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

合集下载

国共各自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国共各自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
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 点。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广大爱国官兵面对优势武器 装备的日军的大举进攻,以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英勇顽 强的与侵略者战斗,流血牺 牲千千万,取得了巨大胜利。
二。战略相持阶段(1939.1-1945)
衡阳战役:对日军而言,可说是在中国战场上,最惨烈的一
战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把衡阳定为抗战纪念城。1947年8月10日,衡 阳抗战纪念城在岳屏山顶举行了命名奠基典礼时,蒋介石总统颁训词: “我第十军残余部队,喋血苦守此兀然孤城者,历时48日之久,此为全 世界稀有之奇绩,而我中华固有道德之表现与发扬,亦以此为最显 著。”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八路军、新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 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 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 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 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 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 战”。
试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边区政府 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试述国民党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 日战争中的表现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唯一合 法的执政党。
国民党抗战背景
9.18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 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此次战争 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线。蒋介石的 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不到半年全部落入日军 手中. 日本侵略军从1931年9.18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 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1937年6 月驻丰台的日军连续发起挑衅性的军事 演习。1937年7月,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 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 侵华.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起点。

这次反侵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抗日战争在其发展初期就形成了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形成各自的指挥系统。

但从战争的总体上说,它们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

对国民党正面战场,采取简单的否定,或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都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它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既恰如其分地评价它在抗战中的贡献和作用,又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

这样才能科学地说明这样一场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同时也有助于正确地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共同维护抗日战争的历史成果。

一、存亡危急之秋的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当时,中共中央通电全国,首先指明了这次事变的严重性质和坚决抗战的必要性。

在日本灭亡中国的威胁下,在全国人民强烈义愤的要求下,国民党开始改变过去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转而采取比较努力抗战的态度。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虽然仍想通过外交谈判的途径力求避免事态扩大,但同时也对事变采取了强硬的立场。

7月9日,蒋介石密令平津前线:“具备必死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须防其奸滑之惯伎,务期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个条件:(1)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2)察冀行政组织,不容许任何不合法之改变;(3)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察冀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4)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人的约束。

他表示中国已临到“最后关头”,“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3090103790医学0902邹瀚辉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一次全民族战争。

共产党为代表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为代表的正面战场,是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的。

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必须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

要克服思维定势,摒弃极“左”观点,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作用。

要根据抗日战争的发展,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不同历史阶段来具体评价。

一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积极抗战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国民党军队。

在日军的攻势下,国民党政府及军队被迫抗战。

国民政府召开了国防会议,进行了军事部署,制定了战略指导方针。

调集了200个师的兵力,先后进行一系列保卫战。

较认真地进行了一系列防御战,涌现了一些抗日将领和民族英雄。

1、忻口会战。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即分兵沿平绥靖、平汉和津浦铁路干线向华北发动全面进攻,夺取山西是日本全面占领华北的首要目标。

9月中旬,日军占领大同,晋北门户洞开。

忻口一线便成为保卫太原的重要防线。

10月13日,日军以三个师团的兵力向忻口进攻。

国民党守军在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的指挥下,奋勇抗战,在八路军的配合下,经过23天的阵地争夺战,大小40余次战斗,毙伤敌2万余人。

此次会战国民党军队伤亡也达10余万人以上,军长郝梦麟、师长刘家骐等阵亡。

后日军突破娘子关,由正太路抄袭太原。

11月8日,华北重镇太原失陷。

整个华北随即陷落。

2、凇沪会战。

“八、一三”事变以后,蒋介石亲自担任上海战场最高军事指挥官,调集70万大军进行凇沪会战。

日军投入海陆空兵力共达30万。

国民党军队广大爱国官兵在上海人民的支援下,不畏强敌,顽强战斗,给敌人以重大杀伤。

在战斗中先后涌现了与阵地共存亡的上海宝山姚子青守备营500官兵、在敌军包围中孤军坚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由谢晋元率领的“八百壮士”等英勇事迹,表现了中国军民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凇沪会战进行了三个月,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意志,赢得了向大后方撤退战略物资和人员的时间。

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一、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一)国民党对抗日战争的贡献1.接受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主张,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得以实现。

2.国民党正面战场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1)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其一,打击了侵略者的狂妄气焰,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

其二,牵制了日军主力,在战略上起了配合敌后抗战,支援敌后战争的作用。

其三,掩护了国民党为建立大西北战略基地而进行的战略物资大转移,为坚持长期抗战,争取国内进步和国际援助争取了时间。

其四,振奋了民族精神,赢得了国际赞誉,鼓舞了中华儿女坚持抗战和抗战必胜的信心。

(3)国民党战场溃败的原因:其一,敌强我弱/ 其二,片面抗战。

(根本原因)/其三,战略战术上的错误。

其四,派系矛盾/其五,军队战斗力低下/其六,幻想对日妥协求和。

(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消极方面1.实行片面抗战路线2.进入相持阶段后,采取消极抗战、避战观战,未能改变战略总体上的溃败局面。

3.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件,实行了许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抗日的政策,给抗战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二、抗日战争中的共产党(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推动国民党抗战到底,迫使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共产党和人民的要求。

2、根据历史发展进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领导人民去实行这些主张,影响和推动国民党接受这些主张,而自己则是实行这些主张的模范。

(1)指出了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前途(中国必胜);(2)以充分的理由阐明了中国必胜的道理(《论持久战》);(3)提出了坚持长期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人民战争);(4)规划了抗战胜利的发展过程(著名的三阶段论)。

3、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独立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挺进敌后,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创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持久抗战。

国民党在抗战中起到的作用、

国民党在抗战中起到的作用、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1941年年底开始,蒋介石的国民党由于得到了世界性的支持,才彻底摆脱对日妥协和投降的阴影。
个人认为,国民党没有作出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抗日行为,是过大于功:
第一、为什么放弃东北?
第二、为什么出卖华北?
第三、为什么不宣战?
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再来给国民党评功摆好也不迟。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九一八事变是1937年,但国民政府连宣战都不敢,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加入战局,国民党政府才于1941年12月9日开始正式对日宣战。
核心是,国民党没有作出与其执政党和拥有的条件相适应的努力,蒋介石是个投机性政客。
而在此之前,整个八路军几乎都在敌后,所遭受的日军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这是国民党武装力量所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压力。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由于上述特殊历史原因,它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

两个战场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本文仅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情况作一概括分析。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这个时期日寇凭借武器装备及兵力上的优势实行连续不断的进攻,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比较认真的抵抗。

这时期中日双方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南口作战、淞沪会战、太原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及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基于民族义愤和爱国热情,在优势装备的敌人面前表现了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牺牲精神,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其中尤以淞沪、忻口、台儿庄等会战更为突出,是侵略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淞沪会战激战三个月,敌軍以死伤四万余人的代价占领上海。

1938年初进行的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精锐的板垣和矶谷师团两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有力的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对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有着重要义。

但是纵观这个时期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除个别战役外,从总体上受中国军队打得是败仗。

分析失败原因主要有两点:从客观上讲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

日本侵略者不仅在军事上占优势,而且在经济力量上也占据优势;而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军事装备与部队的训练、编制都过于陈旧落后,无法适应陆海空联合作战之需要。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付出一定的血的代价,才能逐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形势,才能最后战而胜之。

近代史-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作用

近代史-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作用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作用刘晨阳,安晓鹏,毛鹏飞●评价的前提:尊重历史尊重史实;承认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拥有宽阔的胸襟,抛弃对国民党的成见。

●正确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作用的意义: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台湾问题的何去何从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注意的事项:既不能夸大共产党的作用,也不能夸大国民党的贡献;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中华民国政府军)主要战役: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等●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游击队主要战役:平型关会战、百团大战等正面战场战役淞沪战役(1937年8月至11月)太原会战(1937年9月至11月)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昆仑关会战(1939年12月)枣宜会战(1940年5月至6月)滇缅会战(1942年2月-1945年3月)…………等22次大型会战国民党“消极抗日”?1.“七七事变”之后,民族危机亦是国民党统治危机;2.在局部战争失败和“消极抗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国民党始终坚持了抗战没有缴械投降;4.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做出了巨大牺牲。

对于一个和共产党并肩战斗八年的伙伴不能简单的用“消极抗日”概括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1.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2.和敌后战场相辅相成3.拖住了日军兵力,防止其北上进攻苏联4.远征军援缅作战:滇缅战争5.空军和海军抗战6.参加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积极的评价[1]:从战略上和战役上,都是抗日主要战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粉碎“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

⏹严厉的批评[2]:军事战略方针错误: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 防御和退却基本上是无计划的、混乱的;抗日战争中期正面战场⏹以往的评价: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另一种观点:武汉失守后,国民党发起多次攻势作战;但由于指挥失误和战略失误,未能扭转正面战场形势;正面战场避战,以保存实力等待国际形势变化[3];注意游击战争、持久战。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表现概述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表现概述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 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中正为了把日军 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 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 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 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 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 争。即使当时国力远高于中国的日本,也动员全日本,马上 投入全面战争。
影响

以军事面来说,国民政府不但战败以外还让其军事 实力大幅受创,使得多年建军付诸流水;淞沪会战 后大量的游勇散兵,国民政府无力加以收编,因此 成为各地土匪游击队造成后方百姓的困扰,或者被 中国共产党加以吸收,使得八路军与新四军的实力 急速强化。

但在政治面上却是成功的,淞沪会战将中日冲突成 功的台面化宣传到国际媒体。也让世界清楚中华民 国政府对日本的立场,也间接影响日后英美对中国 战场的支持。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 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 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 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 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 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 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 计52个师(旅)共28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 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 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 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 会太原,最后虽然会战以失利告终, 但会战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其留给我们 的重要启示并不会因为会战失利而改 变。 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 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 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 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但从 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 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
在二战期间,中国成为了太平洋战场上最重要的反法西斯力量之一。

而在此时期,中国国民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篇文章将探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的历史背景、其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历史背景
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成立于1912年,是中国最早的政党之一。

在抗日战争之前,国民党为了实现中国的统一,领导了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并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然而,由于内部的分歧和经济的困难,国民党在军政方面并没有完全稳固的执掌权力。

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抗日领导力量。

国民党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其中最著名的领导人是蒋介石。

蒋介石积极组织抗战,将中国各地形成的抗日军队整合到国民党的指挥下,形成了中国抗日的统一战线。

在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组织了多次有效的战役,如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

尽管面临着日军的强大实力,国民党军队仍积极抵抗,并成功地保护了中国的重要城市和交通线。

此外,国民党还建立了统一的民族政权,加强了对抗战的经济调控。

通过推行国家主义政策和进行经济改革,国民党试图提升中国的国力,以更好地对抗来犯的日本侵略。

三、国民党面临的挑战
尽管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国民党内部存在着许多派系和分歧。

这导致了在组织和领导方面的困难,一些内部人士甚至对国民党领导层的效果产生质疑。

这种内部矛盾对于有效地战斗抗日,并达成内部团结将是一大阻碍。

其次,由于战争的长期和持续,国民党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难。

日军的进攻使
得中国的经济基础受到了摧毁,国民党的政府和军队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战争的进行。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还面临着来自外部的挑战。

日军的侵略威胁中国的领土,国民党必须同时对付日军和解决国内的军阀混战,这使国民党在抗战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四、结论
总而言之,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尽管面临着内
部的挑战和外部的威胁,但国民党通过组织军队、建立民族政权和实施经济改革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使中国能够坚持抵抗,并为后来的战斗奠定了基础,为最终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段历史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铭记,以纪念所有为国家献出生命的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