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地区水文特性分析
探究西双版纳地理教案:河流地貌与生态环境保护

西双版纳是中国南方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云南省所在地,被誉为“热带雨林之魂”。
西双版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包括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
因此,对于西双版纳地理教育的探究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主要探究的是西双版纳地理教案:河流地貌与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将从以四个方面分析,分别为西双版纳的河流地貌、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及补充相关教材。
一、西双版纳的河流地貌西双版纳位于中国最南部,自然环境非常适于河流的发展,有“江南水乡”的美誉。
当地的主要河流有澜沧江、怒江和腾冲江等,其中澜沧江是西双版纳流域的主要河流,全流域总长达4211公里,属于亚洲大陆第四大河流。
同时,也有众多的支流和山间溪流,河流数量众多,形成了温带季风和热带雨林之间的丰富纵向地貌。
通过学习西双版纳的河流地貌,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西双版纳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貌特征。
通过动手操作实际勘探绘制当地地貌图,加深学生对当地河流地貌形成与演化的认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归纳能力。
二、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怒江以南,缅甸给南的广阔地区的一部分。
山高水长,毛糙森严,有完整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次生林,还有椰林、竹林、棕林、松柏林等各种林相、热带草原、广布坝区、狭谷和巨大的熟化,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西双版纳生态环境的丰富多彩为当地动植物提供了优异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众多的独特生态景观。
学生通过学习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观察现有独特的濒危物种和原始文化现象,了解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护和谐的环境的意识。
三、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西双版纳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如把保护人类和地球生态的作为最重要的任务,重视海外游客,以多种形式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如普及环境知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同时,西双版纳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还通过科学研究育种,对现有的生态和土地进行整合以及对森林、草原的治理等方法实现生态恢复和发展。
从西双版纳地理教案看区域气候变化与农业发展

从西双版纳地理教案看区域气候变化与农业发展西双版纳是我国南方一个极具特的地区,它不仅拥有丰富多样的森林资源,还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地理环境。
作为一个生态环境十分敏感的地区,西双版纳所面临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本文将通过分析西双版纳地理教案中的内容,探讨气候变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联系。
西双版纳地理教案中提及了该地区的气候、能源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从气候方面来看,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热、湿、雨的特点。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西双版纳地区的降水量不断减少,气温则不断上升。
这种趋势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能方面,西双版纳地区的水电资源丰富,在能源开发上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在过的几年中,由于水电站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破坏,也使得当地农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而土地利用方面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由于西双版纳地区的生态环境特殊,土壤类型也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农业发展中,土地利用也需要根据各个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西双版纳地区作为一个典型的南方农业生产区,在气候变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尤为显著。
随着气候的变化,年降雨量的不断减少,会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作为补救措施,当地的农民就需要根据气候的变化,调整农业生产种植结构,改善农作物的耐旱能力。
例如,可以种植一些干旱耐热的作物,如辣椒、香蕉等,以减少灾害的发生。
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对于当地农民来说至关重要,也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比如西双版纳地区的水电开发,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施,合理规划水资源,在充分利用水能的前提下,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
同时,在土地利用方面,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旋作方式,减小农地的利用强度,提高土地的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西双版纳地理教案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气候变化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总体生产发展的重要性。
在未来,西双版纳地区的农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只有采取综合措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在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2021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环境状况公报

2021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环境状况公报西双版纳新闻网编辑:system2021-06-0422:04:29地表水环境质量全州地表水水质基本平衡,三县(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建议。
主要影响地表水水质的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
■主要河流水质澜沧江、普文河、补远江、流沙河、南阿河、南腊河、南览河、南果河等8条主要河流的12个监测断面中,全部符合水功能要求,水质总体保持良好。
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有4个监测断面,占33.3%;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有8个监测断面,占66.7%;与2021年相比,ⅱ类水质由2021年的5个降为4个,ⅲ类水质由2021年的7个增加为8个。
按《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21~2021)》的规定评价,2021年12个断面全部达至水功能建议,与上年较之,水质平衡。
■澜沧江澜沧江水质为优,州水文站、勐罕码头、关累码头3个监测断面水质为ⅱ类,均优于水功能要求。
与2021年相比,水质稳定。
■普文河普文河水质较好,普文水文站监测断面水质为ⅲ类,达至水功能建议。
与2021较之,水质平衡。
■迁调远江补远江水质为优,小勐仑大桥监测断面水质为ⅱ类,优于水功能要求。
与2021年相比,水质稳定。
■流沙河流沙河水质较好,勐海水文站断面、民族风情园断面水质均为ⅲ类,达至水功能建议。
与2021年较之,水质平衡。
■南阿河南阿河水质良好,东风三分场大桥监测断面水质为ⅲ类,达到水功能要求。
与2021年相比,水质稳定。
■南腊河南腊河水质较好,勐腊水文站、勐追捧岔河两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ⅲ类,达至水功能建议。
与2021年较之,水质平衡。
■南览河(踢洛江)南览河水质良好,打洛江大桥监测断面水质为ⅲ类,达到水功能要求。
与2021年相比,水质稳定。
■南果河南果河水质较好,勐阿水文站监测断面水质为ⅲ类,达至水功能建议。
与2021年较之,水质平衡。
城市水环境质量■城市饮用水水源景洪市城区饮用水源(澜沧江)12期监测中8期达至ⅱ类标准,4期达至ⅲ类标准,水质为优;勐海县城区饮用水源(那超过勐水库)12期监测中11期达至ⅱ类标准,1期达至ⅲ类标准,水质为优;勐腊县城区饮用水源(南细河)12期监测中11期达至ⅱ类标准,1期达至ⅲ类标准,水质为优。
西双版纳地区露水资源分析

小 , 故露极易形成。因露水可弥补干季 的雨水不足、 减缓辐射低温对作物的危害等, 因此 . 研 究分析 露资 源有 重要 的农 业 生态意 义 。
露 日的区域分布及季节变化
由西双 版纳 各地 露 日数 的多年 记录 ( 1 可见 , 区 年均 露 日数 可达 30 表 ) 本 0 d左 右 , 最多 年 份 超过 3 0 。 因此 , 4d 如扣 除受 降雨影 响而 不计 露 的天 数, 可以说 本 区天天 有露 。 则
的农业气候意义。结果 表明, 西双版纳地区露 日数呈干季较 多、 雨季较步的分布特征 ; 干季的露水对 本地 区热带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 的生态意义 .可部分缓解干季降雨的不足 ,避免或减弱冷冻害的发
生。
关键词
分 类
露水资源
中图法
农 业气候分析
T 2 . 463
西双版纳
西 双版 纳地 区属 热带 北缘 西南 季风 气候 区, 因本 区空气相 对 湿度 高 、 度 日较 差 大 、 温 风速
低温 度 均 高 于 百 叶箱 平 均 最 低
2 j d h H 1 ¨
气温就 是 例证 ( 2 , 中雾季 图 )其 地 面 温 度 高 于气 温 的 程 度 较 干 热 季 、雨 季更 为 明显 。B ra e u r g 认 为 、在 9 c 高的 麦类 作物 0m 中,6 c 以上 降温 结露 是 占优 0m 势的过 程 ,而 3 c 以下是 叶片 0m
3 露与雾 、 逆温及 局部地形的关系
观 测发 现 ,在所 有 出现雾 的天 气 里,近 地 表均有 露形成 ,而有露 形 成则 并不 一 定有 雾 出 现。这 是 因为 日落后 , 地 层辐 射 降温最 剧烈 , 近 且湿 度较 上层 空气 大 , 只要地 被层 温度 低于 其 所接触 的空气露 点 , 就有 露凝 结 。但是 雾形 成则 需要地 面低 温通过 感 热交 换 传到大 气 中 , 而 从 使气 温低 于露 点温度 , 成液 态 水滴 或雾 。且 有两 种过程 起 着阻 止过 饱和 并形成 雾 的作 用 。 形 . 其 一是 许 多地表 是 吸湿性 的 , 因此 它 们是 一个减 少贴地 气层 水汽 含量 的汇 ; 二是 感热 的 向下 其 通 量本 身 有一散 度 , 它倾 向于 加热 最低 层大 气从而 维持 干球 温度 高 于湿球 温度 。 因此 , 风有 微 利于 空气 的乱 流混台 而导 致冷 却 作用 由地 表向 上发展 , 从而 形成 雾 。但 强 风 时, 烈的 混合 作 强 用 可波及很 厚 的气层 , 因而近地 层 空气 的冷 却量 减小 , 不利 于雾 的形 成 。而强 风对露 的 形成 也 有一 定 的影 响 , 但没 有雾 的要 求那 么苛 刻 , 只要地 表湿 度大 、 温度达 到 露点就 有 露形 成 。因此 , 可 以说 露是 辐射 雾形 成 的前奏 , 雾却 不是 露形 成的必 然结 果 。 但 另外 , 因露形 成释放 大 量潜 热 , 近地 层温度 升高及 绝对 湿度 减小 , 露 的形 成也 部分 减 使 故 小 了辐 射雾 形成 的可 能性 , 同时也 消 弱了 露形 成前近 地表所 具 有 的逆 温 强度 。对 不 同的局 部 地 形 而言 , 谷及 盆坝 区是最 易出现 露 的 区域 , 为在这 些低地 上 除 了空气 湿度大 外 , 有 密 河 因 还 度较 大 的冷 空气从 邻近 高地 上流过 来 ; 丘 陵及高 大 山体 的顶部 因湿度 小 、 度略 高 , 而 温 成露 的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是一个被称为“东方热带花园”的地方,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热带雨林之一。
这片独特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拥有丰富多样的植被和动物种类,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探索其中的奥秘。
一、自然环境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位于热带地区,具有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特征。
这里一年四季温暖潮湿,降雨量丰富,气候湿润,盆地地形使得水源充沛。
这种极具热带特色的气候为热带雨林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这片广袤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葱郁茂盛,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树冠层。
各种常绿乔木、矮乔木和灌木交错生长,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植被覆盖。
二、物种多样性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植物方面,这里有众多的热带树种,如大叶榕、铁皮石斛等,还有各种草本、藤本植物和蕨类植物。
动物方面,这里的物种多样性同样令人瞩目。
有着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如云南金钱豹、灵猫、云南狐獴等。
此外,你还可以见到各种鸟类、昆虫和爬行动物。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各种不同的生物和谐相处,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奇妙画卷。
三、文化与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而闻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这里是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这些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与热带雨林的紧密联系,造就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特有的文化景观。
为了保护这片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力度。
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修复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这些努力有效地减缓了生态退化的趋势,促使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恢复和发展。
结语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一个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它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索和欣赏。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并保护这片热带雨林,让其永远保持自己的美丽。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马彦锴地形:景洪市在横断山系纵谷区南端,地处澜沧江大断裂带两侧,具山原地形,北高南低,两侧高,中部低,山峦叠嶂,沟壑纵横。
最高海拔2196.8米,最低海拔485米。
市府所在地海拔552.7米。
水系:境内江河共71条,属澜沧江水系,澜沧江从西北部思茅市入景洪,从市境东南经勐腊流入缅甸,市内流程150公里。
全市水资源拥有量为3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25亿立方米。
气候: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兼有大陆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优点而无其缺点,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静风少寒,基本无霜。
年平均气温在18.6°----21.9°之间。
全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年平时日照1800---23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20----136千卡/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86之间。
风向多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0.5--1.5米/秒,静风频率71%。
土壤:在热带、亚热带生物气候和不同地形的条件下,土壤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区域性特性。
共有6个土类、13个亚类、36个土属、65个土种。
以赤红壤、砖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
是全国第二大黑土区,已利用土地面积956.94万亩,占总面积的92.9%。
自然资源:西双版纳有高等植物500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500多种,绝大部分在景洪有分布。
是著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有动物186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
有高等植物3890种,珍贵树种340种。
珍贵植物有云南石梓、羯布罗香,山桂花、黑黄檀、红椿、铁力木、美登木、普文楠等。
珍稀动物有亚洲象、印支虎、印度野牛、恒沙猴、犀鸟、绿孔雀、原鸡等。
水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91.1万千瓦。
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市境内有3片,共计13.03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
西双版纳地理教案:生态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地理特征与价值分析

本文将从西双版纳的地理特征入手,探究其生态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价值分析。
西双版纳地处云南省的南部,是中国南方的热带雨林区,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以哈尼族、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是一个充满文化与民族特色的地方。
一、地理特征与价值分析1.气候特征西双版纳一年四季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21℃,最高气温可达40℃,最低气温则不低于冰点。
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600毫米。
这样的气候条件为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地貌特征西双版纳地势起伏,地形多样,海拔高差较大。
主要的山地有保山山脉、永昌山脉等。
河流众多,流经西双版纳的主要河流有澜沧江、怒江、那洒江、瑶山河、翠云江等。
3.生物多样性西双版纳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包括大象、犀牛、虎、豹、熊、猴子等传统的热带雨林动物。
西双版纳的野象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野生象栖息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象栖息地之一。
4.价值分析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这里的生态文化传承和保护带来了许多价值。
这里的气候环境适宜,这使得许多植物和动物得以在此繁衍生息。
这里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这里的野象保护区为人类保护野生象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生态文化传承与保护1.生态文化传承生态文化传承是指环境与文化的传承。
西双版纳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这里的哈尼族、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如传统艺术、民俗游戏、手工艺等。
同时,西双版纳的园林、水利、森林等传统生态系统建设技艺也是别具特色的。
2.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指针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维护的措施。
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工作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
野象保护区负责野象的驯化、养殖和保护,为保护西双版纳地区的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生态文化保护的意义生态文化保护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生态文化保护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西双版纳地区水文特性分析

西双版纳地区水文特性分析摘要:本文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条件等基本情况入手,然后从径流、降水、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西双版纳地区的水文特性。
关键字:西双版纳;水文;分析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topography characteristic of xishuangbanna, climate conditions, etc. Basic situation to obtain, and then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unoff,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quality in xishuangbanna region of hydrological features.Key words: xishuangbanna; Hydrology; analysis中国分类号:P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西双版纳自然地理状况简介1位置。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
2地形。
西双版纳地区的地形主要为丘陵、盆地、山地等,其中以山地和丘陵居多。
总体地势南低北高,且北、西、东三面较高,中间低,呈马蹄状。
3气候条件。
西双版纳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一年之中雨季和干季分别最为明显。
且终年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
4水系。
西双版纳境内的河流均属于澜沧江水系,流经经缅甸、老挝、泰国等地,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注入南海。
澜沧江上中游河流深切,两岸高山对峙,下游多河谷平坝。
澜沧江水系由干流和众多的支流组成,支流落差大、水资源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双版纳地区水文特性分析
摘要:本文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条件等基本情况入手,然后从径流、降水、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西双版纳地区的水文特性。
关键字:西双版纳;水文;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topography characteristic of xishuangbanna, climate conditions, etc. Basic situation to obtain, and then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unoff,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quality in xishuangbanna region of hydrological features.
Key words: xishuangbanna; Hydrology; analysis
中国分类号:P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西双版纳自然地理状况简介
1位置。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
2地形。
西双版纳地区的地形主要为丘陵、盆地、山地等,其中以山地和丘陵居多。
总体地势南低北高,且北、西、东三面较高,中间低,呈马蹄状。
3气候条件。
西双版纳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一年之中雨季和干季分别最为明显。
且终年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
4水系。
西双版纳境内的河流均属于澜沧江水系,流经经缅甸、老挝、泰国等地,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注入南海。
澜沧江上中游河流深切,两岸高山对峙,下游多河谷平坝。
澜沧江水系由干流和众多的支流组成,支流落差大、水资源丰富。
中游降水量少,有雪水等补给,水量较为稳定,下游降水量大,水量充沛。
昂曲是澜沧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拔5664米。
漾濞江是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最大的支流,同时也是澜沧江第二大支流。
另外还有威远江、南班河(又称补远江)、西洱河等较为著名的支流,
5土壤。
西双版纳地区以赤红壤为主,占到了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
南部为砖红壤,约占15%。
另外,澜沧江以北地区还有大量紫色土壤分布,约占7%。
其余分布的为红壤、黄壤以及盆地内水稻田的暗灰色水稻土等。
6植被。
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质和土质情况也适宜各种植物生
长。
在西双版纳地区共有高等植物四千余种,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分布着各种原生地带性森林植被和次生植被及大量人工植被。
二、西双版纳地区水文特性分析
1径流量。
径流量在水文上指流量或者径流总量,也就是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单位为:立方米/秒。
(1)西双版纳地区径流量的地域分布:西双版纳地区除澜沧江有少量冰川、融雪水补给的径流外,其他地区的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
经多年数据统计显示,全区径流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形态,其中,处于东部的易武地区和西部的西定山区年径流量较高,可达到1000mm以上,而盆地和丘陵地区的年净流量则较低。
全区整体年平均径流量约为10300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约为540mm。
(2)径流量年分配:西双版纳地区的径流量年内分配与本区域内的汛期关系紧密,汛期的径流量可达全年总量的65%~80%,且会在每年的7、8月份出现最大值。
而非汛期的径流量则只占全年的20%~35%,并于4月或5月出现最小值。
(3)径流量年际变化:西双版纳地区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值之比在l 82~3.70之间,一年之中的变化十分明显,这与当地的降水、气候等因素有关。
2含沙量。
含沙量一般是指水体中单位体积的浑水中所含的干沙的质量,而输沙量则更强调总量,含沙量单位是kg/m3 或g/m3。
西双版纳地区因地理位置特殊,整体森林覆盖率较高,各类植被覆盖面积较大,所以在各个河流的枯水期,水体内整体含沙量很小,只在汛期会含有一定的泥沙,出现轻微的浑浊现象。
根据当地各水文站多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全区河流输沙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量与最小量比值在21到40之间,年分配量的72%集中于7月到9月之间。
3降水。
西双版纳地区地势整体呈北高南低,加速了来自南部孟加拉湾及东南部南海的水汽凝聚,于是较易形成充沛的降水。
又因地形、气候、位置等因素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匀,东部、南部、高山区、迎风坡等地降水较多。
其中,位于东南部、西部暖湿气流迎风坡的地区为降水量较大的地区。
(1)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西双版纳地区属于北热带温湿气候,不像我国北方那样四季分明,一年之中基本上只有干季和雨季之分,所以在一年中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雨季占了几大部分。
降水大量集中在汛期,而干季降水量只占到全年降水量的14%左右。
(2)降水量年际变化。
西双版纳全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受到当地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大,各个地区存在差异,存在一定的变化幅度。
其中,各地年降水量最大与最小年降值之比在1 .42到2 .03之间。
4蒸发。
(1)水面蒸发。
西双版纳地区受气候特性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水面蒸发量在各区域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总体分布呈现中部、南部、盆地、河谷等区域水面蒸发量较大,而西部、北部、山区、山顶蒸发量较小的情况。
另外,蒸发量的月分配情况还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最大的月蒸发量一般出现在3月或4月,最小的情况大多发生在12月。
(2)陆面蒸发。
西双版纳地区陆面蒸发量分布趋势与降水量分布趋势正好相反,呈现出从南向北逐渐减弱的趋势。
另外,因为海拔较高的地区植被分布较广,其陆面蒸发量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海拔较低的地方,植被分布面积较小,陆面蒸发量偏大。
5暴雨及洪水情况。
(1)暴雨。
西双版纳地区整体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大,还受副热带高压边缘、南海台风和赤道辐台带等影响,5~10月之间多发生暴雨情况。
因为西双版纳整个区域内都呈现降水分布情况不均匀的状况,所以暴雨的出现地区分布也较为不均匀。
例如,西双版纳的西部、中部以及北部的普义和曼兴良等地区经常会有暴雨发生,其发生频率及量级都远远大于西双版纳的其他地区。
(2)洪水。
西双版纳地区洪水的变化趋势与该地区暴雨的变化趋势基本同步,这是因为西双版纳地区的洪水大多是由于暴雨引发的,所以,与当地暴雨发生的时间基本一致,每年5月到10月之间为该地区的洪水期。
另外,洪水出现的较为迅速,但历时较短,一年中,全区各主要河流出现洪水的时间不一致。
受洪水涨落的影响,境内澜沧江的最大流量先于最高水位出现,但该区其余河流的最大流量与最高水位一般是相应的。
6水质。
水质即水体质量,是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综合状况。
西双版纳境内的河流属于澜沧江水系,大小河流分布密集,通过西双版纳多个水文站长期的水质监测可知,该地区大部分河流的水质良好,属于重碳酸钙型,平均溶解性固体、平均PH值、平均总硬度等方面数据结果均达到标准要求,且澜沧江两岸河流的水质化学特性因不同河流流域内的土壤特性不同呈地带性分布。
但是,通过对有机物和相关毒物污染项目的检测分析可以得知,西双版纳地区部分工厂附近的水体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所以,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管理监督部门一定要予以重视,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水体污染治理及保护。
参考文献:
[1]刘玉洪.张克映.马友鑫.张一平.刘文杰.沙丽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水文观测系统的设计.[J].福建林业科技,2001,28(02):04-06.
[2]邓云.张文富.邓晓保.李玉武,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粗木质物残体储量及其空间分布.[J] .生态学杂志,2012(02):02-03.
[3]王馨.张一平,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林冠的持水能力.[J].应用生态学报,2006(10):22-23.
[4]王馨.张一平,西双版纳勐仑地区降雨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5(06):12-14.
[5]祁正洪,西双版纳澜沧江流域暴雨洪水特征与减灾对策.[J].人民珠江,2008(05)14-16.
[6]何大明, 钟荣华,杨春明等,补远江流域水沙特性及其变化分析.[J].人民长江,2011(2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