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的产物分布特征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极性和溶解性如何相关

有机化合物的极性和溶解性如何相关在化学的世界里,有机化合物的极性和溶解性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又有趣的联系。
这一关系对于理解和预测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行为,以及在化学实验、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的极性。
简单来说,极性就是分子中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程度。
如果分子中的电子云分布比较均匀,那么这个分子就是非极性的;反之,如果电子云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电负性差异,导致分子一端带正电,另一端带负电,这样的分子就是极性分子。
拿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甲烷(CH₄)来说,它的四个氢原子围绕着碳原子对称分布,电子云分布均匀,所以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而乙醇(C₂H₅OH)就不同了,羟基(OH)的存在使得分子中氧原子一侧电子云密度较大,显负电性,而另一端则相对显正电性,乙醇就是极性分子。
那么溶解性又是什么呢?溶解性指的是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溶解的能力。
当我们把一种有机化合物放入某种溶剂中,如果它能够均匀地分散并形成稳定的混合物,我们就说这种有机化合物能溶解在该溶剂中。
极性分子通常更容易溶解在极性溶剂中,而非极性分子则更容易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
这就是所谓的“相似相溶”原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想象一下,极性溶剂分子就像一群有着明确方向和极性的小个体,它们能够与极性有机化合物分子相互吸引、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溶液。
比如说,水是一种极性很强的溶剂,像氯化钠(NaCl)这样的极性化合物很容易溶解在水中,因为水分子能够与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通过静电作用紧密结合。
同样的道理,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也能很好地溶解。
以苯(C₆H₆)为例,它是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容易溶解在非极性的溶剂如正己烷中。
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相似,能够相互“融洽相处”。
但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
有些极性有机化合物也能在非极性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性,只是溶解度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分子间还存在其他的作用力,比如氢键、范德华力等。
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的产物分布特征

文章 编号 : 2 39 3 (0 11 -7 0 1 0 5 —8 72 1 12 1 9 —3
极 性溶 剂相 费托合成 的产物 分布特 征
高军虎 1, ,3 宝 山 1,周 利平 1, 杨 勇 ,郝 栩 ,徐元源 3 李永 旺 , 2,吴 , 3 ,3 2 一 ,
中国科 学 院 山西 煤 炭 化 学研 究 所 煤 转 化 国 家 重点 实 验 室,山 西太 原 0 0 0 30 1
收 稿 日期 : 0 10 —2 2 1—72 .接 受 日期 : 0 10 —2 2 1—8 1. 通讯 联 系 人 .电话 :0 06 6 7 8 ;传 真 :0 06 6 7 7 ;电子信 箱 : wl xc . . (1)9 6 78 (1)9 6 6 7 y @sic c n ac
T i a 3 00 , h xi ayu n 0 0 1 S an ,Ch n ia
Absr t tac :Th fe tofu i gpoa q i st er a to e i eef c s lrl u da h e c inm dum orFic e - o c y h ssont r d c itiu in wa tdid The n i f s h rTr psh s nte i hep o u tdsrb to ssu e .
N t n l n ier g a oao f r o ln i c Lq e c o ,n tu C a C e i r, h ee c d m S i cs ai a E gne i b r t y o a d e t iu a t n Is t e f o l h m s y C i s a e y f c n e, o nL r C I r f i i to t n A o e
极性溶剂及极性基团表

极性溶剂概念及定义极性溶剂是指含有羟基或羰基等极性基团的溶剂,其极性强,介电常数大。
极性键与非极性首先化学共价键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就是共用电子对没有偏移,出现在单质中比如O2;极性键就是共用电子对有偏移比如HCl。
而当偏移的非常厉害之后,看上去一边完全失电子另一边得到了电子,就会变成离子键了,如NaCl 。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由于极性键的出现,所以就使某些分子出现了电极性,但是并不是说所有有极性键的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比如CH4,虽然含有4个极性的C-H键,但是因为其空间上成对称的正四面体结构,所以键的极性相消,整个分子没有极性。
对于H2O,虽然与CO2有相同类型的分子式,也同样有极性共价键,但二者分子的极性却不同。
CO2是空间对称的直线型,所以分子是非极性分子,H2O是折线型,不对称,所以是极性分子,作为溶剂称为极性溶剂。
化合物的极性决定于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及分子结构。
各类化合物的极性按下列次序增加:—CH3,—CH2—,—CH=,—CH三,—O—R,—S—R,—NO2,—N(R)2,—OCOR,—CHO,—COR,—NH2,—OH,—COOH,—SO3H%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水(最大)>甲酰胺>三氟乙酸>DMSO>乙腈>DMF>六甲基磷酰胺>甲醇>乙醇>乙酸>异丙醇>吡啶>四甲基乙二胺>丙酮>三乙胺>正丁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酸甲酯>三丁胺>甲乙酮>乙酸乙酯>三辛胺>碳酸二甲酯>乙醚> 异丙醚>正丁醚>三氯乙烯>二苯醚>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甲苯>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石油醚)(最小)对于溶剂的极性判断,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比较可靠的是根据溶剂介电常数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费托合成重烃的组成及含量鉴定实验方案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质谱分析实验费托合成重烃的组成及含量鉴定实验方案院系名称:化学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组长:小组成员:费托合成重烃的组成及含量鉴定一、实验背景与原理1)实验背景费托合成是以合成气为原料,在催化剂(本实验是钴系) 和适当反应条件下(低温<200℃)合成以重烃(石蜡)为主的液体燃料的工艺过程。
1923年由德国化学家F.费歇尔和H.托罗普施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入大规模生产。
2)费托合成的实验原理费托(FT)合成就是指CO在固体催化剂作用下非均相加氢生成不同链长的烃类混合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反应。
其反应过程可以用下式表示:n CO + 2n H2【-CH2-】n + n H2O根据下游产品(如燃料、润滑油、蜡)的要求,FT工艺可以合成不同链长度的烷烃,并采取蒸馏的办法分离烷烃。
最初费托工艺是用来合成石油产品的替代品,目前该工艺主要应用于碳氢基合成气或天然气转化为合成燃料。
费托(Fischer – Tropsch)蜡由90~95%的常规石蜡烃组成,其余的是在分子末端有分支的叔烃和甲基烃,是亚甲基聚合物,是碳氢基合成气或天然气合成的烷烃。
费托蜡具有比石蜡更好的电性能、低粘度、更高的熔点和硬度,更窄的馏分。
根据需要,可以改变最终产品的分子量大小,从而可以得到从类似液体石蜡的单体烃到类似聚乙烯蜡的高熔点蜡,有其它天然蜡或其它合成蜡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能。
所以,实验中可以调节不同的反应条件以便得到更多的费托蜡。
3)质谱仪分析原理使所研究的混合物或单体形成离子,然后使形成的离子按质荷比(mass-charge ratio)m/z 进行分离。
质谱分析法是按照离子的质荷比(m/z)大小对离子进行分离和测定从而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质谱仪的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必须在高真空状态下工作,以减少本底的干扰,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分子-离子反应。
离子源的作用是将被分析的样品分子电离成带电的离子,并使这些离子在离子光学系统的作用下,汇聚成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能量的离子束,然后进入质量分析器被分离,当气体或蒸汽分子(原子)进入离子源时,受到电子轰击而形成各种类型的离子,如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离子分子等。
费托合成钴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920
催
化
学
报
Chin. J. Catal., 2010, 31: 919–927
地获得馏分油产品是改进费托合成技术的重要方向 之一 . 此外 , 面对费托合成反应器的高度复杂性 ( 即 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与多相的传热、 传质行为的耦合 ), 合理分析及 应对突然出 现的异常现 象是至关重 要 的 . 这要求对催化剂的动力学规律及其工程特性有 更为深刻的理解 . 目前 , 实现工业应用的费托合成催化剂为铁基 催化剂和钴基催化剂 . 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具有高 活性、高直链饱和重质烃选择性以及低水煤气变换 反应等特点 ; 也符合 CO2 减排等国际趋势 , 因而 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 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一般 为负载型催化剂 . Shell 公司主要以 SiO2 为载体 , 采 用中间馏分油工艺 (SMDS), 于 1993 年在马来西亚 投产, 目前正在实施大型化天然气合成液体燃料 (GTL); Sasol 公司也在采用 Co/Al2O3 催化剂并匹配 其浆态床技术建设商业化装置
; Exxon 公司主 . 另外 , BP 和
要研究 TiO2 为载体的钴基催化剂
[11]
Statoil 等公司也相应开发了自己的催化剂技术 . 国 内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 理研究所、石油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等也开展了钴 催化剂的研发工作
[12~19]
.
尽管如此, 钴基催化剂仍存在以下核心问题: 即在高活性前提下如何抑制甲烷的生成 , 如何调变 产物的 ASF 分布以实现产品结构调控并尽可能获 得馏分油, 以及与催化剂应用相关的基础性研究. 本文总结了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在钴基催化 剂的研制及应用方面的进展 , 并结合文献讨论了钴 催化剂研发的最新动向 .
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的产物分布特征分析

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的产物分布特征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工业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费托合成溶剂的应用,是将煤、天然气和生物质等物质经合成气催化转化为烷烃、烯烃和含氧化合物等液体燃料及化学品的过程,被认为是未来替代石油衍生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此,本文针对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的产物分布特征这一问题,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极性溶剂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特征分析在当前的化学反应中,费托合成作为一种连续反应过程,其反应的产物在不同时期呈现的状态也不同。
在整个初级极端,其产物主要以直链的a-烯烃及少量的正构烷烃为主,这些物质能够通过自身的性质,第二次发生加氢或异构化反应,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生成对应的烷烃或异构烃,同时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发生加氢裂解反应。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控制费托合成的初级反应与二次反应,除了在操作技术上加强要求外,还应结合着目标产物的相关要求,对二次反应进行相应的促进或抑制。
在此,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针对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的产物分布特征,做以下简要分析:一、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产物实验1.催化剂还原实验人员在进行该实验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为铁基催化剂,实验对催化剂的粒径也有严格的要求,其粒径必须小于100um;且在投入使用时,不能直接加入,应先在离线的石英管反应器中还原后,才能转入高压釜中进行费托反应。
在当前实验所使用的溶剂中,主要包括PEG、1,4丁二醇、乙二醇和正辛烷,在开始实验前,并没有经过任何特殊处理。
2.实验过程在实验实施中,实验操作人员可以先使用50g溶剂,将新鲜还原的催化剂转移到100ml不锈钢的高压釜中,在经过相应的时间反应后,将合成气分别经脱硫、脱氧、脱碳、脱水等程序后,将其产物放置到反应釜中,在常压下,使其处于通气状态,通气时间一般控制在3~5min,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置换彻底后,将反应器的出口阀门关闭,同时将反应器中的压力升到3.0MPa,对于中间出现的间歇反应,操作人员应及时的关闭进气阀门,升高其温度,同时以800r/min的搅拌速率对反应器中的物质进行搅拌,并在24小时后对其进行下一步观察。
第三章合成气衍生产品——费托合成

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 打破Schulz-Flory分布 有效移出反应热
可采取的措施
采用增大循环气量、提高空速并进行冷却等方法; 工艺上可改变反应装置,如除固定床反应装置,也可尝 试采用流化床法和淤性的浆床法等工艺 。
浆态床特点:1.催化剂颗粒小;
2.床层内充满液体
3.4.2 F-T合成的基本原理
化学工艺学
第三章合成气衍生产品 ——费托合成
3.4 费托合成
F-T合成概述 F-T合成基本原理 F-T合成热力学 F-T合成催化剂 F-T合成反应机理 F-T合成反应动力学 F-T合成反应器 F-T合成生产工艺
3.4.1 概述
定义
F-T (Fischer –Tropsch Sythesis)合成是指以 合成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和适当反应条件下合 成以石蜡烃为主的液体燃料的工艺过程。 是将煤和天然气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核心技术 。
为主要产物,上述两类反应都有相当量的乙酸生成。
F-T合成中也可用时空收率的大小来衡量
催化剂活性大小及反应器装置的生产能
力大小。
时空收率定义:又称时空得率,是指在给
定反应条件下,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或质
量)催化剂能获得的某一产物量。其计算公
式为:时空收率=产物质量g/(催化剂的用
量ml×反应时间h)
主要研究者 F.Fischer和H.Tropsch
1936 1937 1937 1944 1945后 1952 1953 1955
德国鲁尔化学公司
日本与中国锦州石油六厂 德国
前苏联 中国科学院原大连石油研究所 SASOl公司(South African Coal and Gas Corp).
溶剂合物分类

溶剂合物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溶剂合物是化学领域中常见的一类物质,是指可以溶解其他物质的化合物。
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溶剂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溶解、混合、稀释和提取等操作中。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溶解性能的不同,可以将溶剂合物分为多种分类。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溶剂合物分类,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按照极性分类1. 极性溶剂:极性溶剂是指分子中含有较强电性的化学键,导致分子极性明显的溶剂。
常见的极性溶剂有水、乙醇、丙酮等,它们与极性或离子性溶质有较好的亲和力,可以有效溶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盐。
极性溶剂通常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较强的溶解能力,适用于溶解极性或带电性较强的化合物。
1. 低挥发性溶剂:低挥发性溶剂指在常温下不易挥发的溶剂。
这类溶剂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和较低的蒸气压,能够在溶液中稳定存在。
代表性的低挥发性溶剂有二甲苯、甘油等。
低挥发性溶剂适用于需要较长时间处理的实验或工艺,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三、按照溶解能力分类1. 极性溶剂:前文已经介绍了极性溶剂的概念和特点,在溶解能力上,极性溶剂通常能够溶解极性或带电性强的化合物,如羧酸、胺类物质等。
极性溶剂能够与溶质之间形成氢键、离子键等相互作用,提供较强的溶解力。
2. 非极性溶剂:与极性溶剂相反,非极性溶剂在溶解能力上主要针对脂肪族有机化合物、天然产物等非极性或弱极性溶质。
由于其本身缺乏极性键,主要依赖范德华力、π-π堆积等非共价相互作用来溶解溶质。
上述是关于溶剂合物分类的简要介绍,不同类型的溶剂合物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溶解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溶剂,以获得最佳的溶解效果。
在使用溶剂合物时,也要注意其毒性和挥发性,做好防护和排放工作,确保实验和生产安全。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溶剂合物分类及其应用。
第二篇示例:溶剂合物是指将不同的种类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某种溶解性很强的融合物质为基础,而能溶解于其内的欲溶解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的产物分布特征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工业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费托合成溶剂的应用,是将煤、天然气和生物质等物质经合成气催化转化为烷烃、烯烃和含氧化合物等液体燃料及化学品的过程,被认为是未来替代石油衍生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此,本文针对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的产物分布特征这一问题,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极性溶剂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特征分析
在当前的化学反应中,费托合成作为一种连续反应过程,其反应的产物在不同时期呈现的状态也不同。
在整个初级极端,其产物主要以直链的a-烯烃及少量的正构烷烃为主,这些物质能够通过自身的性质,第二次发生加氢或异构化反应,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生成对应的烷烃或异构烃,同时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发生加氢裂解反应。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控制费托合成的初级反应与二次反应,除了在操作技术上加强要求外,还应结合着目标产物的相关要求,对二次反应进行相应的促进或抑制。
在此,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针对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的产物分布特征,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产物实验
1.催化剂还原
实验人员在进行该实验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为铁基催化
剂,实验对催化剂的粒径也有严格的要求,其粒径必须小于100um;且在投入使用时,不能直接加入,应先在离线的石英管反应器中还原后,才能转入高压釜中进行费托反应。
在当前实验所使用的溶剂中,主要包括peg、1,4丁二醇、乙二醇和正辛烷,在开始实验前,并没有经过任何特殊处理。
2.实验过程
在实验实施中,实验操作人员可以先使用50g溶剂,将新鲜还原的催化剂转移到100ml不锈钢的高压釜中,在经过相应的时间反应后,将合成气分别经脱硫、脱氧、脱碳、脱水等程序后,将其产物放置到反应釜中,在常压下,使其处于通气状态,通气时间一般控制在3~5min,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置换彻底后,将反应器的出口阀门关闭,同时将反应器中的压力升到3.0mpa,对于中间出现的间歇反应,操作人员应及时的关闭进气阀门,升高其温度,同时以800r/min的搅拌速率对反应器中的物质进行搅拌,并在24小时后对其进行下一步观察。
3.物理量定义
在推算co转化率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主要依据其化学反应前后室温下反应器的实际降压程度进行估算的,在整个估算过程中,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其估算的转化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稳定性。
本文在进行讨论时,其重点在于转化率的定性,其他客观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在其具体实施中,产物总烃分布是指相同碳数烃的
总摩尔数随碳数的变化规律,通常以asf分布描述。
二、实验结果
1.产物分布
在实验结束后,其产物碳数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增加,且任何一个碳数的a-烯烃峰和正构烷烃峰都呈现出成对局面,从两种物质所处的位置不难看出,烯烃峰要比烷烃峰高一些,直到最后两峰呈现出重合,这一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实验产物中的烯烷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费托合成产物有着较大的差别,除了在色谱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外,其低碳数区烯烃峰比烷烃的大;然而在实际实验中,随着碳数的不断增加,烯烃峰面积逐渐下降,而烷烃的逐渐增加,预示着产物中烯烷比逐渐变小;还可以看出,异构烃和氧化物的色谱峰远远小于正构烃的峰,基本可以忽略。
2.反应条件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首先,溶剂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在整个费托合成产物中,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除了其产物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外,其产物的性质及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在传统的费托合成实验中,其初期反应介质的选取,多以液体石蜡为主,直接对费托合成产物的准确性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基于间歇反应的特殊性,其生成的产物量比较小,再加上实验操作及产物分析两个方面的考虑,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时,多以正辛烷为反应介质,以此
来替代传统的费托合成介质。
其次,反应温度和co分压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在费托合成二次反应中,要想从根本上控制实验的反应速率,其核心在于对反应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以此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高的co分压会抑制烯烃的再吸附及其二次反应,高温可以同时提高费托合成初级反应和二次反应的反应速率。
3.工业应用前景
通过上述研究不难发现,在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实验中,其核心特点在于实验产物中的a-烯烃的含量与碳数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因而对各种链长的直链a-烯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实验反应中,要想从根本上发挥出催化剂的使用性能,在实验时,应使其呈现出分散状态,且严格控制催化剂的粒径。
结合着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催化剂分散在整个溶剂中,能够使生成的烃类产物与溶剂相分离,有效的避免了产物的与催化剂的分离问题。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工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的产物分析不难看出,通过实验,新生成的烃类产物可以快速离开溶剂和催化剂相,以便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产物进行及时的分离,在优化费托合成反应器的同时,还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传统工艺中催化剂与蜡的分离进行完善,在我国社会进步及工作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丹,崔世玉,高静,王军华,陈平,侯昭胤.试析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j].催化学报,2011,(12) .
[2]李金林,谢卫.极性溶剂相费托合成的产物分布特征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
[3]李金林,刘行宇.高比表面zro_2负载的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4]鲁丰乐,张海涛,马向东,应卫勇,房鼎业.钴基催化剂费托合成动力学模型[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