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鉴赏——高中音乐古琴认识

合集下载

古琴的认识和理解

古琴的认识和理解

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它是中国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其历史之悠久、文化内涵之丰富,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从认识上来说,古琴的形态和构造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其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三百六十五天;面板呈弧形,象征天;地板是平的,象征地;最初古琴只有五弦,象征君、臣、民、事、物,暗合金、木、水、火、土,对应宫、商、角、徵、羽,据传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代,分别各加一根弦,增至七弦;古琴有十三个徽位,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闰月;古琴下有两个出音孔,称为龙池,凤沼,象征太阳和月亮。

从理解上来说,古琴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也是其独特之处。

古琴的音色有三种:泛音、散音和按音。

泛音空灵清越,象征天的声音;散音厚重朴拙,象征地的声音;按音细微悠长,象征人的声音。

古琴的演奏技巧也非常丰富,包括右手基本指法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和左手基本指法吟、猱、绰、注、掩、跪、掏等。

此外,古琴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古琴曲目众多,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高山流水》、《广陵散》等。

这些曲目不仅旋律优美,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总的来说,古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音乐魅力的乐器。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理解和欣赏古琴需要我们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之心。

器乐鉴赏论文之古琴

器乐鉴赏论文之古琴

器乐鉴赏论文之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古老、最优美的一种,它被誉为“乐器之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音乐价值。

古琴发源于中国古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音质和演奏技巧,古琴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古琴的历史、音乐表现力、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琴的历史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历史最久远的一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古琴最初被用作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的伴奏乐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它逐渐转化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到唐代,古琴的演奏技巧已经非常成熟,同时其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宋代时期,古琴更是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最爱,它们将其视为艺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并发扬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古琴的音乐表现力古琴以其独特的音质而闻名于世,他的音色柔和、幽雅、清新,能够表达出深邃、悠远的意境。

古琴的音乐是通过琴身共鸣和指法的变化来表现出来的,它能够模拟出天真、淡泊、清雅、高妙、慷慨、豪迈、忧愁等不同情感。

古琴表现力丰富,既可以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也能够表现出深刻的感情。

它能够让人们感到它的音乐是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让人们沉浸在完美的音乐中。

三、古琴的演奏技巧古琴演奏的技巧非常独特,它主要通过拨弦、撩弦、扣弦、泛音、颤音等指法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古琴演奏技巧的高妙之处在于,它能够组合不同的指法来实现速度与音色的转换,从而进一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同时,古琴演奏也需要弹者配合自由的速度变化,更好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古琴演奏技巧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磨炼,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

四、古琴的演奏风格古琴演奏风格主要包括学派和个人风格两个方面。

学派是指古琴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流派性的不同演奏特点,每个学派都有其特有的演奏风格和表现手法。

而个人风格则是指弹者在学习、研究古琴演奏技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演奏风格。

这个风格既包括弹奏技巧的独特性,也包括表现主题意境的独创性。

古琴的历史文化及作品赏析

古琴的历史文化及作品赏析

古琴的历史文化及作品赏析古琴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珍宝之一,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传统。

本文将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及作品赏析。

一、古琴的历史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可以追溯到商代。

在唐代以后,古琴才有了高度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音乐谱写的主流乐器。

《琴谱》在宋代出现,是古琴艺术的里程碑,后来也对整个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古琴在历史上是帝王贵族、文人雅士的最爱,所以古琴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古琴艺术的特点古琴艺术需要有良好的心态,需要有一定的修行。

这种修行体现在琴音的气韵、包容和自然之中。

古琴音乐注重的是气味,强调音乐的氛围、感觉、情趣,强调身心调和的美感和意境,不需要华丽的变化和多变的音色,而是大和谐的朴素美。

这种音乐需要经过学习和修炼来领悟琴胆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乐曲中,使听众在聆听时能够感受到弹奏者的情感。

三、古琴作品选赏1.《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唐代古琴曲目之一,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歌,曲调悠扬婉转,情感流畅自然。

这首曲子吟唱天然之景,使用了琴音来表现冬天天空中的阳光、白雪飞舞的景象。

2.《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明代儒生王浚所作的琴曲,也是古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此曲表达的是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以及山水给人们带来的思考与愁思之情境,琴音深沉优美,思维敏捷。

3.《归去来兮》《归去来兮》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诗歌,这首曲子将古琴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未尝不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曲调虽然简单,却秒出芳心,将不能言说的情感融入,号召多年以后的新世纪人们要放弃仕途,回归自然。

四、结语古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琴艺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在琴音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古琴曲目丰富多彩,每一首古琴曲子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情感因素,这是其他乐器所无法企及的。

虽然从现代的角度看,古琴的使用有所下降,但它依然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受到世人的热爱。

中国古琴的介绍

中国古琴的介绍

中国古琴的介绍中国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器乐中的一种,被誉为“乐中之王”。

它起源于古代的箫、瑟等乐器,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下面将从琴的起源、构造、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四个方面介绍中国古琴。

一、琴的起源中国古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当时的琴称为“筑”,是用木头制作而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琴的形制和制作工艺逐渐发展完善,到了唐代,琴的形制基本定型,并且被称为“琴”。

此后,琴的发展经历了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古琴。

二、琴的构造中国古琴是一种弹拨乐器,它由琴身、琴头、琴尾和琴弦组成。

琴身是古琴的主体部分,它通常由檀木或者红木制成,具有一定的弧度。

琴头是琴身的上部,通常雕刻有吉祥的图案,起到装饰作用。

琴尾是琴身的下部,它的形状有方形、圆形等各种不同的造型。

琴弦是古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由丝线制成,琴弦的数量有七根、十根等不同的配置。

三、琴的演奏技巧古琴的演奏技巧主要有指法、拨弦和和弦三种。

指法是用手指按住琴弦,产生音符的演奏技巧。

在古琴演奏中,指法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音符的音准和音色。

拨弦是用右手的指甲或者指尖拨动琴弦,产生音符的演奏技巧。

在古琴演奏中,拨弦是表现情感和感情的重要手法。

和弦是用左手按住不同的琴弦,弹奏出和弦音的演奏技巧。

在古琴演奏中,和弦可以丰富音乐的层次和色彩。

四、琴的音乐特点中国古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深远的音韵而著称于世。

古琴的音色柔和、悠远,能够表达出深沉、内敛的情感。

古琴的音韵独特,每一个音符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古琴的音乐风格以古朴、典雅、含蓄为主,它强调的是音乐的内涵和意境,而不是技巧和华丽的演奏。

古琴音乐常常以抒发情感、禅修心境、描绘自然景色等为主题,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中国古琴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音乐器乐,它承载着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厚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古琴的演奏,人们可以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和内敛的艺术表达。

古琴艺术赏析课件

古琴艺术赏析课件

古琴艺术赏析课件一、古琴的起源和历史。

古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古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古琴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被誉为“乐器之冠”,在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中广为流传和喜爱。

古琴的历史可以分为古代、中古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在古代,古琴是一种宫廷乐器,被贵族和文人士大夫所喜爱。

在中古代,古琴逐渐成为一种文人雅士的乐器,被广泛应用于文人雅士的文学创作和社交活动中。

而在现代,古琴则成为了一种受到广泛喜爱的音乐艺术,不仅在中国,还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推崇。

二、古琴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古琴是一种弹拨乐器,由琴身、琴面、琴弦和琴柱等部分组成。

古琴的琴身通常由梧桐木或者红木制成,琴面上有一些特殊的装饰图案,琴弦则由丝线或者金属丝制成。

古琴的琴柱上有一些特殊的装饰,琴弦则由丝线或者金属丝制成。

古琴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指法、拨弦和音韵的掌握。

古琴的演奏者通常使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来拨弦,左手则用来按弦,通过指法的变化来演奏不同的音符。

古琴的音韵非常丰富,演奏者可以通过手指的力度和速度的变化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感。

三、古琴的音乐特点和艺术价值。

古琴的音乐特点主要包括悠扬、清雅、深沉和含蓄等。

古琴的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著称,被誉为“天籁之音”。

古琴的音乐既可以表现出宏大的气势,也可以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琴的音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音乐的旋律非常优美,富有变化和表现力,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二是音乐的节奏非常自由,可以根据演奏者的情感和表现意图来灵活掌握;三是音乐的音色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艺术感染力。

古琴的音乐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古琴音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醉;二是古琴音乐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三是古琴音乐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对古琴的认识

对古琴的认识

对古琴的认识:
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七大音乐器之一。

它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由梧桐木制成,有七根弦,代表着“天、地、风、云、山、水、人”七种声音。

古琴音色深沉、幽远,常常被用来演奏中国古典音乐和伴奏诗词。

古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精神内涵,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

学习古琴需要细致的技艺和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因此古琴被视为一种表达内心情感和修身养性的艺术方式。

除了音乐表演外,古琴也常被用作中国传统文人的陪侍之物,成为他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

古琴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影响了东亚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如日本的琴、朝鲜的琴等,展现了其在东方音乐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古琴也逐渐受到国际音乐界的关注,成为跨文化交流和音乐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古琴知识点总结

高考古琴知识点总结

高考古琴知识点总结古琴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其优雅的音色和深邃的韵味使其成为了许多音乐爱好者和文化学者追求的对象。

在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中,弹琴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

近年来,古琴也成为了高考音乐学科的考点之一。

在高考中,对古琴的基本认识和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古琴的历史、器乐特点、演奏技巧以及名曲赏析四个方面总结高考古琴的知识点。

一、古琴的历史古琴起源于古代的结弦琴,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商代,经历了周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

古琴在宋代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并形成了现代琴曲的基本格局。

古琴既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艺术形式,被誉为“千古第一琴”。

二、古琴的器乐特点古琴是一种丝弦乐器,由身体、颈、面板、弦轸等部件组成。

其音色柔和、宽广,能够表达出深沉、悠远的情感。

古琴的演奏方式独特,弹奏时需要用指甲或石片弹拨琴弦,以产生不同的音色和音效。

此外,古琴还具有大量的琴曲作品,这些曲目多以文人墨客的诗词为题材,以音乐表达出静谧、淡泊的人生态度。

三、古琴的演奏技巧古琴的演奏技巧包括左手法、右手法以及琴音处理等几个方面。

左手法主要是指指法和按弦,弹奏时要注意握持琴颈的方式和指力的控制。

右手法是指弹奏时的指甲和手指的运用,要注意扣弦的技巧和力度的掌握。

琴音处理则涉及到琴弦的搓动、滑动等细节处理,这些技巧可以使琴音更富有表现力和变化性。

此外,古琴的演奏还注重心境和情感的表达,因此演奏者要能够准确把握曲调的节奏和情感的起伏。

四、名曲赏析古琴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有《广陵散》、《阳关三叠》、《平沙落雁》等。

这些曲目以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著称,常常被用来表达古人的情感和境界。

比如,《广陵散》描绘的是唐代文人的优雅风度,《阳关三叠》表达的是壮志豪情,《平沙落雁》则以悲凉的音色勾勒出边疆戍卫的情景。

赏析这些名曲不仅能够欣赏古琴的音乐魅力,还能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于古琴知识点总结

关于古琴知识点总结

关于古琴知识点总结1. 古琴的起源和历史古琴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古琴最早出现在中国的秦国,在史书中有关于琴的记载。

古琴的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在汉代,古琴被列为宫廷音乐乐器,成为贵族文人的代表性乐器。

隋唐时期,古琴的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琴身更加精致,琴音更加优美,成为了文人雅士们追逐的音乐艺术。

2. 古琴的音律和演奏技巧古琴的音律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五声音律构成的。

古琴的五声音律分别是宫、商、角、徵、羽,也被称为宫商角徵羽。

它们代表了音乐的基本音调,是古琴演奏中的基本音阶。

古琴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指法、琴身手法和调弦技巧等。

指法是指用手指按弦,发出不同的音调。

琴身手法是指演奏时手部的位置和动作,会影响到音色和音质。

调弦技巧则是调整琴弦,来获取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3. 古琴的制作工艺和材料古琴的制作工艺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手工艺,要求匠人具备精湛的技艺和对音乐美学的理解。

古琴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琴身、琴弦、琴桥和琴柱等。

琴身是古琴的主体部分,一般采用松木或者枫木等高质量木材制作而成。

琴弦是发出音调的主要部分,一般采用丝线或者鱼线制作。

琴桥和琴柱是支撑琴弦和固定琴弦的部分,一般采用坚硬的材料制作而成。

4. 古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

古琴音乐以其深远的内涵和高雅的情调,被誉为“天籁之音”,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

古琴音乐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寓意着君子风范和高尚情操,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德的象征。

5. 古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古琴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在现代社会里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古琴音乐的美妙和独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和研究。

古琴演奏者不仅在中国受到高度的尊重,还在国际上备受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乐鉴赏——高中音乐古琴认识
摘要:古琴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当中有着较高的地位,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代
表之一。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融入古琴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共情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器乐类型。

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可
以从《音乐鉴赏》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古琴作品出发,以趣味化的导入引导学生形
成古琴了解的动力,随后由“形”到“意”,帮助学生感受古琴文化的意蕴内涵。

开展作品鉴赏,引入更多的古琴作品供学生进行赏析。

进行思考与讨论,培养学
生音乐反思思维能力。

关键词:器乐;古琴;音乐鉴赏;高中教学
《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为《文人情致》,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其中列举了《广陵散》和《高山流水》两首古琴音乐,学生通过两首作品学习,
了解中国文化中音乐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同时了解古琴这件传统乐器。

在鉴赏教
学中,教师应当融入对古琴等代表性乐器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在审美情趣
表达中,重要的艺术载体。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古琴教学的重要作用
器乐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占据较大篇幅,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集中在对西方乐器的介绍,学生通过西方乐器的了解,能够更好地
对交响乐等音乐形式形成正确认知。

而在众多乐器当中,中国乐器形制和音乐表
现特征常常被忽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以古琴为代表开展器乐教学,对于音
乐鉴赏课的音乐培养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古琴文化体现了传统名士气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对于社会人格的最高追求便是“士”,《论语》中孔子称其为“使之四方不辱使命”,而在社会价值判断中,“士农工商”,“士”也处于靠前的地位。

在现代,“士”已不再是评价人的唯
一标准,但是“士”的文化精神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琴作为名士文化的重要
体现,其悠扬深远的声音和喷薄大气的美感,呈现出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文化风度,在琴音中,人们的情感得到了安静,实现了心灵寄托。

通过古琴的学习,学生能
够不断修养自己的品格,提升自身的文化格调。

(二)古琴能够令人产生文化共鸣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音乐文化当中,古琴是十分高压的乐器,其所体
现的是人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古琴往往与竹、文房四宝等,共同作为道德修养的象征,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琴棋书画也成为衡量
人价值品质的关键因素。

通过古琴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化氛围,理解传统文化中对于精神品质的要求,体会古代文化生活的场景,形成较为强烈
的文化认同感。

(三)古琴音乐能够陶冶情操
古琴演奏的音乐风格特色十分独特,其时而宛转悠扬、时而恢弘大气,
沁人心脾。

传世名曲如高山流水等,能够为人营造出一副壮丽的图景,给人以真
实体验之感,弹奏者能够通过精妙的指法,将巍峨高山的空旷之境和或急或徐的
流水知音金属展现出来。

对于高中阶段饱受课业压力的学生来说,聆听古琴音乐
能够瞬间放松其心灵,帮助其获得舒缓沉静的音乐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古琴能
够实现艺术情操的陶冶。

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当中古琴教学策略
(一)采用场景化形式进行课堂导入
高中学生对于古琴的了解相对较少,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到
古琴的机会,甚至无法分辨古筝和古琴。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首先通过对于古琴
形制、古琴发声原理以及琴音的表现等内容的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古琴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微课导入法或者播放影视资源导入方法,为学生创
建一个想要了解古琴的场景。

目前部分古装剧中,有主人公弹奏古琴的场景。


过在表现方式上却不尽如人意,部分古琴的摆放方式存在错误,也有古琴弹奏中
配乐声音不对。

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微课制作的方式,在微课中指出这些问题,激
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对古琴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二)注重古琴意蕴的感受
古琴所具有的文化意境是古琴音乐艺术价值的关键,但是与客观的古琴
知识不同,古琴的文化意蕴是一种十分主观的存在,需要学生在不断的感受、不
断地玩味过程中逐渐形成。

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采用从“形”到“意”的教学
思路,引导学生从形体关注方面出发,了解古琴的历史文化属性,随后再尝试进
行文化感受。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PPT形式对古琴的制作过程进行展示,学生从图
片观摩上可以发现古琴中的徽的形制,古琴琴面和琴背的不同形状等。

这些内容
都是古琴中体现的美好寓意,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琴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
古琴制作、古琴弹奏中艺术家们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体验到古琴的文化情怀。

(三)组织开展古琴作品的鉴赏
古琴作品鉴赏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音乐历史上,古琴音乐作品类型
丰富,表现的情感环境充沛,通过聆听、感受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古琴
文化,了解古琴音乐。

除了教材当中所涉及到的几首古琴作品外,教师还可以通
过引入诸如《酒狂》、《阳关三叠》等知名古琴作品进行鉴赏教学。

学生通过了
解古琴背后的文化故事,尝试体会古琴音乐作品中如泣如诉的情感脉络和文化情怀。

例如《酒狂》这首古琴曲,表达了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的内心直向,音乐作
品中刻画出了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古人,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产生情
感共鸣。

(四)注重探讨和思辩
学生不仅要从古琴音乐当中获得文化体验,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观赏古琴、聆
听古琴过程中尝试代入思考,对古琴音乐和古琴文化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组
织小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同类型作品对比来进行文化反思,总结不同作
品在相同艺术情感表现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措施,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古琴艺术的理解,感受古琴音乐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李玉勇.乐谱流失背景下琴歌作品唱法诠释策略研究——以《阳关三叠》为例[J].乐器,2021(11):32-34.
[2]夏铱,王琳,王露.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国乐类短视频伴随文本的意义生产研究——以YouTube自得琴社视频文本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1(10):89-93.
[3]章怡雯.古琴社团在古琴流派传承中的作用——以“浙派古琴”霞影琴馆为例[J].艺术教育,2017(Z3):235-2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