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

家庭的孩子身上往往压力较大。 考入大
学 后 ,由 于受 家庭 经 济 状 况 的 制 约 , 他 题 ,也 是 一 项 具 有 挑 战 性 的 系 统 _ 。 I程
社会 应 当加 强对 贫困生 的关注 度
们不能拥 有一个较好 的生 活和学 习条 这 一 问 题 的解 决 需 要 政 府 、 会 、 校 和 帮 助 度 。首 先 . 会 上 的 慈 善组 织 应 社 高 社 件 ,没有多余 的钱在学 习方面进 行投 的 共 同 努 力 。 其 中 , 府 发 挥 的 作 用 尤 当 动 员全社 会 的 力量 , 物 质 上 加 强 对 政 在
21 0 0年第 1 2期 / 总第 2 2期 4
FzA ・ JI Y A HNK I O U EJ A
科 技 教 育
口
王彦平
刘 正 帅
从而促进贫 困生心理健 近 年 来 , 着 高 校 毕 业 生 的 增 多 和 帮助 机 构 , 困 生 就 业 难 对 于 学 校 以 及 及时破除障碍 , 随 贫 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大学生就业 , 其他教育部 门来说也有较大 的责任 。 突 康的发展 . 使其增强 自信 , 现 自我 , 展 提
辅导员 、 主任要加 强对 贫困生 班 本 文通 过对 当前 高校贫 困毕业生 现状 仅仅看 到了贫困生生活上 的困难 , 而忽 责任 , 物质 上的问题可 的 关 注 . 过 各种 方 式 为贫 困生 争 取 机 通 的分析 ,对高校贫困生 就业难 的成因 、 略了他们 的心理 问题 。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 了阐述 , 并对高 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 , 但心理问题的解 会 。 另 外 , 注 意 提 高 贫 困 生 思 想 道 德 要
了一 定 的 影 响 ,在 将 来 就 业 的 大 环 境 方面对贫 困生进行帮扶 。其次 , 政府可 ( ) 困毕 业 生 自身 方 面 四 贫 作 为 贫 困 生 , 排 除 自卑 感 , 极 要 积
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指经过政府认定的特定家庭贫困人口,他们因家庭困境而失去平等就业机会。
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作为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一部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挑战。
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背景较为贫困,在求职中面临更多的歧视和困难。
研究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以及有效对策,对于改善他们就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问题,并找到解决途径,本研究旨在对其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对策,并提出政策支持与帮扶、就业指导与培训等具体举措,以促进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实现就业和自我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分析影响其就业的因素,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促进其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本研究也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推动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深入研究,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改善。
通过对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对策的探讨,帮助这一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 正文2.1 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和格式要求等等。
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和生活条件较为艰难。
就业是他们毕业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这部分毕业生往往面临就业困难。
这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社会视野狭窄的问题。
他们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可能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就业市场,导致对于自身发展方向的认知不足。
浅谈云南省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云南省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
学生人数的增加给高校就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贫困生。
云南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选择考入高校,但在就业过程中却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云南省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原因1.云南省经济欠发达。
就业市场发展不足,各行各业的就业机会有限,就业压力较大。
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贫困生在找工作方面更加困难。
2.贫困生就业技能不足。
贫困生大部分都来自特殊的家庭背景,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对于职业技能缺乏实际经验和技能的掌握,而这些是进入职场必备的积累和素养。
3.个人素质不足。
有些贫困生因在家庭中习惯于被照顾,所以在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方面面临的困难很大,这使他们无法适应一些岗位和工作环境。
4.社会心理压力。
贫困生忧虑和不安是他们找工作时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通过教育和支持,需要降低他们的不安全感和提高他们的信心。
5.岗位需求与个人意愿不符。
岗位需求与个人意愿不符是之间产生职业失落感的原因,这种情况下,贫困生很快就会失去信心,而且对于未来的职业道路也很迷茫。
二、对策1.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云南省高校应该加强对贫困生的职业教育。
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如公开课和实习机会等。
2.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学校应该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服务,包括招聘信息收集,职业咨询等,并与社会保持良好合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3.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合理的优惠政策,如为贫困生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求职平台、职业网站和职业培训等服务,提供职业培训班和技能提升课程。
同时,可以在就业过程中为贫困生提供一些财务援助或补助。
4.加强心理辅导云南省高校应该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咨询课程,让学生能够及时舒缓心理压力,恢复自信,增强值得感和价值感。
贫困生现状问题分析及帮扶政策探讨

贫困生现状问题分析及帮扶政策探讨【摘要】贫困生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面临着生活困境、教育落后等诸多问题。
本文从贫困生现状分析、帮扶政策现状、存在问题分析、有效帮扶政策探讨以及帮扶政策建议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社会背景的介绍和问题意义的分析,深入探讨了贫困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针对现有的帮扶政策进行剖析,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帮扶政策建议,包括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帮扶机制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为解决贫困生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为未来建设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进行展望。
【关键词】贫困生、现状问题、帮扶政策、背景介绍、问题意义、存在问题、有效帮扶政策、帮扶政策建议、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生是指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正常接受教育的学生。
我国教育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全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教育扶贫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生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在贫困地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面临着辍学、辍学后无法再次入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权利。
制定有效的帮扶政策,解决贫困生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教育公平,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深入研究贫困生现状问题,探讨有效的帮扶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教育问题。
.1.2 问题意义贫困生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家庭贫困、生活困难等因素,面临着接受教育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缺乏基本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容易辍学或无法完成学业,影响其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的能力。
针对贫困生问题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决贫困生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贫困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帮扶和支持,容易走上犯罪和不良行为的道路,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帮助贫困生摆脱困境,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入大学,然而大学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变少、工作难找、竞争激烈等方面。
那么,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毕业人数增加导致就业岗位不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而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过多,毕业生就业求职难度增加,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就业政策制定与落实,不断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同时,学校应该更为注重培养实用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降低就业难度。
二、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服务业、创新型企业为主的新就业模式越来越普及。
然而,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传统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就业机会已经非常有限,造成了供求矛盾突出。
对策:学校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需求的深入了解和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大学生也要调整自己的职业观念,合理把握就业市场趋势,把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三、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相对的求职决心和机会较少。
对策: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就业扶贫政策,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回到本地区发展。
可以通过免息贷款、创新创业园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鼓励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
四、大学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有些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策:大学应该加强与社会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8页文档资料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84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急剧增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就业过程中总体处于弱势地位。
据相关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与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好的学生相比,通常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具体表现为就业率低、签约时间滞后、工作岗位较差等。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若能顺利就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而且能够担负起整个家庭的生活开支,从深层意义上讲,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群体特点,来探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继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就业,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对许多贫困家庭而言,不仅要面临高昂的学费、生活费,就是求职过程中的花费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这主要包括报名与培训的费用、制作精美简历的费用、个人形象包装的费用、交通通信费等,这些俨然已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另一个经济负担。
与其他学生相比,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更高,他们渴望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以改变自己家庭贫困的局面。
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早日就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报酬,以偿还助学贷款、回报家庭,但就业难的现实,使就业成本不断增长。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往往因较大的求职花费等经济因素,错失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因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由于其贫困的特征,特?e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就业能力不足、社会资源匮乏、心理因素、社会偏见等多种原因,与一般毕业生相比,他们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和生存压力,相对更难就业。
2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有着其自身的群体特点。
困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因素,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无法摆脱经济窘困给学习、心理、价值观等思想状况带来的影响。
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援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数 1 5 %~ 2 5 %¨ , 2 0 1 3年全 国普 通高 校毕 业 生 人 数达 到 了 6 9 9万人 , 那 么其 中约 有 1 0 4~1 7 4万 贫 困毕业 生加 入 了原本艰 难 的求 职大军 中。高 校 毕 业生 当 中的贫 困生 , 是 当前求 职 大 军 中的 弱 势
随着高校贫困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政府和高校需要动员更多社力量对贫困大学生施以援手持续适度地加大经济资助力度不断完善奖助减免补贷多层次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将经济资助贯穿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心理素质培养专业知识掌握与运用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提升等环节和全过程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得到缓解就可以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前为就业做好准备工作
3 . 高校 贫 困毕业 生心 理承 受力 的脆 弱性
上的“ 单 困生 ” 、 “ 双 困生 ” 甚至 “ 多 困生 ” 。
贫 困生背 负 了过高 的期 望 , 对 就业 区域 、 就业 待 遇 等 过于看 重 。对 贫 困家 庭 而 言 , 就 业 难 和 培 养 成 本 之间显 得极 其 不 和 谐 。调 查 显示 , 贫 困生 更 多 的是选择 沿海 城 市 或 者 是 省会 城 市 , 而不 愿 意 去
为浓厚 。
提 升 。鉴于 以上 问题 , 贫 困生 即使仓促 就 业后 , 也 疲 于应对 职 场 压力 与 挑 战 , 不 能 保 持 职业 可持 续 发 展 的潜 力 , 难 以较好 实现其 职业 生 涯发 展 。 二、 当前 贫 困生就 业援 助工 作存在 的 问题 目前 针对 高校 贫 困生 的就业 援助 以经 济援 助 ( 如 高校 择 优 给 贫 困 毕 业 生 一 定 的求 职 补 助 ) 和 政 策援助 ( 如 政 府 出 台 就业 安 置 、 扶 助 优 先 就 业 政策) 为主 , 这 种援 助 方 式 是 必要 的 , 但 如将 其 置 于 不适 当的位 置 , 则 会 产生一 系列 问题 。
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个人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大 学 生 就 业 贫 困大 学 其 生对
个 人 因素 对 策 分 析
Ab t a t o r su e t i c r g , a a p ca g o p i sr c P o t d n s n o e e s s e il r u , n t
cl g rdae jbdfc l ni n e tte m l met o ee a uts” ii t v om n.h ie po n l g o f u ”e r r y
关注 造 成 贫 困 生就 业难 的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 . 文 就 影 响贫 本
困 大 学 生 就 业 的 个 人 因素 进 行 分 析 . 针 对 经 济 、 力 以及 并 能 心理 这 三方 面 影 响 因素 . 出 了一 些对 策 和 建 议 提
困
关键词
On h I d v d a El me t o P o Co l g S u e t ’ t e n i i u l e ns f o r l e td ns e Em p o m e t a d Is Co n e m e s r a y i / h a g l y n n t u t r a u e An l s /Z u n 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o rsu e t t n lz e s n l a tr , d frt e e o o , fp o t d n s oa ay ep ro a co s n c n my f a o h c p c t,n s c o o ia i a t o h s h e a tr u a a i a d p y h lgc l mp c f t e e t r e f co s p t y f r r o o n e me s r sa d s g e t n . o wad s me c u tr a u e n u g si s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高等教育学论文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张宁杨楠黄海洋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贫困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界定贫困生在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进一步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必要支撑,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和社会文化的连续进步促进社会文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没有摆脱贫困,得不到必要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贫困的问题不容忽视。
尤其是进入到20世界9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由免费开始向缴费过度,贫困生现象越来越普遍,影响也越来越大。
所以,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事关社会民生的社会问题。
关注贫困生问题,尤其是贫困生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当前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有人认为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
有资料指出,根据我国高校的不完全统计,在读大学生中大概有20%属于贫困大学生。
因此,在进行贫困生界定的过程中,参照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教育部文件解释,认为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学生中,因为家庭收入少,支付
教育费用困难或者不能支持教育费用的学生。
教育费用主要指学杂费和生活费。
贫困生的一般分为三个层级:一般贫困、贫困和特殊贫困,其中一般贫困是指学生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家庭发生突发事故致使暂时性经济紧张,需要借钱缴费,面临暂时困难;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收入少,只能缴纳一部分学费,其基本生活费低于基本生活保障;特殊困难学生是指没有家庭经济来源,靠借债上学的学生,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学生。
为研究方便,本文界定“贫困生”“特殊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
2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推进。
社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就业岗位增加的有限性与日益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遭遇着激烈的挑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家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贫困生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和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强烈愿望,作为高校弱势群体,就业越发困难,已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目前,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相对弱势,主要表现如下:2.1选择相对单一,贫困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毛入率增加,高校毕业生连年增长,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紧张,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在此背景下,贫困生作为高校“弱势群体”,没有较好的家庭背景和广范的社会资源,在就业选择上既保守又相对单一,贫困毕业生考研的比例低于非贫困生考研的比例,他们更愿意直接就业。
贫困毕业生选择倾向于比较稳定的机关和单位,希望通过毕业择业求得一份相对固定或者所谓的“好工作”。
在求职途径选择上,贫困毕业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学校推荐来获得机会,而对于参加地人才市场和依靠朋友介绍的择业途径很少。
所以,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更多实际困难,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2缺乏清晰定位和自我规划,就业观念保守
受家庭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一些贫困生在择业时思想包袱较重,观念仍然比较传统。
很多贫困生欠缺职业规划,几乎不考虑未来的职业目标,他们对自身定位不准确,择业目标不明确,往往脱离社会实际需求,在择业过程中急功近利,同时部分贫困生期望值过高造成就业障碍,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特别是“上大学=成功=国家精英”的传统思想的约束,致使部分贫困生在择业过程中讲求实际。
他们希望到一线城市就业,并且是收入良好的大企业、大机关,不愿意回到家乡,愿意下基层,更不愿意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
然而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却又容易优柔寡断、盲目从众和听天由命,对于自己的未来很焦虑,缺乏高层次的憧憬和追求,错失就业机会。
2.3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较弱
竞争能力不强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越来越重视求职者的实践、语言表达和沟通、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性格气质、特长才艺等方面。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或经济教育条件较差的地区,加上经济困难,在用人单位较看重的外语口语、计算机应用、文体特长等方面较其他学生明显差距,另外部分贫困生与人沟通较少,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自我展示能力较差。
然而除了专业和学历,这些综合技能恰恰不是多数贫困生所擅长的。
这些要求使得毕业生特别是贫困生望尘莫及,很难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3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3.1社会资源缺乏
社会资源是一种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由形形色色的社会关系所组成.人们以“人情法则”为指导进行社会交换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社会资源。
这种社会资本在
就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毕业生依靠父母多年积累的社会资本获得就业信息与工作机会。
由于高校贫困生一般都是来自农村和城市下层,生活圈子狭窄,社会资本的数量与质量相对较少,他们依靠家庭资源和个人社会资本支持就业的资本量都很小,在求职中几乎没有社会资源可利用,因此在就业处于不利地位,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就业率,成为影响贫困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3.2经济能力有限
贫困生家庭积极状况不佳,生活窘迫,往往要靠助学贷款或者勤工助学来完成学业。
所以他们在就业出路选择上,会选择成本较低的出路,比如直接找工作,很多贫困生迫于家庭压力,很少选择考研。
此外,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增长的就业成本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根据《京华时报》与新浪考试频道联合推出的“毕业生就业成本调查”结果显示。
在参与调查的3504名毕业生中,约有1/3的大学生就业成本超过2000元。
3.3个人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家庭以及个人经历影响,贫困生个人素质和能力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第一,知识面窄,结构不合理。
贫困生大多数来自贫穷的农村或边远的地区,由于教育水平低、教育资源的缺乏,大多数大学贫困生的知识面窄、英语水平低、计算机能力差等。
第二,就业心理“贫困”,抗压能力差。
高校贫困生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在与高校家庭富裕学生对比中产生反差,无形中形成彼此攀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易于悲观、焦虑,对贫困生健全人格形成极为不利。
第三,个人就业竞争力缺乏。
由于贫困生的不自信、怯懦的心理,进入大学后,
面对精彩的大学生活,本能地产生一种害怕、排斥的情绪,不愿参加各种活动,甚至回避着各种社交活动。
因而在人际交往、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上比较欠缺。
一部分贫困生虽有参加各种学习和社交活动的想法,但是却由于需要用钱退却。
(下转第181页)
参考文献
[1]朱艳丽,李庆波,刘晓蕾.制约贫困生就业的因素分析[D].河北企业,2008(7).
[2]莫军成,陈默.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探析[D].前沿,2007(3).
[3]周剑乎.贫目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D].社会科学战线,2005(4).
[责任编辑: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