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式书写规律结构图

化学式书写规律结构图
化学式书写规律结构图

八年级下学期出现化学方程式

碳与氧气反应 C+O 2===CO 2 硫与氧气反应 S+O 2===SO 2 磷与氧气反应 4P+5O 2===2P 2O 5 铁与氧气反应 3Fe+2O 2===Fe 3O 4 过氧化氢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催化) H 2O 2===2H 2O+O 2↑ 锰酸钾生成氧气

2KMnO 4===K 2MnO4+MnO 2+O 2 ↑ 氯酸钾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催化) 2KClO 3===2KCl+3O 2↑

水电解

2H 2O===2H 2↑ +O 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澄清石灰水)反应 CO 2+Ca(OH)2===CaCO 3↓ +H 2O 呼吸作用

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 2+H 2O===H 2CO 3 碳酸分解

H 2CO 3===H 2O+ CO 2↑

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HCl+CaCO 3===H 2O+ CO 2↑ +CaCl 2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MnO 2

MnO 2

△ △

通电

上下结构汉字的书写要领

上下结构汉字的书写要领上下结构汉字的书写要领 在汉字的构成中,合体字占有绝对地位。而在合体字中,除左右结构的汉字外,上下结构的汉字无疑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掌握上下结构汉字的书写要领就显得十分必要。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写好上下结构的汉字,而且还可以让我们举一反三,为进一步写好上中下结构的汉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期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重心相聚 众所周知,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重心,独体字如此,上下结构的汉字也不例外。但上下结构汉字的重心与独体字的重心又有所不同。独体字只有一个重心,而上下结构汉字的重心少则两个,多则两个以上。究其原因,是因为独体字只有一个结构单位组成,而上下结构汉字则是由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结构单位组成。而每个结构单位都有自己的重心,因此,对上下结构的汉字来说,如何使其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重心相聚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重心相聚,整个汉字才能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才能做到重心平稳。那么,如何使其重心相聚呢?笔者认为,只需将所有结构单位的重心聚于同一条竖中线上即可。否则,上下重心错位,整个汉字的重心焉能平稳?见图一。但是,怎样使其重心相聚于同一条竖中线上呢?鉴于上下结构汉字构成本身的复杂性,对这个问题我们应作具体分析: 1、当上下结构汉字的上、下部结构单位均为对称性结构单位时,要使其重心相聚,只需将其上、下部结构单位以竖中线为轴作对称安排即可。如:“宋”和“晋”字(见图二所示)。 2、当上下结构汉字的上、下部结构单位均为非对称性结构单位时,要使其重心相聚,我们先要假想一条竖中线,然后将其上、下部结构单位以这条竖中线为轴作匀称安排即可(注意:不是对称安排)。如“驾”“尧”字(见图所示三)。 3、当上下结构汉字的上、下部结构单位一为对称性结构单位,一为非对称性结构单位时,要使其重心相聚,我们先将其对称性结构单位以竖中线为轴作对称分布,然后将其非对称性结构单位以竖中线为轴作匀称分布。如“堡”、“崔”字(见图四所示)。 二、比例得当 比例得当是指上下结构汉字的上、下部结构单位的高度比要适当。若比例失当,即便是重心平稳,也难称美观。如图五中的两个“袁”字,一丑一美,泾渭分明,何也?原因

汉字书写结构规则(精心整理)A4

汉字书写结构规贝y 1、左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主笔在右偏旁中,要写得左窄右宽。如:记,找,林左偏旁有横画而右偏旁没有横向主笔时,写成左宽右窄如:部,影,到1、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高下低右偏旁有纵向主笔。如:伟,持,降,代,请,移 2.2、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一右偏旁上低下高 右偏旁有横向主笔,或上下皆横。如:仁,征,但,江,阳,和 2.3、粗细平衡规律一左细右粗 相对于左竖而言,右部的横折钩为主笔,应左细右粗。如:问,固,图,内,回,面 2.4、粗细平衡规律一横细竖粗 悬针竖在字中或右部,起顶梁柱的作用,应横细竖粗。如:市,申,并,千,中,开 2.5、粗细平衡规律一密细疏粗 字的笔画多,为避免拥挤,应细写;如:重,露,聚字的笔画少,为避免凋疏,应粗写。^ 口:上,不,以 2.6、粗细平衡规律一长细短粗 为达到整体的平街与和谐,一字中的长笔画应细写,反之则粗写。如:童,制,成;三,顺,多 2.7、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一右偏旁上高下高右偏旁上纵下横笔画。如:社,让,化,值,佳,秋 2.8、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一右偏旁上低下低右偏旁有上横下纵笔画。如:何,行,灯,杆,评,初 3.1、左中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当右偏旁中主笔为横向笔画时,其宽窄比例是1:1:2 ;如:谢,湖,微 而右偏旁中主笔为纵向笔画时,其宽窄比例是 1:1:1 ; 如:澎,倒,卿 3.2、重折变异规律 一笔画或一字中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时,应写出方圆之变化(通 常为上方下圆)。如:弓,乃,局,及,马,扬 3.3、重钩变异规律 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钩时(相同方向的钩),要写出钩的藏露、长短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 1、间距相等规律: 横与横:三、日、月、里、国、言、平、音、重、与等竖与竖:川、洲、市、西、舞、带、删等撇与撇:杉、衫、彩、形、物、家、象、多等点与点:江、流、汗、点、杰、羔、恩、志等 2、笔顺规律: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先主体后加点。 3、主笔规律: 独体字与上下结构(包括上中下结构),首先要找出横向的主笔,一般为横、撇、捺、横钩、竖弯钩。其中优先级最高的为:四点底、皿字底、木字底、女字底、立字头等,次之为:人、儿、心等。 例字:丰、合、意、童、热、柴、盖、益、婆、要、兄、志、恩。 4、缩短规律: 玩、此、场、攻、到、乱、取、职等字的偏旁,底部长横要缩短,右边的笔画要齐平。另外,撇捺组合的字做偏旁,当位于左时,撇长而捺化成点:烂、和、料、彩、耕、双、欲、林、欢、从、短。位于右时,撇短捺长:峰、路、政、松、给、体、挤、技。 5、中心线规律: 首点居正:主、宇、市、京、童、庄中直对正:常、桌、卓、卡、尘、堂 上下结构的字,纵向中心线两边对称。左右结构的字,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 6、错位规律: 凡左右结构者,右边部分上面平而下面有向下延伸的笔画则写成左高右低的错位结构。如:抨,秤,秆,柯,河,押,搓,扩等。如有右耳刀的,一律要错位:却、即、部、都等如斤在右边的,竖一律要低:斯、析、沂、拆等. 7、包围结构组字规律: 左半包时要偏右,右半包时则偏左,上三包围要靠上,左三包围下横长,下三包围包一半,全包围时写中间。 左上包右下:厄、庆、尼、启、左、有、差、病、劣、虎右上包左下:习、句、戈、武、可、虱、氧、匈、左下包右上:旭、翘、延、述、尴、尬、超、题、毯、咫左三包围:区、医、巨、臣下三包围:画、凶、幽、函上三包围:同、问、冈、风、月全包围:国、四、田、回、目

汉字书写结构规则(精心整理)A4

汉字书写结构规则 1、左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主笔在右偏旁中,要写得左窄右宽。如:记,找,林 左偏旁有横画而右偏旁没有横向主笔时,写成左宽右窄。 如:部,影,到 1、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高下低 右偏旁有纵向主笔。如:伟,持,降,代,请,移 2.2、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低下高 右偏旁有横向主笔,或上下皆横。如:仁,征,但,江,阳,和 2.3、粗细平衡规律—左细右粗 相对于左竖而言,右部的横折钩为主笔,应左细右粗。 如:问,固,图,内,回,面 2.4、粗细平衡规律—横细竖粗 悬针竖在字中或右部,起顶梁柱的作用,应横细竖粗。 如:市,申,并,千,中,开 2.5、粗细平衡规律—密细疏粗 字的笔画多,为避免拥挤,应细写;如:重,露,聚 字的笔画少,为避免凋疏,应粗写。如:上,不,以 2.6、粗细平衡规律—长细短粗 为达到整体的平街与和谐,一字中的长笔画应细写,反之则粗写。如:童,制,成;三,顺,多 2.7、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高下高 右偏旁上纵下横笔画。如:社,让,化,值,佳,秋 2.8、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低下低 右偏旁有上横下纵笔画。如:何,行,灯,杆,评,初 3.1、左中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当右偏旁中主笔为横向笔画时,其宽窄比例是1:1:2; 如:谢,湖,微 而右偏旁中主笔为纵向笔画时,其宽窄比例是1:1:1; 如:澎,倒,卿

3.2、重折变异规律 一笔画或一字中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时,应写出方圆之变化(通常为上方下圆)。如:弓,乃,局,及,马,扬 3.3、重钩变异规律 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钩时(相同方向的钩),要写出钩的藏露、长短之变化。如:回,朋,刚,向,林,森 3.4、重横变异规律 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时,要写出起笔的平斜点、收笔的俯仰及长短粗细之变化。如:美,青,佳,王,言,准 3.5、重复的捺笔变异规律 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捺时,除主笔写成露锋捺外,其余捺皆写成收锋反捺。如:众,森,达,食,炎,送 4.1、主笔优先规律—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 ①撇弯捺直;②捺同撇的交叉点应略向左偏以突出主笔捺。 如:义,叉,文,又,父,友 4.2、主笔优先规律—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①长横作腰横时,要写得比竖细。②除“七”字长横取斜势之外,其它长横应收笔下压以保证整字的平衡。 如:女,丹,井,士,卅,七 4.3、主笔优先规律—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长横作地截时多与短横组合,①要把握长细短粗、长俯艇仰的特点,②长横右端不可过长,且须下压,以保证整字的重心平稳。 如:三,土,王,正,生,亚 4.4、主笔优先规律—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长横作天履时,横要写得平细;下部笔画与其相接时要用虚接法。如:丁,万,可,下,百,不 4.5、主笔优先规律—以悬针竖为主笔的组合 ①竖比横粗;②悬针竖在每个字中都是最后写的点晴之笔。 如:十,丰,半,斗,牛,井 4.6、主笔优先规律—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

上下结构汉字的书写要领

上下结构汉字的书写要领 上下结构汉字的书写要领 在汉字的构成中,合体字占有绝对地位.而在合体字中,除左右结构的汉字外,上下结构的汉字无疑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掌握上下结构汉字的书写要领就显得十分必要。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写好上下结构的汉字,而且还可以让我们举一反三,为进一步写好上中下结构的汉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期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重心相聚 众所周知,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重心,独体字如此,上下结构的汉字也不例外。但上下结构汉字的重心与独体字的重心又有所不同。独体字只有一个重心,而上下结构汉字的重心少则两个,多则两个以上.究其原因,是因为独体字只有一个结构单位组成,而上下结构汉字则是由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结构单位组成。而每个结构单位都有自己的重心,因此,对上下结构的汉字来说,如何使其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重心相聚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重心相聚,整个汉字才能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才能做到重心平稳.那么,如何使其重心相聚呢?笔者认为,只需将所有结构单位的重心聚于同一条竖中线上即可.否则,上下重心错位,整个汉字的重心焉能平稳?见图一.但是,怎样使其重心相聚于同一条竖中线上呢?鉴于上下结构汉字构成本身的复杂性,对这个问题我们应作具体分析: 1、当上下结构汉字的上、下部结构单位均为对称性结构单位时,要使其重心相聚,只需将其上、下部结构单位以竖中线为轴作对称安排即可.如:“宋”和“晋”字(见图二所示)。 2、当上下结构汉字的上、下部结构单位均为非对称性结构单位时,要使其重心相聚,我们先要假想一条竖中线,然后将其上、下部结构单位以这条竖中线为轴作匀称安排即可(注意:不是对称安排)。如“驾”“尧”字(见图所示三). 3、当上下结构汉字的上、下部结构单位一为对称性结构单位,一为非对称性结构单位时,要使其重心相聚,我们先将其对称性结构单位以竖中线为轴作对称分布,然后将其非对称性结构单位以竖中线为轴作匀称分布.如“堡”、“崔”字(见图四所示)。 二、比例得当 比例得当是指上下结构汉字的上、下部结构单位的高度比要适当.若比例失当,即便是重心平稳,也难称美观。如图五中的两个“袁”字,一丑一美,泾渭分明,何也?原因在于一个比例得当,一个比例失当罢了。具体说来,上下结构汉字的上、下部结构单位的高度比主要有以下四种: 1、上:下=1:1。如“思”、“变”、“尘”、“皆”(见图六所示)。 2、上:下=1:2(2:1).如“花"、“号”、“哲"、“想”(见图七所示)。 3、上:下=1:3(3:1)。如“点”、“善”、“军”、“崇”(见图八所示). 4、上:下=2:3(3:2)。如“亩”、“岩”、“雪"、“垦"(见图九所示)。 三、收放适宜

汉字书写间架结构规律

汉字书写间架结构规律 1、左边偏旁或部件短,偏上不偏下,(左小左齐上)如“唱、吩、明、峰”“听” 2、右边偏旁或部件短,偏下不偏上,(右小右下停)如“打、知、妇、细”配、缸 3、上盖稍长,罩住下方;如:会、富、穿, 4、底横要长,托住上方;如:至、孟、监(“垂”除外) 5、上下相同,上小下大才像样。(重形下载上)如:吕、炎、串、昌”等。 6、左耳小,右耳大,单耳向下拉。如“队、陈,都、邦,印、即”等。 7、横长则撇短(横长撇易短)如“布、右、有”等; 8、横短则撇长,(横短撇易长)如“左、龙、灰、存”等; 9、横长竖短则撇捺收,横短竖长则撇捺放,如“杂、杀,术、朱、本”等。 10、有中竖的字,笔画要正直,如“甲、平、午”等; 11、有中横的字,中横要长,如“喜、安、意、类”等。 12、左右有竖的,左竖收右竖伸,如“日、固、临、界”; 13、上下有横,上横短下横长,如“二、天、正、亚(“末”除外)”。 14、三包框的字,下缺、右缺向里收,如“同、用,臣、医”等; 15、上缺、左缺向外出,如“凶、幽、司、匐”等。 16、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肥一点,如“翼、冀、霎、蕊”等; 17、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瘦一点,如“嫩、渺、徽”等; 18、全包围的字要写得略小点,如“国、回、囫囵”等。 19、捺在左内缩成点,如:林 20、左边底横要变提,如:地 21、月字当底撇变竖,如:育 22、左竖弯钩变竖提,如: 23、西四当头不拐弯,如:谭 24、雨字当头短而齐,如:需

25、小可几羽在上钩收起。如:歌,翼 26、排点齐有形如:雨、函 27、重横上易短如:春、老 28、重竖右易伸如:川、顺 29、连折兼方圆如:界、花、富 30、连勾角不同如:弯、穷 31、三点意不断如:法、亦 32、两撇对上胸如:行、得 33、四横求变形如:兼 34、四竖下合迎如:带、舞 35、疏者易舒展如:大、小 36、堆积要等腰如、品、晶 37、并立让右行如:林、流 38、大字促其小如:赢、赣 39、小字见大形如:一、十、东 40、长者自然长如:廿 41、横竖起平衡如:十、田 42、撇捺求飘逸如:贪、春 43、勾折有力量 44、点要有精神

汉字框架结构.doc

汉字全体字组合模式可分为四大类十三小类: 1、并列结构。 (1)左右并列结构,如:银、枝、灯( 2)左中右并列结构,如:鸿、淋、衔 2、上下结构 ( 1)上下结构,如:朵、泉、灾(2)上中下结构,如:煎、塞 3、包围结构 (1)全包围结构,如:困、囱、团( 2)上三包围结构,如:闲、闰、阅 (3)左三包围结构,如:匡、臣、匠( 4)下三包围结构,如:函 (5)上左包围结构,如:厢、床、庄( 6)上右包围结构,如:氮、句、可 (7)下左包围结构,如:逵、毯、勉( 8)下右包围结构,如:斗、头 4、框架结构,如:坐、乘、巫

汉字全体字组合模式可分为四大类十三小类: 1、并列结构。 (1)左右并列结构,如:银、枝、灯( 2)左中右并列结构,如:鸿、淋、衔 2、上下结构 ( 1)上下结构,如:朵、泉、灾(2)上中下结构,如:煎、塞 3、包围结构 (1)全包围结构,如:困、囱、团( 2)上三包围结构,如:闲、闰、阅 (3)左三包围结构,如:匡、臣、匠(4)下三包围结构,如:函

(5)上左包围结构,如:厢、床、庄( 6)上右包围结构,如:氮、句、可 (7)下左包围结构,如:逵、毯、勉( 8)下右包围结构,如:斗、头 4、框架结构,如:坐、乘、巫 汉字结构中的四大规律 10 个字,四大规律:正、汉字纷繁 , 其结构规律却有章可循,概括起来 匀、中宫紧凑、收放有致。 正 正,就是要把字写得端正,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我最初对写 正只知道要写得横平竖直。平,不是水平,而是有一定斜度的平, 视觉上是平的,如果用量角器去度量应该有 15°左右。把横画写平,有时 也并不容易,有的孩子就是写得很斜,向上斜,如打鸟,怎么办让 他一格中写 10 个横,如此这般,他一定要考虑把横画写平了,否则, 10 个横画是安排不下的。这样就可以解决横平的问题了。竖直,相对于横平来说要难一些,因为竖写起来,总是有一些偏斜,或上面一段写 得是直的,下半段就很容易写歪了。我就是这样,有一段时间我难得写字,后来练了三天才写出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悬针竖。由此看来,要把 竖画写直,就是要多练,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汉字笔顺规律

汉字笔顺规律 汉字的笔顺是书写汉字笔画和部件的先后顺序。笔顺是自有汉字以来,人们在书写过程中正确书写汉字的经验总结,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普遍性。但是,汉字结构相当复杂,有些汉字的习惯写法与笔顺规则有一定的出入,因此要多加留意。 第一部分基本规则 一、从上到下 一般来说,上下结构的字,都要先写上面的,然后写下面的。 例字:兄介笑足节员 二、从左到右 一般来说,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先写左边的,然后写右边的。 例字:听付江权秋话 三、先横后竖 在横画和竖画同时出现时,一般来说,要先写横,后写竖。 例字:十干牛丰木下 四、先撇后捺 在撇画和捺画同时出现时,一般来说,要先写撇,后写捺。 例字:人衣入八大谷登祭 五、先外后里 在绝大部分的半包围结构中,都要先写外面的包围,再写里面的被包围的部分。

例字:内同问冈闻间 六、先中间后两边 有一些字,在结构上可以看成左中右三部分,但是中间部分较长或宽,左边和右边是一个组合的时候,一般要先写中间的,再写两边的。 例字:小水承肃率乘函 七、先外后里再封口 全包围结构的字,一般都要先写左、上、右三部分,然后写里面被包围的部分,最后写下面的横画封口。 例字:国困回围囚四 第二部分补充规则 一、带点的字 1、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要先写 例字:文方义斗头为门 2、点在右上方要最后写 例字:戈犬成式栽弋 3、点在其它笔画里面一般要最后写 例字:瓦叉卵母 例外:丹夜柬 二、两面包围的字 1、右上包围先外后里 例字:勺司句习匋匍 2、左上包围先外后里(主要是广字头、厂字头、户字头、病字旁的字)

例字:房庆床历病厉 3、左下包围先里后外(主要是走之、建之的字) 例字:边建延这进远 例外:起赶毯飓 三、三面包围的字 1、缺口朝上、先里后外(一般为“凶字框”的字) 例字:凶画击幽函 2、缺口朝下、先外后里(一般为同字框、门字框的字) 例字:向同内间问 3、缺口朝右、先上后里再左下(一般为“三框”的字) 例字:区匠臣匝匣 四、先竖后横 有横有竖,但是竖不伸到最后横的下面的时候,要先写竖,后写最后的横。 例字:王里韭土上垂 五、从右到左 右边的笔画比左边的笔画强的时候,要先写强的部分,后写弱的部分。 例字:刀力乃万讯 例外:及 六、先写左右、后写中间 当左右两边为一组组合笔画的时候(通常为相向点),要先写这个组合,最后写中间的部分。 例字:火半米叟坐 七、先封口、后中间

楷书书写法则

汉字楷书书写法则第一法;天覆之字上部宽,如同长天盖下边, 上部宽了下部窄,阴阳结合是关键。 第二法;地载之横为底横,如同卡车路上行, 车长货短求平稳,上收下展字平衡。 第三法;让左之字左部昂,左部高昂右部低, 左部为阳右为阴,阴阳结合最美丽。 第四法;让右之字右部伸,右部伸了左部缩, 左部如女右如男,男女倒置不自然。 第五法;横担之横要写长,扁担横插求稳当, 走钢丝人伸双臂,那有飞鸟无翅膀。 第六法;竖画在中要垂直,中竖如同人脊梁, 人的腰脊要挺直,那有梁柱斜安装。 第七法;勾弩之法竖钩长,竖钩直长不可弯, 竖钩短了字不挺,竖钩弯了字无力。 第八法;钩衄之法不可长,向左折笔有弯曲, 弯曲程度在哪里,重心不倒最适宜。

第九法;横画短了撇必长,上部收了下部放, 横短撇长先写横,下部舒展撇飞扬。 第十法;横长撇短先写撇,先撇后横是传统, 几千年来这样写,笔顺错写奖不中。第十一法;横短竖长撇捺展,撇捺不展胳膊短, 胳膊短了是残疾,撇捺对称是关键。第十二法;横长竖短撇捺缩,原来撇捺缩成点, 两点抱紧位上移,中间长横是横担。第十三法;横长竖短这类字,例字十士上四下。 该是扁字就要扁,扁字写长不得法。第十四法;横短竖长字挺拔,该长写方不美观, 撇捺舒展字飘逸,撇捺写短字无力。第十五法;上下有横之类字,上横短了下横长, 上下两横要平行,写成梯形字稳当。第十六法;左右有竖要垂直,左竖应短右竖长, 右竖上下都要长,上平下长字斜样。第十七法;左撇右竖之类字,撇为竖撇最关键, 撇身和竖要平行,撇为女子竖为男。第十八法;左旁有竖右是撇,左竖易收右易放, 左竖收缩应写短,右撇飘扬宜写长。第十九法;一个字中多个点,有向有背有偃仰,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 1、间距相等规律: 横与横:三、日、月、里、国、言、平、音、重、与等竖与竖:川、洲、市、西、舞、带、删等撇与撇:杉、衫、彩、形、物、家、象、多等点与点:江、流、汗、点、杰、羔、恩、志等 2、笔顺规律: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先主体后加点。 3、主笔规律: 独体字与上下结构(包括上中下结构),首先要找出横向的主笔,一般为横、撇、捺、横钩、竖弯钩。其中优先级最高的为:四点底、皿字底、木字底、女字底、立字头等,次之为:人、儿、心等。 例字:丰、合、意、童、热、柴、盖、益、婆、要、兄、志、恩。 4、缩短规律: 玩、此、场、攻、到、乱、取、职等字的偏旁,底部长横要缩短,右边的笔画要齐平。另外,撇捺组合的字做偏旁,当位于左时,撇长而捺化成点:烂、和、料、彩、耕、双、欲、林、欢、从、短。位于右时,撇短捺长:峰、路、政、松、给、体、挤、技。 5、中心线规律: 首点居正:主、宇、市、京、童、庄中直对正:常、桌、卓、卡、尘、堂 上下结构的字,纵向中心线两边对称。左右结构的字,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 6、错位规律: 凡左右结构者,右边部分上面平而下面有向下延伸的笔画则写成左高右低的错位结构。如:抨,秤,秆,柯,河,押,搓,扩等。如有右耳刀的,一律要错位:却、即、部、都等如斤在右边的,竖一律要低:斯、析、沂、拆等. 7、包围结构组字规律: 左半包时要偏右,右半包时则偏左,上三包围要靠上,左三包围下横长,下三包围包一半,全包围时写中间。 左上包右下:厄、庆、尼、启、左、有、差、病、劣、虎右上包左下:习、句、戈、武、可、虱、氧、匈、左下包右上:旭、翘、延、述、尴、尬、超、题、毯、咫左三包围:区、医、巨、臣下三包围:画、凶、幽、函上三包围:同、问、冈、风、月全包围:国、四、田、回、目

汉字书写规律

汉字书写规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汉字书写规律 ? 方块汉字真美丽, 书写规律在变笔。 捺在左内缩成点, 左边底横要变提, 月字当底撇变竖, 左竖弯钩变竖提, 西四当头不拐弯, 雨字当头短而齐, 小可几羽在上钩收起。 要想举一能反三, 请把规律记心理。 ? 只有熟练掌握了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字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至于"想一笔,写一笔",从而提高书写的速度。汉字的书写规律较适用于小学生的主要有以下两 方面:

1、笔画的书写规律。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等8种。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因此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在笔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笔画的形状,领悟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要领,从而掌握好每个基本笔画的规范写法。笔画的书写规律包括运笔的规律 及变化的规律: ⑴运笔的规律。楷书的笔画形状各异,但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三个基本步骤,即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书写任何笔画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步骤,只是用力部位不同而 已。 ⑵变化的规律。汉字笔画富于变化,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在"月"字中写成竖撇,而在"千"字中就要写成短撇。这些笔画在不同汉字中又有一定的变化,如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反、禾、后"等字;而在字的左上部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失、朱"等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 析,揣摩笔画的变化规律。 2、结构的处理规律。汉字字数繁多,字形各异,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以下是三条正楷字结构的处理规律:

汉字的演变规律

汉字的演变规律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分为六种字体: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的进化。比如“ma、ba”用于代表“妈、爸”可能是从哭声“啊”中分化出来的。语音进化到现代,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汉语中大约有1600种声音。语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从现代语言中可以分辩出一些线索。比如鸡、鸭、鹅等家禽可能是依据其叫声而定其名的;“哈、喔、嘘、哎唷”等声音是直接表示人类在不同情绪下的自然发声。 “形”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和种族延续问题。在与大自然和猛兽毒蛇等的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比如远出狩猎,为了不至于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做一些标记。人类在狩猎时,也注意观察野兽的足迹,以辨别出野兽的特性。另外,人类也可能出于对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画出日、月、人、山、木、屮、动物、祖先等图画。 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拼音文字是由原始图象向表示声音的字母方向发展,以语音作为主体。汉字由原始图象向“象、数、理”方向发展,用不同的图象来表示各种各样的意思。 “象”是创造汉字和《易》说理预事的主要方法。“日、月”等属于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这些基本部件相互组合,产生各种各样的“象”,创造出更多的字。基本部件和字还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组合,产生用于表示各种事物、各种意念的诸多文字。 “数”向易符方向演变,逐渐从文字中分离,形成八卦,并在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形成《易经》。比如奇数和偶数是两组不同性质的数,奇数属阳,偶数属阴。在《河图》和《洛书》中以“黑、白”或“实心、空心”分别表示。《易》中用“阳爻、阴爻”表示。 “理”是“象、数”的扩展。汉字外延的演变主要是通过“理”来扩大的。比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里明白、事情变得明显”等。

2016汉字各项规范标准

小学汉字各项规范标准 工作教育培训制度 为做好师生规范汉字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规范汉字素养,特制定本制度。 1.教师要积极参与规范汉字培训和测试,不断提高自身规范用字水平,把规范汉字的要求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能力考核中,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 2.学校每学年开展推普周活动,对师生进行语言文字法规及常识的宣传、培训,活动要求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出勤率和表现与评选语言文字先进个人挂钩。 3.学校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规范汉字教育培训工作,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以身作则,严格管理。 4.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知识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接受规范汉字的听说读写能力教育培训,90%以上的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学校将写字作为评价教学业绩的重要依据。 5.其他学科教师也要立足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对学生进行用语用字规范化的指导和管理。 开封市联合小学 2016年

规范汉字书写评价标准 优秀——写规范字,书写笔顺正确,笔画正确且到位,字体正确;字迹工整、端正;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匀称,整体效果好;用笔有提、按、顿、挫的变化,字迹明显入端正、规范楷体有书法美感;纸面整洁;书写速度较快;写字姿势正确。 良好——写规范汉字,笔顺正确,笔画正确,字迹工整、端正;行款较为整齐,布局匀称;用笔有提、按、顿、挫的变化;纸面整洁;书写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 合格——写规范汉字,笔顺正确,笔画正确,字体正确;字体端正,大小匀称;不写怪体字;纸面比较整洁;书写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 不合格——写字不规范,有多个错字;字体不端正,结构比例失调,歪斜不稳;纸面不整洁;书写速度慢;写字姿势欠正确。 权重——规范、正确:20%;工整、端正:20%;匀称、美观:20%;整洁、无污:20%;写字姿势:10%;书写速度:10%。 开封市联合小学 2016年

写好汉字:汉字结构组合规律重点图解

写好汉字:汉字结构组合规律重点图解写好汉字: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图解 汉字全体字组合模式可分为四大类十三小类: 1、并列结构。 (1)左右并列结构,如:银、枝、灯(2)左中右并列结构,如:鸿、淋、衔 2、上下结构 (1)上下结构,如:朵、泉、灾(2)上中下结构,如:煎、塞 3、包围结构 (1)全包围结构,如:困、囱、团(2)上三包围结构,如:闲、闰、阅 (3)左三包围结构,如:匡、臣、匠(4)下三包围结构,如:函 (5)上左包围结构,如:厢、床、庄(6)上右包围结构,如:氮、句、可 (7)下左包围结构,如:逵、毯、勉(8)下右包围结构,如:斗、头 4、框架结构,如:坐、乘、巫 附:汉字偏旁、部首、笔画组合与字根有什么区别? 1.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 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 2.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

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根据汉字的形义关系排列汉字。他把含有相同表意成分的字排列在一起,并把这种排字方法叫做分别部居。每部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可见,部首也是偏旁,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偏旁。 3.字根是从汉字最小的离散结构单位着眼分析汉字形体得出的结果。现代汉字的字根不同于传统的汉字结构分析所得出的偏旁、部首。有许多偏旁部首本身包括2个以上的字根。例如: 样的字根为木、羊; 惞的字根为忄、斤、欠; 颉的偏旁为士、口、页; 韶的字根为立、曰、刀、口。 4.传统文字学中两分法及偏旁部首的概念不能满足现代汉字结构分析实践的需要。因为: ①偏旁不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离散单位。有许多汉字的偏旁本身还包括几个互相离散的构字成分,如:赢、幂、谬、隋、蒯、剜、撅、阔、胸等; ②有些偏旁是一个合体字,可以继续拆分。字和偏旁界限不清,缺乏明确的逻辑关系.如: 贺——加、贝/力、口、贝; 章——音、十/章——立、早/立、日、十; 韶——音、召/立、日、刀、口; 孀——女、霜/女、雨、木、目; ③部首仍然使用,但是,确定部首的原则和标准已经从义类原则变为检字法原则。 ④采用笔画——笔画组合——字根——汉字这样的结构分析法,有利于汉字的教学和应用,特别有利于计算机汉字识别与合成技术的应用研究。

如何规范书写汉字

《如何规范书写汉字》专题讲座稿 罗山龙泉小学陈绵绵汉字和汉字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手好字能与人终身为伴,能使人终生受益,抓好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意义重大。 一,强化书写规范汉字的意识 随着打印机的广泛使用,逐渐代替汉字的书写,很多学生都不够重视汉字的书写。于是,学生在书写汉字中出现很多不尽人意的现象:大量错别字;字迹潦草;字体大小不一,不端正;页面不整洁……因此,正确书写规范汉字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学生要提高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意识,明白写好每一个汉字是国民的基本素质,下定决心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汉字,真正成为规范汉字书写的示范员、宣传员,促进规范汉字书写活动的社会效益。 二、掌握部首和间架结构的书写规律 一个字的美感首先在于间架结构,而写好间架结构得从偏旁部首入手。应该先写好偏旁、部首,认真观察比较独体字成为偏旁、部首后发生的变化,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写好整个字。 1、偏旁部首的书写: 汉字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它越来越不可代替地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富于变化的汉字多由不同的偏旁部首进行空间组合,这些偏旁部首大多由独体字演变而来。学生不仅要写好独体字,更要注重这些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部首,如:“好”字偏旁是“女”字旁,书写时应将“横”变为“提”,学生则易写成“好”。特殊字的变化,学生要认真观察,反复提醒自己,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2、掌握字的笔顺规则: 在低年级中,学生已在课本中学习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的写字规则。学生不仅要把握好书写规律、笔画较多的汉字,也要加强汉字书写的综合练习。 3、掌握汉字间架结构: 汉字间架结构表

字的结构规律

前言 俗话说:“字是人的另一张脸”,“字是人的外衣”。由此看来,字写的好与不好并不是小事。字写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形象,比如说求职就业、工作中的竞争等等。作为教师就更重要了,字写的好的教师就会赢得学生和同事的尊敬。尤其是学生,他不但尊敬字写的美观的教师,同时也愿意上他(她)的课,更愿意听他(她)所教的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反之,学生的反映很可能是相反的。所以作为教师,“三笔字(现在叫两笔字)”的好坏很重要,同时也是教师的基本功。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电脑时代,但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汉字是我们炎黄子孙所必须掌握的文字符号,所以掌握好汉字的书写能力就更不能小看了,何况电脑并不能完全代替书写。 汉字从宏观上来讲叫方块字,从微观上来讲也不尽然。最早的甲骨文及金文就是不规则型的,有了小篆以后才演变成方块型。所以手写体和印刷体是有一定区别的,可以说每个字都有它的固定形态,如按照印刷体写字就不好看了。其中有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 结构又分为独体、合体。合体里又分为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等结构,如下所示。 月胡树雪鼻

要想把字写的美观好看,就必须要掌握这些汉字的规律,这对写字会有相当大的帮助。每种结构的字都有它的自身规律,打破它的规律,字就写不好看。我并不否认多写多练的好处,不掌握好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的摆放规律,就是写得再多,也不会有大的进步。经过多年学习有关书法类的书刊与实际体验,本人认为有两种能够写好字的方法,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就掌握了3000多个常用字的90%的写字技法,也就是我认为写好字的所谓技巧。当然这只是一人之见,要想写好字就要多摸索、多实践,以便掌握更多的写字技巧。 学好汉字并不难, 读贴勤练积经验。 字形各有个性在, 间架结构取自然。 苦练不如熟技巧, 掌握规律是关键。 熟能生巧规律现,

汉字的结构规律

汉字的结构规律,前人总结有所谓“六书”。并非先有“六书”然后依此造字。造字是自发性的,直至普遍应用后,才归纳出六条规律。“六书”之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周礼》并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 六书源头,出自西汉末年经学家刘歆。刘歆在《七略》中明确指出“六书”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以《七略》做底,完整转录“刘歆六书”。所以,刘歆六书和班固六书是同一内容。刘歆的再传弟子郑众在《周礼·地官·保氏注》中对“六书”的解释与刘歆说稍异,认为“六书”指“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在文字学开山之作《说文解字》中修正了“四象”之名,排定“六书”的次第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说文·序》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所提出的六书细目名称、定义和实例,可以说是史上最详细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所谓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许多学者认为六书中的假借与转注并非造字法,而是用字法。但如果从假借的能产性角度看,假借也是一种造字,借用已有的形、音,表示新的意义。 一、象形 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字字数多且出现的时代很早,甲骨文中保存着许多象形字,但已不是纯粹的图画性质,已逐渐线条化、符号化了。今观甲骨文字的象形字,(日)、(月)等取天象,(木)、(禾)等象植物枝干,(刀)、(女)象征人体,(羊)、(鹿)取动物。这些字是以简略的线条形象地勾勒出客观实物的主要特征,或象全形,或仅以部分代表其全体,加以强调,使之与其他的象形字相区别。正如容庚《甲骨文字之发现及其考释》一文所说:“羊角象其曲,鹿角象其歧,……且也或立或卧,或左或右,或正视或横视,因物赋形,恍若与图画无异。”总之,甲骨文的象形是抓住特点,使人一看便知道它所代表的某一物体,已是把事物简化后作为一种语言的符号。 二、指事 《说文》: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甲骨文中这类字也有不少。“视而可识”类似象形,“察而见意”近于会意(王筠《文字蒙求》语)。如母,在女字上加两点,指其胸部双乳,示女已长成,可为人配(母有匹配意),亦用以指已生育过的女子。以“一”为水平线,再以一点指其上或下,即为(上)(下),稍变其形则为“、”。本,本义是树根,在木的根部加一个指示符号表示。《说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再比如“亦”,“腋”的初文。腋字较晚出,“亦”与“腋”古音同。亦字形是在正立人形的两腋部位加指示符号以示意。后来写作“腋”。于省吾《释古文字中附划因声指事字的一例》指出:“上下二字以及一至九的记数字都属于抽象指事。……指事字的构成,有的连一个独立偏旁也不具

汉字书写规则

汉字书写规则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汉字的书写规则 一、基本规则: 1.从上到下李(木李)三(一三) 2.从左到右仁(亻仁) 3.先外后里问(门问) 4.先中间后两边乖(千乖)小(亅小) 二、汉字输入补充规则 1.点在上边或左上,先输入义(丶义)斗(斗) 2.点在右上或字里,后输入尤(尢尤)叉(又叉) 3.两面包围结构的字 (1)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句(勹句)厅(厂厅) (2)左下包围结构,先里后外远(元远)廷(壬廷) 4.三面包围结构的字 (1)缺口朝上的,先里后外凶(乂凶) (2)缺口朝下的,先外后里同(冂同) (3)缺口朝右的,先外后里区(匚区) 5.全包围结构的字: 先外后里国(囗国) 三、汉字书写补充规则 1.先横后竖十(一十) 2.先撇后捺人(丿人) 3.点在上边或左上,先书写衣(丶亠衣)穴(丶宀穴)为(丶为)斗(斗) 4.点在右上或字里,后书写发(发)我(我)瓦(瓦)叉(又叉)

5.两面包围结构的字 (1)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句(勹句)厅(厂厅) (2)左下包围结构,先里后外远(元远)廷(壬廷) 6.三面包围结构的字 (1)缺口朝上的,先里后外凶(乂凶) (2)缺口朝下的,先外后里同(冂同) (3)缺口朝右的,先上后里再左下区(一区) 7.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再封口国(冂国) 《汉字笔顺规则表》 《笔画易错的汉字表》 《汉字间架结构表》 《笔顺易错的汉字表》 偏旁与部首的区别 汉字大部分都是由几个偏旁组成的合体字,如“明”,是由“日”和“月”组成的;“吴”,是由“口”和“天”组成的。 由于汉字结构复杂,偏旁组合成字的方式多样,位置也不固定,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内或外,完全因字而异,这些组合成字的比笔画大的构字单位统统叫做偏旁。 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有的偏旁本身就是一个这字,如“日”、“月”、“口”、“天”,有的偏旁不能独立成字,如“冫”“刂”、“”、“廴” 汉字字数虽多,可是偏旁数量有限,许多字都有共同的偏旁,如:江、湖、河、海、洋等字都有偏旁“氵”;拖、拉、推、扶、打等字都有相同的偏旁“扌”,这些相同的偏旁就是部首。

汉字楷书书写法则

汉字楷书书写法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418992587.html,/content/10/1217/02/1576800_78857247.shtml

汉字楷书书写法则 邢彦珍 第一法;天覆之字上部宽,如同长天盖下边,上部宽了下部窄,阴阳结合是关键。第二法;地载之横为底横,如同卡车路上行,车长货短求平稳,上收下展字平衡。

第三法;让左之字左部昂,左部高昂右部低,左部为阳右为阴,阴阳结合最美丽。第四法;让右之字右部伸,右部伸了左部缩,左部如女右如男,男女倒置不自然。第五法;横担之横要写长,扁担横插求稳当,走钢丝人伸双臂,那有飞鸟无翅膀。第六法;竖画在中要垂直,中竖如同人脊梁,人的腰脊要挺直,那有梁柱斜安装。第七法;勾弩之法竖钩长,竖钩直长不可弯,竖钩短了字不挺,竖钩弯了字无力。第八法;钩衄之法不可长,向左折笔有弯曲,弯曲程度在哪里,重心不倒最适宜。第九法;横画短了撇必长,上部收了下部放,横短撇长先写横,下部舒展撇飞扬。第十法;横长撇短先写撇,先撇后横是传统,几千年来这样写,笔顺错写奖不中。第十一法;横短竖长撇捺展,撇捺不展胳膊短,胳膊短了是残疾,撇捺对称是关键。第十二法;横长竖短撇捺缩,原来撇捺缩成点,两点抱紧位上移,中间长横是横担。第十三法;横长竖短这类字,例字十士上四下。该是扁字就要扁,扁字写长不得法。第十四法;横短竖长字挺拔,该长写方不美观,撇捺舒展字飘逸,撇捺写短字无力。第十五法;上下有横之类字,上横短了下横长,上下两横要平行,写成梯形字稳当。第十六法;左右有竖要垂直,左竖应短右竖长,右竖上下都要长,上平下长字斜样。第十七法;左撇右竖之类字,撇为竖撇最关键,撇身和竖要平行,撇为女子竖为男。第十八法;左旁有竖右是撇,左竖易收右易放,左竖收缩应写短,右撇飘扬宜写长。第十九法;一个字中多个点,有向有背有偃仰,上下左右要呼应,一树黄莺在歌唱。第二十法;重画之字较难写,如同鸟羽有长短,重画写地太整齐,违背自然字呆板。第二十一法;两平之字左右分,孪生姊妹和蔼亲,有的右部头稍高。左右各半求平均。

汉字各项规范标准及相关知识

汉字各项规范标准及相关知识 (一)改革 1?要求简化以便于书写,便于计算机输入 2?增强表音表意功能在简化的同时,有繁化现象 (二)规范 (一)《汉字简化方案》 1.《方案》的内容 第一表:可正式应用的230 个字;第二表:先试用,经修订后再推行的285 个字;第三表:先试用,经修订后再推行的54 个可类推偏旁。 “简体字”和“简化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汉字简化的原则 “述而不作”的原则,后发展为“约定俗成,稳步前进”。来源有:⑴古代文物如甲骨文、周代金文、战国文字、汉代金文、马王堆帛书、碑刻、行草书法作品等;⑵古籍如字书、白话小说等;⑶近现代在群众中流行的如太平天国文字、解放字等;⑷解放后新造字。 3.简化字的简化方法(见投影) ⑴保留原字轮廓⑵保留原字特征部分,省略一部或大部⑶改换形体较简的声旁⑷另造新形声字⑸另造新会意字⑹用简单符号代替繁体的一部分⑺草书楷化⑻用同音代替⑼利用古字 (二)《简化字总表》的产生及修订 1.《简化字总表》的产生 1964年3月7 日,经国务院批准,文改会、文化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简化字的通知》,文改会于同年5 月编印了《简化字总表》 2.《简化字总表》的内容 第一表: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132 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 个简化偏旁第三表: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类推出来的简化字,共1754个(实为1752 个,“签”和“须”两字重见)。 3.《简化字总表》的调整(见投影) ⑴“叠”、“覆”、“像”、“罗”不再作“迭”、“复”、“象”、“罗” 的繁体字处理;⑵“”字读lio (了解)时仍简作“了”,读lio (望)时作不简作“了”; ⑶对第一表“余(馀)”的脚注内容作了补充,第三表“”下偏旁类推字“雠”字加了脚注。 (三)更改生僻地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