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组织形貌及其解释
钢铁家族中各种组织形貌生长特点及性能

钢铁家族中各种组织形貌生长特点及性能现代材料可以分为四大类-—金属、高分子、陶瓷和复合材料。
尽管目前高分子材料飞速发展,但金属材料中的钢铁仍是目前工程技术中使用最广泛、最重要的材料,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钢铁材料的霸主地位呢。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吧。
钢铁由铁矿石提炼而成,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钢铁又称为铁碳合金,是铁(Fe)与碳(C)、硅(Si)、锰(Mn)、磷(P)、硫(S)以及其他少量元素(Cr、V等)所组成的合金.通过调节钢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四把火:淬火、退火、回火、正火),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金相组织,从而使钢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
将钢材取样,经过打磨、抛光,最后用特定的腐蚀剂腐蚀显示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称为钢铁的金相组织。
钢铁材料的秘密便隐藏在这些组织结构中。
C系中,可配制多种成分不同的铁碳合金,他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织各不相在Fe—Fe3同,但由几个基本相(铁素体F、奥氏体A和渗碳体FeC)组成。
这些基本相以机械混合物的形3式结合,形成了钢铁中丰富多彩的金相组织结构.常见的金相组织有下列八种:一、铁素体碳溶于α-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属bcc结构,呈等轴多边形晶粒分布,用符号F表示.其组织和性能与纯铁相似,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而强度与硬度较低(30-100 HB)。
在合金钢中,则是碳和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固溶体.碳在α-Fe中的溶解量很低,在AC1温度,碳的最大溶解量为0.0218%,但随温度下降的溶解度则降至0。
0084%,因而在缓冷条件下铁素体晶界处会出现三次渗碳体.随钢铁中碳含量增加,铁素体量相对减少,珠光体量增加,此时铁素体则是网络状和月牙状。
二、奥氏体碳溶于γ-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为高温相,用符号A表示。
奥氏体在1148℃有最大溶解度2。
11%C,727℃时可固溶0。
77%C;强度和硬度比铁素体高,塑性和韧性良好,并且无磁性,具体力学性能与含碳量和晶粒大小有关,一般为170~220 HBS、 =40~50%.TRIP钢(变塑钢)即是基于奥氏体塑性、柔韧性良好的基础开发的钢材,利用残余奥氏体的应变诱发相变及相变诱发塑性提高了钢板的塑性,并改善了钢板的成形性能。
人体形态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内皮 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微绒毛 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清晰可见血清 血浆-纤维蛋白原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突触 所谓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感受器细胞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特化的接触区域,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基本结构椎间盘 是相邻两椎骨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周围部为纤维环,由无数同心圆样排列的纤维软骨环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中央部为髓核,由白色柔软的胶冻样物质构成,富有水分和弹性胸骨角 胸骨角与体相接处,形成一个稍向前凸的钝角,称胸骨角,两侧连接第2对肋软骨膈中心腱膈的中央部为腱膜,称中心腱,周围部为肌纤维翼点额、顶、颞、蝶四骨邻接处常构成H形缝,称翼点,此处骨壁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受外力打击时易损伤而导致颅内出血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合成一孔,称椎间孔股三角 位于股前内侧的上部,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缝匠肌内侧缘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为口腔和咽的分界咽淋巴环 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前下方的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咽淋巴环,对呼吸道和消化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肝胰壶腹胆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下行至胰头的后方,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在此处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齿状线 通常将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所连接成的锯齿状环形线称齿状线或肛皮线的膜间部和声门裂两侧声襞与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狭窄,称声门裂,可分为前3/5的软骨间部后2/5胸膜腔 为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延续共同围成的密闭潜在性腔隙,左右各一,腔内为负压,并有少量浆液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环形,自剑突向后下至脊柱两侧,后部较深,是最大的胸膜隐窝,也是站立位时胸膜腔最低处,胸膜腔积液常积聚于此纵隔位于胸腔的中部,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器官和结构的总称气血屏障是肺泡和血液之间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肺小叶 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滤过屏障 肾小球犹如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时,管内血压较高,血浆内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及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
人体组织学解剖学

人体组织解剖学一、名词解释1、正中矢状面:矢状面是按矢状轴方向与水平面和冠状面相垂直,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通过人体正中,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的矢状面又称正中矢状面。
2、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借骨连接构成的一个完整骨环。
具有保护盆腔内的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
可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3、细胞毒性T细胞:是白细胞的亚部,为一种特异T细胞,专门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作用。
受抗原激活后可增殖形成大量效应Tc细胞,能特异性地杀伤具有抗原性的靶细胞。
与自然杀伤细胞构成机体抗病毒、抗肿瘤免疫的重要防线。
4、扁桃体:咽部黏膜内含丰富的淋巴组织,除分散的淋巴组织外,有些部位的淋巴组织聚集形成轮廓清楚,大小不等的隆起称扁桃体。
按其位置分别称为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和舌扁桃体。
5、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标志。
6、病理性再生:由于炎症或创伤等病理原因所致的上皮损伤,可由周围未受损伤的上皮细胞增殖补充,形成新的上皮,此为病理性再生。
7、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造血干细胞,起源于人胚卵黄囊血岛,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有很强的增殖潜能和多向分化能力。
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红骨髓内。
8、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与骨干长轴平行排列。
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骨单位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各层骨单位骨板间有骨细胞分布。
骨单位表面有一层黏合质。
9、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的前上方,呈扁椭圆形,向前发出房室束进入心室壁。
正常情况下,其作用是传递窦房结的冲动至心室肌纤维,但在窦房结障碍时,也可产生冲动。
10、胸膜腔:指脏、壁胸膜在肺门处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封闭的腔隙。
左右各一,腔内有少量浆液,呼吸时可减少脏、壁胸膜之间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11、可视人:即虚拟人,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冷冻人的人体锉削为0.1mm厚的标本断面,并对每个断面进行定焦距扫描,然后将采集到的信息储存于计算机中,最后再按解剖顺序把断面图像进行三维重构整合成虚拟人。
植物形态解剖学讲义修订

一、植物的组织在植物体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简单组织)或不同类型(复杂组织)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㈠、分生组织1、细胞形态特点:细胞体积较小,排列紧密,壁薄,核大,质浓,无液泡或仅有分散的小液泡。
2、细胞功能特点:具有分裂能力,与根茎的生长和加粗有关,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
3、分生组织的分类:⑴、根据在植物体中的位置分类:①、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茎的顶端,使其伸长,形成枝叶和生殖器官。
②、侧生分生组织: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使根茎加粗。
(裸子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③、居间分生组织:处在已分化的组织区域之间,但活动持续时间短。
(单子叶植物的茎叶,常见于禾谷类植物节间基部,如水稻、水麦的拔节)⑵、根据来源和性质:①、原分生组织:位于根茎最顶端,具持久而强烈的分裂能力。
②、初生分生组织:是一种边分裂边分化的过渡组织。
③、次生分生组织:由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反分化而形成。
(如木栓形成层)㈡、成熟组织1、概念:失去分裂能力并已分化生长的组织。
2、分类:⑴、薄壁组织(又称基础组织或营养组织):①、概述:植物体组成的基础,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进行各种新陈代谢活动。
②、特点:构成细胞体积大,间质发达,分化程度低,并可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
③、分类:同化组织(内含叶绿体,营光合作用,如叶肉)、贮藏组织(贮藏营养物质,如块根、块茎、果实、种子及根茎之皮层、髓部)、贮水组织(一般存在于肉质植物中,如仙人掌、龙舌兰)和通气组织(排列疏松、间质发达,常见于莲、水稻等水生植物)。
⑵、保护组织:包括表皮和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能控制水分和气体交换,防止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⑶、机械组织(支持组织):细胞壁部分或全部增厚,对植物体起支持和加固作用,可分为①厚角组织[初生壁、活、存在于幼茎、叶柄等生长部位]和②厚壁组织[次生壁、死,壁厚腔小,如石细胞和纤维]。
⑷、输导组织:①、木质部:为复合组织,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常见金相组织及其特点

常见金相组织2010-03-11 13:35奥氏体[编辑本段]奥氏体英文名称:austenite晶体结构:面心立方(fcc)字母代号:A、γ定义: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微观表述:γ-Fe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最大空隙为0.51×10-8cm,略小于碳原子半径,因而它的溶碳能力比α-Fe大,在1148℃时,γ-Fe最大溶碳量为2.11%,随着温度下降,溶碳能力逐渐减小,在727℃时其溶碳量为0.77%。
性能特点:奥氏体是一种塑性很好,强度较低的固溶体,具有一定韧性。
不具有铁磁性。
因此,分辨奥氏体不锈钢刀具(常见的18-8型不锈钢)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磁铁来看刀具是否具有磁性。
古代铁匠打铁时烧红的铁块既处于奥氏体状态。
另外,奥氏体因为是面心立方,四面体间隙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碳。
钢中的奥氏体特性:磁性:具有顺磁性,故可作为无磁钢。
比容:在钢的各种组织中,奥氏体的比容最小。
膨胀:奥氏体的线膨胀系数比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平均线膨胀系数高出约一倍。
故也可被用来制作要求膨胀灵敏的元件。
导热性:除渗碳体外,奥氏体的导热性最差。
为避免热应力引起的工件变形,不可采用过大的加热速度加热。
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塑性、低的屈服强度,容易塑性变形加工成型。
可作为高温用钢。
铁素体铁素体(ferrite,缩写:FN)即α-Fe和以它为基础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点阵。
亚共析成分的奥氏体通过先共析析出形成铁素体。
这部分铁素体称为先共析铁素体或组织上自由的铁素体。
随形成条件不同,先共析铁素体具有不同形态,如等轴形、沿晶形、纺锤形、锯齿形和针状等。
铁素体还是珠光体组织的基体。
在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热轧(正火)和退火组织中,铁素体是主要组成相;铁素体的成分和组织对钢的工艺性能有重要影响,在某些场合下对钢的使用性能也有影响。
纯铁在912℃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注1)的α-Fe。
碳溶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以符号F表示。
由于α-Fe是体心立方晶格结构,它的晶格间隙很小,因而溶碳能力极差,在727℃时溶碳量最大,可达0.0218%,随着温度的下降溶碳量逐渐减小,在600℃时溶碳量约为0.0057%,在室温时溶碳量几乎等于零。
人体四大组织ppt课件

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软骨和骨等。
-
24
5.1 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
广泛分布在身体各部,填充在各器官内部的间隙 中,其结构特点是基质多,纤维少,结构疏松,呈蜂 窝状,故又称蜂窝组织。具有支持、营养、连接、防 御、保护、修复等功能。
结缔组织。
主要可分为两类:弹性结缔组织和胶
原纤维彼此交织成的不规则的致密结缔
-
28
-
29
弹性结缔组织 ( dense connective tissue )
弹性结缔组织主要由平行排列的弹性纤维所组成。 如韧带(ligaments)、大动脉和肺泡壁,有很强的膨 大和缩小的能力。
-
30
5.3 网状结缔组织(reticular connective tissue)(肝脏、脾脏、淋巴结等)
人体四大组织
人体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
1
卵裂(有丝分裂) 组织分化(细胞分化)
-
2
人体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腺上皮
1.被覆上皮:分布在身体表 面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 面。
被覆上皮有保护、吸收、分 泌、排泄作用,可以防止外
物损伤和病菌侵入。
网状结缔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 质组成。主要分布于造血器官。网状细胞为多 突星形细胞,胞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胞 质较丰富,相邻细胞的突起相互接触,构成细 胞网架。网状纤维细而有分枝,彼此结合成纤 维网架。这些网架构成造血器官的支架。关于 网状细胞的功能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网 状组织主要构成一个适宜血细胞生存和发育的 微环境。
材料组织形貌分析

材料的形貌是材料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很多物理化学性能是由其形貌特征所决定的。
材料性能不仅与材料颗粒大小还与材料的形貌有重要关系。
因此,微观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对于理解材料的本质至关重要。
材料形貌分析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光学显微镜(OM)主要是根据阿贝成像原理成像,利用许多光源的干涉以及衍射最终成一个清晰的像,分辨率可达0.2μm。
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可以用d=0.61λ/(nsinα)公式来表达,由此可见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与光的波长成正比。
当光的波长越长,其分辨率越低只有采用比较短的波长的光线,才能获得较高的放大倍数。
比可见光波长更短的波有紫外线、X射线和电子波。
利用电子束作为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新光源,即电子显微镜。
目前,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已达到150万倍,这样电子显微镜应用起来会更方便一些。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常见的广泛使用的表面形貌分析仪器。
材料的表面的微观形貌的高倍数照片是通过能量高度集中的电子扫描材料表面而产生的。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与光学成像原理相近。
主要利用电子束切换可见光,利用电磁透镜代替光学透镜的一种成像方式。
扫描电镜提供的信息主要有材料的几何形貌、粉体的分散状态、纳米颗粒的大小、分布、特定形貌区域的元素组成和物相结构。
扫描电镜的优点是:有较高的放大倍数,20倍—20万倍之间连续可调;有很大的景深,视野大,成像富有立体咸,可直接观察各种试样凹凸不平表面的细微结构;试样制备简单。
扫描电镜分析可以提供从数纳米到毫米范围内的形貌像,观察视角大,其分辨率一般为6nm,对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其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0.5nm量级。
分辨率大小由入射电子束直径和调节信号类型共同决定。
电子束直径越小,分辨率越高。
但由于成像信号不同,例如二次电子和背反射电子,在样品表面的发射范围也不同,从而影响其分辨率。
皮肤组织结构(正常组织学)

皮肤组织结构(正常组织学)一、皮肤的基本结构皮肤由外至依次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1 表皮最外层,复层扁平(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角质细胞或角朊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组成。
角质形成细胞包括基底细胞、棘细胞、颗粒细胞和角质细胞。
表皮由基底部向下分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透明层和角质(细胞)层基底层为一层基底细胞,细胞长柱状或立方形,核较大,卵圆形,胞质嗜碱性染蓝色。
细胞㕵栅栏样排列在基底膜上。
棘层位于基底层上,由4~8层多角形细胞即棘细胞组成。
棘细胞胞质内有多个棘状突起。
颗粒细胞层位于棘层上,颗粒细胞1~3层,细胞扁平或菱形,胞质充满粗大、嗜碱性的角质透明颗粒。
透明层位于角质层上,一薄层均匀一致嗜酸性带。
角质层位于表皮最外层,角质细胞扁平、无核,嗜酸性染红色。
排列致密。
HE染色切片呈网篮状颗粒层和角质层在手掌、足跖等部位明显增厚。
PAS染色,基膜呈均匀纤细的淡紫红色带,含中性黏多糖表皮内无血管,其营养物质来自深部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漏出经三角肌区进入表皮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或黑色素细胞,树枝状,主要位于基底细胞中。
HE染色胞质透明,核较小深染,核位置比基底细胞的低,正常黑素细胞每8~10个基底细胞有一个黑素细胞,可用Dopa(多巴)及镀银染色显示。
朗格汉斯细胞或朗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ll)多位于棘层中上层,树枝状,胞质透明,电镜下呈脑回状,有切迹,胞质内有网球柏样颗粒即Bibech颗粒。
细胞表面有HLA-DR抗原,IgG Fc受体,可用免疫组化显示。
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位于光滑皮肤表面基底层和有毛细胞的毛盘。
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电子致密颗粒。
银染切片上,细胞基底部下部紧贴一个半月板样的神经末梢,并有一根感觉神经纤维终止于此。
2 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
真皮结缔组织中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组织形貌及其解释
1. 部门制组织形态:指将组织划分为各个独立的部门,每个部门负责特定的职能或任务。
这种形态可以使组织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每个部门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领域。
然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可能存在挑战。
2. 基于团队的组织形态:组织以小团队为基础,而不是部门。
每个团队自主完成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和职能。
这种形态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快速决策,但也需要团队间的良好协调和沟通。
3. 矩阵组织形态:组织将员工组织在多个维度,例如职能和项目。
员工同时报告给多个经理,根据不同项目或职能需要分配任务。
这种形态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员工的技能多样性和灵活性,但也存在权责不清和沟通复杂的挑战。
4. 网络组织形态:组织成为一个动态的网络,由各种连接的节点组成。
这些节点可以是个人、团队或组织之间的合作伙伴。
这种形态鼓励自由和创新,并促使组织与外部环境更好地互动和适应。
5. 扁平组织形态:组织决策层级较少,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基层员工。
这种形态鼓励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提高决策的速度和灵活性。
然而,扁平结构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管理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组织形态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目标。
组
织形态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组织的规模、行业特点、文化以及战略目标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