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B.划线上一定会出现单个突变菌株
C.此法不能除去污染的杂菌
D.划线上一定会出现细菌单菌落
7.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平均菌落数÷涂布的稀释液体积×稀释倍数 (3)利用鉴别培养基确定细菌种类: 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 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培 养基pH变化来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 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 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3.思考题: (1)农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尿素,但尿素却是农业生产上的重 要氮肥。农作物如何利用尿素中的氮?
2.实验原理:
使用通用的细菌培养基(如LB液体培养基)可扩大培养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迅速扩增。 在LB固体平面培养基上对大肠杆菌进行划线分离,经培养后培养基上每一个菌体会形成一 个单独的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突变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为保证配制的培养基上只生长大肠杆菌,而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实验过程中要进行无菌 操作。
到( )
A.无一定形态的群体 B.菌丝 C.单个细菌 D.菌落
4.以下叙述中对尿素培养基进行灭菌的不正确操作是( )
A.对配制好的尿素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用内置滤膜的玻璃漏斗过滤尿素溶液
【实验记录】 请课代表将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24h的培养结果用相机拍摄下 来,传给任课教师。 【结果分析】 1.你的培养基上是否有杂种污染?如何判断?
分离鉴定粪便中的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

分离鉴定粪便中的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鉴定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肠道健康状况,检测是否存在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感染,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分离鉴定粪便中的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
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
材料包括培养皿、接种环、培养基等,而试剂包括洗涤剂、生理盐水、大肠杆菌特异性培养基等。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确保实验器具和培养基无菌,并且消毒实验台面和使用的工具,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干扰。
我们需要进行样品的处理和制备。
取一定量的粪便样品,并将其进行振荡或均匀搅拌,使其中的微生物均匀分布。
我们将取一小部分样品进行稀释,目的是为了在培养皿上获得适当的菌落数,方便观察和鉴定。
接着,我们把经稀释处理后的样品加入到培养基中,使细菌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大肠杆菌通常在37摄氏度下培养,因此我们需要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在一定的时间后进行观察。
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培养皿的状态,观察是否有典型的大肠杆菌形态的菌落出现。
除了观察菌落形态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生化试剂进行鉴定。
通过添加特定的生化试剂,如甲酚红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大肠杆菌的IMViC生化试剂等,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大肠杆菌。
这些试剂可以根据大肠杆菌的代谢特点,进行色素反应或气体产生反应,从而帮助我们确认目标菌株的身份。
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确认。
在鉴定出大肠杆菌后,我们可以利用进化树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遗传特征进行分析,以确保其准确性。
我们还可以进行致病性检测,通过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目标菌株是否携带致病因子,从而评估其致病性。
通过以上的实验流程,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分离鉴定粪便中的大肠杆菌。
这项实验的结果将为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助于评估肠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感染,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

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也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式生物。
分离大肠杆菌是许多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这里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1.无菌技术准备在进行分离大肠杆菌之前,必须保证实验环境的无菌。
操作前要用75%乙醇对操作台面进行消毒,使用无菌培养皿和试管,并佩戴无菌手套。
2.样品采集从目标样品中采集含有大肠杆菌的样品。
常见的样品类型包括食品、水样、粪便等。
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避免污染,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样品。
3.预处理样品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大肠杆菌的分离效率。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1) 粪便样品:将粪便样品稀释于无菌生理盐水中,通过离心操作去除大部分固体颗粒。
(2) 食品样品:将食品样品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中,进行均匀搅拌。
(3) 水样:直接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水样,避免污染。
4.选择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分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糖平板(Nutrient Agar Plate)、MacConkey琼脂糖平板(MacConkey Agar Plate)等。
这些培养基含有适合大肠杆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并可以通过某些特殊成分选择性地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
5.涂布法涂布法是最常用的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之一。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支无菌的鉴别环,将其蘸取预处理后的样品。
(2) 将鉴别环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平板的表面上。
(3) 使用无菌铁环或无菌玻璃杆均匀涂布,以保证样品的均匀分布。
(4) 将涂布好的培养基平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的温度(通常为37摄氏度)进行培养。
6.滤膜法滤膜法是一种通过滤膜来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无菌滤膜和滤膜培养基。
(2) 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滤过滤膜,将滤膜放置在滤膜培养基平板上。
(3) 将滤膜培养基平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7.生物化学试验分离大肠杆菌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鉴别和确认。
大肠杆菌的培养实验与分离

成功地培养微生物的关键。
大肠杆菌的培养实验与分离
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1)消毒定义:
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2)灭菌的定义:
是指杀灭或清除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孢子) 的方法
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大肠杆菌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养实验与分离
大肠杆菌的培养实验与分离
(四)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
1、划线分离法
注意事项: 1.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不同位置连续划 线多次. 2.划线首尾不能相接 3.划线后,培养皿倒置培养12~24h
病毒
病毒界
细菌 微生物包括哪五类: 放线菌
原核生物界
真菌
真菌界
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界
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 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 胞结构.且体内一般大不肠杆含菌的有培养叶实验与绿分离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细菌的常识
1、结构
2、分裂
3、生殖 4、变异类型 5、在基因工程中的
2.灭菌及消毒:无菌操作台用超净紫外灯和过滤风灭菌; 桌面及人手用酒精棉球消毒
3.操作时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封口膜,另外三指持三 角瓶,左手拿培养皿并打开上盖的一边,在酒精灯火焰旁 操作.
4.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灼烧灭菌
5.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 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 基,造成污染.
大肠杆菌属于异养兼性厌氧菌 大肠杆菌的培养实验与分离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用于细菌的染 色法。此法将细菌分为两类,即革兰 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所谓革兰 氏阳性菌就是用革兰氏染液染色后, 再用脱色液处理,细菌仍保留染色液 的颜色;革兰氏阴性菌则相反。这两 种菌的差别在于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肠道细菌,对于科学家和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治疗价值。
分离和鉴定大肠杆菌的方法有许多种,本篇文章将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1. 感染部位样本的获得
首先需要获得感染部位的样本,可分为分泌物、血液、尿液、粪便等。
获得样本的方
法可以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取样,比如粪便可以通过肛门插入取样器进行获取。
2. 抗生素筛选
将样本接种于相应的富营养基质,对其中加入多种抗生素。
根据对应的扩散系数,只
有大肠杆菌具有生长优势,因此只有大肠杆菌能够在抗生素的存在下继续生长。
3. 纯化
从上面的富营养基质中挑选具有脐带颜色和形态特征的菌落,将其在富营养基质上进
行纯化。
纯化后的大肠杆菌能在多种富营养基质上进行生长即可分离。
4. 经典分离法
包括肉汤琼脂平板法、 MacConkey琼脂平板法、格拉莫琼脂平板法、 EMB琼脂平板法等一系列基本细菌检测方法。
1. 化学特性法
常用方法有氧化氨酸特性试验、熏蒸酸特性试验、脱氧氮碱试验、醛类试验等。
通过
观察变化与发色的差异,以及其化学反应程度来判断是否为大肠杆菌。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染色阳性反应、运动情况、气体代谢情况等特性判断是否为
大肠杆菌。
可采用比色相比法、蛋白溶液胶片法、氧测定法、etc。
3. 抗原性鉴定
通过采用血相似抗原、鞭毛抗原、菌体抗原等抗原进行抗血清试验,来确定是否为大
肠杆菌。
大肠杆菌生态型的分离和鉴定

大肠杆菌生态型的分离和鉴定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可以生长在肠道环境中,并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大肠杆菌可能成为宿主的潜在病原体,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因此,分离和鉴定大肠杆菌生态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1. 大肠杆菌的分离方法大肠杆菌生态型的分离可以采用直接接种和间接接种两种方法。
直接接种是指直接从样品中分离大肠杆菌。
样品可以是粪便、河水、土壤、食品等。
分离方法包括平板法、层析法、滤膜法等。
其中,平板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将样品在平板上均匀涂抹并培养,然后观察生长的菌落形态,确定菌落是否属于大肠埃希菌属,并通过生化反应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间接接种是指先将样品进行富集处理,然后再进行分离鉴定。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分离率。
常用的富集方法包括至少三次传代法、血琼脂富集法、浮游细胞富集法等。
2. 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常规鉴定常用的方法有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荧光抗体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生化鉴定是指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生化反应来鉴定大肠杆菌。
例如:甲烷酸盐形成试验、尿素酶试验、氧化-还原试验等。
根据不同的鉴定结果来判断是否属于大肠埃希菌属。
血清学鉴定是指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鉴定大肠杆菌。
将尿液或血清等待测样品与大肠杆菌特异性抗体反应,通过反应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来鉴定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荧光抗体鉴定是指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大肠杆菌的抗原结合,然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
由于荧光抗体的检测灵敏度高,可以在高样品背景下检测到非常低的大肠杆菌浓度。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指通过PCR扩增、DNA杂交等方法来鉴定大肠杆菌。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非常低的浓度,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综上所述,分离和鉴定大肠杆菌生态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研究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有助于提高大肠杆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而保护人类健康。
实验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

实验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
比较消毒与灭菌
比较 理化因素的作 消灭微生物的数 芽孢和孢子能否
项
用强度
量
被消灭
消毒 灭菌
较为温和
部分生活状态 的微生物
强烈
全部微生物
不能
实验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
3、常用的灭菌和消毒的方法
(1)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 (湿热灭菌)
实验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
2、成分 水、碳源、氮源、 无机盐、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即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 化合物,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 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 调节pH 真菌:5~6 细菌:6.5 ~ 7.5 有时会加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
实验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实验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
一、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
病毒 细菌
微生物包括哪五类: 放线菌
真菌
原生生物
病毒界 原核生物界
真菌界 原生生物界
特点:结构简单,形体微小.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且 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菌落的概念
菌落: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 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时,所 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 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大肠杆菌
不同微生物形成的菌落具有不同 大肠杆菌菌落: 的特征,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白色或乳白色,光滑
如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度、颜色、透明度等。
酵母菌
放线菌
霉菌
实验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
均匀混浊生长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

五、大肠杆菌分离后保存
1、临时保藏: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菌落长成 后置于4℃冰箱保存。 2、长期保存:甘油冷冻管藏法
小结
1.如何操作才可以尽量避免被杂菌污染?
(1)胆大心细,操作快捷。(2)注意灭菌操作 原则,灭菌彻底,降低环境污染概率。(3) 注意微生物生长条件,如PH、渗透压、温度等。 细菌喜碱,喜蛋白质,喜37度;霉菌喜酸,喜 糖,喜25-30度
5.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 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 基,造成污染.
三、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
将斜面上培养的大肠杆菌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 培养基中,使其在37℃摇床培养12小时。
注意事项:
1.火焰旁从斜面上用接种环取菌;
2.取菌前接种环要用酒精灯灼烧 灭菌,冷却后方能取菌; 3.取菌后封口膜和棉塞复原.
【课堂练习】 例1.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例2防止杂菌污染
B.接种前菌种要进行灭菌
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 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 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 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 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 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 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FeSO4 CaCl2 H 2O
0.5g 0.5g 100ml
(3)若除去成分②,加入(CH2O), 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 固氮微生物。 (4)表中营养成分共有 3 类。 (5)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 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调整pH 。 (6)右表中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 是 依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确定 。 (7)若右表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 该增加的成分 琼脂(或凝固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将大肠杆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
1.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也适用于分离大肠杆菌。
该方法基于细菌细胞壁的染色反应,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将其与革兰氏阳性菌区分开来。
2. 培养基选择法
大肠杆菌对不同培养基有特定的生长要求,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分离。
常用的培养基有MacConkey培养基和Eosin Methylene Blue (EMB) 培养基。
这两种培养基中都含有特定的抑菌剂,可以抑制大肠杆菌以外的其他细菌的生长,从而使大肠杆菌能够生长并形成特征性的菌落。
3. 双层琼脂糖平板法
双层琼脂糖平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大肠杆菌产生气体的特性。
首先,在琼脂糖平板上均匀涂抹待分离样品,然后在上层平板上加上一层液体琼脂糖。
如果样品中存在大肠杆菌,它们会在培养过程中产生气体,使液体琼脂糖上升形成
气泡,从而可以观察到特征性的气泡形成。
4. PCR 筛选法
PCR 筛选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
它利用了大肠杆菌特有的基因序列,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目标基因片段,并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和鉴定。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大肠杆菌。
总结起来,分离大肠杆菌的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法、培养基选择法、双层琼脂糖平板法和PCR 筛选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这些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深入了解大肠杆菌的特性和生理功能,还可以为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