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八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章节题库-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一、选择题群体类型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可以划分为以下哪几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A.血缘群体B.初级群体C.次级群体D.业缘群体E.趣缘群体【答案】ADE二、概念题1.社会群体(华中农大2011年研)答: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2.次级群体(中山大学2008年研)答: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在这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
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3.初级社会群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2008年研;中财2007年研)答:初级社会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由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4.非正式群体(北科大2010年研)答: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
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5.内群体(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在内群体中,成员具有相互爱护及相互同情的情操;与同属于一个群体的人在一起,彼此容易认识和了解,因而感觉自然自在。
(2013年考试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

2013年考试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一、“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整体观和历史感的思维方式。
(社会学的思考)·视角·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调查(①实地调查(田野调查);②抽样调查)。
·米尔斯认为:它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我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
心智是一种视角的转换能力——把个人生活与更广阔的社会整体相联系的能力;把个人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相联系的能力。
三、社会学与哲学的关系:·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四、社会学的功能(简答)1)认识和改造社会。
2)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学不仅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理性-科学的功能,而且还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的功能。
3)构建和谐社会。
有助于理解、分析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二、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的两大派别:·社会唯实派或实体派认为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对个人的行为发挥主导作用,因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社会的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研究这种既定的结构如何去指导、塑其成员。
·社会唯名派则站在个人优先的立场上,认为人们的行动建构着社会,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是真正了解社会。
这两种社会观各执一端,既有长处也有不足,在社会学研究中将两种观点进行综合利用会更有利于对社会的认识。
三、社会的要素:人口、资源、环境、文化。
社会学概论第八章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本章要点】●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具有资源获取、组织管理、日常生活联系等方面功能。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
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主要分析社会网络的结点、位置、联系、密度、规模等方面。
●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其存在不仅为个人自己所意识到,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
社会群体有初级与次级群体、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内与外群体、所属与参照群体之分。
群体依靠凝聚力、内部关系、规范、领导力量等因素而形成。
●初级群体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家庭就是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关键概念】社会网络、网络分析、网络结构、嵌入性、强关系、社会群体、初级群体、非正式群体、内群体、参照群体、婚姻与家庭第一节社会网络一、什么是社会网络1.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因此,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2.社会网络与群体社会网络群体差异联系具有局限性和松散性同质性更强、更具凝聚力个体可以所属多重网络所属群体有限共性成员之间都有一定的交往,共享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和团结感,有某种共同目标和期望3.现代交通和传媒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互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社会网络的类型1.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
2.分类根据网络中所交换的资源·符号资源(如信息、观念、价值、规范、消息等)网络·物质资源(指物质事物,也可能是金钱等可以换取物质事物的符号)网络·情感资源(指赞赏、尊敬、喜欢、高兴等)网络。
按社会网络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类型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圈、生意圈等等。
按网络的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等。
社会学 第八章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精品文档20页

社会成员所组成的社会类属或社会集团。
二、社会分层的根源
社会分化→社会差别→社会地位差异→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化
1.社会分化及其后果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发展为承 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单位的过程。
社会分化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功能专一化或专门化;二是地位多样化。 如“党政一手抓”到“党政分工”。
社会分化产生两个方面的后果: 一是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社会分化导致的专门化,可以提高社会管
理的专业化程度。
二是增加了社会整合的难度。分化程度越高,协调的任务越重,协调的难度 越大,协调的要求越高。
(三)社会不平等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社会不平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伴随人类,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各有不同。
总体而言,平等是相对的,不平等是绝对的。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基本方法,阶级理论是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1.阶级的含义。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2.阶级产生的条件(剩余产品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3.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 (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 4.私有制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 5.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6.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
3.两类差别的关系
(1)两类差别不是截然分开的,而者之间区分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 性。
(2)自然差别也是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态度和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 (3)社会学的研究主要关注社会差别和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差别。
(三)社会地位差异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8.1复习笔记一、社会网络社会互动是社会形成的基础,人们在互动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社会网络,结成社会群体,从而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
1.社会网络的含义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
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的关系:(1)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中。
(2)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2.社会网络的类型(1)根据网络中所交换的资源可分为:符号资源网络、物质资源网络、情感资源网络。
(2)按社会网络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类型可分为: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圈、生意圈等。
(3)按网络的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等。
(4)按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分为:初级网络与次级网络。
(5)按网络中联系的强弱程度可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
强关系是指人们在其中投入更多时间、更多情感,并且彼此更为亲密也更为频繁地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系。
弱关系则是指那种自我卷入不多甚至没有卷入的关系。
(6)按网络成员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分为:①闭合性网络。
闭合性网络中成员间交往频繁、联系紧密。
②开放性网络。
开放性网络中成员间交往稀少、联系松散。
(7)按网络的结构模式可分为:“团体格局”网络与“差序格局”网络。
费孝通认为:①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社会,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就像一捆一捆扎在一起的火柴,柴与柴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②中国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其社会关系是以“己”为中心,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范围的大小根据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3.社会网络的功能获得实际收益,是社会网络最一般的功能。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详解 武汉核对(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8.1复习笔记一、社会网络1.社会网络的含义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等)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
(1)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①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之中。
②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2)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①共性。
共享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和团结感,有某种共同目标和期望。
②异性。
群体成员的同质性更强,群体更具凝聚力,而社会网络联系则较局限与松散;个体所属的群体往往是有限的,个体所属的网络则是多重的,如同学网络、朋友网络、亲戚网络等。
(3)现代交通和互联网与社会网络现代交通和互联网等传媒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等途径的人际交往的跨时空性、匿名性、符号性等特点,使得以互联网等为中介的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中面对面交流的社会网络在情感交流、社会信任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社会网络的类型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等)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
(1)按网络中所交换的资源,可分为符号资源(如信息、观念、价值、规范、消息等)网络、物质资源(指物质事物,也可能是金钱等可以换取物质事物的符号)网络和情感资源(指赞赏、尊敬、喜欢、高兴等)网络。
(2)按社会网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类型,可分为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圈、生意圈等等。
(3)按网络的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等。
(4)按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分初级网络与次级网络。
(5)按网络中联系的强弱程度可分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
(6)按网络成员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分为闭合性网络与开放性网络。
《社会学》教案第8章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家庭不会消亡,婚姻会更加纯洁与美满,家庭会更加和睦与亲密。
1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如何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变化?
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社会集群
【教学难点】无
教学
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演示(V);
动态模拟演示();现场实物讲解();
自学讨论探究式();其他();
教学主要内容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网络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
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背景,同时互动会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二、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
家庭关系,从横向看,可以有夫妻关系;从纵向看,可以有父母子女关系。
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以婚姻为基础,父母与未婚于女共同居住;
主干家庭,指父母(或一方)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
联合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
三、家庭的功能、问题
生理需要满足功能(排外性)、社会延续、经济协助、社会化、保障。
存在的基础:个体有群聚的本能,群体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产物。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亲密程度来划分:初级群体(直接群体)和次级群体(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
正规化程度及其互动方式来划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心理归属来划分:内群体与外群体。身份归属来划分: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来划分: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三、 社会网络的功能:社会资源获取功能。组织管理辅助功能。日常生活联系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三、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四、社会群体的分化、冲突及其管理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
社会群体(social group),又称社会团体,是指 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 的存在,不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群体 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内群体与外群体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一)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 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 量。
(二)群体规范:指在某一特定群体活动中,被认为是 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准 化的观念。
斯坦福大学教授,主要研究 领域为社会网络和经济社会 学。
(二)主要理论观点:
林南等人的社会资本理论把资源获取作为中介变量, 以社会网络解释寻找工作等现象。林南的社会资本理 论认为,不管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社会关系所带来 的社会资源才是寻找工作和职位升迁的关键。
边燕杰等人提出并用在中国社会的实证研究证实了 “强关系”假设,发现在伦理本位的中国社会中,职 业流动者的社会网络主要是由亲属和朋友两类强关系 构成,社会网络发挥作用的形式以提供人情为主,以 传递信息为辅,这些作用在转型经济时代尤为突出。
1、群体内冲突
2、群体间冲突
(三)社会群体冲突的管理:对群体冲突进行有效管理, 减缩冲突的破坏性影响,利用和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 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 二、初级群体的功能 三、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第一,成员有限。 第二,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第三,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第四,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第五,成员难以替代。 第六,群体整合程度高。 第七,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第三,日常生活联系功能。社会网络在日常社会生 活中有重要的社会支持功能,如亲友网、聊天网、 社会支持网等方面的研究都证明了这方面的功能。
(一)基本分析概念有:
点或结点(nodes),是指各 类社会行动者,个人、法人、 集体行动者等
位置(position),位置是 点的归类,一个位置可以包 括许多点
2 《社会学概论》编写 组:社会学概论,北京: 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1
3、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 集合体,其存在不仅为个人自己所能够意识到, 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社会群体有 初级与次级群体、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内群体 与外群体、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等之分。群体 依靠凝聚力、规范内部关系、领导决策等因素 而形成。
4、初级社会群体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群 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4、按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分初级网络 与次级网络。
第一,社会资源获取功能。人们可以通过社会网络 获取资源,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
第二,组织管理辅助功能。根据社会网络的嵌入性 观点,基于网络的社会关系在几个方面会影响经济 交易,如影响对信息与机会的获得,减轻与交易或 企业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等。
1、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 联系。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同时 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2、社会网络具有资源获取、组织管理、日 常生活联系等方面功能。社会网络分析是 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分析复杂 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主要分析社会网 络的结点、位置、联系、密度等方面。
另一方面,社会互动虽然是在 社会结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 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1、按所交换的资源可分为符号资源网络、物质资 源网络和情感资源网络。
2、按社会网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类型,可分为信 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聊天网、情感支持网、 社交圈、生意圈等等。
3、按网络的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分为人际关 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等。
(一)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衰落趋势
第一,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 如儿童从小进入托儿所,及至进入大学,一直是在次级群 体中学习,家庭的教育功能弱化。
第二,初级关系日趋松懈。社会流动加剧,人们的价值观 念发生转变,交往日趋短暂性、间接性和功利性。
第三,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如城镇化过程中,农 民“洗脚上楼”,村落解体。
关系(ties),或称联系 (linkage),是指在网络分 析图中结点之间的连线。
(二)主要理论观点:
怀特提出的“机会链”理论,解释 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升迁现象。
格兰诺维特(M·Granovetter)
提出的“弱关系优势理论”,对劳 动力市场中寻找与变换工作做了讨 论。他提出的“弱关系”假设认为, 强关系是群体内部连接的纽带,而 弱关系则是群体之间的纽带。弱关 系起着有效传递信息的桥梁作用。 [美]马克·格兰诺维特
(二)初级群体衰落的社会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第一,初级群体衰落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 第二,有可能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 第三,标志着人们更多地依靠正式分工及规章制度
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组织目标。
(二)初级群体衰落的社会影响
从消极的方面来看, 第一,初级群体的衰落削弱了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初级群体的衰落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
(P169-P170) 3、社会群体有哪些基本类型?(P171-P173) 4、什么是群体凝聚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P174) 5、试析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P180) 6、试分析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P182-
P184)
1 费孝通:乡土中国, 北京:三联书店,1985
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 第三,初级群体的衰落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人们
的情感等精神需要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这成为现代社会许 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讨论:你怎么看待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
1、什么是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有什么功能?(P164、P166) 2、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群体分析是社会结构 分析的重要视角。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交 织,构成了社会网络,而在社会网络中密 切互动的人们则在产生共同利益和集体意 识的基础上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
社会生活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社会群体 既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单位,又是社 会的结构要素之一,它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发 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社会网络 社会群体 非正式群体
第一节 社会网络 第二节 社会群体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 二、社会网络的类型 三、社会网络的功能 四、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 成的社会联系。
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之间有着 密切关系:
一方面,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 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动都发 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之中。
(一)初级群体的正功能
第一,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第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第三,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二)初级群体的负功能
第一,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 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第二,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 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 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一,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第二,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第三,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第四,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第五,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二)社会群体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从个体方面来看,个体只有在群体生活中,才能满 足其生理、安全、情感以及自尊等各方面的需要。
从社活的本质。
(三)群体内部关系:指成员间彼此交流与作用的状态 和过程,是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群体中存在着领导者和追随者, 这是群体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社会群体的分化:指群体功能专门化和群体地位 多样化。
(二)社会群体冲突:同一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或不同群 体成员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互相排斥和斗争 的方式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