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百度文库精

合集下载

汽车制造工艺设计课件-学习目标2 能够掌握车身涂装工艺流程

汽车制造工艺设计课件-学习目标2  能够掌握车身涂装工艺流程

汽车制造工艺设计
面漆一般涂底色漆及罩光清漆两层,先涂底色漆,再涂罩光清漆。
轿车的涂面漆和涂清漆一般采用的是自动静电喷涂(ESTA)和其他喷
涂方法,如图所示。
















①适用于1K或2K罩光清漆
布 置
②ESTA为自动静电喷涂站
汽车制造工艺设计 6.涂装后处理 遮盖物的处理
喷涂工作完毕后,封闭不喷涂部位的胶带和贴护纸的作用就已经完成, 可以清除掉了。下表叙述了遮盖物的处理。
汽车制造工艺设计 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有机溶剂有汽油、甲苯、酒精、丙酮、四氯乙烯 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汽油。操作时一般采用刷洗法,如图所示。
刷洗法清除油脂
碱液脱脂
汽车制造工艺设计
碱液清洗脱脂法在汽车车身制造中应用较 为广泛,虽然近年来发展有各种新型的脱脂材 料及工艺,但由于脱脂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故仍在金属表面清洗脱脂法中占优势地位。
反应时温度 高温磷化 中温磷比 低温磷化
反应时速度 正常磷化 快速磷化
汽车制造工艺设计
在磷化前,一般 需要设置用钛的磷酸 盐为主体的表调剂对 表面进行化学处理, 改变工件表面的微观 状态,形成一层均匀 的结晶核,有利于生 成磷化膜,称为表面
调整。
在磷化后,设置 钝化作为磷化的后续 工序,增强磷化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边、角处的涂抹 应避免超出漆面。上完蜡后,等待几分 钟时间,待车蜡凝固。最后用无纺干毛 巾往复直线擦拭抛光,以达到光亮如新、 清除剩余车蜡的目的。
机械打蜡是将液体蜡转一圈倒在打 蜡机上蜡盘套上,每次按0.5m2的面积 涂匀,直至打完全车。值得注意的是, 左边、角处的涂抹应该避免超出漆膜, 在这方面手工上蜡更容易把握。

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钻小头孔工序夹具设计

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钻小头孔工序夹具设计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钻小头孔工序夹具设计学校:天津科技大学专业: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号:13018124姓名:赵文辉指导教师:谈炳发提交日期:2016.7.15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2)第三章零件的分析 (3)第一节零件的作用 (4)第二节零件的工艺分析 (5)第四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6)第一节连杆的材料和毛坯 (7)第二节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8)第三节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9)第四节确定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10)第五节连杆的检验 (10)第五章钻连杆小头孔专用夹具设计 (11)第一节夹具的设计方案及要求 (12)第二节定位基准的选择 (13)第三节切削力和夹紧力的计算 (14)第四节定位误差的分析 (15)第五节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16)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第一章前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汽车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的课程设计,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汽车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而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本人来说,希望能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艺课程实习所得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从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希望能超越目前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而将有利于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到机器零件的制造中,为改善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局面探索可能的途径。

看过参考文献后总结出自己的语言,但由于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时间以及深度有限,本设计中会有许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指正。

第二章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是我们学完大学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

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

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

3. 熟悉汽车制造工艺中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效率提升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制造工艺概述汽车制造工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制造工艺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 汽车制造工艺流程冲压工艺:冲压成型、模具设计等焊接工艺: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涂装工艺:涂料选择、涂装设备等装配工艺:装配顺序、装配工具等3. 汽车制造关键技术车身设计:车身结构设计、轻量化设计等发动机制造:发动机零件加工、装配调试等底盘制造:底盘零件加工、装配调试等4. 汽车制造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体系:ISO 9001、IATF 16949等质量控制方法:统计过程控制(SPC)、全面质量管理(TQM)等5. 汽车制造生产效率提升生产线设计:流水线设计、自动化设备等生产调度:生产计划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等精益生产:精益思想、看板系统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汽车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汽车制造工艺的实践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汽车制造工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汽车制造企业,亲身感受汽车制造工艺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汽车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合适的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材,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汽车制造工艺案例,用于案例分析。

4. 实地考察:联系汽车制造企业,安排实地考察机会。

5. 在线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料和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

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

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

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一、课程简介章节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课程简介: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是一门介绍汽车制造工艺的学科,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掌握各种汽车制造工艺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以及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

2. 使学生掌握各种汽车制造工艺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3. 使学生了解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制造基本工艺流程。

2. 车身制造工艺。

3. 发动机制造工艺。

4. 底盘制造工艺。

5. 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汽车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2. 示范:展示汽车制造工艺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3. 实践: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汽车制造工艺的实践操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问题。

教学评价:1. 考试:考察学生对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和操作规范性。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问题分析能力。

二、教案示例章节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第一章汽车制造基本工艺流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

2. 使学生掌握各种汽车制造工艺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 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

2. 车身制造工艺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和车身制造工艺的技术要求。

2. 示范:展示车身制造工艺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3. 实践: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车身制造工艺的实践操作。

教学评价:1. 考试:考察学生对汽车制造基本工艺流程和车身制造工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和操作规范性。

三、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教材。

2. 课件:汽车制造工艺学教案新的课件。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前期准备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设计的主题和目标,收集资料和文献,以及进行市场调研等。

1.确定主题和目标在确定课程设计的主题和目标时,需要考虑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可以选择汽车制造工艺中的某个环节作为主题,比如车身制造、发动机制造等。

同时需要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例如提高学生对汽车制造工艺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收集资料和文献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

这些资料可以来自于图书馆、互联网、专业杂志等多种渠道。

通过收集资料和文献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车制造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基础。

3.市场调研在确定课程设计主题时,需要进行市场调研。

这包括了解汽车制造行业中相关企业的需求以及就业市场中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等。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动态和就业前景,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二、课程设计内容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制定课程内容。

在制定课程内容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知识汽车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涉及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汽车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流程等。

2.实践技能除了理论知识外,汽车制造工艺学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

这包括了解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相关操作技巧等。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3.案例分析在汽车制造工艺学中,案例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4.项目实践项目实践是汽车制造工艺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项目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且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实施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汽车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

新《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48学时)

新《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48学时)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代码:315108教学时数:80学分:6制订人:德虎、黄旭完成时间:2016-3-1一、课程标准的制订依据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汽车制造工艺学》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本课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现场课相结合、围绕典型事例等方式,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汽车装配与制造的各种主要工艺过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最新的发展方向,以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跟上汽车装配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步伐,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需求。

并为后续课程学习、顶岗实习实施、就业等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四、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制造与装配的各种主要工艺过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最新的发展方向,以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跟上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的发展步伐,并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需求。

1.专业能力(1)掌握典型汽车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2)掌握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工艺与装配工艺的特点及应用;(3)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工艺观点去分析和评价汽车零、部件(总成)的结构;(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制造与装配简单汽车系统及部分部件的能力;(5)掌握汽车典型零件的结构特点,掌握汽车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6)查阅、使用、管理相关的技术资料。

2.社会能力(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2)具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4)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方法能力(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3)能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并实施;(4)能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件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件
模具制造阶段:根据设计图纸,制造模具
铸造阶段:将金属熔化,倒入模具中,形成零件
加工阶段:对铸造出来的零件进行加工,使其达到设计要 求
装配阶段:将加工好的零件进行装配,形成汽车零件
检测阶段:对装配好的零件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 求
汽车总装的制造工艺流程
车身总成: 将车身各 部分组装 成完整的 车身
非传统加工工艺
激光切割:利用激光束切割金属材料,精度高,速度快 电火花加工:利用电火花放电原理,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适用于复杂形状的加工 超声波加工:利用超声波振动,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适用于微细加工 水射流加工:利用高压水射流,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适用于复杂形状的加工
现代汽车制造工艺 技术
数字化制造技术
绿色制造:通 过绿色制造技 术,实现生产 过程的节能减 排和可持续发

THANK YOU
汇报人:
3D打印技术:快速成型,降低成本
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生产过程,优 化设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生产,提高效 率
大数据分析:分析生产数据,优化 生产流程
柔性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技术
智能机器人:在汽车制造过程 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操作
3D打印技术:用于制造汽车零 部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汽添加车副制标造题 工艺学 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hree
汽车制造工艺流程
PART Two
汽车制造工艺学概 述
PART Four
汽车制造工艺基础
PART Five
汽车制造中的特殊 工艺
PART Six

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精)

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精)

《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3915039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设计周数:1周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一、目的和意义本课程是在本专业学生学完《汽车制造工艺学》、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

是培养学生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的专业课程设计实践课。

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作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准备并为以后从事工艺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二、选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训练工艺设计的能力和方法。

三、任务及要求能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中所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中等复杂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加工方法、加工顺序选择、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加工质量;能正确编制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及技术文件;学会使用各种手册、图册及图表资料。

四、进程安排五、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1.设计报告和设计总结报告的综合成绩30%2.实际动手能力50%3.创新能力10%4.态度和纪律10%成绩按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汽车教研室编,讲义,2009年。

参考书:《汽车制造工艺学》,王宝玺、贾庆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汽车制造工艺学》,曾东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大纲制订人:贺曙新大纲审定人:张雨制订日期:2010年5月《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康尼学院)课程代码:0803915039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设计周数:1周学分:1.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一、目的和意义本课程是在本专业学生学完《汽车制造工艺学》、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百度文库精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设计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院系:湖北文理学院机汽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张琎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日目录序言 (2)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3)二、零件的分析 (4)2.1零件的说明 (4)2.2零件的工艺分析 (4)三、工艺规程设计 (5)3.1连杆的材料和毛坯 (5)3.2连杆的技术要求 (5)3.3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3.4基准面的选择 (8)3.5制定工艺路线 (8)四、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9)五、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11)六、工时定额的计算 (12)七、课程设计总结 (21)八、参考文献 (22)附件一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附件二连杆零件图附件三连杆毛坯图序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汽车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的课程设计,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汽车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而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本人来说,希望能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艺课程实习所得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从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希望能超越目前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而将有利于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到机器零件的制造中,为改善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局面探索可能的途径。

但由于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时间以及深度有限,本设计中会有许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指正。

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汽车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二、设计的题目和内容1、课程设计的题目:设计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条件:年产5000件。

零件图根据自己选择的零件进行绘制。

2、设计应完成的内容:1)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一套)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5)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的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一份)6)设计加工该零件的毛坯图或者零件与毛坯合图;(一张)7)编写设计说明书。

(封面、目录参考附后、不少于1万字)(一份)二、零件的分析2.1、零件说明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主要传动部件之一,它把作用于活塞顶面的膨胀的压力传递给曲轴,又受曲轴的驱动而带动活塞压缩气缸中的气体。

连杆在工作中承受着急剧变化的动载荷。

连杆由连杆体及连杆盖两部分组成。

连杆体及连杆盖上的大头孔用螺栓和螺母与曲轴装在一起。

为了减少磨损和便于维修,连杆的大头孔内装有薄壁金属轴瓦。

轴瓦有钢质的底,底的内表面浇有一层耐磨巴氏合金。

在连杆体大头和连杆盖之间有一组垫片,可以用来补偿轴瓦的磨损。

连杆小头用活塞销与活塞连接。

小头孔内压入青铜衬套,以减少小头孔与活塞销的磨损,同时便于在磨损后进行修理和更换。

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连杆受膨胀气体交变压力的作用和惯性力的作用,连杆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尽量减小连杆自身的质量,以减小惯性力的作用。

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转平衡,同一发动机中各连杆的质量不能相差太大。

考虑到装夹、安放、搬运等要求,连杆大、小头的厚度相等(基本尺寸相同。

在连杆小头的顶端设有油孔,发动机工作时,依靠曲轴的高速转动,把气缸体下部的润滑油飞溅到小头顶端的油孔内,以润滑连杆小头衬套与活塞销之间的摩擦运动副。

2.2、零件的工艺分析连杆体要求加工的平面有结合面、轴瓦锁止口、螺栓孔、大头中心孔、凹槽以及端面。

其中,零件的大头中心孔和凹槽面粗糙度较低且精度要求较高,为主加工面,需要进行较精密的加工过程,其余为次加工面,没有必要进行精密加工。

根据各面的粗糙度和公差等级确定不同的加工方式。

(1连杆体和盖厚度不一样,改善了加工工艺性。

连杆盖厚度为31mm,比连杆杆厚度单边小3.8 mm,盖两端面精度产品要求不高,可一次加工而成。

由于加工面小,冷却条件好,使加工振动和磨削烧伤不易产生。

连杆杆和盖装配后不存在端面不一致的问题,故连杆两端面的精磨不需要在装配后进行,可在螺栓孔加工之前。

螺栓孔、轴瓦对端面的位置精度可由加工精度直接保证,而不会受精磨加工精度的影响。

(2连杆小头两端面由斜面和一段窄平面组成。

这种楔形结构的设计可增大其承压面积,以提高活塞的强度和刚性。

在加工方面,与一般连杆相比,增加了斜面加工和小头孔两斜面上倒角工序;用提高零件定位及压头导向精度来避免衬套压偏现象的发生,但却增加了压衬套工序加工的难度。

(3带止口斜结合面。

连杆结合面结构种类较多,有平切口和斜切口,还有键槽形、锯齿形和带止口的。

该连杆为带止口斜结合面.精加工基准采用了无间隙定位方法,在产品设计出定位基准面。

在连杆杆和总成的加工中,采用杆端面、小头顶面和侧面、大头侧面的加工定位方式;在螺栓孔至止口斜结合面加工工序的连杆盖加工中,采用了以其端面、螺栓两座面、一螺栓座面的侧面的加工定位方法。

这种重复定位精度高且稳定可靠的定位、夹紧方法,可使零件变形小,操作方便,能通用于从粗加工到精加工中的各道工序。

由于定位基准统一,使各工序中定位点的大小及位置也保持相同。

这些都为稳定工艺、保证加工精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大小头孔加工既要保证孔本身的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还要保证相互位置和孔孔与端面垂直度要求。

小头底孔径由钻孔、扩、铰孔及倒角等工序完成。

青铜衬套,再以衬套内孔定位,在金刚镗床上精镗内孔。

大头孔的半精镗、精镗、珩磨工序都是在合装后进行。

三、工艺规程设计3.1、连杆的材料和毛坯选取连杆标准件。

连杆材料选用42CrMo钢,毛坯生产使用整体模锻成形。

模锻是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以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

模锻主要用来减小或增大管材(或棒料)的直径,尤其是生产具有复合形状的零件。

模锻时,把管材或棒料放置在模锻模腔内,然后连续的施加径向的压力以实现金属的变形。

通过放置芯轴在宫腔内并连续的施加径向的压力可以增大管材的直径。

通过对内径进行锻造和对外径进行锻造,可获得不同的零件形状。

42CrMo钢, 属于超高强度钢,具有高强度和韧性,淬透性也较好,无明显的回火脆性,调质处理后有较高的疲劳极限和抗多次冲击能力,低温冲击韧性良好。

该钢适宜制造要求一定强度和韧性的大、中型塑料模具。

化学成份:碳 C :0.38~0.45%,硅 Si:0.17~0.37%,锰 Mn:0.50~0.80%,硫 S :允许残余含量≤0.035%,磷 P :允许残余含量≤0.035%,铬 Cr:0.90~1.20%,镍 Ni:允许残余含量≤0.030%,铜 Cu:允许残余含量≤0.030%,钼 Mo:0.15~0.25%。

42CrMo强度、淬透性高,韧性好,高温时有高的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

3.2、连杆的技术要求连杆的作用是把活塞和曲轴联接起来,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曲柄的回转运动,以输出动力,同时又压缩汽缸内气体。

因此,连杆的加工精度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而工艺的选择又是直接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

反映连杆精度的参数主要有5个:(1连杆大端中心面和小端中心面相对连杆杆身中心面的对称度。

(2连杆大、小头孔中心距尺寸精度。

(3连杆大、小头孔平行度。

(4连杆大、小头孔尺寸精度、形状精度。

(5连杆大头螺栓孔与接合面的垂直度。

1)大、小头孔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为了使大头孔与轴瓦及曲轴、小头孔与活塞销能密切配合,减少冲击的不良影响和便于传热。

大头孔公差等级为IT6,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8μm;大头孔的圆柱度公差为0.012 mm,小头孔公差等级为IT8,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3.2μm。

小头压衬套的底孔的圆柱度公差为0.0025 mm,素线平行度公差为0.04/100 mm。

2)大、小头孔轴心线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行度两孔轴心线在连杆轴线方向的平行度误差会使活塞在汽缸中倾斜,从而造成汽缸壁磨损不均匀,同时使曲轴的连杆轴颈产生边缘磨损,所以两孔轴心线在连杆轴线方向的平行度公差较小;而两孔轴心线在垂直于连杆轴线方向的平行度误差对不均匀磨损影响较小,因而其公差值较大。

两孔轴心线在连杆的轴线方向的平行度在100 mm长度上公差为0.04 mm;在垂直与连杆轴心线方向的平行度在100 mm长度上公差为0.06 mm。

3)大、小头孔中心距大小头孔的中心距影响到汽缸的压缩比,即影响到发动机的效率,所以规定了比较高的要求:217±0.05 mm。

4)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影响到轴瓦的安装和磨损,甚至引起烧伤;所以对它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规定其垂直度公差等级应不低于IT9(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的轴心线的垂直度在100 mm长度上公差为0.08 mm。

5)大、小头孔两端面的技术要求连杆大、小头孔两端面间距离的基本尺寸相同,但从技术要求是不同的,大头两端面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9,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8μm, 小头两端面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12,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6.3μm。

这是因为连杆大头两端面与曲轴连杆轴颈两轴肩端面间有配合要求,而连杆小头两端面与活塞销孔座内档之间没有配合要求。

连杆大头端面间距离尺寸的公差带正好落在连杆小头端面间距离尺寸的公差带中,这给连杆的加工带来许多方便。

6)螺栓孔的技术要求在前面已经说过,连杆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急剧的动载荷的作用。

这一动载荷又传递到连杆体和连杆盖的两个螺栓及螺母上。

因此除了对螺栓及螺母要提出高的技术要求外,对于安装这两个动力螺栓孔及端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规定:螺栓孔按IT8级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6.3μm加工;两螺栓孔在大头孔剖分面的对称度公差为0.25 mm。

7)对口面的技术要求在连杆受动载荷时,对口面的歪斜使连杆盖及连杆体沿着剖分面产生相对错位,影响到曲轴的连杆轴颈和轴瓦结合不良,从而产生不均匀磨损。

结合面的平行度将影响到连杆体、连杆盖和垫片贴合的紧密程度,因而也影响到螺栓的受力情况和曲轴、轴瓦的磨损。

对于本连杆,要求结合面的平面度的公差为0.025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