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及风向

合集下载

热力环流和风

热力环流和风

•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 30°~40°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 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第二步,掌握判断规律。对以上模式图进行判读时,主要 分析以下几个内容: (1)通过几条重要的纬线判读气压带的分布或移动:纬 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 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若某气压带的中心线在这些纬线以北,表示气压带向北 移动。 (2)关注纬度间的风向:0°到30°信风带,北半球东北 风,南半球东南风;30°到60°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 南半球西北风;60°到90°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 (3)关注经纬度和海陆位置:中纬度大陆西岸,大气运 动形式主要为三圈环流;而大陆的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影响,大气运动以季风环流为主。
C
例1.下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 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 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 乙)”。回答下列问题。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10 ℃以上时, 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8 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 的时间宜选在 10 时以后
C 7月 C. 西南风
答案: 1.(1)C E (2)东北信 a (3)副热带高 盛行西 地中海气候 4.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 (局部, N为北极点);

热力环流笔记知识点总结

热力环流笔记知识点总结

热力环流笔记知识点总结一、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1. 自转效应:地球自转会使得大气中的空气和地面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产生了辐散性风。

2. 水平温度梯度和大气运动:地球表面温度的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大气中产生水平运动,并最终形成气候带和风。

3. 纬向温度梯度和大气运动:地球极地和赤道的温度差异会形成气压差,从而产生了纬向的环流。

二、热力环流的主要要素和特点1. 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的阳光照射面积大,导致了地面温度高,大气热力上升,形成了赤道低压带。

2.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以北和以南的地带,这里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3. 副热带西风带:在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产生了西风带,这种风向从西向东。

4. 极地前锋:位于地球极地和中纬度地区,这里的空气向极地流动,形成了极地前锋。

5. 热带气旋和锋面: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的气旋和锋面是热力环流带来的天气现象。

6. 风向转变点:大气环流带来了风向的转变,比如地转风、西风带、东风带等。

三、热力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1. 对气候的影响:热力环流决定了不同地域的气候类型,如副热带高压带带来了干燥和稳定的气候。

2. 对天气的影响:热力环流决定了大气中的运动和温度的分布,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

四、热力环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 农业:热力环流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和养殖。

2. 建筑和交通:热力环流决定了某些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对建筑和交通有一定的影响。

3. 等等。

总结:热力环流是地球大气环流的基础,对于天气和气候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热力环流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环流和天气现象,从而更好地预测天气和应对自然灾害。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方面的活动。

因此,热力环流的研究对于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

01
总结与展望
热力环流研究意义和价值
揭示自然现象
热力环流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 现象,研究其规律有助于揭示自 然现象的奥秘,如城市热岛效应、
山谷气候变化等。
服务人类社会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研究,可以预 测和应对自然灾害,如风暴、洪 涝等,同时优化城市规划、能源 利用等方面,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推动学科发展
城市风特点与变化规律
风向随季节变化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风向可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在夏季,城市内部的 气温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郊区气温较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区,因此城市 风通常是从郊区吹向城市。而在冬季,情况则相反。
风速受建筑物影响
城市中的建筑物密集且高度不一,对风的流动产生阻碍和扰动作用,导致城市内部的风速 比郊区低。
垂直气流明显
由于城市地表和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不同,导致城市内部的气温在垂直方 向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城市内部的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明显,形成明显的上升和 下沉气流。
对人类活动影响及应对措施
影响人类健康
城市风可能携带污染物和病菌 ,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影响城市交通
城市风可能导致大气能见度降 低,影响交通安全。
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相互作用
垂直运动
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01
城市风现象及其影 响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原因
• 城市下垫面特性: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 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 ,导致空气升温。
农业生产中利用小气候资源
温室种植
在温室种植中,农民会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通过控制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创造出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小气候环 境。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想一想
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也能到达 月球表面,但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 达127°C上,夜晚低达-183°C。而 地球表面白昼的温度比月球要低得多, 夜晚则高得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地 面 吸 收
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1.热力环流是研究高空与近地面的大气运动 2.热力环流要注意大气运动是否循环
3.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
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 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 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 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④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 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4.热力环流研究对象是近地面的大气运动





0
A
B
读某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雷达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Q、M、N四点中,表示近地面的
是 P、M ,表示高空的是 Q、N 。 (2)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 流。P、Q、M、N四点中,表示近地面受热的是 M , 冷却的是 P 。所形成的热力环流圈流动方向是(从冷 P 却点开始) P-M-N-Q 。
B
A
C



试一试:用简要文字和箭头归纳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二)、课堂练习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 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 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 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 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 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 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 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 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 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1.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二个方向、三个关系(1)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造成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2)二个气流运动方向①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②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①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②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特别提醒】 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

其形成过程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上升或下沉。

2.三种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较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城市热岛环流①形成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城市热岛的形成: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热岛环流的形成: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镇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3.山谷风的形成(2014·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中实线为剖面线,虚线为等压面,点线为等温面,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

据此回答(1)~(2)题。

(1)上图信息中,只有一处正确,它是()A.甲B.乙C.丙D.丁(2)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时间可能是()A.8∶00~9∶00 B.12∶00~13∶00C.15∶00~16∶00 D.23∶00~24∶004.热力环流与城市污染的关系(2014·云南模拟)下图为某地(30°N,120°E)及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热力环流的好处

热力环流的好处

热力环流的好处引言热力环流是指大气中温暖空气和寒冷空气之间的循环运动。

这种环流对地球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热力环流带来的好处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影响。

有序列表以下是热力环流的好处:1.温度调节:热力环流可以将太阳照射的热能分布到整个地球上。

通过热力环流,温暖空气从赤道向极地运动,而寒冷空气则从极地向赤道运动,使得地球各地温度得到平衡。

这样,即使在赤道之外的地区,也能享受到适宜的温度,使得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

2.降雨分布:热力环流还影响着全球的降雨分布。

当温暖空气升空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形成云朵,造成降雨。

通过热力环流,大气中的水分会被带到不同地区,并在形成云朵之后下降为降雨。

这样,热力环流有助于维持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配平衡。

3.风向变化:热力环流不仅会影响温度和降雨分布,还会导致风向的变化。

热力环流中的空气流动从高压区向低压区,形成气流。

这些气流会导致风的产生,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气候系统。

风的存在有助于排除污染物、促进植物繁殖以及向不同地区传播花粉和种子。

4.气候调节:热力环流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将热能从赤道地区分布到极地地区,从而平衡地球各地的温度差异。

这种温度均衡有助于维持大气环境的稳定性,减少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如干旱和暴雨。

热力环流还通过将海洋表面的热能分布到全球范围内,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热力环流的影响热带地区:热带风高压和季风气候1.热带风高压是热力环流的重要表现,在热带地区形成了稳定的气候系统。

它会导致热带地区的带状干旱和沙漠化现象。

2.季风气候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变体,影响着热带地区和附近地区的气候。

季风气候会在季节之间引起风向的显著变化,并导致降雨季节和旱季的交替出现。

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和相对稳定的气候1.西风带是中纬度地区形成的热力环流,具有强劲的风力。

它对全球的气候和天气起着重要作用,使得中纬度地区的气候相对稳定。

2.通过热力环流的西风带,气候系统可以将温暖的空气从赤道地区向极地地区运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2.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特别提醒(关注右图4个关键点)①气压垂直分布规律:气压随高度上升而降低(高空气压总比近地面气压低;高压气压区和低气压区是在同一水平上比较)②等压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规律:在同一高度,等压面向上凸为高气压区,向下凸为低气压区③建立气温、气压、等压面弯曲的关联。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温压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④热力环流形成的实质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地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与水面之间、裸地与绿地之间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常见热力环流①海陆风:“海陆风”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海边,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之前的风,其实海陆风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沿海地区,在较为广阔的陆地和水域之间,都有类似的现象。

海陆风示意图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水(水域)和陆地的比热不同,海水比热大,升温和降温都较慢,而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较快。

白天,陆地和海洋共同升温,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高,在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

晚上,陆地和海洋共同降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热力环流与风

热力环流与风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 (1)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30° ~45° )。 (2)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图(以北半球 为例):
二、风速的判断方法 (1)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 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 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2)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 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比例尺 越小,风力就越小。
时间 气温差(℃)
1月 5.2
4月 6.0
7月 5.4
10月 6.0
全年 5.5
据表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 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思维流程]
城郊温差 → 热力环流 → 污染物迁移方向 → 措施
[答案] 原因与方向: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
解析:第(1)题,④点位于等压面以下,气压最高,⑤点位于等 压面以上,气压最低。第(2)题,根据高空等压面可知,A 地气 压比 B 地气压高,故热力环流为 A→B→④→⑤→A。第(3)题, 白天陆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故 B 为陆地,A 为海洋,风从 海洋吹向陆地。第(4)题,A、B 间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热 力环流势力越强。第(5)题,北半球风向右偏,由此可知 A、B 间风向为西北风。
解析:第 1 题,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②升、④降)可反推 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根据水平气流①和③的运动方向可反推气 压差异。 第 2 题, 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则 b 为城区, a 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 a 流向城区 b,绿地对大气起到 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
答案:1.C 2.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半球
B 高压脊线
低压槽线 A
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A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MN为等高面。 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hpa
⑴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__D_、__B_、__E_三处;气压最 高的是___A___处;气压最低的是__C___处。 ⑵ 在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__低___, ⑶假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甲、乙两处中的__乙__处____处位 于海洋。
1004(hpa)
1004(hpa)
1010
A
1010
B
答案:C >B >A
1010
C
(3)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 梯度力
(百帕)
1000 1005 1010
(4)对风向的影响 ✓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热力环流
高压 B
低压

C

低压 A 受热
D高压 地
冷却

图中空气在A、B、C、D四点的流向如何?
A、B、C、D四点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列顺序? D>A>B>C
3、实例
(1)城市风





郊 区

城 市


郊 区

思考:
1、城市风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不良影响?
城市上升的气流把污染物带到郊区,然后 通过地面环流回到城市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 的下沉距离之外
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 外,避免相互污染。
(2)海陆风
白天地面吹海风
陆地
海洋
(2)海陆风
晚上海边吹陆风
陆地
海洋
A
B
A
B
(3)山谷风 白天吹谷风
(3)山谷风 夜晚吹山风
思考:甲村庄受到的污染,白天与夜晚相 比,何时更严重,为什么?
甲村庄
白天吹谷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风形成的几个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 2、地转偏向力 3、摩擦力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1)等压线 (2)气压梯度: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比较下面三图的气压梯度大小:
1008(hpa)
课堂练习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D
A 海陆间热力差异 B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因纬度不同造成的地面热量差异
2.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A
C 地面摩擦力
D 前三个力的合力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C
A 气旋和反气旋
B风
C 热力环流
D 大气环流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
1020(hpa) 1040 1060 1080 1100
A
1000
B
1005
1010
A、B 两点哪个风速较大? A点风速较B点大
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气 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大
2.高空的风
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 风向平行于 等压线(北右南左) 存在于高空( 高空摩擦力为0 )
北 半 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1020(hpa)
1040 1060 1080 1100
风向
3、近地面的风
✓ 摩擦力:地面与空气,或不同运动状态的空 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 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
✓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高空摩擦力为0)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北半 球
地面摩擦力
风向
(百帕) 1000 1005 1010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近地面 高、低压中心处
大气的运动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990 1010
1010 990
气压单位: (百帕)
北 半 球


北半球低压中心 ——逆时针方向由 四周向中心流入
北半球高压中心 —— 顺时针方向由 中心向四周流出
南 半 球


南半球低压中心 ——顺时针方向由 四周向中心流入
南半球高压中心 —— 逆时针方向 由中心向四周流出
等压面变化: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3
高1
等压面
低2
2000米
4
A
B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1-->--3->--4->--2---
2、热力环流
高 空
1020hpa
低压
1060hpa
1100hpa
地 高压 面C
冷却
高压
低压 A
受热
低压
高压 B 冷却
热力环流过程
能量来源 根本原因


太 阳 辐 射
2.3 大气的运动
热力环流及风向
一、热力环流
1、几个常用概念 A、 气压: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高度升高,气压减小 B、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 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C、等压面: 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