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制作太阳炉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
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制ຫໍສະໝຸດ 太阳炉(一)小组成员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太阳炉。
实验器材
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过程
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完整word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
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实验步骤: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目的: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改变用力方向(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四、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目标: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材料: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1、小组合作组装滑轮组,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测试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钩码用的力。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的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的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在小学生的科学实验中,我是一个认真而又充满好奇心的小实验员。
今天,我将与你分享如何顺利地实施一个小学六年级的科学实验,以及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首先,当我准备开展科学实验时,我会首先明确实验的目标。
这就像是在玩一个拼图游戏,目标是找到每块拼图的正确位置。
我会仔细阅读实验指导,理解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这样才能确保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接着,我会进行材料的准备。
这一步就像是为一个大餐准备食材一样重要。
我需要确保所有的实验材料和工具都准备齐全,并且在实验前检查一遍。
比如,如果实验需要使用试管、烧杯等仪器,我会提前确认它们是否清洁并且完好无损。
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会做好实验步骤的规划和演练。
这就像是为一场表演做排练一样,我会先了解每一步骤的具体操作,并且试着预演一遍。
这样一来,当我真正开始实验时,我就能更加熟练地操作每一个步骤,从而减少出错的几率。
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我都会仔细观察,并且准确记录下实验的数据。
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就像是做日记一样,我会把每个重要的观察结果和数据详细地记录下来,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这样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还能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此外,安全是实验中的重中之重。
我会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例如,在使用化学药品时,我会佩戴好保护眼镜和手套,并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实验。
我还会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以避免任何潜在的危险。
当实验完成后,我会仔细清理实验区域。
这一步就像是清理战后的战场一样重要,我会将所有的实验器材洗净,并把实验室整理得井井有条。
这样不仅能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还能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
最后,我会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这一步相当于为一篇故事写结尾,我会分析实验数据,比较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差异,思考其中的原因,并总结出有价值的结论。
这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提高我的实验技能。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实验一:暑假里的一天,爸爸买了一些馒头,过了几天,小明发现没吃完的馒头发霉了。
馒头为什么会发霉呢?请写出你的猜测和研究方案。
学生一:我的猜测:我认为馒头发霉可能与温度上下有关系。
我的方案:1.将一个馒头一分为二,分别放进塑料袋。
把其中一块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一块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
〔用一个馒头保证所含水分一样〕2.一周后,观察2块馒头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我的发现:我发如今高温地方的馒头发霉了,这说明馒头等食物在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学生二:我的猜测:我认为馒头发霉可能和水分的多少有关系。
我的方案:1.将一个馒头一分为二,让一块馒头保持枯燥,在另一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进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2.一周后,观察2块馒头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我的发现:我发现枯燥的馒头发霉的面积很小,滴水的馒头发霉面积较大。
这说明馒头等食物的发霉和水分的多少有关。
学生三:我的猜测:我认为馒头发霉可能与温度上下、湿度的大小有关系。
我的方案:1.将一个馒头一分为四,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上水,2、4号烤干;3.将4快馒头分别放进塑料袋;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5.几天后,观察4块馒头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我的发现:我发现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4号馒头发霉最晚,发霉面积最小;2、3号馒头发霉的时间和面积居中。
这说明馒头等食物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二:蜡烛在冬天硬硬的,夏天时却软软的。
蜡烛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测和研究方案。
学生一:我的猜测:我认为可以用切割、碾碎、加热等方法使蜡烛发生改变。
我的方案:用小刀切割蜡烛,用锤子碾碎蜡烛,或者用手弯折蜡烛,把蜡烛放在坩埚中用酒精灯加热等,观察蜡烛的变化。
我的发现:我发现这些变化只是蜡烛形态上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
学生二:我的猜测:我认为点燃蜡烛可以使蜡烛发生变化。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六年级上册一、馒头发霉的实验参考教参P43页。
分别把馒头放在阳光下、和阴凉背光的地方,效果很明显。
一、第3课馒头发霉了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实验材料: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实验步骤: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潮湿,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潮湿,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现象: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实验结论: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二、P14第5课蜡烛的变化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用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方法有:1、用小刀切块,放在铁片上加热,再遇冷。
2、点燃。
教材P14有个实验记录表:蜡烛在点燃、熔化两种实验方法下的现象。
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
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
根据产生的变化,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为看清点燃时的变化,可把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会在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烟尘、水蒸气)。
实验得知,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是否由蜡烛燃烧产生)、烟尘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指南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指南介绍本实验教学指南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准备和指导。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将能够亲自动手、观察、实践和探索,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实验目标本教学指南的实验目标主要包括:-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建立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实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相应的实验进行教学。
以下是本教学指南推荐的几个实验:1. 水的沸点实验水的沸点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沸水的现象,探究水的沸点。
- 实验步骤:将水加热直至沸腾,观察并记录温度。
- 实验材料:水、加热设备、温度计。
2. 物体的浮力实验物体的浮力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浮力原理。
- 实验步骤:将不同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现象。
- 实验材料:不同物体、水、。
3.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 实验步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植物叶子的变化。
- 实验材料:植物、灯光。
4. 声音传播实验声音传播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 实验步骤: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声音传播器,观察声音传播的效果。
- 实验材料:不同材料(如纸片、纸杯)、声音源。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防止烫伤:在进行涉及加热的实验时,要使用隔热手套和适当的防护措施。
- 防止触电:在进行电路实验时,要确保电源和设备的安全使用,避免触电风险。
- 防止溅泼:在进行与液体有关的实验时,要佩戴防护眼镜和实验服,避免液体溅泼伤害。
实验教学步骤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准备工作:了解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实验引导: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步骤和安全事项。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引导他们观察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4. 结果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并解释相关科学原理。
青岛版科学实验(六年级上册)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
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备注说明
(该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示等)
仅供参考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培训手册
(六年上册)
序号
实验名称
课本页码
类别
备注
1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P7
分组
2
蜡烛燃烧的实验
P14
分组
3
食盐变化的实验
P16
分组
4
水泥变化的实验
P16
分组
5
铁生锈
P19
分组
6
惯性实验
P30
分组
7
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
P42
分组
8
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
P48
分组
9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P64
分组
10
葱叶结构的模拟实验
P72
分组
11
牛奶的变化
P22
演示
1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实验
P51
演示
序号
1
类别
分组
实验类型
对比实验
实验名称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
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
四片馒头、塑料袋、烧杯、滴管、水
实验步骤
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制作铁钉电磁铁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制作铁钉电磁铁一、实验目的:制作铁钉电磁铁。
一、实验目的:制作铁钉电磁铁。
二、实验器材:大铁钉、有绝缘外皮的导线、大头针、电池、电池盒。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满分满分(10分)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1分 2.绕线.绕线用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20-30圈。
圈。
2分3.通电.通电 把电池装入电池盒,并把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池盒的正负极上。
连接在电池盒的正负极上。
1分 4.测试.测试用大铁钉的钉尖或钉帽接近大头针。
用大铁钉的钉尖或钉帽接近大头针。
2分5.观察.观察 断开电流,观察现象。
断开电流,观察现象。
1分 6.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2分 7.整理器材.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位。
把器材放回原位。
1分合计合计10分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一、实验目的: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二、实验器材: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学生的书本若干二、实验器材: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学生的书本若干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操 作 要 求满分满分(10)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1分 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把纸卷成一圈后松开,做成一个拱形,用铁垫圈测试一下它能够承受多少个垫圈。
少个垫圈。
2分用两本书分别抵住两边的拱脚,使纸拱不会塌下来,用铁垫圈测试它能够承受多少个垫圈。
承受多少个垫圈。
2分 用较多的书抵住拱脚,再测试能够承受多少个垫圈。
受多少个垫圈。
2分3.得出实验结果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将纸做成拱形后能够承载更大的压力,而且拱形受压后会产生向外的推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分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
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
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
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
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
实验步骤:
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目的: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改变用力方向
(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
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
实验目标:
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材料: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小组合作组装滑轮组,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测试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钩码用的力。
2、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3、分析获得的数据并总结规律。
注意事项:
1、注意在动滑轮上穿线的方法和定滑轮固定线的方法。
五、实验名称:斜面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获得数据说明斜面能省力,不同斜面省力程度不同。
实验步骤:1、建造一个斜面,然后把不同物体分别提升和利用斜面提升,记录用力情况。
2、分析实验数据,认识斜面作用。
3、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同一重物,并记录数据
4、分析数据总结斜面省力的规律。
注意事项:在斜面上提升物体用力要均匀。
、
六、实验名称:抵抗弯曲
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实验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
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
铁垫圈、尺子
实验步骤:
两个实验都要控制垫起纸板的高度不变,“弯曲了”的标准不变,纸板悬空部分的距离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
所不同的是第一个实验是改变纸板宽度而厚度不变,第二个实验是改变纸板厚度而宽度不变。
注意事项:纸梁架空的距离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
七、实验名称:拱形的力量
实验要求:
掌握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实验材料:纸、铁垫圈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纸拱放在桌上测试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的压力,这样的拱受一点点压力就伸展开了。
(2)用书抵住拱脚。
学生继续测试研究,会知道这样的拱能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而且观察到随着压力的增大,拱开始慢慢变形。
(3)看它是怎样变形的,想怎样使它不变形。
在加大拱形的拱足。
注意事项:测量纸拱承受重力时,压力应由轻到重,便于观察拱形的变化。
八、实验名称:电和磁
实验目的:
让学生组装电路,回忆电流在电路中流过的路线、指南针指南北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做一个通电线圈,方法用导线在手指上绕10圈左右,取下用胶带固定在指南针上。
(2)线圈通电看看指南针磁针是否发生偏转。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指南针
注意事项:电池导线不能接触时间太长,以免电池过热,耗进电量。
九、实验名称:电磁铁
实验目的:要求接通电流,断开电流做几次吸大头针的实验,是要学生感知电磁铁最重要的性质: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实验材料:铁钉、线圈、电池
实验步骤:
(1)用导线缠绕铁芯,铁芯选用厘米以上的,注意导线两边要留有一段。
(2)给缠绕后的导线能电。
注意事项:线圈尽量缠绕50圈以上,导线两端用砂纸磨光。
十、实验名称:谁选择了它们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实验材料:热水、温度计、堆形瓶、烧瓶、小堆形瓶、水槽。
实验步骤:
(1)先择2个大小不同的烧瓶,1个与大瓶体积相近的玻璃瓶,3支温度计。
(2)在3个容器内同时放入同样温度的热水。
(3)用温度计测量观察哪个容器的水温降的慢。
注意事项:玻璃仪器轻拿轻放,使用热水注意安全。
放水的时候要同时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