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硕士公共英语

合集下载

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简介

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简介

《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学时与学分:34学时/1学分面向专业:全日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教师:王征,鲍琳虹等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通过运用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通过与异族文化的对比,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鉴赏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在跨文化语境中得体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相关国家文化知识和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常以为语言运用能力特指外语知识和外语技术,轻忽了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要求,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加对文化不同的敏感性;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派三、课程目的及重难点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帮忙学生在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大体概念的基础上教学跨文化交际的系统知识,培育学生对语言学习领域中的文化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即:理论知识方面:学习并掌握文化的概念和特征,交际的概念和特征,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各类因素和跨文化交际的途径等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方面: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各种问题,运用在处置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的大体知识和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

具体教学重点包括:涉及全世界化时期的交际问题、文化与交际、文化不同、跨文化言语交际、跨文化非言语交际、时间与空间利用上的文化、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能力等。

四、教学方式与手腕本课程在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结合的基础上,以教师提问和课堂讨论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影像资料和课外交际实践等,旨在提高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提高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体会文化不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跨文化交际(英语)

跨文化交际(英语)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英语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课程代码:07007926学时分配:30赋予学分:2先修课程:《普通语言学》、《英美概况》、《英美文学史》、《欧洲文化入门》后续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当今世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相应提高。

近年来对交际能力的要求除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运用能力外,还需要具备社会文化能力,即文化素养。

《跨文化交际学》是外语专业本科四年级的任意选修课程。

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交际学》集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翻译学、传播学、人类学、外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着重文化与交际过程以及文化对交际过程的影响,从而提高外语学习者对文化的敏感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学》除研究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交际的定义与特征以及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外,着重讨论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语言、非语言手段、社会准则、社会组织、价值观等。

其中,语言包括词语的文化内涵、篇章结构、逻辑思维以及翻译等值等方面;非语言手段包括手势、身势、服饰、音调高低、微笑、沉默、对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社交准则泛指人们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以及某些风俗习惯;社会组织指家庭中各成员的关系、同事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价值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道德标准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从事交际势必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

因此,研究跨文化交际、深入了解语言、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于语言研究者,而且对于将要从事外语教学、翻译和外事工作的外语专业的学生是十分必要和大有裨益的。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同英语国家的人们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

然而有效的交际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交际的定义和特征,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各种因素、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等。

黑龙江大学跨文化交际英语复习总结(超全)

黑龙江大学跨文化交际英语复习总结(超全)

黑龙江大学跨文化交际英语复习总结(超全)第一篇:黑龙江大学跨文化交际英语复习总结(超全)跨文化考试总结考试构成:一、单选 1*10=10分。

(Choose the one that)其中有一部分是书中的概念。

二、判断 1*10=10分。

(A—>true,B—>false)课后习题所有概念关键词+考试范围内的CASE:Chapter 1 Culture Keywords(1)Culture(from intellectual perspective): Culture is “the arts and other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 regarded collectively”(从知性角度定义文化:作为整体的人类智力成就的艺术和其他表现。

)(2)Culture(from anthropologic perspective): Culture consists of patterns, explicit and implicit, of and for behavior acquired and transmitted by symbols, constituting the distinctive achievement of human groups, including their embodiments in artifacts;the essential core of culture consists of traditional ideas and especially their attached values”(从人类学.角度定义文化:文化由清晰和模糊的行为模式构成,这些模式通过符号获得并传播,这些符号由人类群体的特别成就构成,包括具体的人工制品。

文化的基本核心由传统思想和与其相关的价值观构成。

研究生英语_跨文化交际 第一单元

研究生英语_跨文化交际 第一单元

The widely accepted definition
Culture
— is the total accumulation of beliefs, customs,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cation
patterns that are shared, learned and passed down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1998)
“Culture is man’s medium; there is not one aspect of human life that is not touched and altered by culture. This means personality, how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including shows of emotion, the way they think, how they move, how problems are solved, how their cities are planned and laid out, how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unction and are organized, as well as how economic and government systems are put together and function.” —— Edward T. Hall
Definition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s a dynamic, systematic process in which meanings are created and reflected in human interaction sibility: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
22
孙晓红
孙晓红,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3
王颖
王颖(1965—),女,江苏镇江人。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教授,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
研究领域涉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英语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为研究生开设社会语言学、英语史、英语交际语法等课程。
24
王勇
王勇(1964—),男,山东济宁人。英语专业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涉及翻译研究、语言论、英汉对比、语言心理等。为研究生开设翻译理论基础、翻译理论选读、计辅翻译等课程。
28
王湘云
王湘云(1966—),山东武进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涉及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教学,为研究硕士生开设英语文体学课程,为博士研究生开设语言学统计方法课程。
29
王祖哲
王祖哲( 1964-),男,山东荣成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文艺学博士。
4
侯萍萍
侯萍萍,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MTI教育中心主任。
热衷口笔译实践,长期为山东大学国际处、研究生院、宣传部、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翻译各种外宣资料,多次承担重要外事场合、国际会议的口译工作。为研究生开设译作赏析、基础口译、同声传译等课程。
5
胡志军
胡志军,男,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涉及美国现当代小说和西方文学理论。为研究生开设美国小说、当代西方文论、口译研究等课程。
25
王东波
王东波(1964—),男,山东龙口人。大学外语教学部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涉及应用语言学及教学法。
26
王俊菊
王俊菊(1965—),女,山东临沂人。应用语言学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chapter 2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第2章 案例 理论 习题答案

chapter 2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第2章 案例 理论 习题答案

Japan
Over-courtesy and male-dominated
Joke appreciation for cultural diversity
2.
Before the man saying sorry, the woman gave him a name-card and said: “This is my lawyer’s phone number. He will talk with you about your sex harassment. See you in the court.”
owl
receiver
A symbol of wisdom as wise as an owl
D=D C‡C
猫头鹰 A symbol of bad luck
More examples
风水,经脉,知识份子,干部,……
公&母
Generic term chicken Duck goose male cock, rooster Drake gander female hen Duck goose young chick Duckling gosling

Hopi: 霍皮人(美国亚利桑那州东南部印第安村庄居民
1.2 Semantics in ICC

Case Analysis: shoes for Street Walking It is said that in Rome, in front of a shoe store, there was such a sign to attract English-speaking customers: Shoes for street walking. Come in and have a fit. The sign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many English-speaking tourists, but not look at the shoes displayed in the window, but to read the sign and then break into laughter. The Italian shop owner did not realize that “a street walker” means a prostitute, while “to have a fit” does not mean to have a try, but to become suddenly and violently angry or upset. No wonder the amusement and laughter!

跨文化交际(硕士公共英语)

跨文化交际(硕士公共英语)

跨文化交际(硕士公共英语)一、课程编码课内学时:48学分:3二、适合专业:文、理、工、管三、先修课程:大学英语四、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和策略,提高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提高英语自主学习技能和学习兴趣,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式课堂精讲、案例研讨、学生演讲+问答+点评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导论4学时1.1课程简介1.2跨文化交际定义1.3跨文化交际的作用1.4跨文化交际案例研讨2交流技巧及实践6学时2.1演讲技巧2.2讲座问答技巧2.3演讲问答技巧3中西文化比较22学时3.1重要节日的起源及风俗3.2社会行为案例研讨3.3教育理念及模式3.4家庭+案例研讨3.5社交礼仪案例研讨3.6宗教信仰3.7饮食习惯及餐桌礼仪3.8环境问题及案例研讨3.9交通问题及案例研讨3.10独立意识+案例研讨4摘要写作技巧及实践2学时5中西方科技文化6学时5.1中医5.2中国科技文化5.3西方科技文化6.工作比较6学时6.1英汉求职信写作差异+实践6.2工作观念及态度6.3模拟工作面试7.笔试2学时七、成绩考核及评分课堂表现(研讨+提问)20分课堂演讲20分写作练习20分笔试40分八、参考文献1.Samovar,L.A.&porter,R.E.&McDaniel,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7th ed.Boston:Wasworth,2010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李庆本,毕继万.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4.5.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九、大纲撰写人:王玉雯。

研究生学术英语通用教程序言

研究生学术英语通用教程序言

---《研究生学术英语通用教程》序张晓红(深圳大学)自我国教育部本世纪初首次提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高校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育经历了近二十载的反思、探索与革新。

众多学者和英语教师辛勤耕耘、倾情投入,做出了大量有意义的尝试,并为广大师生奉献了一批优秀成果。

陆道夫教授和徐俊仪副教授领衔主编的《研究生学术英语通用教程》,就是这样一本顺应21世纪新时代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最新教材。

两位主编敏锐地预见到,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日益数字化、媒介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当下,无论是教学理念,抑或是课程设置,乃至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方方面面都在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随着国际化教育浪潮的势不可挡,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也都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们的学习模式也都焕然一新。

因此,《研究生学术英语通用教程》的编写,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国高等英语教育在理念上的共识: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素养、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高水平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成为师生和教育管理者的共同愿景和期许。

毋容置疑,国际化视野应当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

研究生教育必须且应该位居我国国民教育金字塔之云端,是一个国家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准的风向标。

为了顺应国家新一轮高等教育对学术科研和教学发展的新要求,将国际视野贯彻到研究生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执行层面,已成为多年来研究生公共英语教育始终秉持的一种观念。

研研究生英语教学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大环境中责无旁贷地架起了文化互动、文明互鉴的桥梁,为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媒介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化视野在研究生英语教育中的指向应当是双向的:一方面,得益于国际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准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使得国内高校的科研学术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国内学术界和高等院校也能够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感召下“反哺”国际学术界和高等院校,在国际化教育共同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硕士公共英语)
一、课程编码
课内学时:48学分:3
二、适合专业:文、理、工、管
三、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四、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和策略,提高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提高英语自主学习技能和学习兴趣,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式
课堂精讲、案例研讨、学生演讲+问答+点评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导论4学时
1.1课程简介
1.2跨文化交际定义
1.3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1.4跨文化交际案例研讨
2交流技巧及实践6学时
2.1演讲技巧
2.2讲座问答技巧
2.3演讲问答技巧
3中西文化比较22学时
3.1重要节日的起源及风俗
3.2社会行为案例研讨
3.3教育理念及模式
3.4家庭+案例研讨
3.5社交礼仪案例研讨
3.6宗教信仰
3.7饮食习惯及餐桌礼仪
3.8环境问题及案例研讨
3.9交通问题及案例研讨
3.10独立意识+案例研讨
4摘要写作技巧及实践2学时
5中西方科技文化6学时
5.1中医
5.2中国科技文化
5.3西方科技文化
6.工作比较6学时
6.1英汉求职信写作差异+实践
6.2工作观念及态度
6.3模拟工作面试
7.笔试2学时
七、成绩考核及评分
课堂表现(研讨+提问)20分
课堂演讲20分
写作练习20分
笔试40分
八、参考文献
1.Samovar,L.A.&porter,R.E.&McDaniel,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7th ed.Boston:Wasworth,201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李庆本,毕继万.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
社,2014.
5.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九、大纲撰写人:王玉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