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养殖实用技术

三疣梭子蟹养殖实用技术一、养殖形式与蟹池结构(一)养殖形式梭子蟹养殖按放养时间和苗种规格不同可分为养成、育肥及蓄养等几种形式。
梭子蟹养成即小苗养成蟹,一般在6-7月放养规格在3-4厘米幼蟹,达商品规格后起捕出售;育肥即在8-10月放养大规格瘦蟹进行育肥养殖;蓄养即在10-11月后进行梭子蟹暂养,育肥是以人工强化培育为手段,短期催肥增重为目的,蓄养不着眼于蟹的增重,而是为随时能提供市场需要,以价格差做为重点来考虑。
根据养殖设施的不同,梭子蟹养殖又有池塘养殖、海涂围栏养殖和水泥池来养殖等几种方式。
海涂围栏养殖的特点是利用潮差进行自然流水池养殖梭子蟹,具有成本低和生长快等优点,尤其适宜于梭子蟹的育肥和蓄养。
水泥池养殖一般适宜于梭子蟹的短期蓄养与育肥;池塘养殖是梭子蟹最主要养殖方式,适宜于梭子蟹的养成、育肥和蓄养。
现将池养梭子蟹的有关技术作一阐述。
(二)蟹池结构1、位置:养殖池塘的位置,应选择风浪较小的内湾,潮差较大,有利于海水流动与交换。
进排水方便的中高潮区对虾塘,一般都适宜于梭子蟹养殖。
场地周围必须无有毒废水污染,海水比重在1.008-1.022,PH值在7.6-8.4之间为好。
2、底质:底质以沙泥底最好,底沙以细沙为主,适应梭子蟹的潜伏习性。
泥沙底质的虾塘能较好适应三疣梭子蟹的生长。
但浮泥淤积和黑色腐殖的底质,不宜建蟹池。
3、面积:面积以5-10亩,大者可在20亩左右为宜。
即有利于分别大小规格统一放养,又有利于管理。
太小的池塘不适应梭子蟹的生态习性。
若将对虾塘改造成蟹池,底质为沙泥或泥沙质,污泥应予清除,有条件的虾塘可适当铺些细沙,以利梭子蟹栖息。
4、水深及池形:小深应1米以上,池形一般采用长方形。
池底有向排水闸门的降坡度,四周堤内有2米宽缓坡,以利梭子蟹生活活动。
5、有进、排水闸门,换水方便。
6、隐蔽及防逃设施:为防止和减少梭子蟹互相残杀,应在塘中多开沟渠和设置一些隐蔽设施,如:陶罐、陶管,瓦片以及插竹枝或树枝等。
莱州梭子蟹

莱州梭子蟹莱州梭子蟹学名为“莱州三疣梭子蟹”,俗称大蟹子,是指以“莱州”地名命名,在原产地域范围内捕捞和养殖的梭子蟹。
因背甲隆起三个疣瘤,整体似梭子形,故学名为三疣梭子蟹。
莱州湾滩缓波稳,适合蟹子的潜沙习性。
境内胶莱河、沙河、王河等十几条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入海,促使浮游生物繁衍,给蟹子准备了充足的饵料。
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莱州蟹个大丰满,格外鲜美,名扬中外。
莱州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营养价值颇高。
由于政府采用增殖放流,自然资源有增无减,2009年莱州年产蟹500万公斤以上,销往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城市,蟹罐头和冻蟹远销香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享誉全国的莱州梭子蟹已经开始申报国家地理商标。
为了保护和发展这一名优水产品,莱州市专门设立了烟台市级梭子蟹种质资源保护区,建立了省级梭子蟹原种场。
三疣梭子蟹为暖温性多年生大型蟹类动物,也是我国最大的一种蟹类。
善于游泳,也会掘泥沙,常潜伏海底或河口附近,性凶猛好斗,繁殖力强,生长快。
3月末蟹群游向浅水区产卵,怀卵蟹最大个体达750克,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从第一幼蟹期到成熟期,一般需3年。
近岸产卵场雌蟹占80%以上,外海则雄蟹较多,主要渔期在4月份;据老渔民反映,越冬期间的气温或越冬场的水温高低对梭子蟹的渔获量有较大影响。
谷雨前后蟹体最丰满,虽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满(但越冬前雄蟹特别丰满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说),雄蟹俗称“尖脐”,未成熟雄蟹称“查脐子”,雌蟹俗称“圆脐”,以雌蟹为好,怀卵大蟹又叫“石榴黄”,雌雄蟹市场价格相差悬殊。
蟹肉色洁白,肉多,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
尤其是两钳状螯足之肉,呈丝状而带甜味,蟹黄色艳味香,食之别有风味,因而久负盛名,居海鲜之首。
如清代李渔所言,“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贵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梭子蟹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及其他营养元素若干。
三疣梭子蟹越冬管理措施

合理用药
在使用药品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进行使用,注意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03
越冬期管理
温度控制
总结词
在三疣梭子蟹越冬期间,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适宜的温度能够维持蟹体健康,提高其生存率。
详细描述
根据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性,最适宜的越冬温度为8℃左右。在自然环境中,蟹体会自行调节体温以 适应环境变化。然而,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需要采取措施确保水体温度的稳定。可以使用加温设备或 保温措施来维持水温,避免温度波动过大对蟹体造成不良影响。
水质监测
总结词
水质监测是越冬期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详细描述
在越冬期间,应定期检测水体的酸碱度、溶氧量、氨氮等参数。这些参数的变化可能影响蟹体的生存和健康。 特别是溶氧量,过低可能导致蟹体缺氧而死亡。如发现水质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如换水、使用水质改 良剂等。
交通便利
养殖池应位于交通便利的 地方,以便运输饲料和产 品。
水质要求
水深适宜
养殖池的水深一般应保持在 1.5-2米之间。
水质清新
水质应保持清新,透明度在30-40 厘米之间。
水温适宜
水温应保持在18-22℃之间,以促 进三疣梭子蟹的正常生长和越冬。
养殖密度
合理放养
每亩养殖池可放养三疣梭 子蟹幼蟹1000-1500只。
分析死亡原因
对死亡的三疣梭子蟹进行病理学和生物学分析,找出死亡原 因,为后续的越冬管理提供参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饲料投喂量
在饲料调整过程中,需要逐渐增加饲料的投 喂量,以促进三疣梭子蟹的生长和发育。同 时,需要根据三疣梭子蟹的摄食情况及时调
活三疣梭子蟹暂养技术

活三疣梭子蟹暂养技术
活三疣梭子蟹俗称梭子蟹、枪蟹。
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胃心区有三疣状突起。
螯足长大。
雌性深紫色。
北自辽宁南到广西各海均产。
(1)暂养保活选流刺网产的雌蟹。
渔船回港收购,要挑合符出口规格和鲜活的蟹入沙池暂养。
养期不定,最短得3天以上。
方法以沙池为佳。
即选择灌排交换水方便,底质沙壤的海滩,筑堤夯实建池,池底平坦,面积30米×4米。
放进新细沙厚度20厘米,便于蟹掘沙潜伏。
每平方米放养7~8千克为宜。
水位视气温冷热变化掌握升降,一般蓄持离沙面10厘米左右,一种海区水层挂养。
即用暂养架结网箱,水深3~4米,硬竹筐装,牢挂养。
此法蟹大螯须橡皮筋绑,防互咬断足。
每日剔除死蟹。
(2)包装出口选经暂养3天以上雌蟹,只重200克以上,鲜活、膏满、肉肥,每只大螯不少于一个,步足断不得超3个的品质规格。
度冰水促冬眠处理工艺,须经由高到低两道降温,其程度视气温变化掌握。
常温下一道6~8℃,二道2~4℃,度2~3分钟,视活蟹步足微动为度。
蟹污杂质度冰前须清除。
磅重前,选好品质规格,按一级13只以内,二级14~18只,三级19~23只,每箱净重4千克,分级装箱,(硬纸箱尺寸38×28×12厘米)。
不得串级和混入死蟹、雄蟹或非本种蟹。
- 1 -。
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

,雄蟹则在2-5月。
三疣梭子蟹的饵料需求
饵料种类
三疣梭子蟹是肉食性蟹类,需要摄取丰富的 动物性饵料,如小鱼、小虾、贝类等。
营养需求
三疣梭子蟹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同时还需要各种维生 素和矿物质。来自饵料投喂技巧与注意事项
投喂量
根据三疣梭子蟹的体重和生长阶段确定投喂量,一般每天投喂体 重的5%-10%。
05
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 技术案例分享
案例一:分级养殖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
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 利的场地进行池塘养殖。
养殖模式
采用分级养殖技术,分为亲本池、 苗种池、成蟹池和暂养池。
亲本选择
选择体质健壮、性腺发育良好的三 疣梭子蟹亲本。
苗种培育
在苗种池中培育幼体,进行筛选和 分池养殖。
成蟹养殖
在成蟹池中养殖成蟹,进行饲料投 喂和日常管理。
暂养及上市
在暂养池中对成蟹进行暂养,并进 行上市前的处理和加工。
案例二:分级养殖技术在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
养殖密度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安排 养殖密度,提高养殖效率。
水质管理
通过循环水处理系统,保持水 质稳定,减少病害发生。
工厂化设施
利用工厂化养殖车间、循环水 处理系统、智能化监控等设施 进行养殖。
苗种培育
在养殖前期,通过投喂适量的饲料,促进三疣梭子蟹的快速生长。同时,要定期检查水质和三疣梭子 蟹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养殖环境。
养殖管理措施
饲料管理
选择新鲜、营养丰富的饲料进 行投喂,并注意饲料的质量和
投喂量,避免浪费和污染。
日常管理
每天要定期检查养殖设施、观察三 疣梭子蟹的生长和活动情况,及时 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三疣梭子蟹的养殖管理

三疣梭子蟹的养殖管理1.投饵。
梭子蟹主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蓝蛤以及卤虫、鲜杂鱼等),体重为0.8克的幼蟹,日摄食量为体重的80%~90%,随着体重的增长,摄食量相应减少,体重30克的个体为体重的20%~30%,体重50克以上的个体为体重的10%左右,体重小于20克的个体,不分昼夜进行摄饵,超过20克的个体只在夜间进行摄食活动。
因此,养殖前期(约20天~30天),每天投喂2次~3次,其中1次辅以添加量为1‰~1.5‰的生物免疫生长剂药物配合饲料,其后每天傍晚投喂1次,在脱壳时必须满足投饵量,避免发生相互残食。
投饵量以白天池塘四周无大量梭子蟹游动为宜。
投喂方式:沿池壁及障碍物投饵。
2.水质管理。
梭子蟹在透明度高,清澈见底的池塘,成活率较低。
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适当肥水,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加强水质管理,坚持定期换水。
要掌握好水色、透明度与换水量的关系。
大潮期间换水量50%,小潮时根据具体情况调节。
另外梭子蟹在蜕皮期间耗氧量比平时要大数倍,如换水不及时,会因缺氧使其蜕皮受阻,导致死亡。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温要求在17℃~30℃,最高水温不应高于30℃,超过30℃则有死亡的危险,当水温低于15℃,则影响梭子蟹摄食,甚至停止摄食。
盐度要求在20以上。
3.雌雄分养。
养殖实践证明,雌雄混养的养成率极差,故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养殖过程中逐步雌雄分开饲养,雄蟹达到商品规格以后随时出池,雌蟹在冬季卵巢成熟之后出池。
4.日常观测。
要加强日常观测,每15天进行一次生物观测,测其甲长、甲宽和体重,检查其增长情况以衡量养殖效果。
对水温、盐度、pH值、溶氧等水化指标也定期测量,做好记录。
三疣梭子蟹的养殖

授课日期班次第四章三疣梭子蟹的养殖·································分类地位: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按生活习性,蟹的分类:1、游泳蟹大多数经济品种:梭子蟹、青蟹、河蟹2、走蟹·步行蟹:扇蟹(细巧皱蟹)·奔跑蟹:沙蟹(斯氏沙蟹)·攀爬蟹:蜘蛛蟹3、共生、寄生蟹豆蟹(贝类寄生)红斑梯形蟹(珊瑚)关公蟹(海葵)4、穴居蟹·埋栖蟹:(蛙形蟹)、(馒头蟹)·洞栖蟹:大多生活在滩涂招潮蟹:(弧边招潮蟹)、(台湾招潮蟹)第一节梭子蟹的生物学·································一、外部形态1、常见养殖品种:·三疣梭子蟹:黄海、渤海、东海;头胸甲呈梭形,具3个疣状突起,前侧缘有9个锯齿。
俗名:梭子蟹、枪蟹、海螃蟹、海蟹、门蟹、三点蟹、飞蟹。
我国三疣梭子蟹有3个种群:渤海、东海(最多)、黄海。
·远海梭子蟹:东海、黄海;头胸甲和螯足浅蓝色,背面有白斑、云纹。
·红星梭子蟹:仅分布在福建以南沿海;头胸甲表面有白色云纹,后半部具有3个紫红色圆斑。
三疣梭子蟹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三疣梭子蟹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三疣梭子蟹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渔业资源,但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病害会影响梭子蟹的生长速度、免疫力和产量,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梭子蟹养殖的稳定和生产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三疣梭子蟹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白头病1.症状:患病的梭子蟹头部和甲壳上呈现白色或黄色块状物,严重时还会导致头部变形、畸形。
2.原因:白头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是由于水质不洁或水温过高引起的。
3.防治措施: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其次要控制水温在适宜范围内,避免因水温过高引起细菌滋生;可以在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来防治病害。
二、赤腿病1.症状:患病的梭子蟹腿部发红,并且搔动频繁,严重时会导致梭子蟹无法行走。
2.原因:赤腿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水质不洁、养殖密度过高。
3.防治措施: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清洁,避免水质污染;控制好养殖密度,避免因为过高的养殖密度导致疾病传播;可以使用驱虫剂来进行治疗。
三、烂脚病1.症状:患病的梭子蟹脚部出现溃疡和红肿,梭子蟹行走时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
2.原因:烂脚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通常是因为水质不洁、养殖环境湿度过高引起的。
3.防治措施:保持养殖环境的干燥,避免湿度过高;保持水质清洁,加强养殖系统的循环过滤;可以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四、寄生虫病1.症状:患病的梭子蟹体表出现寄生虫,梭子蟹活动力下降,食欲减退。
2.原因: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养殖环境不洁净和梭子蟹生长密度过高引起的。
3.防治措施:定期清洁养殖环境,避免水质污染;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寄生虫传播;可以使用驱虫剂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三疣梭子蟹常见的病害,只有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保持良好的水质以及适时进行药物防治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养殖者在日常管理中还应该密切观察梭子蟹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保障养殖的顺利进行和产量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畅销品之一,拉丁名为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英文名为Swimming crab,地方名梭子蟹、枪蟹、海螃蟹、海蟹、海虫、水蟹、门蟹、小门子、蝎子、盖鱼、三点蟹、童蟹、飞蟹、烟蟀。
出口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
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形态特征: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
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回个在胃区,2个在心区。
两前侧缘各具9个锯齿,第9锯齿特别长大,向左右伸延。
额缘具4枚小齿。
额部两侧有1对能转动的带柄复眼。
有胸足5对。
螫足发达,长节呈棱柱形,内缘具钝齿。
第4对步足指节扁平宽薄如桨,适于游泳。
腹部扁平(俗称蟹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圆形。
雄蟹背面茶绿色,雌蟹紫色,腹面均为灰白色。
产地、产季: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海域。
一般从南到北,3~5月和9~10月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4~5月产量较多。
经济价值:肉多,脂膏肥满,味鲜美,营养丰富。
每百克蟹内含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
鲜食以蒸食为主,还可盐渍加工“枪蟹”、蟹酱,蟹卵经漂洗晒干即成为“蟹籽”,均是海味品中之上品。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三疣梭子蟹的躯体由头、胸、腹三部分及附肢组成。
共分20节,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
经在进化过程中,头部和胸部愈合,称谓头胸部,具有13对附肢。
胸部8对附肢基部的鳃式与锯缘青蟹相同。
腹部7节褶贴于头胸部下,腹部长度与宽度(第5~6腹节间缝的长度)之比约为30∶1;雌性幼蟹时腹部呈等腰三角形,长度与宽度这比约为1.75∶1;交配后的雌性腹部呈椭圆形,长度与宽度之比为1.25∶1。
2、生态习性:
(1)水温:适应水温8~31℃,最适生长水温为15.5~26.0℃。
在不同的水温环境,三疣梭子蟹的活动情况不一样。
水温在~1.5℃时,不摄食,部分个体在浅水区冻死;在0~6℃时,不摄食,昼夜潜砂,呈休眼状态;在8~10℃时开始停止摄食,活动力弱,潜伏在深水处;在14℃时,摄食量下降,开始向深区移动,活动正常;在15~26 ℃时,摄食量大,活动正常,生长快;在17~21℃时,交尾高峰期;在14~21℃时,开始发现抱卵群体;在12~14 ℃时,开始产卵。
(2)盐度:适应盐度13~38‰,最适生长盐度为20~35‰。
越冬适应盐度为28~35‰。
盐度低于8‰或高于38‰,停止摄食与活动,一天后全部死亡。
(3)其他因子:pH值适应范围为7.5~8.;溶解氧不能低于2毫克/升,化学耗氧量一般不超过12毫克/升;硫化氢不超过0.2毫克/升;24小时内铜离子的半致死浓度为58毫克/升。
3、生活习性:梭子蟹白天潜伏海底,夜间出来觅食并有明显的趋光性。
养在池塘中的梭子蟹日出日落时在梭子蟹朋比较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
梭蟹游动时,身体倾斜倒垂于水中,第5步足频频摆动,作横向或不定向的水平游动。
潜入泥砂时,常与池底呈15~45度的交角,仅露出眼及触角。
梭子蟹无钻洞能力,池塘养殖不必设防逃设施。
水温在18℃以下,梭子蟹多潜估在池塘边的砂堆里。
4、摄食习性:梭子蟹属于杂食性动物,喜欢摄食贝肉、蜗试佑恪⑿≡酉旱龋也摄食水藻嫩芽,海生动物尸体以及腐烂的水生植物。
而且不同生长阶段,食性有所差异,在幼蟹阶段偏于杂食性,个体愈大愈趋向肉食性。
通常白天摄食量少,傍晚和夜间大量摄食。
但水温在10℃以下和32℃以上时,梭子蟹停止摄食。
5、繁殖习性:三疣梭子蟹雌雄异体。
一般寿命为2年,很少超
过3年。
其生物学最小型为头胸甲长5.1厘米,雄性最大的个体为头胸甲11厘米,宽22厘米,体重710克;雌性最大个体为头胸甲长10.5厘米,宽22厘米,体重730克。
产卵繁殖的群体主要由1—2年生的亲蟹组成。
雌性产卵孵化结束后即死亡。
雄性可经过2—3天交配后死亡。
越冬的三疣梭子蟹其交配时间为每年的7—8月间,而当年生的梭子蟹交配盛期为9—10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