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教案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总第十七课时)
一目标要求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对氢气的这些性质进行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能源的认识。
二思维联想
1 我们都拿过或看过氢气吹的彩球,松开绑线向上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 我们除了这个现象,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氢气的这一性质?
3 氢气除了这种性质,还具有什么其他性质?
三课堂程序
回忆前面所学的水的电解,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氢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1 阅读p64第一自然段,填写下表:
状态
颜色
气味
密度
熔点
沸点
2 做实验3-6:氢气的燃烧。
实验室通常用锌粒(固体)和稀硫酸(液体)来制取氢气。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氢气?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用烧杯罩住,观察火焰的颜色以及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 做实验3-7:氢气的爆炸。
以上我们点燃的是纯净的氢气,如果不纯的话会怎么样?
取一个去盖、底部钻有小孔的塑料杯,用纸团堵住小孔,用排水法集满一杯氢气,倒置是杯下垫木条是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拿掉堵小孔的纸条,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5 阅读p65,讨论氢气的用途。
a
b
c
d
e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心得体会。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教学反思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教学反思1、《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热情,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及比较分析其中的化学内容。
通过氢气的可燃性,增强对氧气助燃性的理解与认识,并且为后续学习燃烧与燃料进行典型案例的铺垫;通过氢气用途中涉及的氢气的还原性,增强对氧气氧化性的理解与认识,并且为后续学习中形成还原性、还原剂等概念进行初步的`铺垫;通过氢气的爆炸实验,形成可燃性气体必须验纯和如何验纯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中在注重上述知识与技能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围绕本单元的教学中心——启蒙微粒观。
通过氢气的爆炸实验和爆炸极限,适当渗透一些微观粒子运动分析,为宏观到微观的思维分析搭桥,为今后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奠定基础。
总之,教师需要明确,这节课主要学习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是什么?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解决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是整章的重点和难点。
容量较大,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以“气体是怎样进入肺”为题,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容积的变化,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导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的形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问题:呼吸运动是如何产生的?首先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继续探究:肺容积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
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通过一系列探究过程,学生总结出外界气体与肺泡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二课时以“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为题,以问题的形式:气体进入肺泡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导入新课。
演示小实验:比较人体呼出气体和环境中气体的成分的变化。
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多。
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引入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通过演示实验:模拟膈肌运动,得出结论:肺的'容积变大导致吸气而不是因为吸气导致肺的容积变大。
是一大难点,因为牵涉到物理学上的相关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让学生简单的记忆物理学的一个结论,感觉这点处理的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制作一个模拟膈肌运动的简易装置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会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
拓展性课题_最轻的气体(江)

第三单元 水的组成
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氢气 最轻的气体 氢气
拓展 最轻的气体
1783年11月 法国的罗齐 1783年11月,法国的罗齐 达尔朗德乘坐由蒙特哥菲兄 乘坐由蒙特哥菲 埃和达尔朗德乘坐由蒙特哥菲兄 弟发明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 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 弟发明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 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 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 1783年12月,法国的查尔斯 年 月 法国的查尔斯 罗伯特乘另一种气球升上了天 和罗伯特乘另一种气球升上了天 空,并没有用加热空气的方法。 并没有用加热空气的方法。
味的气体, 于水。
。 。 现象是
密度比空气
2、 H2具有可 化学方程式为
3、 H2点燃前必须要____ 点燃前必须要____
4、列表比较H2和O2的性质和用途 5、思考H2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思考H
拓展 最轻的气体
孔明灯
拓展 最轻的气体
氢气的验纯 在点燃氢气之前要先验纯, 在点燃氢气之前要先验纯,以防发生爆炸 验纯的方法? 验纯的方法? 用试管收集完氢气后, 用试管收集完氢气后,用大拇指堵住试管 靠近火焰, 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怎样才是较纯的氢气? 怎样才是较纯的氢气?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 若听到轻微的“ 说明氢气较纯, 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较纯,这 时才可以点燃它。 时才可以点燃它。
拓展 最轻的气体
爆炸极限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 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 均匀混合, 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 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 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 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 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初三化学最轻的气体 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

初三化学最轻的气体 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 课时1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时2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课时1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目标]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纯、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 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氢气的实验室制法1. 原理: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也可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但因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氢气中会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如果实验室用盐酸与锌粒反应来制取氢气,一般需要在氢气的发生装置后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和碱石灰的干燥管来吸收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以得到纯净的氢气。
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Zn ) (H SO 24) ()ZnSO 4 ()H 2 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Zn ) ()HCl ()ZnCl 2 ()H 22. 实验仪器装置:(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决定。
初中阶段有以下两种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加热—固—固型(如图1所示),例如氯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常温—固—液型(如图2所示),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
关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①不使用长颈漏斗的简单装置(如图2所示)。
优点:所用仪器少,操作方便。
缺点:反应物一次装入,中途无法添加,不能让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②使用长颈漏斗的简易装置(如图3所示)。
此装置可在不影响实验的前提下,适量添加酸液。
但使用此装置时必须把长颈漏斗的下端伸到液面以下,利用液封原理防止氢气从长颈漏斗逸出。
③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能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简易气体发生器(如图4所示)。
④其他装置,使用了分液漏斗,如图5所示。
这种装置用分液漏斗的活塞来调节添加液体反应物的多少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具有启普发生器的优点,比启普发生器的用途广。
(2)收集气体的装置气体的性质(主要是密度和水溶性)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根据收集方法进而确定收集气体的装置。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导学案新人教版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学习目标】1.知道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2.了解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及常见的用途;3.体会使用氢气时验纯的重要性及氢气是理想的能源。
【活动方案】活动一、感受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1.观察老师展示的两只气球,判断哪只是氢气球?说出你的判断依据,体会氢气的名称中“氢”的含义?2.阅读P66页第1、2段,结合电解水实验时观察到的氢气,归纳氢气物理性质。
3.趣味游戏:⑴每组派一个代表,各从老师处拿一盒火柴,追逐老师用氢气吹出的肥皂泡,并用火柴点燃它们。
⑵通过刚才游戏及观察到的现象,说说节日放飞很多氢气球时应注意什么安全措施?活动二、研究氢气的燃烧现象及产物1.感知氢气的可燃性观察下列演示实验,实验后完成表格2.了解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与验纯方法阅读P66页最后一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⑴①什么叫氢气的爆炸极限?②判断下列各组混合气体点燃时是否可能发生爆炸?A.氢气、液化石油气 B.二氧化碳、氢气C.煤气、空气 D.酒精蒸汽、氮气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①点燃哪些气体前一定要验纯,为什么?②收集一试管氢气,如何检查是否纯净?活动三、初步了解氢气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观察演示实验,实验后完成表格2.请总结出氢气的化学性质有:⑴具有可燃性:。
⑵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
活动四、了解氢气的用途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感受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热量是等质量汽油的三倍,且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所以氢能是未来理想的能源。
目前世界上氢气年产量为3600万吨,但绝大部分是从石油、煤、天然气中制取的;电解水耗电太多,经济上不合算;构成氢气的氢分子比其它分子更小,所以氢气在普通容器中容易泄露;所以研究以水为原料新的、经济上合理的制氢、储氢方法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研究课题。
⑴科学家断言:氢气最终将成为人类最理想的能源,讨论氢气作为能源有何优点?⑵氢能目前还不能推广使用,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哪些?2.初步感受氢气的用途与性质的关系阅读P67页最后一段和图3-36,了解氢气的其它用途,思考这些用途与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有关?【课堂反馈】1.通常情况下,以下性质为氢气和氧气所共有的是()A.密度比空气略大B.没有颜色 C.具氧化性 D.具可燃性2.氢气的下列用途只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合成氨气(NH3) B.做高能燃料C.充探空气球 D.冶炼金属3.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和氢气 B.氮气和氧气C.氧气和空气 D.液化石油气和空气4.鉴别空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分别测定气体的密度 D.分别实验气体的溶解性5.为了检验氢气的纯度,某同学做了如下操作:①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②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③直到声响很小时才表明氢气纯净④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再收集,再检验其正确的顺序是()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6.氢气是高效清洁能源。
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2.知道氢气具有可燃性,理解点燃氢气前要验纯的原因,并知道验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2.通过对氢气、氧气性质的比较,让学生理解气体性质的学习方法;3.通过对燃烧与爆炸的实验比较,让学生理解从量变到质变的辨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2.通过对燃烧与爆炸的比较,让学生理解从量变到质变的辨证观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3.通过氢气用途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化学能改善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资源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水的组成这个课题后,对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的验证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习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能够让学生对氢气有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在学习了氧气这种气体后,再次体验研究气体的方法: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再到用途。
教材首先以吹肥皂泡导人,导出氢气的物理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然后再以氢气燃烧和不纯氢气点燃爆炸作比较,让学生从宏观现象来分析反应的实质,理解从量变到质变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氢气的可燃性。
难点:从氢气的燃烧和爆炸了解从量变到质变的辨证观点。
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实验[3—5]、[3—6]、[3—7]以及制取氢气的仪器和药品;板书设计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一、氢气的物理性质1、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小;3、难溶于水。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1、氢气燃烧的现象: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有水生成。
2、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3、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会爆炸。
4、氢气的验纯:三、氢气的用途。
《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教学设计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教学设计《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收集的《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教学设计,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课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
学生在学过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根底上,对进一步掌握氢气的性质和有途打下良好的根底,同时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根本实验操作的根底上,也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创造了条件。
“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在全单元乃至全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学习内容及垦中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共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和氢气重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第二课时,学习氢气的另一项重要的化学性质——复原性,以及氢气的用途。
一、在认知目标方面是: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跟氧气反响的现象及化学原理,学会检验氢气的纯度。
二、情意目标方面是:了解化学实验存在危险,培养科学、标准、严谨的实验态度。
三、技能目标方面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完成活动与探究实验,并能了解各步操作的原因。
本节教材的知识重点是氢气的化学性质,在重点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破的难点有两处:一是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什么要先验纯的原理,进而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二是理解纯洁氢气点燃安静燃烧,不纯氢气点燃可能会爆炸的原因。
在教学目标引导教学的思想标准下,我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的引入震撼人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时就能吸引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
我是这样做的:如右图装置,去掉底塞后,点燃这瓶氢气。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然后通过质疑引导学生探究这节课的重难点(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开始的时候这瓶氢气能安静燃烧,过了一会儿却发生了爆炸?)以到达以质疑引导探究的作用。
二、重视课堂小结。
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反思、自己、自己归纳,并通过习题练习的反响,强化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最轻的气体

最轻的气体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并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
2.理解点燃氢气之前为什么要先检验氢气纯度,掌握检验方法。
3.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
教学重点:氢气的可燃性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氢很少,氢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
在水的成分里,按质量计算,氢约占11%。
一切生物的细胞组织成分里都含有氢元素。
石油、天然气、煤等其中也含有氢元素。
这节课我们就来谈一谈单质氢气的性质。
[展示]一集气瓶氢气[提问]收集氢气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说明]氢气在最早叫“轻气”,因为它是最轻的气体。
[板书并说明]一.氢气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气体2.难溶于水3.密度最小的气体[提问]氧气、氢气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异同之处。
[讲述]从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上比较气体密度(与空气相对)。
[演示]实验3-6,观察现象。
注意先检验氢气纯度,再点燃。
[板书并说明] (二)化学性质点燃可燃性 2H + O 2HO 222[设问]为什么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验纯,不纯净的氢气点燃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我们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3-7[提问]1.我们已经知道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能安静的燃烧。
那不纯净的氢气呢,(点燃可能发生爆炸)2.刚点燃氢气时,有没有爆炸,为什么要稍过一会儿才爆炸,(不纯氢气点燃不一定都发生爆炸)[补充]“第一飞人”之死[说明]实验测定,空气里如混入氢气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范围叫氢气的爆炸极限。
实际上,任何可燃性气体和可燃的粉尘与空气混合,遇火时都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当可燃性气体(如氢气、液化石油气、煤气)发生泄漏时,应杜1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止发生爆炸。
正是由于这原因,我们在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演示]检验氢气的纯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教学设计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教学设计
本课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过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掌握氢气的性质和有途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也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创造了条件。
“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在全单元乃至全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学习内容及垦中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共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和氢气重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第二课时,学习氢气的另一项重要的化学性质——还原性,以及氢气的用途。
[教学目标分析]
一、在认知目标方面是: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跟氧气反应的现象及化学原理,学会检验氢气的纯度。
二、情意目标方面是:了解化学实验存在危险,培养科学、规范、严谨的实验态度。
三、技能目标方面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完成活动与探究实验,并能了解各步操作的原因。
[重、难点分析]
本节教材的知识重点是氢气的化学性质,在重点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破的难点有两处:一是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什么要先验纯的原理,进而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二是理解纯净氢气点燃安静
燃烧,不纯氢气点燃可能会爆炸的原因。
[教学过程分析]
在教学目标引导教学的思想规范下,我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的引入震撼人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时就能吸引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
我是这样做的:如右图装置,去掉底塞后,点燃这瓶氢气。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然后通过质疑引导学生探究这节课的重难点(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开始的时候这瓶氢气能安静燃烧,过了一会儿却发生了爆炸?)以达到以质疑引导探究的作用。
二、重视课堂小结。
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反思、自己整理、自己归纳,并通过习题练习的反馈,强化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
如进行“[活动与探究一]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学生归纳出氢气的物理性质后,向学生介绍:我们学习一种物质,不仅要了解它的物理性质,更重要的是学习它的化学性质;氢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氢气的化学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引导学生猜想)?从而过渡到氢气化学性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