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风情

合集下载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导语: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

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标准差异,称之为风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傣族民风民俗,希望能帮到大家!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主要分布]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

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民族语言]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

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互相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

这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罗米字母),与老挝(zhuā)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

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构造有所差异。

宗教信仰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传上座部教,亦称小乘佛教[5]。

据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传进来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傣族称宗教为“沙煞纳”,把他们信仰的佛教叫做“沙煞纳帕召达麻”。

帕召达麻指的就是佛祖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不野蛮。

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

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

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骄傲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

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

布朗族—西双版纳美丽的少数民族介绍25页PPT

布朗族—西双版纳美丽的少数民族介绍25页PPT
布朗族—西双版纳美丽的少数民族介绍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西双版纳傣族园云南民族村贵州黔东南风情园

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西双版纳傣族园云南民族村贵州黔东南风情园

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西双版纳傣族园云南民族村贵州黔东南风情园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西双版纳傣族园与贵州黔东南风情园在云南民族村的探索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深沉的灵魂,而少数民族文化则更是丰富多彩、神秘而引人入胜。

在中国的云南省,有两个令人瞩目的民族文化展示园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和贵州黔东南风情园,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穿越时空,领略少数民族文化魅力的奇妙机会。

一、西双版纳傣族园:热带风情的瑰宝西双版纳傣族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一个展示傣族文化的综合性景观园区。

傣族是云南省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以丰富多彩的服饰、精湛的手工艺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而闻名。

当步入傣族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壮观的传统宫殿。

宫殿中展示了傣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无论是富丽堂皇的门楼,还是独具特色的飞檐角斗,都透露着浓厚的民族气息。

在园区的中心地带,一个巨大的广场上举行着热带民族舞蹈和音乐表演。

观众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傣族舞曲以及佩戴华丽服饰的舞者翩翩起舞。

这些舞蹈动作典雅而优美,传达着傣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

园区的角落还设有多个展区,展示了傣族的传统工艺品和手工艺。

傣族人民以制作彩绘木雕和编织精美的竹器闻名于世,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天赋。

二、贵州黔东南风情园:多民族文化的盛宴贵州黔东南风情园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展示贵州多民族文化的综合性景观园区。

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在此得到了全面展示。

园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长长的山坡道,道路两旁植被葱绿、花香四溢,仿佛置身于浓郁的苗族传统村寨中。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传统礼仪以及精彩纯正的歌舞表演。

苗族女性以其色彩鲜艳的服饰而闻名,她们手工制作的苗绣以其细腻的线迹和丰富的图案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风情园的展示区,我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苗绣艺术的奇妙之处,以及苗族女性传承的制作技艺。

民俗体验走进中国四大少数民族地区领略独特的文化风情

民俗体验走进中国四大少数民族地区领略独特的文化风情

民俗体验走进中国四大少数民族地区领略独特的文化风情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其中著名的四大少数民族地区分别是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广西的壮族自治区、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及新疆的维吾尔自治区。

这些地区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引人入胜,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体验。

1.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中国东南亚文化的集中地。

傣族是该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他们善于舞蹈、歌唱和编织。

体验傣族的舞蹈文化,可以参加他们的传统舞蹈表演,欣赏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

此外,傣族还有自己独特的手工艺品,例如精美的手工织锦和绘有浓郁东南亚风情的民族画。

亲自参与傣族手工艺制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同时还能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纪念品,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壮族的主要聚居区。

壮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别是在婚礼习俗方面更是有着独特之处。

参加壮族传统婚礼,亲眼目睹盛大的嫁娶仪式,欣赏少数民族的歌舞表演,感受他们独特的结婚礼仪和喜庆氛围。

除了婚礼习俗,壮族还以壮族歌为代表的音乐文化、壮族剪纸等多种民俗文化非常著名。

参与壮族音乐会或学习剪纸技巧,可以更好地了解壮族文化的内涵。

3.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苗族和侗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中国最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地区之一。

苗族和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和音乐舞蹈。

在黔东南地区,参加苗族的“火把节”和侗族的“花山节”,是一场震撼人心的体验。

在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人们身着传统的节日服饰,载歌载舞,燃起盛大的篝火,让人沉浸在浓烈的欢乐氛围中。

此外,苗族和侗族还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如苗寨和侗寨,参观这些寨子,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更能领略其特有的建筑魅力和民居文化。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维吾尔族是其中最主要的民族。

维吾尔族的博斯腾湖舞蹈、喀什地区的独特音乐和和田地区的玉雕工艺等都是维吾尔族的代表文化。

浅析云南西双版纳水傣服饰的审美特征

浅析云南西双版纳水傣服饰的审美特征

浅析云南西双版纳水傣服饰的审美特征摘要:傣族服饰是傣族装饰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傣族的服饰是傣族装饰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种类丰富,独特鲜明,生动地表现了傣族生活和审美情趣。

傣族服饰因为各个支系居住和生存的环境条件不同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服装款式和装饰特征。

关键词:水傣服饰;图案;色彩;款型;饰品一、水傣服饰鲜艳明丽的服饰色彩基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众多的名族服饰都呈现着各自的特点,在少数民族地区,服饰色彩不仅仅是一种服装的表现形式,而是作为一种象征意义、一种符号语言甚至一种文化代表,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使民族服饰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傣族服饰也不再局限于单调的白色、黑色。

社会科技不断的进步傣家人民的服饰色彩也变得五彩缤纷。

(一)鲜艳斑斓、秀丽和谐的色彩服饰西双版纳水傣族服饰是绚丽多姿的云南傣族服饰的一个重要区域类型,它不仅外形美,款式多,而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由于它是在适应西双版纳特殊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多,这种影响构成了它的基本风格,使它独具特色。

1、傣家少女在西双版纳地区水傣少女的服饰色彩品种繁多,但是多数少女服饰以浅色调为主白色、嫩黄色、水红色、春花色都是少女们非常喜爱的颜色,傣家姑娘偶然也会在服饰上以较深的颜色作为点缀。

在西双版纳地区傣族能歌善舞,在服饰上的色彩上也有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水傣服饰色彩也在逐渐增加,服饰的款式也别出心裁,傣家最为隆重的日子泼水节,傣家少女则身穿各式各样颜色多种多样的服饰载歌载舞,在艳丽的色彩下歌舞显得更动人。

水傣服饰在用色上大胆,强烈而又协调,洋溢着一种浪漫的激情和充沛的生命力,服饰的颜色也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傣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傣家人民利用服饰上的色彩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和情感体验,来表达名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2、傣家小伙西双版纳地区水傣男子的服饰颜色较深,多为深绿色间杂着淡粉色,傣家男子的服饰以衬托傣家少女服饰,真所谓红花配绿叶,在婀娜多姿的舞步中男女服饰的色彩搭配尤为重要,所以在西双版纳地区的水傣服饰不管是男子的服饰还是少女的服饰,颜色都作为一种双方惯性搭配。

西双版纳泼水节简介

西双版纳泼水节简介

西双版纳泼水节简介
《西双版纳泼水节》
西双版纳泼水节是中国西南地区傣族、景颇族、傈僳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盛大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四月份,人们在节日里边歌边舞,互相泼水,庆祝新年和丰收。

西双版纳泼水节被誉为中国境内最为盛大和有名的泼水节之一。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手持水壶,从早到晚,尽情地泼水,以此来祛除厄运、洗涤尘俗、祈求幸福安康。

在这一天,整个西双版纳都变成了一个大型水战场,人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尽情地享受泼水的乐趣,洒水祈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除了泼水活动之外,泼水节期间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傣族舞龙表演、民俗游行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泼水节期间,西双版纳的街道上人流如织,热闹非凡,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快乐的气氛。

带着对丰收和喜庆的祝福,西双版纳泼水节已成为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极具吸引力的民俗传统活动。

每年泼水节期间,西双版纳都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感受这一独特的民俗风情,也成为了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傣族民俗民风

傣族民俗民风

傣族民俗民风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傣族民俗民风,欢迎来参考![主要分布]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

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民族语言]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

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互相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

这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罗米字母),与老挝(zhuā)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

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构造有所差异。

宗教信仰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传上座部教,亦称小乘佛教[5]。

据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传进来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傣族称宗教为“沙煞纳”,把他们信仰的佛教叫做“沙煞纳帕召达麻”。

帕召达麻指的就是佛祖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不野蛮。

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

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

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骄傲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

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

而在现在,因为9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很辛苦的.[民族历史]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

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西双版纳云南

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西双版纳云南

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西双版纳云南西双版纳,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多民族地区,以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而闻名。

这里有傣族、佤族、拉祜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西双版纳的多彩少数民族文化吧!西双版纳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相互交流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文化景观。

傣族是西双版纳最主要的民族之一,他们有独特的服饰、音乐、舞蹈和节日。

傣族人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女性常常戴着华丽的银饰,让人目不暇接。

傣族的音乐和舞蹈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常常伴随着鼓声和锣声,让人跃动的心灵。

而傣族的重要节日水灯节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人们在这一天会放河灯,载歌载舞,共庆节日的到来。

除了傣族,西双版纳还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如佤族、拉祜族等。

佤族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自然主义的信仰和崇拜为特色。

佤族人民信奉泼水节,每年农历新年前后,佤族人民会相约到河边喷洒水花,祈求丰收和幸福。

而拉祜族则以木偶戏为代表,木偶戏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族人用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表演,将传统的故事和历史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西双版纳,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索、体验和学习。

西双版纳的旅游景区经过规划和开发,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体验空间,他们可以欣赏少数民族的传统表演,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参与各种民族节庆活动,近距离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同时,西双版纳还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积极组织和支持文化传统的保护工作,开展研究和收集民族文化资料,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和扶持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

通过这些努力,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为该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西双版纳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多民族和睦共处。

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瑶、苗、回、佤、壮、景颇等13个世居民族,世世代代劳作耕耘,生活不断向前延伸。

他们依托勤劳、智慧,在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中,拓展了色调斑斓的生活空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直到今天还保留着极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为美丽的西双版纳勾勒了七彩绚丽的图景。

西双版纳各民族节日是这个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它蕴涵了各民族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情感寄托,是展示民族文化的汇集地、多棱镜和万花筒,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平台。

傣族泼水节中荡漾出的晶莹剔透、幸福吉祥的水花,哈尼族嘎汤帕节跳竹筒舞飞散出的欢乐激情、动人场景,拉祜族拉祜扩节“三跺脚”展现出的豪迈奔放、自由洒脱,布朗族年节热闹富有特色的赶摆场面,基诺族“特懋克”节那震撼山谷的雄壮鼓点,瑶族盘王节时唱盘王歌、跳盘王舞时狂歌劲舞中的挥洒自如,彝族“百诗佳”节活动的欢乐和动人……。

西双版纳各民族风情犹如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彩迷人;犹如一首诗,意境深邃;犹如百年老酒,甘美醇厚,回味无穷。

凤尾竹掩映的傣家竹楼上传来的悠扬赞哈声,赶摆场上小卜哨(少女)舞姿优美的孔雀舞;高山茶地里采茶哈尼族阿布(少女)婉转动人的山歌;各民族各具特色的婚恋习俗;射弩、荡秋千、打陀螺等特色活动呈现的欢快场景;质朴率真、粗旷豪放、热情真诚的待客礼节……平静、祥和、快乐地生活在西双版纳这片热土上的各民族群众,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多彩的民族服饰】
西双版纳的各少数民族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得到自然界的慷慨恩惠与有益启示,从而唤起丰富的幻想与惊人的灵感。

他们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设计出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各种服装。

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族妇女所戴的三角形尖顶帽来自于创世神话史诗。

传说天地混沌之时,水中浮出一头戴白色尖顶帽,身穿素白衣裙的世间万物的创世女神。

于是基诺族奉她为始祖母。

因为基诺族崇拜太阳,所以妇女喜欢在胸前颈上挂块绣有“太阳”花纹的小肚兜。

男子穿背部中间绣着圆形太阳花纹图案的自织麻布“砍刀布”做的紧身短褂。

勐腊县瑶族妇女的挑花服饰在衣襟两边钉着两条红线,象征瑶族崇拜的盘瓠,在狩猎时坠崖而死,从其口中流出鲜血的情景,表示后人不忘前人的丰功伟绩,反映其与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的密切关系。

景颇族妇女的衣服用黑色丝绒布缝成,胸前、背后镶钉着大大小小的银泡。

小而半圆形的银泡代表星星,大而扁圆的代表太阳和月亮,太阳、月亮、星星融合为一体,不相分离。

下身穿妇女们自己纺线编织的大红色筒裙,筒裙由羊毛线织成。

民谚中说,妇女筒裙上织着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写下的字。

裙上绣着“蕨菜纹”,传说蕨菜曾养活过景颇族祖先。

哈尼族崇尚黑色,在他们的创世古歌里就有黑色是大地之色的说法,寓示着吉祥。

傣族女子绦带上绣着孔雀翎羽图案,孔雀被傣族视为美丽、吉祥和善良的象征。

花腰彝族妇女的刺绣服饰以马樱花纹最为典型。

把马樱花纹绣在服饰上最醒目的位置,马樱花自古以来被视为彝族同胞的吉祥物,彝族以马樱花为美、为贵。

【傣族风情】
西双版纳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目前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口约
27万。

傣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信仰小乘佛教,多居住于坝区。

西双版纳傣族能歌善舞,衣食住行无奇不有。

泼水节
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洁净,每年傣历六月中旬是傣历的新年叫“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主要活动有浴佛、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

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傣族的新年,云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泼水节”的形式来庆祝,所以傣历新年,又称“泼水节”。

“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数百种节日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

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区,全州各地都有“泼水节”,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举办的“泼水节”规模最大,盛况空前。

“泼水节”一般从傣历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开始。

这一天彬彬有礼的傣家儿女,取来清洁的水,用树枝蘸取,互相泼洒,以示为您洗去一年的尘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平安。

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性的狂欢活动,“水花放,傣家狂”人们提桶端盆取得水来,见面就迎头盖脸地泼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

青年男女手中相互泼出晶莹明亮的水珠,还混合甜蜜的爱情。

街市里、广场上到处见人们在相互追逐泼浇。

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唱,空中朵朵水花四溅,大地一片欢声笑语,“泼水节”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景洪市的泼水节期间,还举行极富民族特色的斗鸡、跳孔雀舞、傣族青年男女掷彩绣荷包、放高升以及在澜沧江里进行划龙舟比赛、放孔明灯等民族娱乐活动。

届时八方来客,中外佳宾,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此外,基诺族同胞在每年的10月份举行“新米节”庆贺新谷登场。

布朗族的节庆大体与傣族相仿,重要的月农历6月“尝新节”,庆贺新谷登场。

傣族的民居为上下两层的干栏式建筑,即“傣家竹楼”,绿树环绕,花香扑鼻,赏心悦目,是田园山水画。

傣族喜糯食,傣味具有香、酸、辣的特色,分烤、蒸、剁、腌四大类,极富吸引力。

景洪市的傣味一条街,名扬四方。

傣族服饰简洁、大方、优美,尤其是妇女的服饰更是长裙掩及脚背、银带系细腰、圆领窄袖短衫,曲线毕露,更衬托出其苗条俊俏的身材,令中外游客百看不厌。

男子有传统的纹身习俗,但现在已很少了。

孔雀舞
孔雀舞是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

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关系,傣族地区孔雀较多。

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饲养孔雀的习惯。

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的感情。

傣族群众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

傣族的许多村寨都有擅长于跳孔雀舞的人。

由于代代相传及民间艺术人精心创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

孔雀舞的内容,多为表现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晒翅、展翘、点水、开屏、飞翔等等。

感情内在含蓄、舞蹈语汇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均匀的颤动,身体及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三道弯舞姿造形,手形及手的动作也较多,同一个舞姿和步伐,不同的手形或手的动作,就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

除模拟孔雀生活的各种动作外,也表现神话故事。

象脚鼓
这是傣族舞蹈中流传最广、最有物色的一种群众性男子舞蹈。

因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起舞,故名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在傣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每当工余、节日或赛鼓盛会,身背象脚鼓的小伙子从各村寨赶来,跳起矫健、浑厚的象脚鼓舞。

击鼓人边敲鼓边舞蹈,鼓声时紧时缓,节奏明快。

击鼓人是整个舞蹈的组织者和指挥着。

人们随着鼓声欢乐舞蹈,舞姿婆娑,变化万千。

跳象脚鼓舞除本身具有丰富多采的舞蹈外,
象脚鼓也是傣族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