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合集下载

中国外语教育跨文化参考框架

中国外语教育跨文化参考框架

中国外语教育跨文化参考框架
中国外语教育跨文化参考框架(以下简称“跨文化参考框架”)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一项指导外语教育的框架。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跨文化参考框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核心能力:
一、跨文化意识:学生应该具备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避免文化冲突以及误解。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价值观、社会习俗等,进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二、跨文化知识:学生应该具备对外国文化的基本了解和掌握。

学生需要了解外国文化的特点、文化交往的方式和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跨文化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包括对跨文化交际场景的适应能力、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说话和听取信息的能力等。

四、跨文化态度:学生应该具备积极的跨文化态度,包括开放、虚心、尊重、包容、理解和欣赏等。

五、跨文化评价:学生应该有能力观察、分析和评价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优缺点,以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跨文化参考框架提供了对外语教育教学和教材编写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外语教育考核试卷

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外语教育考核试卷
6.在跨文化交际中,以下哪个因素对交际效果的影响较大?()
A.语言能力
B.文化背景
C.年龄
D.财富状况
7.以下哪个选项是外语教育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A.重视语法教学
B.重视词汇教学
C.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D.强化阅读训练
8.以下哪个国家在商务交际中重视时间效率?()
A.意大利
B.日本
C.墨西哥
20.在跨文化交际中,以下哪个能力是初中生需要重点培养的?()
A.语言能力
B.文化意识
C.学术能力
D.体育能力
(注: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实际考试题目可能有所不同。)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些方式可以帮助初中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B.交际习惯
C.价值观念
D.年龄差异
4.以下哪些教学方法适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A.案例分析法
B.小组讨论法
C.文化沉浸法
D.语法翻译法
5.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以下哪些做法是恰当的?()
A.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
B.避免使用可能会引起误解的俚语
C.坚持自己的观点,不顾及对方感受
D.愿意学习对方的文化特点
A.美国
B.中国
C.德国
D.法国
4.当遇到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时,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A.强调自己的观点正确
B.保持开放心态,试图理解对方
C.避免进一步交流
D.忽略文化差异,继续深入讨论
5.以下哪种方式不利于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A.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研制

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研制

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研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能力在外语教育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本文旨在研制一份《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以期为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教学参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全球化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首先阐述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及其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当前外语教育中跨文化能力教学的现状与挑战,进而提出研制教学参考框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学参考框架的研制过程、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以期为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跨文化能力定义与内涵跨文化能力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在全球化语境中有效交际、理解、适应和参与多元文化环境的能力。

这一定义不仅涵盖了语言层面的交流,更强调了对不同文化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

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等多个方面。

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认知深度,能够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尊重其多样性。

文化知识则涉及对目标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

文化技能则是指在实际交际中能够运用得体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交际策略则强调在跨文化交流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采用各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如文化适应、文化解释等。

在外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为他们在全球化时代取得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研制一套科学、系统的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对于指导外语教学实践、提升外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的研制原则在研制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全面性原则:参考框架应涵盖跨文化能力的各个维度,包括但不限于文化意识、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策略、跨文化情感与态度等。

论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m sgtoe e 0.(我们一定要聚聚。”, utet t rOn”“ g h s )中国留学
生 以为美国人是邀请他们吃饭,结果等 了很久却不见兑 现,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句客气话。正式邀请比客气话要具 体得 多 , 一般应 包括具体 的时间 、 地点 , “o et m 如 Cm y o hm r inr et r a i t ( 下星期五晚上来我家 o e o ne x Fi yn h. “ f d n d g ” 吃饭。 )而第一句话听起来很像是邀请, ”。 但没有具体 的时 间和地点 , 就不能看作是邀请。英语中有关邀请的文化规 则不容易掌握, 所以引起了中国留学生的误解。 再如 , 在中国一所学校里 , 一个中国学生对刚讲完课 的五十多岁 的英 国教 师说 :Y ur o , u yua tl “o ’ l bt o r sl e d e i
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 、 传统习俗、 生活方式、 文
学艺术、 行为规范、 价值观念等。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 背景人们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根据交际时所 处的文化环境和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 , 在理解并尊重交际
双方文化身份的前提下, 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 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和素养 , 是可以
强,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际, 即跨文化交际, 已 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英语作 为一门 公认的国际通用语言 ,是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
不必操心。 )这个例子就反映了中西文化差异。 ”, 中国有尊 老敬老的习俗 , 老年、 长寿是吉祥的象征。 许多含有“ 字 老” 的称呼表示敬意 , 如老王、 李老、 老伯、 老太太、 老先生、 老 寿星等。而西方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 , 只有参与竞争且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文化。

但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经常困扰学生们学习英语,通过分析在语言范畴内的汉英差异产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障碍,对在英语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交际能力一、语言与文化(一)什么是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际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学习一种语言实质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教授英语就面临着两种文化相碰撞和融合的过程。

这些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不易接受,严重阻碍了他们正确得体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因此,通过分析汉英文化差异,研究如何更好地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

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

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

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

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

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

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

可以说,研究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三)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原则相互尊重是基础。

任何语言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在源远流长的长河中形成了各自的表达方式。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对比他国与本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对比并真正了解他国与本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应该先从称谓、介绍、问候、结束语、谦虚、赞许、话题讨论、做客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借助这种对比方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加深对他国与本国文化差异的深刻了解。

(二)阅读原文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一般存在以下两种问题:第一,学生在阅读一篇相对比较简单的外文时,不仅没有生僻的单词,而且语法比较简单,却难以真正理解外文的整体大意,选择题经常出现错误;第二,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经常受本国语言的影响,写汉语形式的英语文章,其原因是学生自出生接触的就是国语,在外语学习时未受到语言环境的熏陶,不能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了解他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所以在进行外语阅读与写作的时候受本国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的影响是必然的。

强化学生对外国文化及社会文化人事的最好方式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原文阅读。

在阅读原文的时候,学生会发现许多本国人们难以认可、匪夷所思的他国风俗习惯于社会现象,老师们就可以借此向学生简单地说明他国人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婚姻家庭观念等社会文化。

(三)了解习惯用语与词汇的文化背景习惯用语与常见词汇是语言中比较能表现国家文化特点的元素,内涵丰富,外延性较好。

实际上,汉语和英语中许多习惯用语与常见词汇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文化背景,有着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色与文化特征。

一些习惯用语与常用词汇表现出中外文化的显著区别,因此了解习惯用语与常见词汇能清楚地认识中外文化之间的显著区别,同时进行对比,就能比较详细地、深刻地了解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相同点与区别。

(四)充分运用校园英语资源,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1.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话剧表演是学生了解他国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改编为话剧,让学生在话剧表演中、英语故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借助这些活动,加强学生对他国文化魅力的理解与感知,同事锻炼了其英语运用技能。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序 :先 男后 女 ;先 少后 老 ;先 低后 高 ;先客 后 主 ;先 小姐 后太 太 ; 先 近后 远等 。 3 心 ( h wn ocr ). . 关 S o igcn en 教材 中有这 样 对话 : ( 个小 女孩 一 语 能顺 利地 进行 交 际 。在跨 文 化交 际 中 ,交 际的双 方若 不 能进 入 同 问一个 老太 太 )Gr i:H w o r o?Wo n A ,iS c t l o l a yu d e ma . h t s r . ’a e e汉 文化 背景 之 中 ,就容 易产 生 不解 或误 解 ,从 而使 交 际失 败 。语用 失 误却 不会 被 象语 法失 误 一样 看待 。如 果 一个 能说 一 口流 利外 语 的 语 里可 以对 任 何人 发 问 : “ 几岁 了? ” 以表示 关心 和 亲切 ;而在 你 人 出现 语用 失误 ,他很 可 能会 被认 为 缺乏 礼貌 或不 友好 。他在 交 际 英 语 国家 ,除 了对 小 孩 ,人 们 不轻 易 问一 个 成 年人 特别 是 女 士 或 中的失 误便 不会 被 归 咎于语 言 能力 的 缺乏 ,而 会被 归 咎 于他 的粗鲁 老 人 的年 龄 ,以 免 冒犯 他 人 隐 私权 。所 以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要 避 免
j 。 外阚谈 攀 l

跨文化 交际 能 力与 中学 英语 教学 的关 系
李振 英
( 津县北岭 中学邮编 ,山东 利津 利 274) 5 4 5
1 呼 ( drsi )。称 呼习惯 方 面 中西 习惯 也不 大 一样 。英 . 称 A des g n 我 们知 道 ,语 言 与文 化有 着 密切 的联 系 ,语 言是 文化 的重要 载 ,女士 称 为 M s 未 婚 ) Mr 已婚 )。如 i s( 或 s( 体 。教师 在教 学 中应 处理 好 二者 的关 系 ,努力 使 学生 在学 习英 语 的 语 国家 常把 男 士称 Mr ,这 是 英 国女权 运 动 的 过 程 中 了解外 国文化 ,特别是 英 语 国家 的文 化 ;帮助 他们 提 高理 解 果 在 不 明对 方是 否 已婚 的情 况 下 ,可用 Ms s s r 通 和恰 当运 用 英语 的 能力 ,不 断拓 展 文化视 野 ,加 深对 本 民族 文化 的 产 物 。需 要注 意 的是 :Mi可 单 独用 以称 呼女性 ,M  ̄Ms 常是 与

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培养

的素 质体 系 ,如何 培养 适应 国 家未 来发 展需 3 . 价 值观 念 的差 异 重 视每 个人 在家 庭社 会 中的位 置 ,强 调家 的 要 的国 际化人 才 ,是 当今 高等 教育 迫切 需要 价 值 观 念 可 以 说 是 跨 文 化 交 际 的 核 观 念 与感情 。西方文 化 由于 一直 尊重 个人 的 解 决 的重 大课 题 。为社 会提 供 既具 有某 一专 心 。价 值 观 念 决 定 了人 们 会 有 什 么样 的信 观 念 ,他 们 从 小 就 接 受 了 “ 独 立精 神 ” 教 业 知 识又 具备 跨文 化交 际 能力 的 国际化 通用 念 和 态 度 ,决 定 了人 们 如 何 进 行 交 际 。 无 育,和 家庭 的感 情较 为淡 薄 。美 国父 母相 当 型人才 ,既是 高校 人才 培 养面对 的 重点 和难 论 是 语 言 交 际 、非 语 言 交 际 ,还 是社 会 交 点 ,也是 国 际社会 对人 才提 出的新 要求 。 往 ,无 一不 受到 价值 观 的支配 。如 英美 人普 随 着对 语 言 与 文 化 教 学 并 重 进 行 认 识 遍 崇 尚个 人 价 值 至 上 ,喜 欢 体 现 个 性 化 的 的深化 ,笔者 认为 不能 再将 语 言教 学简单 地 自我 和 自我 肯 定 , 自 由表 达 内心 情 感 而不 看 作 是对 语言 知识 的传 授 ,而是 要将 语 言能 受 外 界 约 束 。 比如 好 莱 坞 影 片 中 的蜘 蛛 侠 力 与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视 为 相 互 联 系 的统 一 ( S p i d e r m a n ),就 强 烈体 现 了英 美人 的个 体 ,并培 养 学生在 具体 的跨 文化 交 际 中灵活 人英 雄 主义 ,而 个人 英雄 主义 正是 英美 文化 尊 重孩 子 的行动 自由 ,在 大原 则 的范 围 内, 任 子 女 自由发展 。对 中 国人来 说 ,美 国思 维 似 乎冷 漠 、不讲 人情 ;而 西方 人 认为 中 国人 思 维 模 糊 不 清 。影 片 在 表 现 中美 差 异 的 同 时 ,也 表达 了对 文化 趋 同、文 化 融合 的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
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作为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它反映一
个民族的特征,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具有稳固性和民
族性。
文化是人类群体整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主要成分是符号、价值
和意义、社会规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事物信息的一种标志,它在生
活中代表一定的信息或意义。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使用符号
的能力。价值观是人们评判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行为的标准,决定着
社会中人们共有的区分是非的判断力。社会规范是特定环境下的行动
指南,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行动。现代文化
学之父美国人类学家Kluckjohn认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系
统,既包括显形式样,又包括隐形式样:它具有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
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人类保存和传播文化主
要通过实物、示范传授、语言讲述、文字记载、文学等方式,直接间
接都通过语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Halliday认
为,语言符号系统是社会符号系统(文化)的部分。语言是种潜在的意
义系统(potentialmeaningsystem),由音位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和
语义系统组成。三者互相实现:词汇系统通过语音而得到实现,语义
则实现文化(社会结构)。所以语言体现文化,是文化的编码手段之一。
我国学者束定芳也认为文化是语言的底座环境。
2

二、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内涵
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CulturewithabigC),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CulturewithasmallC)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
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外语的文化差异表现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国内学者谷启楠教授根
据K.Chastain提出的十四类文化项目和CharlesMorris对语言的三分
法(符号关系、符号意义、符号运用),结合我国实际认为文化表层结
构适用于初级阶段的教学,文化的深层结构适用于高年级学习。文化
的表层结构包括日常交际所必须的项目、礼貌用语、手势语言、日常
各种场合的典型会话等,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社会制度、世界观及
人生观、价值观念(如对于成功、幸福、金钱等问题的看法)、禁忌等。
所以正确理解和把握英汉文化在广义文化即外语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差
异性,有利于外语教师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语言学习与文
化的内涵,从而为实现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打下理论基础。
语言知识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两者需要通过社会载体进行学习与传授。
文化通过语言直接或者间接地记载了使用语言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
而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语包含着各种丰富、繁杂的文化信息,词语
的兴衰从而体现了文化发展的过程。因此,学习语言必然学习相应的
文化。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地理、制度、价值观等存在着差异,而这
种差异通过语言相应的结构形式加以反映,所以学习外语也必须了解
相应的文化和文化本身。
3

三、外语教学本质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是人们借以传达他们在一定社会生活中需要交流
的各种内容的工具。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
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所以,语言和交
际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由于语言所具有的作为文化的表现与
承载形式的特征,不了解该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种语言。
外语教学是从听、说、读、写、译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是在一
种语言的实境中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双语教学,因此当一种语言和另一
种语言进行交流时,实际发生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外语教
学的任务在本质上就是实现不同文化之间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知名
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Brembeck曾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
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重视跨文化因素其作用
在于交际活动中的语言,超语言行为都能得体,能符合交际所在环境
的要求,从而产生理想的交际效果。正如英国专家L.G.Alexander所
言“……我们为之奋斗的是有效的交际”。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英语教
学中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意识提升,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
家文化,有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世界意识。
四、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新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就明确规定要加强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目前广大教师已经意识到外语教
学中融入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文化背景知
识作为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融入语言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把握所学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