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控培训教程教材

合集下载

常规井控多媒体培训教材(设备)

常规井控多媒体培训教材(设备)
通过节流阀调控环空压力。返出的钻井液经回流管线
引至钻井液气体分离器,清除侵入的气体后,合格的
钻井液引至钻井液罐,清除的气体经排气管线引至安
全处燃烧,以防污染。
第一章 井控设备概述
四、液压防喷器的最大工作压力与公称通经
1、液压防喷器的最大工作压力是指防喷器安装在
井口投入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井口压力。工分5级, 即:14MPa、21MPa、35MPa、70MPa、105MPa。 2、液压防喷器的公称通经是指防喷器的上下垂直 通 孔 直 径 。 共 分 9 种 , 即 : 180mm 、 230mm 、 280mm 、 346mm、、426mm、476mm、528mm、540mm、680mm
第一章 井控设备概述
五、液压防喷器的型号 单闸板防喷器 FZ公称通径一最大工作压力; 双闸板防喷器 2FZ公称通径一最大工作压力; 三闸板防喷器 3FZ公称通径一最大工作压力; 环形防喷器 FH公称通径一最大工作压力; 型号的字头仍为汉语拼音字母组成。公称通径的 单位仍为 cm 并取其圆整值。最大工作压力的单位则以 MPa表示。 例如,公称通径 230mm ,最大工作压力 21MPa 的单 闸板防喷器,型号为FZ23—21;公称通径346mm,最大 工作压力 35MPa 的双闸板防喷器,型号为 2FZ35—35 ; 公称通径 280mm ,最大工作压力 35MPa 的环形防喷器, 型号为FH28—35。
第一章 井控设备概述
六、井口防喷器的组合
3、防喷器类型与数量的选择
目 录
第一章 井控设备概述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一章 井控设备概述
三、液压防喷器的特点 1、关井动作迅速 2、操作方便 3、安全可靠

井控车间井控培训教案(技术)

井控车间井控培训教案(技术)

井控车间井控培训教案(技术)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井控车间的井控技术。

教材为《石油工程基础知识》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包括井控技术的原理、井控设备的组成及井控操作流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井控技术的原理及作用;2. 掌握井控设备的组成及其功能;3. 学会井控操作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井控技术原理的理解及井控设备的组成;重点:井控操作流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井控设备图片;3. 井控操作流程图;4.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井控车间现场操作视频,让学生了解井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讲解井控技术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井控技术的作用;(2)介绍井控设备的组成,包括井控装置、传感器、执行器等;(3)讲解井控操作流程,包括井控装置的启动、调试、停止等环节。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井控设备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井控技术。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井控操作流程的编排。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井控操作流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井控技术的原理、井控设备的组成及井控操作流程。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井控技术的原理及作用;2. 请列举井控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根据所学知识,编写一份井控操作流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视频、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井控技术的原理、井控设备的组成及井控操作流程。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邀请井控车间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井控技术的实际应用;组织学生参观井控车间,亲身体验井控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细节:1. 井控技术的原理;2. 井控设备的组成;3. 井控操作流程。

2024年度井下作业井控技术提高培训教程

2024年度井下作业井控技术提高培训教程

28
本次培训内容总结回顾
2024/3/23
井控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了井控技术的定义、作用及基本原理,使学员对井控技术有了更 深入的理解。
井下作业井控设备
详细讲解了井下作业井控设备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注意事项,包括防 喷器、井口装置、压井管汇等关键设备。
井控技术操作规程
系统介绍了井控技术操作规程,包括正常情况下的操作规程和异常情 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提高了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应定期(如每半年)进行外观检 查、密封性能检查和操作功能测 试,确保阀门开关灵活、密封良 好。
2024/3/23
01 02 03 04
控制装置
包括液压控制装置、气动控制装 置等,应定期(如每月)检查油 位、压力、滤清器清洁度等,并 进行功能测试。
监测仪表
包括压力表、温度计等,应定期 (如每年)进行校验和校准,确 保测量准确。
02
卡钻处理
分析卡钻原因,采取 泡油、震击、倒扣等 解卡方法,避免事故 扩大。
03
井喷处理
立即关井,控制井口 压力,采取压井等措 施恢复井内压力平衡 。
04
井壁失稳处理
调整钻井液性能,强 化井壁支撑,采取固 壁措施等维护井壁稳 定。
2024/3/23
23
05
安全生产法规政策解读与责任 意识培养
Chapter
17
常见故障识别、诊断和处理流程
井口装置泄漏
控制装置失灵
识别方法包括观察井口装置有无油迹、水 滴等异常现象,处理方法包括紧固螺栓、 更换密封件等。
识别方法包括观察控制装置指示灯是否正 常、操作手柄是否灵活等,处理方法包括 检查电源、更换控制元件等。
管汇及阀门堵塞

井控技术培训教程

井控技术培训教程

使油气资源受 到严重破坏
四川长原大气田长1井井喷日喷 气量超过1千万方,累计损失天然 气达4.6亿方致使该井所在气田 几乎失去开采价值。 1983年2月,伊朗海岸外的瑙鲁滋油 田发生井喷,每天7000桶(111.7万 升)原油 白白地流入海里;
造成油气井报废经济损失惨重
• 1990年10月11日,大港油田王15-33井井喷,井架倒塌井 眼报废。 •1996年,中原油田文13-120井井喷,损失φ158.8mm钻铤2根, 因井喷造成技术套管变形,致使该井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63 万元。 •2003年,四川油田罗家16H井井喷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
酿成火灾
2003年2月18日,大港油田滩海 工程公司承钻的中4-72井在 起钻过程中发生井喷失控,40分 钟后井架朝大门方向倒塌。井架、 绞车及大量 钻具工具报废。 1990年10月11日,大港油田王 15-33井井喷,大火烧了38天, 井架倒塌油井报废报废。
造成环境污染
1983年 2月,伊朗一油井和伊拉克一油井发生井喷,对野 生动物的打击是惨重的,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报道,波斯 湾的儒艮到1983年7月几乎全部死亡。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突 然发生严重井喷,这次井喷造成10毫米厚的原油顺潮北流, 涌向墨西哥和美国海岸。黑油带长480公里,宽40公里,覆 盖1.9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 染。
井 控 技 术
例题、某定向井钻至井深H3820米,相应垂深 H13210米,起钻前钻井液密度为1.46 g/cm3,若 起钻抽汲压力p抽为1.57 Mpa,起钻未及时灌钻井 液引起静液压力减小值p减为0.3 Mpa,求起钻时井 底压力pb为多少Mpa?
解:pb=gH1-p抽-p减

井控技术培训教程

井控技术培训教程

压裂施工中的井控要求
施工前井控准备
01
包括井口装置检查、压裂液及支撑剂准备、施工管柱及井下工
具检查等。
施工过程中的井控监测
02
实时监测井口压力、注入排量、施工曲线等参数,确保压裂施
工的安全和效果。
压裂后井控处理
03
包括放喷、测试、关井等操作,确保井口安全并验证压裂效果

酸化过程中的井控管理
酸化液的选择和准备
完井方式选择
根据地层特性和开发需求,选择合适的完井方式,如裸眼完井、 套管完井等。
固井作业规范
进行固井作业时,确保水泥浆性能、注水泥量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提高固井质量。
井口装置安装与试压
安装井口装置后,进行试压作业,检验井口装置的密封性和承压能 力。
03
CATALOGUE
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中的井控技术
原因三
地质因素。包括地层压力异常、地层破裂压力低、地层 流体性质复杂等地质条件,增加了井控难度和风险。
教训一
加强井控设备管理。定期对井控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 更新,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提高设备可靠性。
教训二
规范操作程序。制定完善的钻井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预 案,加强员工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应急处 置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
关注国际井控技术发展动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我国井 控技术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04
CATALOGUE
井下作业过程中的井控安全保障
井下作业类型及风险点识别
井下作业类型
包括钻井、完井、修井、试油、 压裂等作业。
风险点识别
针对不同作业类型,识别出可能 存在的风险点,如井口装置失效 、井喷、井漏、卡钻等。

钻井井控设备教程

钻井井控设备教程
返回
1、井口装置 2、节流、压井管汇 3、控制系统 4、钻具内防喷工具 5、监测及报警装置 6、钻井液气体分离器、起 钻自动灌钻井液装置
井 控 设 备
井控装备的作用
返回
防止井喷
及时发现溢流
迅速控制井喷
处理复杂情况
保持 P泥浆≥ P地层防止井喷条件的形成
对油气井进行监测以便尽早发现井喷预兆
打开液动放喷阀的时间为 3 秒
井 控 设 备
操作方便 安全可靠
返回
井口防喷器的开、关均采用液压操作(是液压防喷器),气压或液压控制 概 述 井 控 设 备
操作 概 述 井 控 设 备
现场维修方便
返回
闸板防喷器的闸板坏了,环形防喷器的胶芯坏了,在现场都可以进行更换。
MPa 型
返回
21 35
井 控 设 备
70MPa型
返回
旋转防喷器
井 控 设 备
思考题
返回
1、什么叫井控设备?
2、井控设备由哪几部分组成?
3、液压闸板防喷器、环形防喷器能够在几秒 内迅速关井?
4、我国液压防喷器的公称通径、压力等级共 分几种?常用哪几种?
5、下列代号表示什么?
井 控 设 备
1、公称通径
返回
2、额定工作压力
技术参数
井 控 设 备
单位: cm、mm
返回
是指防喷器中间的通孔直径
180、230、280、346、426、476、528、540、680 (mm)
种类
本油田常用
230、280、350、540 (mm)
定义

公称通径
井 控 设 备
是指防喷器所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
更换胶芯容易

井控技术

井控技术

pmd
pma
Pp
PR
(1)关井后,钻柱、环空与地层压力的关系:
Pd Pmd Ppd———钻柱内静液柱压力,MPa; pp ——地层压力,MPa; pa ——关井套压,MPa; pma——.环空内气液混合静液柱压力,MPa。
Pd Pmd Pp Pa Pma
3) 起钻前充分循环钻井液,使其性能均匀稳 定,进出口密度差小于0.02g/cm3。钻井液粘 度、静切力保持在最低水平, 防止钻头泥包。 4) 控制起钻速度。
5、地层压力异常
原因分析:
1)注水造成地层压力升高。
2)压实作用、构造运动、成岩作用、密度差作用、 流体运移等形成的异常高压。
3)对新探区、新区块地层压力不熟悉。突然打开 未预备的高压浅气层。
10.处理溢流方法不当或压井失败 11.压井过程中井控装置失效 等等……
一、溢流主要原因分析与预防
1、起钻时井内未灌满钻井液 2、循环漏失 3、钻井液密度不够 2、过大的抽汲压力 5、地层压力异常
1、起钻未灌满钻井液 原因分析:
起钻时,由于钻杆的起出使井内钻井液 面下降,如不及时灌入钻井液,或灌入钻井 液体积小于起出钻柱体积,会使井内液柱压 力下降,造成井底压力不能平衡地层压力而 发生溢流。
②圈闭压力的释放
从节流阀每次放少量泥浆( 40-80 升),放 后关闭节流阀,并观察立管压力变化情况,如果 放压后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均有下降,说明还有 圈闭压力,应继续放压。直至立管压力不再下降 时才停止释放压力。这时记录的压力才是真实的 关井立管压力和关井套管压力。 如果放压后,立管压力没有变化,而套管压力 继续上升,说明没有圈闭压力。套管压力的上升 是因环空内有地层流体进一步侵入井内所引起的 。

井控培训教材井控技术

井控培训教材井控技术

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实时监测手段,可
以实现对井下状况的精确掌控和及时处理。
5
井控技术应用领域
2024/1/24
石油天然气钻探
在石油天然气钻探过程中,井控技术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通过实施有效的井控措 施,可以防止地层流体无控制地流入井筒,避免井喷等事故的发生。
油气田开发
经验教训
重视井控技术的培训和实践,提高人员的井控意识和能力。
2024/1/24
加强井控装备的研发和更新,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2
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方向探讨
• 建立健全的井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 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2024/1/24
23
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方向探讨
改进方向
加强智能化井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井控的自动化 和智能化水平。
油工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井控技术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系统的
研究和实践。
02
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井控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人
们通过深入研究地层压力、流体性质等因素,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井
控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03
成熟阶段
现代井控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地质、工程、物
2024/1/24
10
03
井控操作规范与流程
2024/1/24
11
钻前准备阶段操作规范
井场选址
选择地势平坦、开阔,方便布 置井场设施的场地,避开地质 构造复杂、断层、滑坡等危险
区域。
2024/1/24
井场布置
合理规划井场布局,确保各功 能区互不干扰,便于施工和安 全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电源连接
FK1252和FK1253各配有一台7.5Kw,380VAC,50Hz的防爆电机, 和一盏100w,220VAC防爆照明灯。电机电缆可以用6mm2 或更大的三芯 电缆,照明电缆可用0.75mm2 或更大的两芯电缆。
当然也可以用四芯动力电缆,而照明电缆从房子上的断路器上直接 分出。电源线要从房子上的专用窗口进入,以免影响关门。
9.4 三位四通转阀
该阀用来改变压力液的流动方向,实现关闭或打开防喷器的目的。 该阀有四个口,P口,即压力液进入口;O口,即回油口,压力液经此口 回油箱;A,B口,此两口分别与防喷器或液动阀的关闭口或打开口相连。
当阀处在中位时,四个油口互不相同;
当阀处在左位(即名牌上指示的“开OPEN”位)时,P-B口连通,A-O口连通。压 力液经P-B口进入防喷器或液动阀的打开腔,同时防喷器或液动阀关闭腔的液压油经A-O 口返回油箱。
一、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
故障
可能的原因
流量不够
1.泵体及缸体内空气未排除; 2.油箱液面过低; 3.滤油网阻力过大; 4.进油阀开启量过小;
5.进油阀、排油阀及阀座不密合或阀座螺纹松动漏损 增加;
6.柱塞及柱塞缸磨损间隙过大; 7.油温过高或过低,或油液粘度过大;
处理方法
1.排除空气。 2.提高油箱油面。 3.减少阻力。 4.拆洗、检修。 5.检修更换零件。 6.更换零件。 7.降温或加温或更换合适油液
置合适隔挡隔开。 3.检修、拆洗 。
发热
1.油液粘度过大; 2.内部漏损增大; 3.偏心套等运动件磨损;
1.更换合适粘度油液。 2.检修或更换零件。 3.检修或更换零件。
漏损
1.轴头回转密封圈损坏; 2.高压油塞及低压油塞松动。
3.进、排油阀及阀座不密合或松动 ;
4.柱塞缸及柱塞磨损。
1.更换回转密封圈。 2.旋紧油塞。 2.拆洗、可更换零件。 4.修复或更换零件。
第一路进入手动减压溢流阀,减压后进入二位四通转阀,继而进入管汇, 通过管汇分配至各个三位四通转阀,控制各闸板防喷器、液动阀。
第二路直接进入二位四通转阀,如果需要高压的情况下,可把二位四通 转阀扳至“开”位,管汇直接连通储能器高压。
8.3 三位四通转阀手动控制
由于FK1252,FK1253没有遥控,在需要控制防喷器或液动阀的时候需 要手动控制三位四通转阀手柄来实现控制目的。
注意:加入气体必须是氮气,严禁使用氧气或其它气体。
4.1.4 试电机转向
把磁力起动器主令开关旋至“自动AUTO”位置,判断电机转向是 否与链轮箱上转向指示标牌一致,如果不一致,调换电机电源任何两 相即可。注意:试运转电机前必须确认三缸泵吸油口球阀开启。
4.1.5 电动泵排气及远程控制台管道排气 电动泵在运行之前需要进行排气,分两部排气:
注:用户在泵解体修后首先将各接合面擦净,然后在泵有纸密封垫的地方涂D-503密封胶。
9.3 手动泵
手动泵作为控制系统中的辅助泵,在压力不足时来手动补充压力。 当手柄提起柱塞时,吸油口钢球被推开,油箱中的液压油被吸入缸筒,完 成吸油过程;当手柄压下柱塞时,吸油口钢球封住吸油口,排油口钢球被顶开, 油液被排出,完成排油过程。
注意:不要忘记了接地线。地线应不小于6mm2。
4. 试运转
4.1 试运转前的准备 4.1.1 油箱中加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压油
油箱中加入必须是干净的液压油,根据环境温度不同: 环境温度0℃以上,可用32HM抗磨液压油; 环境温度0℃以下,可用32HV低温抗磨液压油; 不同的品牌的液压油不能混用,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液压油也不能混用。
4.2.2 电动泵自动启停控制试验
磁力起动器主令开关旋至“自动AUTO”,缓慢开启卸压截止阀,使储能 器压力缓慢下降,当压力将至18.9MPa时,电动泵应能自动启动,压力升至 21MPa时,应能自动停止。电动泵压力上下限由压力控制器控制,在出厂时 已经调好,如须再调整可用内六角扳手旋出螺堵后,再插到压力控制器调节 孔内,按标牌指示方法调整。
泵卡死
1.油温过高或过脏;
1.降温或拆洗换油。
(1)柱塞及柱塞 2.装配时紧固螺栓(15)时,施力不均 2.紧固各个螺栓时注意用手
缸卡死
,使之相对精度变化;
旋转偏心轴应灵活。
泵卡死
1.油中有污物导致卡死;
(2)偏心套及偏 2.中间上下偏心套紧固时变形引起。
心轴卡死
1.拆洗、换油。
2.紧固时施力要均匀、减少 变形。
注意:蓄能器充氮压力捡查必须在卸去液压后进行;也可以在一次充压完 成时触摸蓄能器上部,氮气正常情况下都有温升现象,如某个蓄能器上部 没有升温则有可能胶囊破损,单独卸去液压后检查。
9.2 卧式三缸柱塞泵
三缸柱塞泵作为控制系统的主油泵,用来向储能器充压,或直接向防喷器 充压。
该泵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传动部,二是排油部。 该泵的工作原理是:油箱的油由泵的进口充满泵体的内腔(该泵没有自吸 功能),当偏心轴转动时,带动柱塞作往复运动,当柱塞移向偏心轴方向时泵 体内的油通过进油阀进入柱塞缸的油腔内,完成吸油过程;当柱塞远离偏心轴 方向时,吸油阀关闭,柱塞腔内的油被挤压并通过排油阀排出,完成排油过程。 注意该泵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排气,排气方法在试运行准备阶段已经讲述 过。
1. 控制装置的放置位置
控制装置现场摆放位置必须符合修井操作的有关规定。远程控制 台一般应放在井口外的地面上,与井口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在30m 以外),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人员撤离时,在远程台关闭防喷器。远程 控制台要放在坚实平整的地面上,使铁房的门能灵活开关。
2. 液压管线的连接
防喷器管线一般有两种:金属硬管和高压软管。 金属硬管环境适应性强,过流量大,但比较笨重,安装不方便。可以 选用安装方便的高压软管。
① 曲轴箱排气。旋松三缸泵上部旋塞,排尽曲轴箱内空气,然后再旋紧 旋塞。
② 排油腔排气。把磁力起动器主令开关旋至“自动AUTO”,启动电动 泵, 旋松三缸泵端部的排气螺栓(有三个),排尽内部空气,再旋紧。
远程控制台管道排气
管道内的空气会影响泵组正常工作,在储能器升压前必须排尽管道内 空气。排气按如下程序进行: ① 开启电动泵吸油管道球阀; ② 二位四通转阀即旁通阀打至开位; ③ 开启管汇卸压截止阀; ④ 检查各储能器截止阀必须是开启的,储能器卸压阀处于关闭状态。 ⑤ 磁力启动器主令开关旋至“自动AUTO”位置,启动电动泵空载运行二 至三分钟。
当阀处在右位(即名牌上指示的“关CLOSE”位)时,P-A口连通,B-O口连通,压力 液经P-A口进入房喷器或液动阀关闭腔,同时防喷器或液动阀打开腔的液压油经B-O口返 回油箱。
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
原因分析
修理方法
1 手柄处中位 a.脏物堵塞密封位或波形弹簧 a.卸去压力后,取出阀芯观看“P”口阀座弹
4.1.2 电动泵链轮箱中加入润滑 油
因考虑地区的差异,在出厂前链轮箱中的润滑油已经排尽。用内 六角扳手打开链轮箱上部加油口,加入润滑油,环境温度0℃以上, 可用32HL润滑油;环境温度0℃以下,可用32HV低温抗磨润滑油;
4.1.3 检查储能器氮气压力
旋出储能器上部护帽,装上随机附件的氮气工具,旋紧充气阀,使 储能器胶囊内氮气压力接通压力表以显示氮气压力。其实,为了客户的 方便,在出厂前已经充好氮气,氮气压力正常值为6.3~7.7MPa。
4.2 试运转
试运转必须在相关液压管道确认连接无误以及准备阶段完成之后进行。 同时,远程控制台三位四通转阀要处于中位。
4.2.1 在电动泵及管道排气完成之后,关闭管汇卸压截止阀向储能器充压, 并记录冲压时间,冲压至21MPa所用的时间与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的冲压时 间误差+7%仍是正常的,这是因为储能器充氮压力允许误差所致。
故障分析:
序号 1
2 3
故障现象
原因分析
氮气压力很 在充氮口涂肥皂水 低,补充后 检查是否漏气,如 很快又下降。有漏气则是单向气
阀漏;如无则要检 查胶囊。
上部接头与 上部接头中密卦圈 壳体之间渗 破损。 油
下部进油阀 下部进油阀座中密 座与壳体之 卦圈破损。 间渗油
解决办法
A.泄去气压,取出单向气阀清洗阀芯、阀座上的脏物后装 回试验(气压0.3MPa);

压力脉动 嗓音过大
1.个别进油阀、排油阀及阀座不密 合,松动或是开口量少;
2.个别柱塞及缸体磨损间隙增大; 3.个别缸体孔内空气未排除;
1. 缸体内部空气未被排除; 2. 油箱油面大低或吸进泡沫; 3. 进油阀开启量小吸油不足;
1.拆修或更换零件。 2.拆修或更换零件。 3.排除空气。
1.排除空气。 2.提高油箱油面,吸、回油部位设
培训教程
FK1252 & FK1253
FK1252 FK1253 掠影
FK1252与FK1253的意义
(1)FK 地面防喷器(F)控制装置(K);
(2)125指储能器公称容积,25L×5=125L;
(3)2与3表示控制对象数量。
注:此两种型号的防喷器控制系统不带遥控装置,按照行业规范, 只能用于修井。
4.2.3 管汇压力调定
管汇指控制闸板防喷器、液动阀的液压回路管道。管汇压力有二位四 通转阀选择控制:该阀在开位时连通储能器高压,该阀在关位时,减压溢 流阀连通管汇。
减压溢流阀输出成阶梯性,所以当管汇压力升至10.5MPa左右时,需要 微量开启卸压截止阀并立刻关闭,使减压溢流阀出口压力稍下降然后自然 回升,所回升的压力是真实的出口压力。压力调整好后要扳紧锁紧手柄。
在电动泵的输出管道有溢流阀,调定开启压力为23.1MPa,如果压 力控制器失灵,溢流阀开启,保护系统不受损害。
在远程控制台正常工作状态,泵组处于充压或者待充压状态,以保 证远程控制台液压能储备。
8.2 储能器液压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