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盐类水解三大守恒
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知识总结

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知识总结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呈酸性;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呈中性。
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弱酸强碱盐,水解显碱性CH3COONa= CH3COO−+ Na++H2O H++ OH−CH3COOHCH3COONa + H2O CH3COOH + NaOHCH3COO− + H2O CH3COOH + OH−强酸弱碱盐水解NH4Cl = NH4++ Cl−+H2O OH−+ H+NH3·H2ONH4Cl + H2O NH3·H2O + HClNH4+ + H2O NH3·H2O + H+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弱酸弱碱盐:双水解,水解程度增大。
1、盐类水解(hydrolysis of salts):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中。
2、盐类水解的实质: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酸+ 碱盐+ 水3、盐类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4、盐类水解的类型及规律由强碱和弱酸反应生成的盐,称为强碱弱酸盐,含有以下(CH3COONa)CO32-、PO43-、S2-、SO32-、ClO-、F-,弱酸根的盐,常会发生水解。
NH4Cl可以看作是强酸HCl和弱碱NH3·H2O反应生成的盐,我们把这种盐叫做强酸弱碱盐。
类似这样的盐还有Al2(SO4)3、FeCl3、CuSO4等。
由于NaCl电离出的Na+和Cl-都不能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所以强碱强酸盐不能水解,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因此其溶液显中性。
强酸强碱盐、难溶于水的盐不水解。
对于弱酸弱碱盐(NH4Ac),由于一水合氨和醋酸的电离度相近,因此铵离子、醋酸跟离子水解程度相近,从二溶液显中性。
(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2) 组成盐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例如,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种盐溶液,NaA和NaB,其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则酸HA 和HB的相对强弱为HB>HA,这条规律可用于利用盐的pH值判断酸性的强弱。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溶液中的守恒原理及应用 人教版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溶液中的守恒原理及应用一. 本周教学内容:1.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2. 溶液中的守恒原理及应用(一)盐的水解实质当盐AB能电离出弱酸阴离子(B n-)或弱碱阳离子(A n+),即可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从而促进水进一步电离。
思考:pH=7的盐溶液中水的电离是否一定相当于该温度下纯水的电离?提示:可有两种情况:①强酸强碱正盐溶液:“无弱不水解”,对水的电离无影响②弱酸弱碱盐溶液:弱碱阳离子和弱酸阴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当,即结合水电离出的OH-和H+能力相当,也即相应弱碱和弱酸的电离程度相等。
尽管溶液中[H+]=[OH-]=1×10-7mol/L(室温),但水电离出的[H+]水=[OH-]水>> 1×10-7mol/L。
故水的电离受到的促进程度仍然很大。
(二)影响水解的因素内因:盐的本性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弱弱都水解,无弱不水解外因:浓度、温度、溶液酸碱性的变化(1)温度不变,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2)浓度不变,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3)改变溶液的pH值,可抑制或促进水解。
(三)比较外因对弱电解质电离和盐水解的影响。
(四)强碱弱酸酸式盐的电离和水解1. 以H m A n-表示弱酸酸式盐阴离子的电离和水解平衡.2. 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碱性:NaHCO3、NaHS、Na2HPO4、NaHS.酸性:NaHSO3、NaH2PO4此类盐溶液的酸碱性可由下列情况而定。
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酸性(如NaHSO4)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程度的相对大小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酸性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碱性(五)盐类水解的应用1. 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强弱如何比较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种盐溶液的pH大小?例如HCOONa、CH3COONa、Na2CO3∵电离程度:HCOOH>CH3COOH>HCO3-∴水解程度:HCOO-<CH3COO-<CO32-pH大小顺序:Na2CO3>CH3COONa>HCOONa.思考: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②CH3COONa,③NaAlO2三种稀溶液的pH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该怎样?2. 比较盐溶液中离子种类的多少?例: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A.KClB.Mg(OH)2C.Na2CO3D.MgSO4解:此题涉及到物质溶解性、盐的水解等知识.往往对盐的水解产生一种错误理解,即CO32-因水解而使CO32-浓度减小,本题已转移到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多少的问题上。
人教高中化学 选修四 3.3.1 盐类的水解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盐类的水解(一)水解规律简述为: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弱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等强显中性1.正盐溶液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③强酸强碱盐呈中性④弱酸碱盐不一定2.酸式盐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酸性(如NaHSO4)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酸性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碱性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NaHCO3、NaHS、Na2HPO4、NaHS.酸性(很特殊,电离大于水解):NaHSO3、NaH2PO4、NaHSO4(二)影响水解的因素内因:盐的本性.外因:浓度、温度、溶液碱性的变化(1)温度不变,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2)浓度不变,湿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3)改变溶液的pH值,可抑制或促进水解。
(三)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考点 1.判断或解释盐溶液的酸碱性例如:①正盐KX、KY、KZ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其pH值分别为7、8、9,则HX、HY、HZ的酸性强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②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②CH3COONa ③NaAlO2三种溶液的pH值相同。
那实验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考点2.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大小关系.(1)一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相对大小①当盐中阴、阳离子等价时[不水解离子] >[水解的离子] >[水解后呈某性的离子(如H+或OH—)] >[显性对应离子如OH—或H+]实例:a:CH3COONa. B:NH4Cl②当盐中阴、阳离子不等价时。
要考虑是否水解,水解分几步,实例Na2CO3:考点3.溶液中各种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代数和为零。
(2)物料守恒(原子守恒):即某种原子在变化过程(水解、电离)中数目不变。
(3)质子守恒:即在纯水中加入电解质,最后溶液中[H+]与其它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式(由电荷守恒及质子守恒推出)练一练! 写出0.1mol/L Na 2CO 3溶液中微粒三大守恒关系式。
盐类水解及三大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二、知识讲解考点1盐类的水解(1)盐类水解的实质: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显示出不同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特点: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注意:a.弱酸弱碱盐也能水解,如CH3COONH4、(NH4)2S水解程度较NH4Cl、CH3COONa大,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但不能水解完全.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由水解生成酸、碱的相对强弱决定,如CH3COONH4溶液pH = 7。
b.酸式盐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要看其电离和水解的相对强弱.若电解能力比水解能力强,则水溶液显酸性,如NaHSO3、NaH2PO4,NaHSO4只电离不水解也显酸性.若水解能力超过电离能力,则水溶液显碱性,如NaHCO3、Na2HPO4、NaHS。
考点2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内因:盐本身的性质外因: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以促进水解,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外加酸碱: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以FeCl3和CH3COONa为例a.Fe3+ + 3H2O Fe(OH)3 + 3H+H+数pH Fe3+水解率现象条件移动方向升高温度向右增降增大颜色变深(黄变红棕)通HCl 向左增降减小颜色变浅加H2O 向右增升增大颜色变浅加Mg粉向右减升增大红褐色沉淀,无色气体加NaHCO3向右减升增大红褐色沉淀,无色气体加少量NaF 向右减升增大颜色变深加少量NaOH 向右减升增大红褐色沉淀b.CH3COO- + H2O CH3COOH + OH-c(CH3COO-) c(CH3COOH) c(OH-) c(H+) pH 水解程度升温降低升高升高降低升高升高加水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升高考点3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要考虑溶液中其他离子对该离子的影响。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盐类水解知识点总结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

水解中和盐类的水解1.复习重点1.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2.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关系及守恒原理2.难点聚焦(一)盐的水解实质与中和反应的关系:盐+水酸+碱(两者至少有一为弱)(二)水解规律简述为:有弱,无弱,具体为:1.正盐溶液①强酸弱碱盐呈②强碱弱酸盐呈③强酸强碱盐呈④弱酸碱盐2.酸式盐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如NaHSO4)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碱性: .酸性(很特殊,电离大于水解):NaHSO3、NaH2PO4、NaHSO4(三)影响水解的因素内因:外因:浓度、温度、溶液碱性的变化(1)温度不变,浓度越小,水解程度 .(2)浓度不变,温度越高,水解程度 .(3)改变溶液的pH值,可。
(四)比较外因对弱电解质电离和盐水解的影响.HA≒H++A——Q A—+H2O≒HA+OH——Q温度(T)T↑→ T↑→加水增大[H+]增大[OH—]增大[A—](五)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考点 1.判断或解释盐溶液的酸碱性例如:①正盐KX、KY、KZ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其pH值分别为7、8、9,则HX、HY、HZ的酸性强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②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②CH3COONa ③NaAlO2三种溶液的pH值相同。
那实验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2.分析盐溶液中微粒种类.例如 Na2S和NaHS溶液溶液含有的微粒种类相同,它们是Na+、S2—、HS—、H2S、OH—、H+、H2O,但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不同.考点2.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大小关系.(1)一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相对大小①当盐中阴、阳离子等价时[不水解离子] >[水解的离子] >[水解后呈某性的离子(如H+或OH—)] >[显性对应离子如OH—或H+]实例:aCH3COONa. bNH4Cla. >>>b. >>②当盐中阴、阳离子不等价时。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盐类水解之三大守恒书写方法课件

2c(Na+) = 3c(CO32 - + HCO3- + H2CO3)
3.应用
例:CH3COOH滴入NaOH溶液中,整个过程中 ① CH3COOH + NaOH ②NaAc ③ NaAc +CH3COOH 任何时刻的电荷守恒均为:
c (Na+) + c ( H+ ) = c (CH3COO– ) + c ( OH– ) 上述过程中,
①pH<7时: c (Na+) ②pH<7时: c (Na+) ③pH>7时: c (Na+)
例NH4Cl溶液: 2H2O
NH4+ + H2O
H3O + + OH–
NH3 ·H2O+ H+
H3O+(H+) 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 NH3·H2O、OH– 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
c(H+) = c(OH-) + c(NH3•H2O)
三、质子守恒
方法二,零水准法
1. 零水准(质子参考水准)的选择
2.以零水准为基准判别质子得失,绘出得失质 子示 意图 (得H+写在左边;失H+写在右边)
岂生能无尽 一如锥人土意,常,但有求四无海愧心我。心. 天以才天是 下由为于己对任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
水解的三大守恒知识

水解的三大守恒知识
一、电荷守恒: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1.概念: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总数
2.注意:离子显几价其浓度前面就要乘上一个几倍的系数
3.指出:既要考虑溶质的电离,也要考虑水的电离,还要考虑盐的水解
4.类型:
二、物料守恒:也叫原子守恒
在电解质溶液中,某些离子能够发生水解或者电离,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这虽然可使离子的种类增多,但却不能使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数目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始终遵循原子守恒。
1.某一种原子(团)的数目守恒:
若已知以下各电解质的浓度均为0.1mol/L
2.某两种原子(团)的比例守恒:此比例来自于化学式且与化学式一致
(三)质子守恒:
(3)弱酸弱碱盐的溶液中:
4.关系:电荷守恒式与物料守恒式相加减可得质子守恒式。
38高中化学系列选修4三大守恒新人教版PPT课件

c(Na+)>c(CO32-)>c(OH-)>c(HCO3-)>c(H2CO3)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要看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4
练习:写出下列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①Na2S溶液
电荷守恒: c(Na+)+c(H+)=2c(S2-)+c(HS-)+c(OH-)
物料守恒 : c(Na+)=2c(S2-)+2c(HS-)+2c(H2S)
质子守恒: c(OH-)=c(H+)+c(HS-)+2c(H2S)
②NaHCO3溶液
c(Na+)+c(H+)= c(HCO3-) + 2c(CO32-)+c(OH-) c(Na+)=c(HCO3-)+c(CO32-)+c(H2CO3) c(OH-) = c(H+) + c(H2CO3)— c(CO32-)
3
3、质子守恒:由水电离产生的H+、OH-浓度相 等。
如Na2CO3溶液中, 由水电离产生的OH-以游离态存在,而H+因CO32水解有三中存在形式H+、HCO3-、H2CO3,有:
c(OH-)=c(H+) +c(HCO3-) +2c (H2CO3)。
同理在Na3PO4溶液中有:
c(OH-)= c (H+) + c (HPO42-) +2c (H2PO4-) +3c (H3PO4)
2
2、物料守恒规律:某元素的原始浓度等于它在 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1.电离理论: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2.水解理论: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一般不超过2‰)。
例如:NaHCO3溶液中,c(HCO3―)>>c(H2CO3)或c(OH―)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守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其实质就是抓住物质变化中的某一个特定恒量进行分析,不探究某些细枝末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种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始态和终态。
利用守恒思想解题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能力,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进行比较可以用守恒法。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是中学化学中常见问题。
这类题目知识容量大、综合性强,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等,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
如何用简捷的方法准确寻找这类问题的答案呢在电解质溶液中常存在多个平衡关系,应抓住主要矛盾(起主要作用的平衡关系),利用三种守恒关系——电荷守恒(溶液电中性)、物料守恒(元素守恒)、质子守恒(水的电离守恒)。
除此之外还有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子守恒、能量守恒等这里只讨论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问题。
}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如(1)在只含有A+、M-、H+、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c(M-)+c(OH―),若c(H+)>c(OH―),则必然有c(A+)<c(M-)。
例如,在NaH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C(Na+)+c(H+)==c(HCO3―)+c(OH―)+2c(CO32―)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2、物料守恒:就电解质溶液而言,物料守恒是指电解质发生变化(反应或电离)前某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电解质变化后溶液中所有含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
实质上,物料守恒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守恒。
)在Na2S溶液中存在着S2―的水解、HS―的电离和水解、水的电离,粒子间有如下关系c(S2―)+c(HS―)+c(H2S)==1/2c(Na+) ( Na+,S2―守恒)C(HS―)+2c(S2―)+c(H)==c(OH―) (H、O原子守恒)在NaHS溶液中存在着HS―的水解和电离及水的电离。
HS―+H2O H2S+OH―HS―++S2―H2O++OH―从物料守恒的角度分析,有如下等式:c(HS―)+C(S2―)+c(H2S)==c(Na+);从电荷守恒的角度分析,有如下等式:c(HS―)+2(S2―)+c(OH―)==c(Na+)+c(H+);将以上两式相加,有:c(S2―)+c(OH―)==c(H2S)+c(H+)得出的式子被称为质子守恒3、质子守恒:无论溶液中结合氢离子还是失去氢离子,但氢原子总数始终为定值,也就是说结合的氢离子的量和失去氢离子的量相等。
)现将此类题的解题方法作如下总结。
二、典型题――溶质单一型1、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解此类题的关键是紧抓弱酸的电离平衡[点击试题]L 的H2S溶液中所存在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H2S溶液中有下列平衡:H2S++HS―;HS―H++S2―。
已知多元弱酸的电离以第一步为主,第二步电离较第一步弱得多,但两步电离都产生H+,因此答案应为:c(H+)>c(HS―)>c(S2―)>c(OH―)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关系是:C(显性离子) > C(一级电离离子) > C(二级电离离子) > 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同样的思考方式可以解决弱碱溶液的问题&2、弱碱溶液[点击试题]室温下,L的氨水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A. c(OH-)>c(H+)(NH3·H2O)+c(NH4+)=L(NH4+)>c(NH3·H2O)>c(OH-)>c(H+)(OH-)=c(NH4+)+c(H+)下面我们以弱酸强碱盐为例,来介绍一下能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解题方法3、能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弱酸强碱型$解此类题型的关键是抓住盐溶液中水解的离子在CH3COONa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c(Na+)>c(CH3COO―)>c(OH―)>c(H+)B、c(CH3COO―)>c(Na+)>c(OH―)>c(H+)C、c(Na+)>c(CH3COO―)>c(H+)>c(OH―)D、c(Na+)>c(OH―)>c(CH3COO―)>c(H+)解析:在CH3COONa溶液中:CH3COONa Na++CH3COO―,CH3COO―+H2O CH3COOH+OH―;而使c(CH3COO―)降低且溶液呈现碱性,则c(Na+)>c(CH3COO―),c(OH―)>c(H+),又因一般盐的水解程度较小,则c(CH3COO―)>c(OH―),因此A选项正确。
一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 > 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外一种离子)#[点击试题]在Na2CO3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解析:在Na2CO3溶液中,Na2CO3==2Na++CO32―,CO32―+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
CO32―水解使溶液呈现碱性,则C(OH―)>C(H+),由于CO32―少部分水解,则C(CO32―)>C(HCO3―),HCO3―又发生第二步水解,则C(OH―)>C(HCO3―),第二步水解较第一步水解弱得多,则C(HCO3―)与C(OH―)相关不大,但C(H+)比C(OH―)小得多,因此C(HCO3―) > C(H+)。
此题的答案为:C(H+)<C(HCO3―)<C(OH―)<C(CO32―)<C(Na+)二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 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二级水解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随堂练习]在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c(Na+) =2c(HS-) +2c(S2-) +c(H2S)B.B.c(Na+) +c(H+)=c(OH-)+c(HS-)+2c(S2-)C.c(Na+)>c(S2-)>c(OH-)>c(HS-)D.c(OH-)=c(HS-)+c(H+)+c(H2S)《[点击试题]判断L 的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解析:因NaHCO3==Na++HCO3―,HCO3―+H2O H2CO3+OH―,HCO3―H++CO32―。
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因此溶液呈碱性,且C(OH―) > C(CO32―)。
由于少部分水解和电离,则C(Na +)>C(HCO3―)>C(OH―)>C(H+) > C(CO32―)。
二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C(电离得到的酸根离子)[随堂练习]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L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CD)A.c(K+)+c(H+)=c(HC2O4-)+c(OH-)+ c(C2O42-)B.c(HC2O4-)+ c(C2O42-)=LC.c(C2O42-)>c(H2C2O4)D.c(K+)= c(H2C2O4)+ c(HC2O4-)+ c(C2O42-)¥[过]下面再让我们利用上述规律来解决一下强酸弱碱盐的问题[点击试题]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Cl-)>c(NH4+)>c(H+)>c(OH-) (NH4+)>c(Cl-)>c(H+)>c(OH-)(NH4+)=c(Cl-)>c(H+)=c(OH-) (Cl-)=c(NH4+)>c(H+)>c(OH-)三、典型题----两种电解质溶液相混合型的离子浓度的判断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溶液混合后生成的盐的水解情况以及混合时弱电解质有无剩余,若有剩余,则应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
下面以一元酸、一元碱和一元酸的盐为例进行分析。
1、强酸与弱碱混合[点击试题]PH=13的NH3·H2O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解析:PH==1的HCl,C(H+)== mol/L ,PH=13的NH3·H2O,C(OH―)== mol/L ,则NH3·H2O 的浓度远大于mol/L ,因此,两溶液混合时生成NH4Cl为强酸弱碱盐,氨水过量,且C(NH3·H2O)>C(NH4Cl),则溶液的酸碱性应由氨水决定。
即NH3·H2O的电离大于NH4+的水解,所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H4+)>C(Cl―)>C(OH―)>C(H+)。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强酸弱碱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弱碱,解题方法与此题相同。
2、强碱与弱酸混合[点击试题]PH=X的NaOH溶液与PH=Y的CH3COOH溶液,已知X+Y=14,且Y<3。
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C(Na+)>C(CH3COO―)>C(OH―)>C(H+)B、C(CH3COO―)>C(Na+)>C(H+)>C(OH―)C、C(CH3COO―)>C(Na+)>C(OH―)>C(H+)D、C(Na+)>C(CH3COO―)>C(H+)>C(OH―):解析:同上,PH==X的NaOH溶液中,C(OH―)==10-(14-X) mol/L,PH==Y的CH3COOH 溶液中,C(H+)==10-Y mol/L,因为X+Y==14,NaOH溶液中C(OH―)等于CH3COOH溶液中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