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划分
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一次伟大斗争。
作为中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
一、抗战爆发背景1931年,日本为了扩张势力,制造了所谓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的沈阳。
接着,日军向华北、华中发动进攻,中国政府采取了“和平抗日”政策,但日本并不听从。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事变中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二、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抗日战争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战初期,1937年7月至1938年底。
第二阶段为相持阶段,1939年至1941年。
第三阶段为反攻阶段,1942年至1945年,中国军队逐渐打垮了日军。
三、抗战胜利的决定性战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有许多决定性的战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华北决战、华东会战、长沙保卫战、珍宝山战役和彭德怀部的辽沈战役等。
四、中国军队的抗战策略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实行了不同的抗战策略。
初战失利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内战停止,城市抗战,游击战争”的策略。
另外,中国还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来团结各族群众,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五、抗战胜利的意义中国经历了8年的艰苦卓绝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在于:第一,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领土完整;第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第三,促进了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总之,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爱国和报效祖国。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划分

抗日战争防御阶段:1937.7 —1938.10淞沪会战1937.8【国民党】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军队最多)、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1937.9【国民党】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
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平型关战役1937.9【共产党】以八路军取得胜利告终。
此次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高长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徐州会战1938.1【国民党】台儿庄大捷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台儿庄大捷1938.3【国民党】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胜利。
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
消灭了日寇大量有生力量.武汉会战1938.6【国民党】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动员百姓,影响最广)和最出名的战役。
战争转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1938.10—1944.1百团大战1940.8【共产党】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
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反攻阶段:1944.1 —1945.8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场重要的武装斗争。
这两场战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进行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荣光。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和胜利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展示这两场战争的伟大历程。
一、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持续时间长达8年。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对侵略者所受到的严重压迫和屈辱的不满和反抗。
抗日战争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保卫战”,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39年底,中国军民以顽强抵抗的精神,阻止了日军的迅速扩张。
第二阶段是“相持战”,从1940年开始到1943年,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激烈的战斗,形成了相持局面。
第三阶段是“反攻战”,从1944年开始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展开了全面反攻,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抗争精神,对于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保卫民族尊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抗日战争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武装斗争,时间跨越了1945年到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的最后一阶段。
解放战争的起因是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并因此而积累起来的政治、军事和组织经验,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地领导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发动全国规模的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过程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反蒋保卫战”,从1945年到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军事斗争,成功地打退了蒋介石的进攻。
第二阶段是“战略决战”,从1947年到1948年,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系列战役,逐渐取得了战略优势。
第三阶段是“战略进攻”,从1948年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展开全面进攻,解放了许多省市。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二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37年开始,持续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意义。
一、战争背景和经过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危机之中。
社会矛盾加剧,政治动荡不安,外部侵略愈加威胁。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从此,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37年至1940年,正面战争和游击战交替。
第二阶段是1940年至1942年,抗战进入低谷期。
第三阶段是1942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力量逐渐壮大,最终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得以胜利结束。
二、战争的意义和影响1. 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是二战时期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坚决抵抗,有效地牵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纵观二战时期,抗日战争其中的牵制和组成部分的作用不容忽视。
2. 中国民族精神和团结精神的反映抗日战争体现了中国民族精神和团结精神的最高体现。
面对外敌入侵和危机的威胁,全民族积极响应,团结一致,为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而战。
在苦难和艰辛中,中华民族展现了巨大的韧性和生命力,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改变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巨大增强。
中国全面抗日并最终胜利,成为亚洲大国,也是反法西斯军事联盟的主要盟国之一。
中国在世界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得到了提升,也为中国今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人物和经典事迹抗日战争中有许多英勇的人物和经典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如抗日名将赵登禹、刘伯承、远征军等,以及抗日女烈士罗瑞卿、林希瑾、邓颖超等。
其中,宋庆龄女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权威人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三大阶段

“签字场景”
Q
:对于中国的抗战胜利,日本人认为他们是被美国人打败的。这种观点
正确吗?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Q
:原因?
现在的日本青年想要正确理解 近现代史的意愿并不强烈。相 反,对过去的战争漠不关心的 青年正在增加。因为日本不能 正确评价和理解被中国人民的 抗日战争所打败一事,导致战 后日本以及日本人对中国观念 极其淡薄。
抗 日 战 争 中 的 著 名 战 役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 (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南京战役 (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 (1938年2月-1938年5月)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938年4月)
“平型关战斗中,115师某部 的机枪阵地”
第二阶段: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 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 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 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 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 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 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 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1938年9月,中 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 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 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 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进行。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 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 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 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
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 酷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 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敌后 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日本政 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 开投降。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 政府,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 据地。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 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 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 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 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 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了国 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 地。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 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 根据地的进攻。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什么阶段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什么阶段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触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摸索期、低潮期和逐渐扩大的抗日规模期。
一、摸索期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摸索期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国内的力量整合尚未完成,缺乏有效的抗日战略和组织机构。
此时,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积累的经验派上了用场。
他们号召全国人民进行武装斗争,成立游击队进行游击战。
此外,中国政府还尝试与国际社会合作,争取国际支持和援助。
二、低潮期抗日战争的低潮期从1938年到1940年,也被称为淞沪会战和武汉保卫战期间。
在这个阶段,中国军队在军事上的失利和政治上的混乱使得抗日战争陷入了低潮。
1938年,日军攻占了中国的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给中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痛苦。
尽管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但中国仍然能够凭借坚定的民族精神持续抵抗侵略者。
三、逐渐扩大的抗日规模期从1940年开始,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逐渐扩大的抗日规模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主要领导人的中共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
同时,中国军队也逐渐增强了自己的战斗力,组织了一系列抗日战役,例如百团大战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战争。
此外,中国还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并与盟国合作,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抗日联盟。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正式参战,并对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
这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中国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扩大了抗日战争的规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抗日战争逐渐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摸索期、低潮期和逐渐扩大的抗日规模期三个阶段。
尽管在抗战初期中国处于摸索期和低潮期时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但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内外支持的加强,中国逐渐扭转了战局,并成功地保卫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中国抗战时期历史知识点

中国抗战时期历史知识点中国抗战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是指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的这段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阶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抗日战争的爆发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
国际上,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野心不断膨胀,企图通过侵略中国来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
国内,中国正处于国共内战的紧张状态,但面对外敌的入侵,国共两党开始寻求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二、抗日战争的主要阶段1. 全面抗战阶段(1937-1941):以卢沟桥事变为起点,中国全面抗战爆发。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标志着中国抗战进入全面阶段。
2. 相持阶段(1941-1943):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将更多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
3. 反攻阶段(1943-1945):随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中国抗战得到国际支持,开始转入反攻阶段。
三、重大战役与事件1.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在淞沪地区与日军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激战,虽最终撤退,但展现了中国军民的坚强意志。
2.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平民和战俘进行了大规模屠杀,造成数十万人死亡。
3. 百团大战: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游击战,对日军造成了重大打击。
4. 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在长沙地区多次成功抵御日军的进攻,保卫了华中地区。
四、抗战中的国际支持1. 飞虎队:美国志愿者组成的飞行队,为中国抗战提供了空中支援。
2. 滇缅公路:连接中国云南与缅甸的公路,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
3. 租借法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物资和经济援助。
五、抗战胜利的意义1. 民族解放: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屈辱。
2. 国际地位提升:中国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历程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历程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历程,是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的历史见证。
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抗日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历程。
第一阶段: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初期抵抗(1937-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7月7日,它的导火索是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在中国北部的卢沟桥附近挑起的一起冲突。
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中国全面抵抗的序幕由此拉开。
中国军民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这一阶段,中国军民以顽强的意志和无比的勇气,奋起抵抗侵略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和抗争精神。
第二阶段:百团大战和长沙会战(1940年)在抗日战争的第二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组织了一系列有力的反攻行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百团大战和长沙会战。
百团大战是中共中央决策发起的一次全面反攻行动,中国军民在这次战役中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意志,给日本侵略者以迎头痛击。
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湖南进行的一次重要阻击战,中国军队成功挫败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百团大战和长沙会战的胜利,为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日战争的信心,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1941-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八年抗战的时期,中国军民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和艰苦的岁月。
在这个阶段,中国人民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强大压力,同时还要应对内忧外患。
然而,尽管遭受着巨大的牺牲和损失,中国军民以令人敬佩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继续进行了浴血奋战。
中国军民的反击和抵抗,最终使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陆陷入了困境。
第四阶段: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投降(1945年)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是中国人民顽强抗战的结晶,是无数英勇牺牲者的流血付出的结果。
中国军队和民兵的奋战最终迫使日本侵略者无法继续坚持战斗,并最终于1945年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
防御阶段:1937.7 —1938.10
淞沪会战1937.8【国民党】
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军队最多)、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太原会战1937.9【国民党】
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
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平型关战役1937.9【共产党】
以八路军取得胜利告终。
此次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高长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徐州会战1938.1【国民党】
台儿庄大捷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1938.3【国民党】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胜利。
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
消灭了日寇大量有生力量.
武汉会战1938.6【国民党】
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动员百姓,影响最广)和最出名的战役。
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1938.10—1944.1
百团大战1940.8【共产党】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
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反攻阶段:1944.1 —19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