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晶组织的形貌特征与形成机理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共晶相图及其结晶 (2)

第三章  共晶相图及其结晶 (2)

铁碳相图
(2)偏晶相图 • 偏晶转变:一定温度下从一定成的一种液相中分解 出一个固相与另一种成份的液相,且固相的相对量 总是偏多的转变。 反应式:L1 L2+α
图形特点: α
L1 L2
• 相图实例:Cu-Pb,Cu-O,Mn-Pb,Cu-S
Cu-Pb二元相图
(3)熔晶相图 • 熔晶转变:一定温度时,从一个固相分解成一个 液相和另一个固相的反应。 反应式:δ γ+L 图形特点: γ δ
Cs k c ( 1 z / L ) 00
k 1 0
第六节 包晶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
• 包晶转变:一定温度下,由特定成分的固相与确定成 分的液相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特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 • 包晶相图:两组元液态无限互溶,固态有限互溶并具 有包晶转变的相图。 • 图形特点:
L β Lp+αc = βD 一、相图分析 点: 线: 区: α
二、 具有三相平衡恒温转变的其他二元相图
具有三相平衡恒温转变的其他二元相图 恒温反应类型:分解型,合成型 (一)分解型恒温转变相图 (1)具有共析转变的相图 • 共析转变:由一个固相在恒温下转变为另外两个固相。 反应式:γ α+β 图形特点:
α
γ
β
• 共析组织:共析转变产物,为两相交替排列的混合物, 比共晶组织细密。 • 相图实例:铁碳相图
线性
纯金属导电性较 固溶体高
(二)根据相图判断合金的 铸造性能 铸造性能:根据液固相线 之间的距离X X越大,成分偏析越严重 (因为液固相成分差别大); X 越大,流动性越差(因为 枝晶发达);
X 越大,热裂倾向越大(因 为液固两相共存的温区大)。
(三) 锻造、压力加工及切削加工性能

高温合金共晶组织

高温合金共晶组织

高温合金共晶组织高温合金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在高温、高压、腐蚀等极端环境下具有出色的性能。

而高温合金的共晶组织是其性能优越的重要原因之一。

共晶组织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成分组成的合金中,各成分在凝固时以共晶方式结晶形成的特殊组织结构。

本文将从共晶组织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共晶组织的形成机制。

在高温合金中,通常存在着两个或多个成分,其中一个成分的熔点较高,称为主相;另一个或其他成分的熔点较低,称为共晶相。

当高温合金冷却至一定温度时,主相和共晶相会同时凝固。

由于主相和共晶相的熔点差异,共晶相会以固溶体的形式溶解在主相中,形成共晶组织。

共晶组织的形成可以通过调整合金的成分比例和凝固速率等因素来控制。

共晶组织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共晶组织中的主相和共晶相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增强其抗拉、抗压和抗疲劳等性能。

其次,共晶组织中的共晶相具有低熔点和良好的塑性,能够吸收和分散应力,提高材料的耐热和耐蠕变性能。

此外,共晶组织还能够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减少腐蚀介质对材料的侵蚀。

高温合金共晶组织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高温合金被广泛应用于涡轮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关键部件中。

共晶组织的高强度和高温稳定性使得这些部件能够在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性能。

在能源领域,高温合金被应用于核电站、火电站等能源设备中。

共晶组织的耐蠕变性能使得这些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除了航空航天和能源领域,高温合金共晶组织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高温合金被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和排气系统中,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烧效率。

在石油化工领域,高温合金被应用于石油加工设备的反应器和管道中,提高设备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

在船舶制造领域,高温合金被应用于船舶的涡轮机和蒸汽发生器中,提高船舶的动力性能和燃料利用效率。

共晶组织的形貌特征与形成机理

共晶组织的形貌特征与形成机理

共晶组织的形貌特征及形成机理探讨黄继龙M050314132(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201620)摘要:共晶合金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铸造合金,共晶组织的微观形貌对合金的拉伸性能、断裂韧性和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等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介绍了共晶组织的几种常见微观形貌;以及元素含量、冷却速度等因素对共晶组织微观形貌形成机理的影响,综述了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预测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共晶组织;形貌特征;形成机理The morphology of eutectic 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is discussedHuang Ji-Long(College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 eutectic alloy is a kind of widely used casting alloy, the microstructure of eutectic organization o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fracture toughness and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r has important influenc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utectic organization of several common microstructure;And element content and cooling rate on eutectic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influence of the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in this aspec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eutectic organization;Appearance characteristics;The formation mechanism引言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它的微观组织。

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

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

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共晶组织的基本特征就是两相交替排列,但两相的形态却就是多种多样,如下图所示:层状片棒状球状针状螺旋状典型的共晶组织形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组织形态?这就是由于共晶组织中的各相的熔化熵不同。

从这一观点出发,可以把共晶组织分为三类:粗糙-粗糙界面(即金属-金属型)共晶;粗糙-平滑界面(即金属-非金属型)共晶;平滑-平滑界面(即非金属-非金属型)共晶。

金属-金属型共晶组织的形成机制以层片状共晶为例来说明,下边左图表明共晶凝固时固-液界面的平衡相浓度;下边右图说明层片状共晶成长时界面前沿的横向原子扩散。

共晶凝固时的固/液层状共晶成长时界面界面的平衡相浓度前沿的横向原子扩散共晶两相同时存在共同成长称为共晶凝固。

共晶凝固所共同构成的共晶领域,称为共晶晶团,或晶区。

一个共晶领域中的每一单相并不就是都需要单独形核,各相间多半就是通过“搭桥”连接起来的,即经过搭桥分枝形成,如下图所示:共晶生长时的“搭桥”机构在这类共晶组织中,究竟就是呈层状还就是棒状,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共晶中两相的相对量(体积分数)及相间界面能。

数学分析可知:当晶体中的体积分数在30%以下时,形成棒状的总界面比形成层状小,故有利于形成棒状共晶;当一相的体积分数在30%~70%时,有利于形成层片状。

金属-非金属型共晶组织由于非金属相晶体结构上的特性,使其成长时具有明显的各相异性,如Al-Si共晶时,由于Si相生长的各相异性,就出现了分枝长大,呈不规则形态。

如下图所示:Al-Si共晶成长形貌示意图共晶系合金的非平衡凝固与组织伪共晶组织非平衡凝固时,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也可能获得全部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组织。

伪共晶组织的形成可用下图左图来说明。

由液相线所包围的伪晶区可分为:对称型伪晶区及不对称型伪区两种,如下图右图所示:伪共晶的形成伪共晶区的位置伪共晶区在相图中的位置,对说明合金中出现的不平衡组织有一定帮助。

al-cu共晶组织特征

al-cu共晶组织特征

al-cu共晶组织特征
共晶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共同晶化形成的一种结构。

在共晶组织中,不同的晶体以特定的比例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结构。

共晶组织的特征包括:
1. 高度有序性:不同晶体以特定的排列方式互相嵌入,在结构上呈现出高度有序的形态。

2. 均匀性:共晶组织的不同晶体在结构中具有均匀分布的特点,每个晶体的尺寸和形状基本相同。

3. 具有复杂的形态:共晶组织中的晶体可以呈现出各种形态,如柱状、纤维状、球状等。

4. 具有特定的晶界结构:不同的晶体之间存在晶界,晶界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性质,在共晶组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5. 特定的成分配比:共晶组织中的不同晶体以特定的比例组合,成分配比决定了共晶组织的性质和性能。

6. 具有特殊的性质:共晶组织的形成使得物质的性质和性能发生变化,可能表
现出比单一晶体更好的性能,如硬度、强度、导热性等。

总之,共晶组织是一种具有高度有序性和均匀性的结构,不同晶体以特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晶界结构,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

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

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1. 引言共晶(eutectic)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由两种或多种成分组成的合金在特定温度下形成的一种均匀晶体结构。

共晶组织在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等。

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角度来分析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应用。

2. 热力学机制共晶组织的形成首先受到热力学的支配。

在共晶合金体系中,不同成分的物质有不同的熔点和溶解度。

当合金中的成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共晶组织就会形成。

这是因为在这个温度下,各个成分的浓度达到平衡,使得整个合金体系的熵达到最大值,从而形成了稳定的共晶组织。

热力学上,共晶组织可以通过共晶相图来描述。

共晶相图是描述共晶合金体系相平衡关系的图表,其中包括了温度-组成相图和温度-浓度相图。

通过分析共晶相图,可以预测共晶组织的形成温度和成分,为实际制备提供指导。

3. 动力学机制共晶组织的形成不仅受到热力学的支配,还受到动力学的影响。

在共晶合金体系中,共晶组织的形成需要克服各种形成障碍,包括扩散、晶核形成、晶体生长等过程。

不同元素之间的扩散系数、晶核密度以及晶体生长速率等因素都会影响共晶组织的形成。

共晶组织的形成动力学过程可以通过凝固过程来描述。

在液态合金冷却过程中,当温度降低到共晶温度以下,液相开始凝固为晶体。

在共晶合金体系中,凝固过程中会出现两种类型的晶体生长,即共晶晶体生长和凋析晶体生长。

共晶晶体生长是指两个相的晶体同时生长,沿共晶晶界扩展,使结构变得均匀。

凋析晶体生长是指一相晶体从另一相中生长出来,这是由于成分偏离了共晶组成,导致一相的溶解度减小。

4. 影响因素共晶组织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成分比例、冷却速率、合金纯度等。

下面将分析每个因素对共晶组织的影响。

•成分比例:合金中不同成分的比例对共晶组织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l-si合金的共晶组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al-si合金的共晶组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al-si合金的共晶组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共晶组织是指在一种合金中两种或更多的固相晶体同时沉淀、生长、并相互交织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微观结构。

在al-si合金中,共晶组织是由铝和硅两种元素组成的。

这种共晶组织的形成对于al-si合金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共晶组织是一种典型的多相结构,其特点是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晶体在固态下同时生成并形成相互交织的结构。

在al-si合金的共晶组织中,铝和硅会形成交错排列的条纹状结构。

这种特殊的结构形态为合金提供了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在工程领域中,al-si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和电子等领域。

共晶组织作为al-si合金的典型微观结构,其形成机制和微观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合金性能、改善合金质量和开发新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共晶组织的定义和特点出发,重点研究al-si合金共晶组织形成机制和微观结构,并探讨共晶组织对al-si合金性能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共晶组织控制方法和应用,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al-si合金的共晶组织进行深入研究,有望为合金设计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al-si合金的共晶组织进行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探讨共晶组织的定义和特点,al-si合金的共晶组织形成机制以及al-si合金共晶组织的微观结构。

其中,2.1节将介绍共晶组织的基本定义以及其特点,解释为什么共晶组织在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2.2节将详细讨论al-si合金的共晶组织形成机制,包括共晶相的选择和形成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2.3节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研究al-si合金的共晶组织,包括共晶相的形貌、分布以及其与基体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结论部分将对共晶组织对al-si合金性能的影响进行总结,探讨共晶组织控制的方法和应用,并展望未来针对共晶组织的研究方向。

金属材料共晶组织形成机理与性能评估

金属材料共晶组织形成机理与性能评估

金属材料共晶组织形成机理与性能评估共晶是金属材料中常见的一种组织形态,它由两个或多个成分共同凝固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固态相。

共晶组织在金属材料的性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共晶的形成机理和性能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共晶组织形成的机理主要包括扩散控制、凝固控制和晶核形成控制三种方式。

首先,扩散控制是指共晶组织形成过程中固态扩散起主导作用。

当金属中存在着两个或多个单一组分的固溶体时,这些组分会通过扩散在固溶体中进行反应,形成共晶相。

其次,凝固控制是指在共晶组织形成过程中,凝固速率决定了共晶相的生长速度。

快速凝固速率会导致共晶相尺寸较小,而较慢的凝固速率则会使得共晶相尺寸较大。

最后,晶核形成控制是指共晶组织形成过程中晶核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晶核的数量和分布对共晶相的形成和演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共晶组织形成机理的研究基础上,对共晶组织的性能进行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共晶组织的性能评估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评估主要包括硬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韧性等。

共晶组织的硬度受到共晶相尺寸、孪晶相和残余固溶体的影响。

共晶组织中的共晶相通常比固溶体硬度更高,所以共晶组织的硬度通常高于单一相金属材料。

另外,共晶组织中的共晶相和孪晶相也可以增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物理性能评估主要包括热导率、导电性、热膨胀系数、电阻率等。

共晶组织的物理性能与共晶相的导热性、导电性以及相互间的界面有关。

除了机理和性能评估之外,共晶组织的应用也具有广泛的前景。

共晶结构可以提供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建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共晶组织还可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因此在化工、机械加工和能源等行业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之,金属材料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和性能评估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研究领域。

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扩散控制、凝固控制和晶核形成控制。

共晶组织的性能评估主要包括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晶组织的形貌特征及形成机理探讨黄继龙M050314132(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201620)摘要:共晶合金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铸造合金,共晶组织的微观形貌对合金的拉伸性能、断裂韧性和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等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介绍了共晶组织的几种常见微观形貌;以及元素含量、冷却速度等因素对共晶组织微观形貌形成机理的影响,综述了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预测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共晶组织;形貌特征;形成机理The morphology of eutectic 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is discussedHuang Ji-Long(College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 eutectic alloy is a kind of widely used casting alloy, the microstructure of eutectic organization o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fracture toughness and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r has important influenc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utectic organization of several common microstructure;And element content and cooling rate on eutectic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influence of the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in this aspec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eutectic organization;Appearance characteristics;The formation mechanism引言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它的微观组织。

对于绝大多数金属(合金)材料,微观组织的变化主要包含在液相一固相以及固相一固相转变过程中。

过去人们为了改善金属(或合金)的质量,往往侧重于研究工艺过程等外部因素对微观组织影响。

事实上,无论是液一固相变,还是固一固相变,都是极为复杂的非平衡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金属(或合金)的相变过程为界面前沿的浓度起伏、结构起伏、能量起伏及界面微观结构等因素所控制。

图1为pb-Sn二元共晶相图,图中AEB为液相线,AMENB 为固相线,MF 为Sn 在pb 溶解度曲线,也叫固溶度曲线,NG 为Pb 在Sn 中的溶解度曲线。

相图中有三个单相区:即液相L 、固溶体α和固溶体β相。

α相是Sn 溶于pb 中的固溶体,β相是pb 溶于Sn 中的固溶体。

各个单相区之间有三个两相区,即L+α、L+β和α+β。

在L+α、L+β与α+β两相区之间的水平线MEN 表示α+β+L 三相共存区。

图1 pb-Sn 二元共晶相图在三相共存水平线所对应的温度下,成分相当于E 点的液相(E L )同时结晶出与M 点相对应的M α 和N β点所对应的两个相,形成两个固溶体的混合物。

这种转变的反应式是:N M E L βα+⇔。

根据相律可知,在发生三相平衡转变时,自由度等于零(F=2-3+1=0),所以这一转变必然在恒温下进行,而且三个相的成分应为恒定值,在相图上的特征是三个单相区与水平线只有一个接触点,其中液相单相区在中间,位于水平线之上,两端是两个固相单相区。

这种在一定的温度下,有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一定的两个固相的转变过程,称为共晶转变或共晶反应。

共晶转变的产物为两个固相的混合物,称为共晶组织。

相图中的MEN 水平线称为共晶线,E 点称为共晶点,E 点对应的温度称为共晶温度,成分对应于共晶点的合金称为共晶合金,成分位于共晶点以左、M 点以右的合金称为亚共晶合金,成分位于共晶点以右、N 点以左的合金称为过共晶合金[1]。

1.共晶组织形貌共晶组织的形态很多,按其中两相的分布形态,可将它们分为层片状、棒状(条状或纤维状)、球状(短棒状)、针片状、螺旋状等。

共晶组织的形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有人提出,共晶组织中两个组成相的本质是其形态的决定性因素。

在研究纯金属结晶时已知,晶体的生长形态与固液界面的结构有关。

金属的界面为粗糙界面,半金属和非金属为光滑界面。

因此,金属-金属型的两相共晶组织大多为层片状或棒状,金属-非金属型的两相共晶组织通常具有复杂的形态,表现为树枝状、针片状或骨骼状等[2]。

卢锦堂[3]研究了冷却速度对用于热浸镀办的Zn-024Ni 合金共晶组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炉冷、空冷和铁模水冷3种不同冷却条件下,合金分别生成粗大的、细小的棒状共晶和离异共晶组织。

并对合金形成片状、棒状共晶和离异共晶的条件进行了讨论。

假定两种不同形态的共晶体如图2所示,边长均为a ,层片状共晶体中(见图2 a),β相片层间距与棒状共晶体(见图2 b)β相圆棒的中心距均为λ,圆棒半径为r 。

棒状共晶体中,β圆棒的总数应为2)/(λa ,圆棒表面总表面积为2)/(2λπa rL 。

层片状共晶体片β层总数为)/(λa ,β片层表面总面积为)/(2λa aL 。

当两种不同形貌的共晶体中,a —β界面面积相等时,2)/(2λπa rL =)/(2λa aL ,即r=)/(πλ,所以通过等式可以知道此时棒状共晶β相所占体积分数为ππλπλ/1)/(])/()/[(222=L a L a 。

因此,当β相所占体积分数小于)/1(π,棒状表面积较层片状小,此时共晶为棒状,反之共晶体应为层片状。

图2 片状共晶及棒状共晶组织示意图就共晶成分的zn 一0.24Ni 合金而言,在共晶温度下,液相发生共晶反应:ηδ+→L ,形成(δ相+纯锌η相)的共晶组织。

由于炉冷接近平衡态,根据Zn-Ni 二元相图,δ相中Ni 的摩尔分数约为10%,密度为7 060kg /m3;η相成分基本与纯zn 相同,密度为6522 kg /m3,可求得共晶δ相体积分数仅约为O .02,远小于)/1(π。

所以,Zn —0.24Ni 合金共晶组织中的共晶δ相以棒状形态存在。

2.影响共晶凝固组织的因素现以层片状共晶组织来说明其形成过程,和纯金属及固溶体合金的结晶过程一样,共晶转变同样要经过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在形核时的两个相中总有一个在先,一个在后,首先形核的相叫领先相。

如果领先相是α,由于α相中的含锡量比液相中的少,多余的锡从晶体中排出,使页面附近的液相中锡含量富集。

这就给β相的形核在成分上创造了条件,而β相的形核又要排出多余的铅,使界面前沿的液相中铅含量富集,这又给α相的形核在成分上创造了条件,于是两相就交替的形核和长大,构成了共晶组织(图3)。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共晶组织中的两个相都不是孤立的,α片与α片、β片与β片分别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共晶领域,或称为共晶团。

这样,两个相就不需要反复形核,很可能是以“搭桥”的方式形成的。

图3 层片状交替形核生长2.1元素含量对共晶组织的影响马涛[4]研究不同Cu 含量的Al —Cu 合金共晶组织的析出方式及形貌特征,为共晶合金凝固研究提供了参考。

采用Al-25%Cu 和Al-40%Cu 合金为研究对象。

通过不同铸型条件下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来探讨初生a —Al 及初生金属间化合物相β-Cu AL 2。

以及共晶Al /Cu AL 2的凝固行为。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研究了Al —Cu 合金中a —Al 及β-AlzCu 相的生长行为,成分对共晶组织形貌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过共晶组织中,初生肌Cu AL 2相形貌大部分有明显的拐角,呈现小平面生长特性[5]。

在a —Al 与β-Cu AL 2相共晶耦合生长时,β-Cu AL 2择优生长特征削弱,与a —Al 耦合生长呈现非小平面一非小平面生长[6]。

在亚共晶组织中.出现了β-Cu AL 2包裹着初生a —Al 相的晕圈组织。

唐玲[7]利用OM 和SEM 等观察不同铜含量Mg —Cu 合金的铸态共晶组织形貌,探讨不同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及2CuMg 相的小平面特性。

结果表明,Mg-Cu 亚共晶合金中共晶组织的数量随铜含量的逐渐增加,初生相数量减少,且在Mg-15%Cu 合金中出现了晕圈组织。

在Mg-Cu 合金系中有2CuMg 和Mg Cu 2两种金属问化合物相,2CuMg 以有棱有角的小平面生长,而Mg Cu 2以非小平面生长。

夏鹏举[8]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衍射仪等设备研究了不同Al 含量的Mg-Al 合金的铸态共晶组织形貌,分析了不同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共晶生长时其领先相为β相;随着Al 含量的加,Mg-Al 合金的共晶组织由离异共晶向粒状、纤维状和层片状共晶转变。

图4为不同Al 含量Mg-Al 合金试样的XRD 谱[9],各成分镁合金的组织主要由A 和B 两相组成。

根据两相的最强衍射峰相对强度,采用K 值法[10],对各成分 Mg-Al 合金中的B相含量的计算结果见表1。

固溶区的Mg-Al 合金随着Al 含量的增加,共晶组织增多,其形貌由完全离异状向粒状(部分离异)转变。

亚共晶Mg-Al 合金随着Al 含量的增加,初生A-Mg 相减少,共晶组织增多,共晶组织形貌从粒状向纤维状和层片状转变。

共晶组Al 含量直接影响到凝固后期剩余共晶成 分的液相率,是影响Mg-Al 合金共晶形貌的主要因素。

图4 Mg-Al 合金铸态组织的X 射线衍射图2.2冷却速度对共晶组织的影响吴琼[11]研究了在不同冷却速度情况下Mg-Al 合金的铸态共晶组织形貌,实验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共晶组织细化,初生a 相发达。

初生a 枝晶显著影响固溶区Mg-Al 合金的共晶组织形貌。

图5分别Mg-27Al 和Mg-32Al 合金在砂型和金属型中铸造试样的显微组织,可以看出,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初生α-Mg 相枝晶发达,共晶组织细化。

冷却速度对共晶组织形貌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变了初生树枝晶的形态;②冷却速度影响凝固的枝晶前沿液相的溶质浓度分布梯度,进一步影响共晶组织的形核、长大;③快速冷却将增加B 相形核时的过冷度,影响共晶β相的形核(a )Mg-27Al,砂型 (b)Mg-27Al,金属型(c)Mg-32Al,砂型 (d)Mg-32Al,金属型 图5 Mg-27Al 和Mg-32Al 合金的显微组织 高雪刚[12]利用单辊甩带方法[13]制备Al-12.6Si多元合金快速凝固条带,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DSC 技术[14],研究了电解低钛共晶铝硅合金快速凝固组织形态、相结构特征,探讨合金快速凝固组织形成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