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师秀
最新人教版(部编)七下语文《约客》参考课件3

黄梅时节家家听到雨声滴答 ,
古诗今译
青草池塘处处蛙。
青草池塘处处是鼓噪的青蛙。
古诗今译
有约不来过夜半,
朋友有约不来已经过半夜了,
古诗今译
闲敲棋子落灯花。
我闲坐轻敲棋子震落了灯花。
赵师秀
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 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光宗绍熙元年进士,宁宗庆元元年任上元 主薄,后为筠州推官。诗工五律,细微精 炼,有《赵诗秀集》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字词注释
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 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 节”为江南雨季。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 到处都有。 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有约:即邀约友人。 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 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古诗今译
约客宋赵师秀

约客宋朝·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作者简介】赵师秀,宋太祖八世孙。
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诗派”一代诗风。
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为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
仕途不佳,自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
晚年宦游,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逝于临安,葬于西湖。
【翻译】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注释】1.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
2.黄梅时节: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
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3.处处蛙:到处是蛙声。
4.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5.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落,使……掉落。
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赏析】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
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歌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
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
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
“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
“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约客/有约

古诗文系列:约客/有约
鉴赏:
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 地作一种单调机械的动作,像是有意要弄 出一点声响去打破沉寂、冲淡优虑,诗人 这里的“闲敲棋子”,正是这样的动作。 “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 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诗人 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敲棋这 一细节中,包含了多层意蕴,有语近情遥, 含吐不露的韵味。
古诗文系列:约客/有约
赏析:
“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人的注意力 从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 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 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 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 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再 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 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 了这句。
古诗文系列:约客/有约
鉴赏:
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 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 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 心理感受。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 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 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 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 人的心境。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 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
古诗文系列:约客/有约
简析: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 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 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 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 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 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 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 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 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 落了。
古诗文系列:约客/有约
赵师秀《约客》赏析:夏夜等客的心境与细节艺术

赵师秀《约客》赏析:夏夜等客的心境与细节艺术赵师秀的《约客》是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
2、注释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
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处处蛙:到处是蛙声。
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落,使……掉落。
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三、创作背景诗人准备和约好的客人对弈来渡过漫长的梅雨之夜。
可是大半夜过去了,客人还没有如约而至,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写景抒情诗。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
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歌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
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
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
“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
“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
部编语文七下课外古诗《约客》赏析

部编语文七下课外古诗《约客》赏析七、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1.黄梅时节:江南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约四十天,叫黄梅天。
2.灯花: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
[译文]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裹在蒙蒙雨雾中,长满青草的池塘一带,到处是一片蛙声。
夜已过半,(诗人)约好的客人还不见到来,只得对着棋盘独自推敲,不知不觉间灯花都落了。
[作者]赵师秀(公元1156年—1219年),字紫竹,号天乐,永嘉(今浙江省)人,南宋诗人。
其诗音韵和谐、清丽自然。
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8.请你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2分)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解答这类试题,必须熟悉诗歌的主要内容,并且作出详尽的分析。
首先前三句中描写的景物:雨、青草、池塘、蛙,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答案】(1分)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
(意对即可)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的赏析。
“闲”是没事做,因为客人未到,可知等的焦急的心理,诗人当时侯客不至,心情或是无聊或是烦躁或是不安。
【答案】(3分)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
(2分,意对即可)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1分,意对即可)3、解释词语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家家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处处蛙:到处是青蛙4、“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
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5、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
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拿起一枚棋子,百无聊赖的敲击着棋盘,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6、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
约客教学设计

《约客》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了解赵师秀,领悟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所展示的孤寂者深夜期客不至的特殊感受。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约客”本是希望客人如约而至,然而此诗写的却是客人没有按时来,甚至没来。
二、整体感知:1、作者:赵师秀(?~1219),南宋诗人。
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
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为筠州推官。
晚年宦游,逝于临安。
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作家。
诗学姚合、贾岛,尊姚、贾为“二妙”。
作诗尚白描,反对江西派的“资书以为诗”。
然而他自己在写诗实践中,对姚、贾诗及与姚、贾风格近似的诗,往往或袭其命意、或套用其句法。
他比较擅长五律,中间两联描写景物,偶有警句,如《桐柏观》中的“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之类。
然而通体完整者不多。
2、背景资料:《约客》:作者准备和约好的客人对弈来度过漫长的梅雨之夜。
可是大半夜过去了,客人还没有如约而至,于是写下了这首写景抒情诗。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三、细读品味:1、“黄梅时节家家雨”——交代这是江南梅雨季节,“家家雨”,以叠词形式写出单调而寂寞的气氛。
为客人不至埋下伏笔。
2、“青草池塘处处蛙”——写夜晚池塘蛙声四起,“处处蛙”,似闹而实静,更衬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
前两句既将梅雨季节的特征描绘得形象逼真,又为诗人约客不至时的焦急、无聊作了铺垫。
3、“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点明了诗题,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
4、“闲敲棋子落灯花”——此句是绝妙佳句。
一个“闲”字,把主人热切期待客人而客人却迟迟不来时的失望与无聊,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敲”一“落”,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心情表现得极为生动,主人此时的急、气、失落、无奈,都在这一“敲”一“落”中流露出来。
白亦冉 古诗《约客》

· 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描写了哪些事 物?诗中景物渲染了什么气氛?
本诗描写江南春末夏初的夜晚 ,写了雨、池塘、 蛙 。“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 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 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 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 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 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 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连连的时候,成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
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
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黄梅时节家家雨
· 诗中最精彩的句子是什么 它刻画了 诗人怎样的心情?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 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
赵师秀其他作品
数日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采桑子
梅花谢后樱花绽,浅浅匀红。试手天工。百卉 千葩一信通。馀寒未许开舒妥,怨雨愁风。结子 筠笼。万颗匀圆讶许同。
江南的梅雨时节雨水很多
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 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成为“梅雨季节”, 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 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 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长满了青草的池塘中蛙声不断
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与客人有约在先,但过了夜半 还不见人来
语文初一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一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①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②。
①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绵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②落灯花:旧时以灯油照明,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1)诗歌前两句哪些词语交代了环境和时令?找出词语并说明环境和时令。
(2)诗人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描写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心情?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水非常多,长满了青草的池塘里,处处蛙声不断。
已过了半夜,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事,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
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夏夜独自候客来访的情景。
诗歌采用以景寄情的写法,展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的寂寞心境。
(1)“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2)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