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项-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全面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 4、虚实结合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就是一个虚
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
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
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 (2)已逝之景。
⑴回乐烽: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 县西南。回乐烽即当地烽火台。
⑵受降城:回乐县的别称。 ⑶芦管:笛子。
课堂练习:
《夜上受降城闻笛》
1、一二两句诗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沙” 比作雪,“月色”比作霜,
2、形象生动地渲染出了边境之地的荒凉、空 寂。
3、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悲凉幽怨之情。
• 1、正面侧面
•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 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 是侧面描写。例如: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 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正面描写 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 是用侧面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典故抒情、借 物抒情、借史抒情等
• 情景的关系:触景生情、由景及情、寓情于景、 融情入景,景情交融等
比兴
• 阅读《诗经》开篇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

关雎(节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题:这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要赏析。
• 答案: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雎鸠,是一种水
• 咏史怀古诗 题材诗歌经常用对比手法 咏诗怀古诗歌经常用对比手法,在古今对比中 突出历史的沧桑和王朝兴替的感慨。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 例 2] (2014· 辽宁高考 ) 阅读下
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参考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 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三、双关(隐语)
作用: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 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 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 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 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 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 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李贺赞美端砚的诗句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 割紫云”,就是直接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
[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5 分)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宋]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 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
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 步骤二:
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
的; 步骤三:分析运用此种修辞手法 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 造、意境营造、情感主 旨表达的作用)。
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 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
术效果。
一、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后八句主要写向往中的田园隐居生活。歌颂村居生活,极力渲染归隐的乐趣。 不再付出买花的钱,赶紧走入种着桑树的田园。住的是茅草盖项的三间大屋,吃的 是数百亩肥沃田里长出来的粮食。床边放着书,悠闲地躺在床上读,其中表达了作 者对陶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 退居田园的痛苦心理。此调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 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后人评价此曲"如空谷流泉"一样,带着天籁似的天然纯真之美。全曲运用白描 手法,平易浅近,流畅自然。无一典故,无一华艳文词,纯用白话口语,读之纯乎 天籁,自有其天然淳真之美。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全面)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全面)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②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③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专题9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优秀精品实用公开课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

专题9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优秀精品实用公开课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
年高考语文技法点拨
鉴赏诗歌表示技巧
1/35
4.鉴赏诗歌修辞手法
2/35
鉴赏诗歌修辞手法
诗词中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 夸大、对偶、排比、重复、对比、设问、反问、互文、双关、顶 真等。
修辞手法考查普通分两部分,即识别修辞格和阐释表示效果。 常见需要熟练掌握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大、借代、双关、 对比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考查,普通要求结合详细内容作对应 详细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作用说说而已。
5/35
修辞手法(主要17种)
比喻 通感 反问 顶真 互文
夸大 排比 设问 叠词
拟人 重复 双关 用典
对偶 借代 对比 列锦
6/35
修诗 辞歌 手中 法惯

1、比喻;2、比拟; 3、借代;4、夸大; 5、对偶;6.设问; 7、反问;8、双关; 9、互文;10、反复。
7/35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0/35
4.阅读下面两首诗, 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 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 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 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 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 •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初处境,二者有相同点, 能给人详细
形象感受,这是比喻。
• 例(2)从树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外貌、气质特征,二者有相同点,也属比喻。 • 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么特征,现
以生物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借代
用某个事物的特定部分或特征来代替整个事物。例如杜牧的《秋夕》中“银 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以“流萤”的翅膀代替整个萤火虫,描 绘出秋夜的静谧和美丽。
营造诗歌的氛围
排比
通过重复相同的句式或词语来强化某种情感或效果。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通过重复“明月”和“问”字,表现出作者对明 月的痴迷和追求。
详细描述
对比可以通过将两个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诗歌的情感或主题。如杜甫 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对比富人和穷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 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02
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分析
比喻
总结词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 动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感情。
修辞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语言形式,让诗歌更 加多样化和富有变化,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 艺术美感。
传达情感
表现时代精神
修辞手法能够传达诗人的情感,让读者更好 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产 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修辞手法也表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当时的 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和趋势,为 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情感和动作,使诗歌更加生动形 象。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将花和鸟赋予人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离别 的伤感。
丰富诗歌的意象
象征
通过特定的形象或符号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例如李清照的《如梦 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以“雨疏风骤”象征生活中的波 折和不顺,表达出作者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感慨。
夸张
总结词
夸张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或程度,以突出诗 歌的主题或情感。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抽象的愁绪比作具体可感的水,生动形象 地写出愁绪如春水东去,有逝去飘零之感。
2、“误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尘网”喻庸俗污浊的官场,以“羁鸟”、 “池鱼”自比,“旧林”、“故渊”喻清新 的农村和和谐的自然。多个比喻连用,形象 地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归耕田园的隐 居之意。
比拟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产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 雨连绵滋润之态,含蓄又生动地表达了 诗人对这场春雨的爱好之情。
课堂练习:
《梅花》
1、“凌寒独自开”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面对寒冷的环境傲
• 本句互文:“秦时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 船”。
• 对句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互文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月互文见义,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 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两个“笼” 字将烟、月、水、沙四者和谐地融会在一 起,绘成了一幅凄凉冷寂的淡雅水月图。)
含蓄类1双关
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 表意含蓄、奇妙
• 谐音双关:“春蚕到死丝方尽” (思) • 语义双关:“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地上的路、人生之路、政治之路、 事业之路)
双关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中“无晴”与“有晴”,表面上是说天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分类
概念
效果
赏析要点
明 喻
一、 暗 比喻 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 或情景。
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 丽与温柔。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李煜《虞美人》)以水喻愁,将 愁思写得生动形象,含蓄地显示出愁思长
化平淡为 生动,化 抽象为,2015年高考江苏卷)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选B 出自宋代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
来,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运用了 对偶的修辞手法,没有使用比拟的手法。
紫云比喻端州石砚美丽的石料。 梨花比喻雪花。 千堆雪比喻浪花。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指富豪权贵,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府第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5、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美酒。
6、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 “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戴高高
三、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整体,具体代 替抽象,特征代替本身等。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恰当地运用借代还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 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1)部分代整体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江苏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作者时年31岁,担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的妹夫。

②岩晓:高山。

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声衬静,用划破寂静的乌啼之声,渲染出了秋日傍晚的空寂,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对昌叔的思念之情。

B.第三句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相对酣饮。

“黄”对“绿”,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十分欢快。

C.颈联写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山峦缭绕,落日依依。

意境开阔,气韵生动。

D.尾联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又表达了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

2.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有这样的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王安石这首诗颔联中的“红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红巾翠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者表情达意有何不同?【答案】1.D2.(1)借代,都是代指女子。

(2)①《九日》中强调二人聚会,只需要绿酒黄菊,无需音乐助兴,表达了二人高雅脱俗的情怀;②《水龙吟》中,写谁能唤来歌女为自己擦去英雄泪,表达了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的激愤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错。

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表达了诗人自己甘愿居于下位为国效力的志向。

故选D。

2.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红裙”“红巾翠袖”都是以服饰代女子,是借代修辞。

《水龙吟》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谁能请来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揾,擦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联中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 ①颈联的意思是:从前的饮马泉冰冻一片,坎坷难行,今日的 饮马泉寒冰解冻,绿水分流,写出了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变化,暗喻收复后与收 复前的今昔不同。②严冬与阳春之景,艰难与欢畅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 达出诗人在春天经过复苏了的五原时的复杂心情。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三)考查角度 (1)辨认并具体分析诗句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分析。 (3)通过意象、诗歌内容、诗歌情感、炼字等间接考查修辞。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对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答案】 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 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 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
2.审题,区分鉴赏要求 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达方式角度,还是篇章结构的角 度进行鉴赏。如果修辞角度,必须准确地指出用的修辞手法。 3.逐一揣摩、吟诵诗句,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有关修辞手法的信息 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两句中,将无知之 物——“柳”人格化,赋予其情感,故而这里就使用了拟人手法,使诗人的情 感生动地跃然于纸上。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注】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 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 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诗意助读】 (秋斋独宿)山中的月亮皎洁明亮,风儿不时吹动竹林。半夜里鸟儿不时被惊 起,只有屋里的人独自静静地安眠。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幽深的竹林 中传来阵阵雨声。惊起的鸟儿不时地一声鸣叫,寒冷的枝头让鸟儿难以安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题攻略] 鉴赏诗词修辞手法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1.积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明确其特点和作用 如“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表达相对或 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凝练,概括 力强。 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对 “不尽长江”,“萧萧”的落叶对“滚滚”的长江,使诗的意境广阔深远,气象 万千,从这里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浓浓悲苦。
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八) 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命题揭秘] (一)修辞手法 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比拟、对仗、铺陈、比兴、 对比、反复、叠字、双关、互文、设问等。 (二)考纲要求 高考对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 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 体现主旨的作用。
答题步骤 一判 →品读诗歌,明晓诗意,结合关键词判断修辞手法
↓ 二析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运用及目的
↓ 三赏 →赏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起的表达效果
↓ 四组 →组织上面的信息,并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
答题模板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排比等)+在诗歌 中的具体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所达到的效果。
第三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在这句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怎样的表达 效果
第四步:规范组织答案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术语要准确,语言要规范。
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2 分)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 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2 分)
问题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 分)
思维建模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鉴赏要求 本题是要求分析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需要结合诗句内容从修辞 手法等角度全面分析。 第二步:明确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这种修辞手 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一首要抓住“如”字,第二首要抓住“侵”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