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物品中哪些属于塑料制品?(多选)A. 铅笔B. 饭盒C. 尺子D. 水杯答案:B、C、D2. 火柴搓火时出现的碰撞现象是指()。
A. 火柴头搓热了,发生化学反应B. 火柴头和擦火棒之间相互擦,摩擦产生的热量使火柴头着火C. 火柴头和擦火棒之间的摩擦使发生化学反应,向外放出大量热量燃烧答案:B3. 我们生活中垃圾的分类是为了()。
A. 方便回收利用B. 可以养猪C. 让土地得到修复答案:A4. 植物采取什么方式吸收养分?A. 叶子吸收B. 根吸收C. 茎吸收D. 果实吸收答案:B5. 湿度是指空气中()。
A. 氧气的增多B. 氮气的减少C. 水蒸气的含量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60分)六、图中给的装置要制作,以下是你的材料清单,请你给他们编号。
a)两个PET塑料瓶子b)一把剪刀c)一包透明胶带d)一支钢笔e)一份说明书f)一个小灯泡g)一片电池答案:1. a2. b3. c4. d5. e6. f7. g七、请简答以下问题(共20分)1. 土地污染的种类有哪几种?2. 垃圾的分类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 有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三种。
2. 垃圾的分类是为了方便回收利用。
可以减少垃圾占用的土地,也可以节省资源,同时防止污染环境。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1.下列关于放大镜功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苍蝇的复眼B.在放大镜下能看清楚蚜虫的外形结构C.用放大镜能看到蚂蚁体内的细胞2.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功能的是()。
A.近视镜B.老花镜C.一滴水3.XXX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图像太小。
为了使图像大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眼睛离放大镜远些4.下面是不同透镜的侧视图,其中()的放大倍数最大。
A.B.C.5.蝴蝶用()来辨别气味。
A.鼻子B.触角C.嘴6.把印有很小的英文字母“b”的薄纸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图像是英文字母()。
A.pB.qC.d7.观察植物果实、根、茎、叶的切片时,把标本切成()的薄片。
A.厚而均匀B.厚实完整C.薄而透明8.第一位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并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XXXB.XXXC.XXX9.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的。
A.圆形B.正方形C.长方形10.XXX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他看到的图像变化是()。
A.细胞变大了,数量变多了B.细胞变大了,数量变少了C.细胞变小了,数量变多了11.以下物体不是由细胞组成的是()A.岩石B.细菌C.小草12.下列生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蘑菇B.草履虫C.13.以下说法毛病的是()。
A.植物有细胞,动物也有细胞B.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蚂蚁C.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是不异的14.对比右图中的玻璃片、放大镜、围棋子,以下选项中毛病的是()。
A.玻璃片和放大镜能透过它瞥见书籍上的文字,围棋子不能透过它瞥见书籍上的文字B.玻璃片、放大镜和围棋子都是中央厚,边缘薄C.玻璃片和围棋子不能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15.在下列细胞中能观察到叶绿体的是()。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是学生们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我们提供了以下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在化学反应中,什么物质最先发生变化?(B) A. 气体 B. 固体C. 液体D. 固体和液体2、下列哪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火焰?(A) A. 木炭 B. 铁丝C. 硫磺D. 磷3、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C) A. 铝 B. 铁 C. 石墨 D. 金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1、下列哪一种生物不属于植物界?(C) A. 松树 B. 兰花 C. 狗 D. 香蕉2、下列哪一种生物属于爬行动物?(B) A. 鸟 B. 蛇 C. 鱼 D. 昆虫3、下列哪一种生物不属于脊椎动物?(D) A. 鱼 B. 鸟 C. 哺乳动物 D. 昆虫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1、下列哪种物质是纯净物?(A) A. 蒸馏水 B. 海水 C. 泉水 D. 河水2、下列哪一种水体受到污染最严重?(C) A. 河水 B. 湖泊水 C. 饮用水 D. 海洋水3、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够除去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B) A. 加氧B. 沉淀C. 加热D. 过滤第四单元能量与能源1、下列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A. 太阳能 B. 石油 C. 煤炭 D. 核能2、下列哪种能源对环境危害最小?(A) A. 太阳能 B. 煤炭 C. 油田 D. 核能3、下列哪种现象能够说明能量转化?(B) A. 水变冰 B. 打气筒打气 C. 水烧开 D. 日落第五单元天文地理1、下列哪一颗行星不在太阳系?(D) A. 火星 B. 木星 C. 冥王星D. 金星2、下列哪一种天体不是由恒星组成的?(D) A. 太阳系 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月球3、下列哪一种天体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A) A. 恒星 B. 行星C. 卫星D. 小行星希望以上答案能够帮助到同学们。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1. A2. B3. C4. B5. A二、多选题1. AB2. AC3. BD4. CD5. AB三、判断题1. 对2. 错3. 对4. 错5. 错四、填空题1. 蜡烛2. 光3. 透明4. 放大镜5. 防止五、简答题1. 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可以看到周围的事物。
我们应该保护好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太阳或强光,否则会损伤眼睛。
2. 透明是指光线可以穿过物体,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部。
不透明是指光线不能穿过物体,我们看不到事物的内部。
3. 一个好的光源应该有以下特点:- 亮度足够高,可以照亮我们的周围环境。
- 光线稳定,不会闪烁。
- 色温适中,不会给人眩目的感觉。
- 寿命较长,不需要频繁更换。
4. 放大镜可以放大事物,使其看起来更大。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光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放大所观察的物体。
5. 我们应该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同时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
六、填写表格七、实验题1. 实验材料:瓶子、水、蜡烛、胶水。
- 步骤:1. 将瓶子装满水。
2. 点燃蜡烛,并将蜡烛倒置放在瓶口。
3. 使用胶水将瓶口与蜡烛连接起来。
- 结果:火苗熄灭。
2.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不透明玻璃。
- 步骤:1. 将透明玻璃和不透明玻璃放在同一个位置。
2. 观察两种玻璃的区别。
- 结果:透明玻璃可以透过光线,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部;不透明玻璃不能透过光线,我们看不到事物的内部。
以上为第一单元测试卷的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形态变化】
1. 物质的三种基本形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4.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
1.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养分、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2. 植物的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叶负责光合作用。
3. 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负责繁殖后代。
【第三单元:动物的分类】
1. 动物可以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 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3.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第四单元:地球的构造】
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2.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
3.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岩浆构成。
4.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第五单元:能量的转换】
1.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2.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3. 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
【结束语】
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物质的形态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分类、地球的构造以及能量的转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科版(新)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和,并研制了许多对付它们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丁人们的健康水平。
2.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间、边缘,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5.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小生物。
鱼缸里的水变绿的原因是大量繁殖的结果。
二、判断题6.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7.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8.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0.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11.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2.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13.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14.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15.发霉的苹果削掉坏的部分,剩下的部分仍可以吃。
()16.牛奶变酸奶是因为酸奶里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17.因为霉菌使馒头、衣服等物品发霉,所以霉菌对人类没有一点好处。
()18.洋葱表皮上的细胞像一个个小房间,中间的小黑点是液泡。
()19.要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需要把可能含有微小生物的水滴在载玻片上做成玻片标本才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
三、单选题2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有关。
A.长度B.凸度C.面积2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2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A.触角B.复眼C.鼻子23.如图所示是用()观察到的大肠杆菌。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单元练习 (含答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练习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和处理污水C.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2.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是()。
A.牛顿B.列文虎克C.达尔文3.来自不同蚁穴的蚂蚁相遇后会()。
A.用触角与对方交流B.没有任何反应C.会打架4.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过程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B.放大镜—电子显微镜一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C.放大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一显微镜—电子显微镜5.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看到了下图那样的图像。
这时需要把标本向()移动才可能看到整个生物体。
A.左下方B.右上方C.右下方二、填空题6.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结构显微镜可以放大近__________倍。
7.如果在显微镜的目镜里看到观察的物体顺时针运动,那么实际上这个物体在__________运动。
8.某同学想要观察叶子中的细胞结构,他捡了一片树叶直接放置在显微镜视野下,通过调节显微镜他看到的现象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________在适宜温度下,发酵使牛奶形成酸奶。
三、判断题10.在一定的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放得越大。
( )11.洋葱外表皮细胞内呈现紫红是因为液泡的缘故。
( )12.洋葱表皮细胞像长方形的格子,每个细胞里都有液泡。
( )13.制作简易显微镜时,上下两个放大镜要平行放置。
( )四、连线题14.请将下列昆虫触角的图片与其对应的类型、昆虫进行连线。
鞭状触角天牛棒状触角蝗虫羽状触角蝴蝶丝状触角蚕蛾五、排序题15.观察操作顺序排序(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离载物台2-3厘米。
将要观察的宝贝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教科版(2024)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综合训练(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透明镜片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2.小明找来了不同的物体进行观察,发现没有放大作用的是()。
A.树叶上的小露珠B.装满水的透明圆柱形玻璃杯C.厚度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冰块3.()是目前为止放大倍数最高的显微镜,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A.电子显微镜可放大约200万倍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放大约3亿倍C.光学显微镜可放大约1500倍4.如果使用的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标着“10×”和“16×”,那么图像将被放大()倍。
A.6B.26C.1605.小明想起在学校里制作的组合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那么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
A.目镜B.物镜C.目镜与物镜6.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但不会对刺激产生反应B.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C.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特征7.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生物只能生活在水中B.衣藻太小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蘑菇是一种微生物8.面包等食物如果保存不当,容易滋生各种霉菌。
以下措施不能很好防霉的是()。
A.将食物密封包装并放入干燥剂B.将食物放在潮湿温暖的地方保存C.将食物放在冰箱冷藏室低温保存9.制作水中微生物装片时,要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作用是()。
A.把微生物吸到一边B.让盖玻片更贴紧载玻片C.控制微生物的运动10.到医院看病时,医生会向病人哪里不舒服?有没有咳嗽?然后用听诊器听,用压舌板扩开口腔看扁桃体,并要求病人去化验血液等,医生这些行为属于()。
A.获得事实和证据B.提出问题C.制定计划11.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的是()。
A.馒头B.酸奶C.豆腐12.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滴碘液的目的是()。
A.检测淀粉B.使图像明显C.消灭细菌二、填空题13.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中。
(20分)
1、旗杆顶部的简单机械是( C )。
A、轮轴
B、动滑轮
C、定滑轮
2、下列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
A、筷子
B、裁纸刀
C、订书机
3、如图,用测力计分别沿A、B个面拉动同一物体至相同高度(A、B两个面的光滑程度等情况一样),测力计的读数将( C )。
A、一样大
B、在A面拉动时读数大
C、在B面拉动时读数要大
4、两颗长短、粗细一样的螺丝钉,一颗螺纹密些,一颗螺纹疏些,用同样的螺丝刀旋动它们的时候( A )。
A、螺纹密的要省力些
B、螺纹疏的要省力些
C、两者的省力情况一样
5、如图,用同样的剪刀剪纸,用( A )种剪法更省力?
A、A方法
B、B方法
C、A和B方法一样
6、在自行车上,如果大齿轮有40个,小齿轮有20个,那么小齿轮转动一圈,大齿轮将转动( C )圈。
A、一圈
B、两圈
C、半圈
7、“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利用了( C )原理的结果。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8、用螺丝刀来撬开油漆桶,这是利用了它的( C )原理。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9、如图,用下面的扳手旋动同样的螺丝帽,选用(A)
更省力些。
A、A扳手 B、B扳手 C、C扳手10、如图,甲图中测力计的读数为1牛,那么乙图中测力计
的读数(B)1牛,丙图中测力计的读数( C)
1牛。
(每个钩码等重且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滑轮的
重量)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二、请把下面物品和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用线连起来。
(8分)
斜面轮轴杠杆滑轮
三、请分别标出下图中这些“杠杆”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并说明它们分别是哪一类型的杠杆。
(16分)
_省力_的杠杆_省力_的杠杆_费力_的杠杆_费力_的杠杆
四、指出下列轮轴中的轮和轴。
(8分)
A B A B
螺丝刀镊子螺丝钉水龙头起重机
五、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6分)
六、请用线代替绳子将物品和滑轮连接起来,并填空。
(18分)
①②③
①是定滑轮,所起的作用是: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②是动滑轮,所起的作用是:能省力。
③是滑轮组,所起的作用是: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如果使用它们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1牛),弹簧秤上读数小于1牛是②和③。
七、实验与探究。
(共24分)
1. 填空。
(6分)
如右图,小明和小强使用螺丝刀比力气大小的
游戏,一般情况下取胜的是小明,在游戏中,
螺丝刀其实是轮轴类简单机械,之所以取胜的理由是:
在轮轴的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能省力。
2. 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6分)
自行车部件简单机械类型
刹车杠杆
车把手轮轴
螺丝钉上的螺纹斜面
3.举例说明为什么有的工具设计成费力杠杆呢?(2分)
筷子夹取食物时更加卫生,更方便
镊子能够夹取更小的物体,更方便
火钳能够夹取很烫的物体,更方便
4.以下是小明研究“斜面的坡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的实验。
(10分)
(1)请在下面的设计图中标出:哪四个角是小明实验中斜面的“坡度”。
(2)请填写:表中的数据分别对应的是下图中的哪一个斜面?
斜面的状况直接提起_A_斜面_B_斜面_C_斜面_D_斜面
铅笔盒3.0牛 1.7牛 1.35牛 1.25牛 1.0牛
一盒钩码11.5牛8.0牛7.1牛 5.3牛 3.8牛
一本书4.8牛 3.3牛 2.9牛2.1牛1.4牛
(3)通过仔细分析实验结果,小明发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
越费力”,你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正确吗?为什么?如果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结论。
答:不正确
因为使用斜面都是能够省力的。
(使用斜面后,不管斜面的坡度有多大,提起物体所用的力都比直接提起物体所用的力要小)
改正: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少省力(或:越不省力)。
小明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