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概况西双版纳

合集下载

云南省发展现状

云南省发展现状

云南省发展现状一.经济方面:云南省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边疆的省份,东以贵州、广西为邻,西同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毗邻。

自古以来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之称。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使得云南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能源,通讯,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改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2011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8750,95亿元,增长13,7%,财政总收入2258,2亿元,增长2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76元,增长13,7%,向小康社会逐步发展。

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的制约,致使云南经济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一部分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与其他省份相比,云南的开发较晚,发展较缓慢。

企业大多是从事初级产品和资源的开发,且多为发达地区淘汰的产业。

并且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等现象。

加之云南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落后,科技发展缓慢,高级科技人员缺乏的的省份,从而给云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阻力。

另一方面,云南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且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等特点。

导致以传统产业为经济主导力量的发展,至今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

云南地处东亚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与东盟国家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与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相邻。

是中国连接东盟国家最便捷的路上交通。

因此,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云南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云南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招商引资,建立一个立足中国西南、辐射东南亚、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

二.社会方面:云南是一个古老传统的地区,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属于典型的高原季风气候。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版纳风情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

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

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

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

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

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

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

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

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

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

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云南经济概况西双版纳

云南经济概况西双版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33259万元,比上年增长 18.6%。实现利税182393万元,增长31.5%。实现利润126080万 元,增长45.3%。
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量、糖、啤酒、水泥、黄金产量保 持增长。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00081万元,比上年增长20.2%。 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475 万元,增长18%。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19188万元,比上年增长 22.2%,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提高1.9个百分 点。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61.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下降0.8个百分点。
年末人口城镇化率为40%,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4696万元,比上年增长7.9% 。其中,农业总产值339144万元,增长9.1%;林业总产值526418万元,增 长9.3%;畜牧业总产值69103万元,增长4.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6.96万亩,比上年增长2.6%,其中稻谷面积64.17万亩 ,下降4.2%;油料种植面积2.67万亩,下降7%;蔬菜种植面积19.34万亩, 增长2.6%;甘蔗种植面积19.92万亩,下降0.6%。年末茶叶面积75.54万亩 ,比上年末增长3.3%;水果面积34.19万亩,增长43.5%。Leabharlann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4737万元,比 上年增长24.6%。分城乡看,城镇投资(含房地产开 发)1210173万元,增长26.6%;农村投资174564万 元,增长12.2%。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6691万元,比上年 下降52.1%;第二产业投资129281万元,增长19.5% ;第三产业投资1054201万元,增长33.1%;

西双版纳行政区划介绍

西双版纳行政区划介绍

西双版纳行政区划介绍
西双版纳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它的全称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傣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

西双版纳的行政区划结构合理,包括了两个县级市和一个县。

首先是西双版纳的首府景洪市。

景洪市位于西双版纳的中部,是整个自治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个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景洪市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地方。

这里有着独特的傣族文化,游客可以欣赏到傣族的歌舞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品。

其次是西双版纳的另一个县级市勐腊市。

勐腊市位于西双版纳的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这个地方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且质量优良,尤其以橡胶和茶叶最为出名。

勐腊市也有着独特的自然风景,比如著名的勐腊野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动物保护的重要基地。

最后是西双版纳的一个县景洪市的下辖县澜沧县。

澜沧县位于西双版纳的东南部,是一个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县。

这个县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如澜沧江、傣家村寨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澜沧县的农产品也很有特色,如傣族的著名特产“勐海糯米”。

总的来说,西双版纳的行政区划合理,各个县级行政区都有着独特
的资源和特色。

无论是景洪市的繁华都市风光,还是勐腊市的农业特色,抑或是澜沧县的自然风光,都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西双版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赞誉的旅游目的地。

2024年西双版纳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西双版纳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西双版纳旅游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民俗文化的地区。

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对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2. 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现状目前,西双版纳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往西双版纳,主要吸引力包括其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此外,西双版纳还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

3. 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优势3.1 独特的自然环境西双版纳地处热带雨林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珍稀濒危的物种。

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许多对生态旅游感兴趣的游客。

3.2 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风情和传统文化,这是吸引文化旅游者的重要优势。

3.3 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旅游设施西双版纳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游客可以通过飞机、火车等多种方式前往。

此外,当地的旅游设施也相对齐全,包括酒店、景区导览、交通服务等,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

4. 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挑战4.1 环境保护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双版纳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过度的人流量和不规范的旅游开发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旅游业多元化不足目前,西双版纳的旅游业主要以生态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为主。

然而,由于对其他类型旅游业的投资不足,导致了旅游产品的单一化。

西双版纳需要进一步拓展旅游业的多元化,以吸引更广泛的游客群体。

5. 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发展建议5.1 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限制游客的数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鼓励游客采取环保旅游方式,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云南省西双版纳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云南省西双版纳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立志当早,存高远云南省西双版纳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一、西双版纳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储量及其特点西双版纳矿产资源大致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燃料矿产、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八个类型。

黑色金属分布在景洪市大勐龙以南、以西、小街以北、勐宋大勐龙小街之间,勐海县勐遮以西和勐阿,勐腊县瑶区以北等地区有色金属分布在景洪市东北、普文、曼东、勐宋、大勐龙、曼允、曼纳、澜沧江两岸,勐腊县瑶区以北、南坡、易田等地。

贵金属分布在勐腊县新山、南坡,景洪市勐罕镇澜沧江沿岸等地。

稀有金属分布在勐海县的勐海镇、勐阿镇、勐康、勐往、勐遮等乡镇,以及景洪市嘎洒等地。

燃料矿产分布在景洪市勐养、普文,勐海县大河沟、曼养、勐往,勐腊县尚岗、勐伴、曼安、曼缓、曼洪、勐远等地。

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分布在景洪市疆峰、大勐龙、勐罕,勐腊县勐远等地。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分布在景洪市三达山,勐腊县朱石河、曼庄、磨歇、尚岗、尚勇、磨龙含、南坡、曼勐等地。

其他非金属矿产分布在景洪市勐养、曼斗、曼青、勐宋,勐海县的曼养,勐腊县的勐线以及其他地区。

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水、矿泉等资源。

西双版纳钠盐资源丰富。

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曼庄、朱石河、小东洋、磨歇、尚岗和勐腊含盐带南段。

品位较高,最高品位达62.42%,最低45.53%,平均品位56.48%。

总储量1583487 万吨。

钾盐是一种稀有的重要化工原料,州境内矿化度大于1 克/升的钾盐发现90 处,其中89 处在勐腊县境内。

钾盐中矿化度大于100 克/升即达到盐水的工业品要求的称为卤泉或天然卤水,矿化度大于20100 克/升的称盐泉,矿化度520 克/升的称淡泉。

已经查明勐腊县有卤泉7 处,盐泉淡盐泉52 处,淡水泉30 处。

其中7 处卤泉的矿化度高达108.39311 克/升。

州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有20 种,主。

云南西双版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云南西双版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云南西双版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云南西双版纳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西双版纳农产品资源丰富,包括热带水果、花卉、香料、茶叶等,其中热带水果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冷链物流对西双版纳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冷链物流发展现状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目前,西双版纳地区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能够满足大部分农产品的冷链运输需求。

2.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在冷链物流行业,一批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涌现出来,他们致力于提供冷链运输、冷库存储、冷链信息追溯等一系列服务。

这些企业的出现为西双版纳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农产品冷链运输覆盖范围扩大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西双版纳地区的冷链运输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可以将农产品送往国内各地,还能够出口到国际市场。

这为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二、存在的问题1.冷链物流覆盖面不足虽然冷链物流在西双版纳地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冷链物流覆盖面仍然不足,一些偏远地区的农产品运输依然存在困难。

2.冷链物流成本高昂冷链物流的运输、存储等方面成本较高,这使得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上涨,降低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3.冷链物流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尚未统一,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给冷链物流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三、未来发展趋势1.提高冷链物流覆盖面未来,西双版纳地区将加大投入,提高冷链物流覆盖面,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产品运输将得到更多的支持。

2.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政府和企业将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升级和流程优化等方式,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农产品的价格。

云南西双版纳概况

云南西双版纳概况

一、云南西双版纳概况一、基本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成立最早的自治州。

西双版纳为傣语地名,傣语音译“西双”即十二,“版纳”即千块田,意译为“向封建领主提供贡赋的十二个行政单位”。

全州国土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共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总人口106万人位于云南省东端的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以其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遐迩,名列我国十大名胜风景区之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系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

全州总面积19184.45平方公里,人口79.6万,下辖景洪市和猛海、猛腊两县。

这里居住著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佤、瑶等十几个民族,其中傣族占1/3,汉族占1/3,其他民族占1/3。

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069公里。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

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

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

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於旅游观光。

西双版纳的基本州情可以概括为:一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点的自然资源富集。

西双版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两季分明,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2400个小时、年平均气温18-20℃,是理想的避寒之地。

热带、亚热带光热水土的丰厚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作为全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好的一块绿洲,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

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67.69%,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万公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经济概况
西双版纳经济发展
小组成员:马妮娜 徐红梅 张雯雯 孙从艳
2010111314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101113142 20101113143 20101113123
目录
• 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简介 • 二、西双版纳自然概况 • 三、西双版纳三大产业发展 • 四、西双版纳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 五、西双版纳橡胶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 六、参考资料来源
• 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云南省最南 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北纬约 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 的热带湿润区。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 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 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 里。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 拉湾600余公里。边界国境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 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西双版纳,古代泰语为“勐巴拉 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 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 点旅游城市之一。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13-15日举行,吸引 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参与,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年末渔业养殖面积8.8万亩,比上年末下降2.4%。全年水产品产量2.6 万吨,增长18%。
年末农村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0361万瓦特,比上年末增长4.8%。全 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4.66万吨,增长8.3%。农村用电量9315万千瓦 小时,增长10.4%。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19188万元,比上年增长 22.2%,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提高1.9个百分 点。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61.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下降0.8个百分点。
年末人口城镇化率为40%,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4696万元,比上年增长7.9% 。其中,农业总产值339144万元,增长9.1%;林业总产值526418万元,增 长9.3%;畜牧业总产值69103万元,增长4.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6.96万亩,比上年增长2.6%,其中稻谷面积64.17万亩 ,下降4.2%;油料种植面积2.67万亩,下降7%;蔬菜种植面积19.34万亩, 增长2.6%;甘蔗种植面积19.92万亩,下降0.6%。年末茶叶面积75.54万亩 ,比上年末增长3.3%;水果面积34.19万亩,增长43.5%。
• 二、西双版纳自然概况
• 西双版纳日照充足,具有热量有效性高、 静风少寒、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雾日多 、湿度大、干湿季分明等得天独厚的气候。
• 资源组合优势,极有利于热带花卉和其他 作物生长。
• 1、土壤条件
• 全州土壤类型共有9个土类18个亚类55个土 属120个土种。土体深厚,有机制含量高, 土壤质地均匀、疏松,物理性能良好,土 壤肥力较高。
2011年,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672314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82935万元,增长43.2%;重工业总产 值389379万元,增长15.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788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2543万元,增长18.8%。其中,铁矿采选 业增加值40772万元,下降21.1%;精制茶加工业增加值52921 万元,增长21.3%;制糖业增加值37401万元,增长49.1%;电 力生产业增加值106183万元,增长12.2%;电力供应业增加值 45096万元,增长59.8%。
• 2、光、热、水条件
• 西双版纳光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6000兆焦耳 /平方米,直接辐和投射各占一半。全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50%。年平均气温18.1-22℃,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最冷月平均15℃以上,多 年平均最低温在5℃以上,极端最高温38.1--41℃,极端 最低温-0.5℃--3.7℃。全州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1900 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季(11月至次年4月)和湿季(5 月至10月)之分,湿季降雨量占85%以上,降雨日数115 天以上。旱季虽长,但雾日多,全年有130--150天,雾浓 而重,可缓和旱季旱情。冬季有山地逆温层存在,有利于 越冬。年平均相对湿度82--85%,绝对湿度平均为16.2-21.4毫巴。是云南三大高湿地区之一。年平均风速0.5-0.8米/秒,既无常风影响,又无台风袭击。在正常年份的 寒潮,多被北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等高山所阻挡而不易到
•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与老挝、缅 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 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公里。 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 珠镶嵌在祖国西南的边疆。澜沧江纵贯南 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 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 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 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 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 勐腊县和10个国营农场。这里聚居着傣、 哈尼、拉祜、布朗、基诺、彝、瑶等13个 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7.3%。
达本州。只有西伯利亚高强度偏置西支的强寒潮可沿横断 山谷南下,会造成偶发性寒害。
三、西双版纳三大产业的发展
2012年云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全州生产总值1976842万元, 比上年增长1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27万 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598050万元,增长20.5% ;第三产业增加值809265万元,增长12.7%。第一产业增 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8%,比上年上升1.5个 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3%,上升0.5个百分 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9%,下降2个百分点。
主要农产品中,粮食、甘蔗、茶叶、水果、蔬菜产量保持增长。 年末生猪存栏50.91万头,比上年末下降0.2%;大牲畜存栏9.07万头,下降 12.7%。全年肉类总产量32489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24604 吨,增长7.4%;牛肉产量4265吨,下降1.8%;羊肉产量85吨,增长30.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