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首鞭形线虫mondia

合集下载

3鞭虫

3鞭虫

•内含1个未分裂的卵细胞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2000.
二、生活史
成虫(盲肠,也可见于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 卵
25℃潮湿、荫蔽 3W
感染期卵
10天±
被人吃下
幼虫(小肠)
钻入肠粘膜
成虫(盲肠)。
Life Cycle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⒈感染期:感染期卵 ⒉感染方式:经口
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Trichuris trichiura
内 容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 防治
一、形态
成虫
• 形似马鞭
•虫体前3/5细,后
2/5粗
•♀稍大于♂
•♂尾部卷曲,有1
根交合刺
•虫卵
•腰鼓形或纺锤形
一、形态
•黄褐色
•约52×22μm
•卵壳较厚
•两端各有一透明突起称为盖塞
⒊寄生部位:盲肠
⒋宿主:人
三、致病
1. 机理: 机械性损伤+分泌物刺激+虫体以组织液 和血液为食。 2. 病理变化: 肠壁粘膜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炎症 反应 少数可有肠壁增厚、形成肉芽肿等病变 重度感染可有慢性失血。
3.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多无症状,但粪检可发现鞭虫卵 重度感染:可有头晕、腹痛、慢性腹泻、消瘦 及贫血等症状。 儿童重度感染时,如有营养不良或并发肠道其 它感染,可导致直肠脱垂。 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四肢浮肿等全身反应
重度鞭虫感染致直肠脱垂
四、实验诊断
直接涂片法 粪检虫卵 饱和盐水漂浮法 沉淀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寄生虫-鞭虫

寄生虫-鞭虫

2 生活史特点 (1) (2) (3) (4) (5) 成虫寄生于盲肠 感染期为含蚴卵 经口感染 产卵量3000~10000个/条•天 成虫寿命3~5年
三、致病
1 轻度感染(EPG<1000)或中度感染 (EPG为1000~9999):一般无明显症状,仅粪 检虫卵阳性。 2 重度感染(EPG>9999): (1)消化系统症状:腹痛、慢性腹泻。 (2)过敏症状:发热、荨麻疹、嗜酸细胞增高、 四肢浮肿等。 (3)重症症状:发热、过敏、贫血、浮肿、消 瘦、直肠脱垂、诱发或加重阿米巴病或阑尾炎等。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一、形态
1 成虫:♀35~50cm;♂30~45cm 2 虫卵: 22 × 52μm
二、生活史
1 生活史过程 成虫寄生盲肠→雌雄交配,产卵随粪排出体外 →虫卵经3~5wk →发育为感染期卵(含蚴卵) →经口感染,小肠内逸出幼虫,侵入肠黏膜摄 食→10d后幼虫回到肠腔,移行至盲肠,以前端 钻入肠壁寄生→发育为 成虫
四、实验诊断
同蛔虫,易漏检,需反复检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流行情况
与蛔虫分布一致,感染率低于蛔虫,儿童>成人。
六、防治原则
同蛔虫,特效驱虫药为酚嘧啶(oxantel)。

毛首鞭形线虫 mon dia

毛首鞭形线虫 mon dia

六、防治(Treatment and control)
1. 驱虫治疗: 2. 加强粪便管理: 3. 加强健康教育:
五、流行( epidemiology)
虫卵在外界发育,所需气 温较高,30℃为宜,故多见 于南方,儿童感染率高。
Whip worm 鞭虫 Trichuris trichiura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adult male 30-45 mm. in length. Note : A filariform anterior part and coiled posterior end.
Trichuris trichiura adults.
Trichuris trichiura egg. Wet mount. 22-23 x 50-54 micrometer , yellowish - brown. Barrel - shaped with thick egg shell and mucoid plug at either end.
Morphology
• Adult worm
– Median size; Slender anteriorly
• Egg
– Spindle shaped with two plug-like
prominence at two poles
Trichuris trichiura adult female. 35-50 mm in length. Whip like shape. Note : A filariform anterior part



♀较长,约4-5cm, 尾端直。
♂较短,约3-4cm, 尾端卷曲。
♀ ♂

鞭虫

鞭虫
成虫:
(盲肠)
返回肠腔, 移行到盲肠
生活史与似蚓蛔线 虫卵: 虫相似, 不同点:成虫 侵入局部肠 随粪便 发育条件同蛔虫 粘膜短期发 排出 寄生于人的盲肠,幼虫 育8-10天 无肠外移行过程。
感染期虫卵的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的刺激作用 可致肠壁粘膜组织出现充血、水肿或出血等 慢性炎症反应。 症状:轻者---- 无明显症状 重者----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贫血和头晕,引起消化 道出血、阑尾炎、肠梗阻、腹 膜炎和肠套叠等并发症,严重 的可出现直肠脱垂
四、诊断、流行及防治
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 改良加藤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等
人是惟一传染源,常与蛔虫感染并存 防治同蛔虫病
鞭虫卵(含幼虫)
人鞭虫寄生在盲肠
鞭虫病引起的直肠脱出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一、形态
成虫: 前细后粗,马鞭状
雌虫: 长30-50mm,尾端直而钝圆 雄虫: 长30-45mm,尾端向腹面呈
环状卷曲,有交合刺一根
虫卵: 纺锤形,棕黄色,(50~54)umx
(22~23)um,卵壳厚,两端各有 一透明塞状突起,内含1卵细胞
二、生活史

毛首鞭形线虫

毛首鞭形线虫

三、致病
11
重度鞭虫感染致直肠脱垂
阑尾病理切片中的鞭虫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
三、致病
12
寄生于盲肠的鞭虫
请观看“活鞭虫”视频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
四、实验诊断
1. 粪便检查 查虫卵,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法和饱和 盐水浮聚法等。 2. 虫卵小,容易漏检,一般应连续粪检3次以上。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多无症状,但粪检可发现鞭虫卵。 重度感染:可有头晕、腹痛、慢性腹泻、消瘦及贫血等症状。 儿童重度感染时,如有营养不良或并发肠道其他感染,可导致直肠脱垂。 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四肢浮肿等全身反应。
10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
13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
五、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多见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村地区。主要分
布在我国南方;据2002—2004年第二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我国鞭虫 感染率为4.63%; 2. 常与蛔虫感染并存,儿童感染多于成人; 3. 人是唯一传染源,感染方式、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与蛔虫相同。
诊断虫期:虫卵 成虫寿命:3~5年
8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
三、致病
1
致病机制
机械性损伤 + 分泌物刺激 + 虫体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可造成: 肠壁黏膜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炎症反应; 少数可有肠壁增厚、形成肉芽肿等病变; 重度感染可有慢性失血。
9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

鞭虫病

鞭虫病

(一)形态
虫卵 呈纺锤形,大小为50~ 54m×22~23m,黄褐色。卵 壳较厚,两端各具一透明塞状突 起,称为盖塞或透明拴。虫卵自 人体排出时,卵内细胞尚未分裂。
生活史
(二)生活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寄生部位:盲肠内 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 经口进入猪小肠后,第1期幼虫孵出钻入肠绒毛间发育, 8天后移行到盲肠和结肠内,钻入肠腺,在其中进行 四次蜕皮,发育为童虫,感染后30-40天发育为成虫。 宿 主:猪是唯一终宿主 成虫寿命:4-5个月
鞭虫病
鞭虫也就是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trichiura Linnaeus,1771)的简称, 是猪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成虫主要寄生于猪结 肠 , 可 引 起 鞭 虫 病 (Trichuriasis)。
(一)形态
成虫 虫体前部细长,约占 体长的2/3,后部较粗,因 形似马鞭而得名。活时呈 粉红色。咽管细长,前段 为肌性,后段为腺性,咽 管外由呈串珠状排列的杆 细胞组成的杆状体包绕。 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雌虫长39~52mm,尾端钝圆,阴 门位于虫体粗大部的前端腹面。雄虫长20~50mm,尾端 向腹面呈环状卷曲,有交合刺1根,其外有鞘包绕,交合刺 可自鞘内伸出。
(三)致病
⑴ 由于虫体对局部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和分 泌物的刺激作用,可致肠壁粘膜组织出 现充血、水肿、出血或溃疡等慢性炎症 反应。 ⑵ 少数患者可有细胞增生,肠壁组织明显 增厚,以及在炎症基础上形成肉芽肿等 病变。 ⑶ 鞭虫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重度感染者 可致慢性失血。
鞭虫寄生的盲肠
直肠脱垂
盲肠切片
(四)实验诊断 鞭虫病的诊断以检获虫卵为依据,可 采用直接涂片法、浓聚法等。生前诊断可 用漂浮法检查,由于形态结构比较特别容 易鉴别。解剖刀盲肠相应病变和虫体也可 以确诊。

毛首线虫病

毛首线虫病

猪毛首线虫:成虫和虫卵(河南科技学院刘俊伟)
毛首线虫阴门,绵羊毛首线虫雌虫(动医073-6,动医081-2)
猪毛首线虫:成虫,雌虫,雄虫,交合刺和交合刺鞘,虫卵
在寄生部位的鞭虫扫描电镜照片
人毛首线虫和绵羊毛首线虫雌虫
三.生活史
感染动物:猪,人,野猪和猴。 寄生部位:猪的盲肠。 生活史:简单,直接发育。
猪毛首线虫病:仔猪顽固性腹泻(河南科技学院刘俊伟)
二.病原
猪毛尾线虫(T.suis)
别名:猪鞭虫,猪毛首线虫 部位:猪的盲肠。 形态:乳白色,前部细长,深陷于黏膜,为食道部(列细 胞体型,长度占虫体的2/3),后部短粗,游离于肠腔,外观 极似马鞭,故称鞭虫。 雄虫:长20~52mm,尾部卷曲,泄殖孔开口于虫体末端, 有1根交合刺,有鞘。 雌虫:长39~53mm,尾端直,肛门开口于虫体末端,阴 门位于虫体粗细两部交界处。 虫卵:棕黄色,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透明的卵塞,新 鲜虫卵内含1个卵细胞。大小约(52~61)微米×(27~30) 微米。
寄生于肠道的猪鞭虫
五.临床表现
1.症状
轻度感染:间歇性腹泻,轻度贫血,生长发育缓慢。 严重感染:食欲减退,消瘦,贫血,顽固性腹泻,粪便中 含有黏液、血液和肠黏膜。
2.病变
盲肠和结肠发生慢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 肠黏膜增厚,被覆黏液,或发生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 肠腔内有多量虫体寄生。有时出现结节。
成虫盲肠,交配产卵,5000个/d→随粪排出温度、湿度, 3周(33℃,22d)→感染性虫卵饲料,饮水→猪小肠后部孵 出→第一期幼虫钻入肠黏膜发育,第8d后→肠腔→盲肠和 结肠固着黏膜,第30~40d→成虫(4~5月)。
猪毛首线虫生活史
四.流行特点
1.感染来源 病猪和带虫猪,粪便中含有大量虫卵。 2.传播途径:消化道。 3.易感动物:猪,人,野猪和猴。

钩虫(Hookworm)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trichiura)

钩虫(Hookworm)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trichiura)
1.2 呼吸道病症:钩蚴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肺局部出血及 炎症。患者病症有咳嗽、痰中有血、并可伴有畏寒、 发热等全身病症。也叫钩蚴性肺炎。严重时可持续干 咳和哮喘。
2.成虫所致病变及病症
2.1贫血: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成虫的吸血活动,致 使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而导致贫血。呈 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此乃钩虫病的最突出的病症表现。
钩虫咬附于肠粘膜
肠壁出血
钩虫所致舌炎
钩虫所致反甲
2.2.5 钩虫引起的贫血
长期失血造成低色素小 细胞型贫血
主要病症有:皮肤蜡黄、 粘膜苍白、头晕、气短 乏力和心慌等。有的病 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 以下肢多见,中医称本 病为黄胖病、黄肿病等。
2.2 消化道病症和异嗜症
成虫以口囊咬附肠粘膜,造成肠壁的出血溃疡等损 伤,导致的消化道病症主要有:初期为上腹不适 及隐痛、后开展为恶心、呕吐、腹泻等;食欲增 加而体重却渐轻。
三、致病
1.钩虫丝状蚴致病 1.1 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粪疙瘩〕感染期蚴钻入皮肤
后,数十分钟内患者局部皮肤有针刺、灼烧感,奇痒难 忍,进而可有丘疹出现,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 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液出。继发感染后可形成脓疱,最 后结痂愈合。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手指、足趾间,也见 于手、足的背部。
2. 感染虫期:感染性虫卵〔粪 便内新鲜虫卵没有感染性, 需要在泥土中发育3—5周〕
3. 感染方式、途径:经口,虫 卵污染食物、水、蔬菜等。
4. 致病虫期:成虫 5. 诊断虫期:虫卵
三、致病
1. 机理: 机械性损伤+分泌物刺激+虫体以组织液和
血液为食。 2. 可造成: 肠壁粘膜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炎症反响 少数可有肠壁增厚、形成肉芽肿等病变 重度感染可有慢性失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ichuris trichiura adult female. 35-50 mm in length. Whip like shape.
Note : A filariform anterior part
Trichuris trichiura adult male 30-45 mm. in length.
• Developmental cycle shorter (1 month)
• Favorable site: ileo-caecal region • Firmly inserted, drug expulsion
different.
Whip worm 鞭虫
Trichuris
trichiura 毛首鞭形线虫
Morphology
• Adult worm
– Median size; Slender anteriorly
• Egg
– Spindle shaped with two plug-like prominence at two poles



♀较长,约4-5cm, 尾端直。
♂较短,约3-4cm, 尾端卷曲。


♂♂ ♀♀
雄虫尾端有一根交合刺
2. 虫卵( Egg):
纺锤形 黄褐色
50-54×22-23µm 卵壳较厚,两端有透明栓。
内含一个卵细胞。
电镜扫描下鞭虫卵 Spindle shaped with two plug-like prominence at two poles
Trichuris trichiura egg. Note the characteristic "bipolar plugs;" approximate length = 50 µm
Trichuris vulpis egg
Life Cycle
• Similar to Ascaris but no pulmonary migration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Linnaeus
简称“鞭虫”(whipworm),是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 成虫常寄生于盲肠,引起鞭虫病(trichuriasis)。
一、形 态(Morphology)
1.成虫(adult)
形似马鞭,虫体前3/5细长,后2/5粗大。 雌虫大,尾端钝圆而直。 雄虫小,尾端向腹面弯曲。
四、诊断(Diagnosis )
病原学诊断:
粪便直接涂 沉淀集卵法 虫卵浓集法(饱和盐水漂浮法)
五、流行( Epidemiology)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
但多见于气候温湿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曾统计鞭虫的 感染人数全世界为500~1000百万之间。我国鞭虫感 染的情况是:北方低于南方,台湾地区感染率可高达 60%~90%。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
Note : A filariform anterior part and coiled posterior end.
Trichuris trichiura adults.
Trichuris trichiura egg. Wet mount. 22-23 x 50-54 micrometer , yellowish - brown. Barrel - shaped with thick egg shell and mucoid plug at either end.
3. 感染方式:经口
4.自食入感染期卵至粪便内查到虫卵的时间: 1-3个月
三、 致 病(Pathogenesis)
成虫头端钻入肠黏膜下层,以宿主组织液、血 液为食。
机械性损伤 分泌物刺激
肠壁粘膜组织充血、水肿、出血
每条鞭虫使宿主每天失血约0.005ml。
轻度:无明显症状
鞭虫寄生于盲肠实物标本
重度鞭虫感染导致直肠脱垂
二、生活史(life c温暖潮湿)
(外界土壤中发育3周) (人体内发育60天)
成虫
(盲肠)
移行致盲肠 (约10天左右)
---
感染期虫卵 经 口 感 染
小 肠
幼虫
生活史要点: 1.成虫寄生于盲肠,严重时可至结肠、直肠、 回肠下段。
营养来源:组织液、血液
2.感染阶段:感染期卵
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同蛔虫,常与蛔虫感染并存,但感染 率一般低于蛔虫。
六、防治(Treatment and control)
1. 驱虫治疗: 2. 加强粪便管理: 3. 加强健康教育:
五、流行( epidemiology)
虫卵在外界发育,所需气 温较高,30℃为宜,故多见 于南方,儿童感染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