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高中地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1.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分类
类型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分布规律
风蚀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风蚀柱 、风蚀蘑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
菇、雅丹
大的区域
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沙丘(有固定沙丘和流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
动沙丘之分)
小的区域
4 |海岸地貌
类型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1)地貌:地表崎岖不平,地下溶洞发育。 (2)气候:气温较高,降水丰沛。 (3)水文: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 (4)土壤: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2 |各种常见地貌有什么分布规律?
在广袤的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边缘,有一片被当地人称为“魔鬼城”的 沙漠之地。这是一片浩瀚的戈壁,终年寂静无人,弥漫着神秘的气息,一个个形态诡 异的土山在漫天的黄沙之下时隐时现,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宛如一座在大戈壁上的 沙漠城堡。
1 |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 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① 沉淀 ,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 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广西、贵州、② 云南 等地最为典型。
3.分类
地貌 分类
具体地 貌类型
成因
备注
地表 喀斯
溶沟、洼地、峰林等 流水③ 侵蚀 作用 特地 貌
提示:可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回答。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1)有可溶性岩石。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就是石灰岩(碳酸钙岩)。 (2)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岩石中的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就会有 更多的地表水渗透到地下,从而发生溶蚀作用。 (3)高温多雨的气候。降水越多,温度越高,流水溶蚀作用就越强烈,喀斯特地貌就越 容易发育。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讲 常见地貌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讲 常见地貌

第三章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第7讲常见地貌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必修1]4.1;4.2浙江卷第17、18题一、常见地貌类型1.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貌景观及演变景观特点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坝子)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底部平坦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呈锥状耸立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呈层状分布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笋溶洞底部,向上发育石柱连接洞顶和洞底[填图]在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中填出景观的名称。

提示自左向右,左图:孤峰、峰丛、峰林;右图:石钟乳、石笋、石柱。

2.河流地貌(见第10讲)3.风沙地貌类型成因地貌景观景观特点风蚀地貌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风蚀柱突起的孤立岩石,呈柱状风蚀蘑菇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雅丹地貌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风积地貌当风速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携带的沙粒降落地面固定沙丘沙丘上生长植物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状如新月,有陡坡(迎风坡)和缓坡(背风坡)[填图]在风沙地貌示意图中填写风沙地貌名称。

提示左向右:风蚀蘑菇、雅丹、新月形沙丘。

4.海岸地貌类型地貌景观景观特点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崖: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平台:向海倾斜的平台堆积地貌海滩(砾滩、沙滩、泥滩)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沙坝、沙嘴、潟湖等沙坝:伸入海中的长条形沙垄[填图]在海岸地貌示意图中填写地貌名称。

提示上部自左向右: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下部自上而下:海滩、海蚀崖、海蚀平台。

5.冰川地貌[易误辨析]槽形河谷和U形冰蚀谷有何区别?提示河流进入平原地区,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谷中分布着阶地(台地)与河漫滩。

冰川在山谷中刨蚀(磨蚀)谷底,形成平直宽阔,两壁陡立的U形谷,常有磨光面及冰川擦痕。

高中地理必修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解析:第 2 题,读图可知,图中有溶洞,河流分布,是喀 斯特地貌,为流水侵蚀地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描述的为庐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 述的为泰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述的 是玉门关附近的高山,A、B、D 项均为高大的山脉,A、 B、D 项错误。“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描述的为桂林 山水,符合图示景观,C 项正确,A、B、D 项错误。
体,祼露形成河漫 开阔,水流速度放
滩,如河流改道, 慢,搬运能力下
河漫滩废弃,多个 降,堆积而成
河漫滩便连成平原
河流含沙量大, 入海处水下坡度 平缓,加上海水 的顶托作用,河 水流速减慢,泥 沙堆积形成三角 洲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4.1.1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
同,具体分析如下表。
形成过程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峰
水平方向: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垂直方向:岩溶漏斗→落水洞→地下河
石钟乳从顶部发育 石笋从底部发育
石柱
成因
流水 溶蚀
流水 沉积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4.1.1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答案:A 解析:因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岩是石灰岩,石 灰岩是沉积岩,所以先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后随 地壳运动,在内力作用下不断抬升,地势升高;裸露的石 灰岩层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石林、溶洞、漏斗、天 坑等喀斯特地貌,所以其地质过程是 A 项。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二、河流地貌
4.1.1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自主检测
三、冰川地貌
1.冰川
(1)概念: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
冰体。
(2)类型
划分依据
冰川的形态和 规模
类型 大陆 冰川 山岳 冰川
分布
面积大、冰层厚,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 格陵兰岛上
发育在高山上,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 拔地区
(3)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中的山洞和各有特色的小洞是如何形成的?载船的河呢? (2)材料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属于哪类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 成的? 提示(1)山洞和各有特色的小洞为地下溶洞,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载船的河为地下河,也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2)属于喀斯特沉积地貌。在溶洞内,含有Ca(HCO3)2的水从洞顶往 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2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3在洞顶、洞壁 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1-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通过野 外观察 或运用 课 视频、 程 图像,识 标 别3~4种 准 地貌,描 述其景 观的主 要特点。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1.结合景观图或野外考察,说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类型及特点。
目 (地理实践力)
标 2.结合景观图或野外考察,说出海岸地貌的成因、类
(1)喀斯特溶蚀地貌
类型 特 征
溶沟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 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 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峰林 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 100米 孤峰 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溶斗 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

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 我们才 能怀着 坚定的 信心和 希望, 开始伟 大而光 荣的事 业。自 信的人 有勇气 交往与 表达, 有信心 尝试与 坚持, 能够展 现优势 与才华 ,激发 潜能与 活力, 获得更 多的实 践机会 与创造 可能。
喀斯特地貌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3、暗河水可用于供水、灌溉,在落差大的 地方可建地下水电站。
4、喀斯特地貌形成独特自然景观,利于发 展旅游业
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 和湿润;地貌是天坑,呈 盆地状,喀斯特地貌。
2、天坑半径大,工程开挖 量小,底部多裂隙,排水 条件好,减少地下排水工 程,节省资金投入;
3、补充:射电望远镜需要 尽量远离电磁干扰,大窝 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 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 想。
“醉美多彩贵州”是贵州省的旅游宣传标语。贵州省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
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据此回答1~2题。
A 1.“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寒冷干燥的气候
C.岩浆岩广布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高中地理第8讲 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第8讲 喀斯特地貌

岩石结构对可溶性的影响:
结晶质岩石的晶粒愈小,相对溶解度愈大。 不等粒结构的石灰岩比等粒结构石灰岩的相对溶解度值要大。
中国广西的不同结构碳酸盐类岩石的相对溶解度
石灰岩类
结构特征 CaO/MgO
隐晶质微粒结构 18.99
细晶质微粒结构 鲕状结构
27.03 21.04
微粒-中粒结构 21.43
中粒晶质镶嵌结构 25.01
重庆华蓥山天坑
3. 漏斗(doline)
漏斗是岩溶地区的一种中、小型封闭洼地,呈碟形或负锥型,口 大底小,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至数十 米。漏斗下部常有管道通往地下,地表水沿此管道下流,如果通 道被粘土和碎石堵塞,则可积水成潭。
如果地面上有成连续分布的成串漏斗,这往往是地下暗 河存在的标志。
1.09 0.88 0.85 0.71 0.66 0.65
(二)气候因素(水的溶蚀能力)
对石灰岩而言,纯水的溶解力是很微弱的。当水中含有大 量的CO2时,水的溶蚀力就大大提高。具有溶蚀力的水将 CaCO3溶解,把不能溶解的残余物质留下,或呈悬浮状态 而带走。
气候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和气 压等方面。
一、地表喀斯特
1. 石芽(clint)和溶沟(lapie, karren)
爱尔兰Clare的石芽溶沟
2. 落水洞(sinkhole) 和竖井(shaft)
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 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由垂 直方向流水对裂隙不断进行溶蚀 并伴随塌陷而成。
落水洞大小不等,形状也各不相 同。按其垂直断面形态特征,可 分为裂隙状落水洞、竖井状落水 洞和漏斗状落水洞等;按其分布 方向有垂直的、倾斜的和弯曲的。
利川腾龙洞附近干谷和溶洞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类型特征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2.XXX:凹槽、沟槽间的突起地表3.洼地:底部平坦喀斯特地貌4.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5.塌陷漏斗、陷塘:随着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为塌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为陷塘地下以溶洞为主,溶洞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向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一起形成了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XXX→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成因溶蚀淀积5.喀斯特地貌的影响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少,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千里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削减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免雨季淹没射电千里镜,比较平安。

2、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感化于地表所构成的各类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进程中,不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资带走(搬运感化),使得一局部地表物资削减(腐蚀感化),构成的腐蚀地貌。

②河流聚集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资,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构成的聚集地貌。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高中地理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或者重力崩塌、坍塌和堆积等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各种奇特的溶洞。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的有石芽、溶沟、喀斯特漏斗、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等,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根本原因在于岩石的可溶性,这种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

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的石灰质含量相同、被冲刷的程度相同,因此其被熔化划分后的形状也相同,于是便构成了千姿百态、平缓明丽的喀斯特地貌。

气候对喀斯特地貌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如我国西南部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因此岩溶作用才能延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