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之我见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异国文化交流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同时,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

《新标准英语》给我们创设了一个丰富、有趣的英语天地,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是以往教材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挖掘文化元素、活化英语教材,在语言实践中与学生共同品味异国文化。

关键词:文化教育文化差异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已达成共识。

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即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交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恰当交际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应有的英语知识,但却不能很好地应用到交际语境之中,成了“哑巴英语”,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英语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异域文化植入,即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内容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作为必要的补充,是达到语言教学目的的关键。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也就是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域文化的范围,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在掌握语言的同时还要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把两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crossculture)意识,将能大大增进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育。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入初中英语教育中,并提供一些实践与思考。

通过分析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我们将从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加强跨文化沟通技巧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我们呼吁教育者和学校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多元文化;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引言:现代社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初中英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在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中如何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提出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初中生正处于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开放心态和包容性。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课堂活动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以及社会价值观念。

例如,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英语国家的节日庆典,如美国的感恩节、英国的圣诞节等。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节日的特点和庆祝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节日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参与与思考。

其次,课外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涉及不同文化的故事书籍、报纸文章或者在线资源给学生阅读。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不同国家的传统故事、民间传说,或者介绍有关国际交流和跨文化经验的真实案例。

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扩展他们的视野和认知。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可同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应孤立地进行,而应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培养,融入在日常的语言教学中。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可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优化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等方法和途径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文化意识文化有显型的文化和隐型的文化两种,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遗产。

指的是历史上创造的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一切生活样式的所有。

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

从文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是生理的遗传,不是先天所有的,是人类后天考学习传承,它的大部分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使人们意识形态中不自觉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反映的人类行为。

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是人类交际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渗透与运用,人与人的交往不仅仅局限于原先的国家之内,已经扩大到国与国之间,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对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会以各自所熟悉的一切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对方的文化,因为成长背景的不同,便会在不自觉、不自知的情况下对对方文化产生误解、困惑、甚至排斥,这样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障碍。

具体来讲,要避免在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经营管理的方面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由此形成的冲突。

必须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一种语言,进行文化对比,并能用它进行顺畅的交际。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国家也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本文从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入手,浅谈在这一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工具。

高中英语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高中英语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高中英语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当今英语教育与运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及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还能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英语语言文化,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十分有益。

为此,相关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重要依托,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进行不断的扩充,以进一步的完善高中英语教育体系,并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引言文化是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以及价值观念的传承与继续,是人类在交流中普遍认可的一种意识形态。

与此同时,文化作为一个国家重要表现特征,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文化也逐渐呈现出了一个相互融合的趋势,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在此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述所谓跨文化交际即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其中,利用英语等语言工具进行交流的过程便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其一,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行为功能;其二,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言语行为方式;其三,熟悉英语词汇内涵以及延伸的相关文化含义。

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可以将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学习技能进行有效提升,还能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文化差异,并通过有效的语言沟通与交流使交流处于一个更为融洽、和谐的环境中。

二、高中英语教育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为此,高中英语教育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入手,将具体教学内容与文化意识的培养相结合,以在语言知识的教学中对文化知识及文化意识进行不断的有效渗透,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效果[1]。

另外,在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要求,其一,学生应当对不同于语言环境下的文化差异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其二,学生应当对相关英语国家的基本概况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与掌握,如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风俗习惯等。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有意识地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一方面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任何学习别国语言的人都离不开学习掌握该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因为任何语言都反映了一定的文化,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了解所学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是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避免交际失败的有力保障,否则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归纳,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逐步扩展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高中英语教学的认识误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以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具备较好的读写技能就算学好英语了。

因此,有些教师只重视听、说、读、写训练,语音、词汇、语法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重语言的准确性,轻文化意识的培养,致使学生不能较好使用语言,也就无法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例如,听到外国人称赞,自己会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回答:“just so so.”或“you are over praising me.”:外国客人要起身离开主人家时,中国学生会一再挽留或回答:“walk slowly,”其实这样的做法和回答都是有悖于英美国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是不得体的交际行为。

二、转变观念。

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英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频繁的交往,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要。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启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在各高职院校中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性途径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国际商务活动和日常交流日益增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和组织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而英语作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无疑将会被学生看成是走向社会、进行对外交往的必要工具。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现今这个注重文化交流的社会中,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启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在各高职院校中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一、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最显著的特征是持不同语言的交际者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

简言之,就是文化差异,它涉及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十分广泛的领域。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的跨文化意识,识别文化差异,排除文化干扰,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般由四个方面组成:(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2)文化能力;(3)相互交往能力;(4)认知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一)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随着世界经济和教育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当不同文化相碰撞时会产生冲击、竞争及失落等反应。

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宗教、种族、语言、政治、性别、年龄、知识、教育等的不同都可能产生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跨文化交际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与交际能力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及产生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原因,笔者还阐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言(native language)与非本族语言间的交际,也是指任何在语言或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或信仰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习惯不尽相同。

communication ability,交际能力是指一个运用语言手段(口语,书面语)和非语言手段(体势语,面部表情)来表达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

它包括理解和表达两方面。

亦可根据为语言能力、社会语言或社会能力,语言策略(应付)能力和语言能力。

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课程,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

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许多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师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仅仅学会了这门语言、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的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就学会了这门语言,能够流利地、顺利地进行交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很容易产生不解和误解,从而使之交际失败。

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论文范文随着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篇1:《浅谈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摘要: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

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

无意歧义会造成交际活动的障碍,应被避免和消解、排除;而有意歧义的巧妙使用,又可以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

交际教学强调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语言学习,交际活动中产生的大量语料又为歧义研究提供了活的研究素材。

将英语歧义研究与交际教学相联系,无疑牛津英语具有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无意歧义;有意歧义;交际教学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的自然语言中。

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歧义。

其实,在英语语言运用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于句子的语段和语篇中存在歧义现象。

针对此种现象,我主要从语言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并分别结合自己牛津英语语法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

有意歧义是话语接受者充分理解对方话语意图的前提下故意引发的,会产生积极的语用效果;而无意性歧义则是话语接受者因某种局限对对方话语意图产生曲解,会起到消极的语用作用。

按照这样的分类在牛津英语教学中区别对待,无疑会得到扬其利避其弊、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概念“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正因为如此,本人想谈谈对这一主题的粗浅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

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承载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难以真正掌握这个民族的语言。

近年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已然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语言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语学习中,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接触和了解英语过节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了解英语文化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英语的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要引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为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启发学生扩展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意识和交际的能力呢?
1.要正确理解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培养文化意识。

有人认为外语学习和本国文化学习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二者关系很密切。

新课标所说的“文化意识”指对社会文化的认识,尤其是
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英语教育往往重成绩轻能力。

因此而导致了文化冲突、文化休克,而交际失误也时常出现。

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尤其要深刻准确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

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能力和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英语文化中充满了对个人隐私的尊重。

例如:同讲英语的外国人谈话时,应尽量避免如年龄、职业、收入、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话,因为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存在差异。

在中国,询问别人年龄、婚姻、收入、体重等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在英美国家,这些是属“个人隐私”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

再如中国人习惯打招呼时说“干什么去?”(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和“你在干什么呢?”(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别人的话语,会使对方感到很反感甚至恼怒。

因此,在与英语文化中
的人交流时,有必要了解他们文化中对个人隐私的理解和范围,切忌在交往中涉及到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英语国家的礼貌原则和中国有很大差别。

如:英语国家please,thank you,sorry(请、谢谢、对不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词语。

英美人在接受别人帮助时,会说谢谢,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也会这样。

而在中国,关系亲密的人总是说谢谢会显得生疏,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

中国文化讲究谦让、委婉和含蓄,英美文化提倡个性、率直和诚实。

比如,中国人节日收到礼物时会客气一番,不当面打开礼物。

而英美人士收到节日礼物会当面打开,并表示称赞和道谢:“very beautiful! wow!”、“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再比如,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在听到赞美之辞时,尽管内心很认同也很高兴,但还是要对赞美之词否定或谦虚一番。

而英语国家的人会用“thank you”来接受这种赞美和鼓励,让别人分享被赞美的快乐。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师可以在词汇教学中彰显文化。

例如:如中英两国的人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

中国人一般厌恶鄙视这种动物,经常用狗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诸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狗眼看人底”等。

但是英国人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

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例如lucky dog(幸运狗),喻指“幸运的人”;big dog(大狗),喻指“大亨、要人、保镖”;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等。

英语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

例如:在学习食物时,教师可以适当比较中西方饮食习惯、饮食文化;在讲到圣诞节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到大量的图片,比较中西方节日的不同,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

英语教师可以在语法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例如:汉语说“一片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 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 是一个不可数名词。

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

例如:定期举办英语口语演讲比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或者圣诞节这天在教室里摆上圣诞树,并在窗户、门上都贴上merry christmas 等祝福语,营造节日的气氛;教师扮演father christmas,给同学们发放礼物并致以节日的问候并给学生讲解father christmas的由来以及英语国家的人过圣诞节的习俗。

总之,英语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向学生渗透中英文化差异,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外国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