. 种群&b. 物种c. 生物有机体d. 种类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种群以下属于r对策者生物的是()。

选择一项:a. 细菌¥b. 鲸鱼c. 竹d. 鹭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细菌题目6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选择一项:a. 互利共生"b. 原始合作c. 寄生d. 偏利共生正确答案是:互利共生题目7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及其全部关系选择一项:对错题目8: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一般包括两大部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两大功能类群。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0正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度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1,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气候、食物和其他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2正确生态对策是指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以适应环境、更好地保存和延续种群的策略。

主要有两种:r对策和j对策。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生态对策主要有两种:r对策和k对策。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3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同时养殖在一个水域,容易发生竞争而导致减产。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由于它们食性和生态位具有差异,所以不会发生竞争而减产。

生态学练习试题(含答案)

生态学练习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个)1、生态位的英文是___BA.habitat B.niche C.site D.place2、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

A.牛 B.蛔虫 C.珊瑚虫 D.青蛙3、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

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4、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C)。

A.达尔文 B.奥德姆 C.苏卡乔夫 D.坦斯利5、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

A.热带或亚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极地6、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C)。

A.养鱼塘的分层养 B.农田的间作套种 C.海洋的网箱养殖 D.稻田养鱼或养鸭7、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

A.海洋 B.河口湾 C.红树林 D.盐湖8、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

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9、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10、在___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A.干扰性 B.利用性C.种间D.种内11、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_C__的负指数关系。

()A.阿伦法则B.Hamilton定律C.比尔定律D.贝格曼规律12、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__A_。

()A.380nm~700nm B.380nm~760nm C.150nm~4000nm D.490nm~620nm13、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C )A 食草动物B 杂食动物C 肉食动物D 碎食动物14、下列动物类群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D )A 无脊椎动物B 外温性脊椎动物C 内温性脊椎动物D 原生动物1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S389)16、下列生活型谱中,符合苔原群落的生活型谱是(D)。

生态学基础试题+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最先发现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的科学家是( )。

A、孟德尔B、达尔文C、林德曼D、海克尔正确答案:C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A、生物个体的年龄大小B、种群的年龄平均值C、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所占比例D、种群中个体是年龄范围正确答案:C3.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 )。

A、温度等于40%B、相对密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密盖度等于40%正确答案:C4.在适宜的条件下,r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速度比K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速度( )A、相似B、慢C、不确定D、快正确答案:D5.我国中部山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正确答案:D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子实体B、根瘤C、菌丝D、菌根正确答案:B7.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 )A、内分布型B、种间关系C、生态幅D、生态对策正确答案:C8.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 )A、地上芽植物B、高位芽植物C、一年生植物D、地面芽植物正确答案:C9.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 )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正确答案:A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一个动态系统B、能量单向流动C、食物链营养级数目无限D、具有自我调控能力正确答案:C11.种群的逻辑斯谛(Logistic)增长发生的条件是( )。

A、资源有限B、没有环境阻力C、没有种内种间的竞争D、资源无限正确答案:A12.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的科学家是( )A、林德曼B、达尔文C、海克尔D、坦斯利正确答案:C13.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 )A、锌B、铝C、磷D、锰正确答案:C14.按照瑙基耶尔(Raunkiaer)生活型系统,油松和马尾松等高大乔木均属于( )。

生态学考试试题

生态学考试试题

生态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什么?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的形态特征C. 物种的遗传信息D. 物种的繁殖方式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A. 气候调节B. 水源涵养C. 疾病传播D. 土壤肥力维持3. 哪种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被称为共生?A. 捕食B. 寄生C. 竞争D. 互利共生4. 在生态学中,K-选择者和r-选择者的区别是什么?A. K-选择者体型较大,r-选择者体型较小B. K-选择者繁殖速度慢,r-选择者繁殖速度快C. K-选择者寿命长,r-选择者寿命短D. K-选择者对环境变化敏感,r-选择者对环境变化不敏感5.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个体数量多样性6. 哪种类型的生态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 森林火灾后的演替B. 冰川退却后的演替C. 农田弃耕后的演替D. 珊瑚礁破坏后的演替7.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通常是多少?A. 10%B. 20%C. 50%D. 80%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因素?A. 温度B. 光照C. 土壤pHD. 物种的迁徙能力9. 在生态学中,什么是“关键物种”?A. 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B. 对生态系统功能有显著影响的物种C. 体型最大的物种D. 最早出现在生态系统中的物种10.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A. 物种组成B. 物种丰富度C. 物种间的空间分布D. 物种的进化历史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

12. 顶级捕食者在食物链中处于________营养级。

13. 物种多样性的两个主要指数是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________。

14. 在生态学中,________效应指的是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5. 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该系统________的能力。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主体是:A. 个体生物B. 生物种群C. 生态系统D. 生物圈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A. 生物B. 非生物C. 能量D. 气候3. 生态位是指: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地理上的分布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物种在群落中的数量4.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A.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遗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通常被称为:A. 初级阶段B. 次级阶段C. 顶极阶段D. 衰退阶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______稳定性。

7.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______。

8.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的,而物质循环是______的。

9.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寄生、______和竞争等。

10.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______的需求面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描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分类。

13. 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并举例说明其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5. 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缓解措施。

生态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 生态系统2. D. 气候3. 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4. A.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 C. 顶极阶段二、填空题6. 恢复力7. 数量8. 单向流动,循环9. 共生10. 生态系统三、简答题11.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土壤质地:土壤机械成分的组合的不同百分比。

基因型: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等位基因:决定一个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

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

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

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如果不发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不同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状态,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那些中性的或不利性状在种群中继续保存下来。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数据编制的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r m。

邻接效应:当种群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

自疏现象: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

阿里规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抑制性的影响。

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基础生态位: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叫基础生态位。

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叫实际生态位。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生态元:从基因到生物圈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均是具有一定生态学结构和功能的单元称为生态元。

生态位宽度:在现有的资源谱中,一个生态元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的幅度。

生态位重叠:指不同生态元的生态位之间相重合的程度。

竞争排斥原理: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活的。

如果在同一地区生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

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

零增长线:一种生物利用某种必需营养元素时该种生物能存活和增殖的边界线。

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

种群大爆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种群间的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

渐变群: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连续变化,导致基因频率或表现型的渐变,形成一个具有变异梯度的群体。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

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

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

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的水平,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

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一定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

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

相对密度:某物种的个体数与全部物种个体数的比值。

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频度: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

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生活型谱:指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的一个系列。

生态等值种:在不同地理位置但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地区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的植物称为生态等值种。

层间植物:群落除了自养、独立支撑的植物所形成的层次以外,还有一些如藤本植物、寄生、腐生植物,它们并不独立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附各层次中直立的植物体上。

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

伴随种:不固定在某一定的植物群丛内的植物种。

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网状结构。

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群落净生产力: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被消耗者消耗后,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

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同化效率: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

生态演替:指在一个自然群落中,物种的组成连续的、单方向的、有顺序的变化过程。

稳态:有机体在可变动的外部环境中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稳态。

负反馈: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着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

这一过程称为负反馈。

适合度:是指个体生产能存活后代、并能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指标。

驯化: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沉水的适应性反应。

气候循环:有机体对自然环境条件变化沉水的生理适应性反应。

光合能力: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地、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CO2和O2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

富养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养化。

矿化: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中,无机的元素从有机物质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异化: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从聚合体变成单体,进而成为矿物成分的过程。

再循环:进入分解者亚系统的有机物质也通过营养级而传递,但未利用物质﹑排出物和一些次级产物,又可以成为营养级的输入再次被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