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 特等奖优质课展示 教案
燃烧与灭火 特等奖优质课展示 学案

《课题1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能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3、了解防火和自救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知识梳理】1、燃烧的条件:2、燃烧:与发生的、的剧烈的反应。
3、灭火的原理:、、。
【学以致用】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A、O2不够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3、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已达到着火点C、散热快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4、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5、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知识延伸】实验内容如下图,请猜想哪只蜡烛先熄灭?这个实验给你什么提示?如果遇到火灾,你该如何逃离现场?。
燃烧和灭火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
二、灭火原理和方法
第10页
1.炒菜时油锅中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
快盖上锅盖
隔绝氧气
2.液化气罐着火了,怎么办?
快盖上湿棉被
隔绝氧气
二、灭火原理和方法
第11页
3.堆放杂物纸箱着火时,怎样灭火?
可用水扑灭;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一、燃烧条件
第4页
试验现象
①铜片上白磷___________
②铜片上红磷______
③水中白磷_______
结论
经过试验现象 ①③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______
氧气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未燃烧
未燃烧
经过试验现象 ①②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到达着火点
一、燃烧条件
第5页
1.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D
D
经典例题
第22页
5、如图所表示为粉尘爆炸试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1)吹散面粉目标是增大 接触面积。(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3)蜡烛熄灭原因是 。
面粉与空气
机械能
氧气不足
经典例题
第23页
第24页
第18页
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注意事项1.厂房、仓库等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有足够防火距离2.厂房、仓库要有良好通风设备和静电消除设备,消防器材齐备,禁止烟火,杜绝一切能产生火花原因。3.全部电气设备和照明设备均采取隔离、封闭和防爆型装置。4.盛装容器要牢靠、密封,外面要有警告标志,并标物质名称、化学性质和注意事项5.不能跟其它物质混存,对接触易引燃物质,及灭火方式不一样物质应隔离贮存。6.对遇水、光照易发生燃爆,不能存放在露天或高温地方。7.存放不能过高过密、堆与堆(与墙)间要有一定距离通道8.仓库要人走电断,经常性防火检验。
燃烧与灭火 特等奖优质课展示 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简案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谢琴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的总结和延伸。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并且在1-6单元的学习中,分别接触了液态(酒精)、固态(硫,铁等)、气态(氢气等)物质的燃烧。
所以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教材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三个必备条件和灭火的一般方法,最后通过解决实例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实际当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通过科学探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四、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采用了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讲解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学法:课堂上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一、燃烧的条件二、灭火的原理可燃物清除可燃物1、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原理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氧气(空气)隔绝氧气2、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在生活中,同学们对燃烧还是比较熟悉。
本课题重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和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将理论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2.教材主要内容:本课题内容包括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因为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把燃烧定义,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做为第一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作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学生和老师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的能力等。
让学生学会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新闻联播》有关“天津大爆炸”的片段视频报道,让学生体会到燃烧利用不当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胁,同时利用视频中涉及到的灭火方法引入学习灭火的原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后再通过电影《奇幻森林》、《紫日》片段视频,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灭火的原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便于掌握和运用。
3、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尝试熄灭蜡烛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尝试灭火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1、燃烧与灭火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化学原理来为自身服务,历史悠久。
燃烧与灭火也是今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
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现象的本质认识比较缺乏。
2、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初三的学生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年龄,所以本次课力求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

根据生活实际,带领学 生分析出,燃烧的个条 件之一,是要有可燃物
听讲,对此感兴趣
回答物质燃烧的现象,思考 燃烧的特征,试着给燃烧下 定义
看 ppt 内容,分析木材,落 叶以及石头的可燃性。
(1)激发兴 趣,集中注意。 新课开始,教师 通过精心设计 的“开场白”, 往往能在最短 时间内,调节学 生的情绪,集中 学生注意力。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主板
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与氧气接触 ③达到着火点
§燃烧和灭火 灭火的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 ③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提问:除了有可燃物, 那还需具备哪些条件 呢?引入课本的实验
学生看课本的实验操作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环节二 对比实验得 出燃烧条件
教师活动
介绍红磷和白磷的着火 点---点明着火点指的是 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 度,强调它是物质固有 属性,不会改变。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 听课,思考,理解,记笔记
学生认真的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在本实验中, 铜片及其热水的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 答,铜片--导热,热水---隔绝 空气和提供热量
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白 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
回答: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 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回答:氧气(或者空气)
往水中的白磷中通入氧气, 白磷燃烧,再次说明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回答:氧气(或者空气)
《燃烧与பைடு நூலகம்火》教学设计
导入滴个问题;火给我们有利 的一面,也给我们有害的一 面,比如火灾等...........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燃烧,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
通过微课的研究,学生可以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和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在课堂上,需要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学生在微课研究中产生的疑问。
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二、研究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难度不大。
因此,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研究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
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传统实验和数字实验相融合,利用传感器进行定量分析,解决了传统实验很难解决的难题,使学生对信息化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在微课研究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四、重难点分析重点:1.通过微课的研究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在微课研究中生成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难点:1.在微课研究中学会思考,使思维得到提升,学会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进行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五、教学流程图课前准备:1.实验解疑重点再现;2.微课研究获取新知并生成问题。
练检测。
六、微课设计(时长:7分31秒)内容设计:1.播放擦火柴视频,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2.播放钻木取火视频、烹饪食物视频、燃烧的木炭取暖照明视频、冶炼钢铁视频、神七升天视频、XXX圣火点燃的时刻视频,让学生了解燃烧在生活中的应用;3.演示“火三角”和火灾图片,提醒学生燃烧也可能带来危险;4.演示用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的视频,同时演示“火三角”;5.提出问题:熄灭蜡烛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设计引言:燃烧和灭火是生活中常见且重要的主题,学习正确的灭火方法和掌握火灾防范知识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通过灭火教学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火灾的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课程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1.了解火的形成和燃烧的基本原理;2.掌握不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能够正确地进行火灾应急处理。
二、教学内容1.火的形成和燃烧原理:(1)讲解火的形成和燃烧的基本原理,包括燃料、氧气和点火源的必要条件;(2)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验示范,让学生深入理解火的产生、传播和灭火的过程。
2.灭火器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1)介绍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具,如灭火器、灭火器、灭火器、灭火毯等;(2)详细介绍每种灭火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灭火器具的使用,提高其灭火的能力。
3.火灾的应急处理:(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判断火灾的危险程度;(2)教授逃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低姿态逃生、避免气道中毒等;(3)讲解火灾报警装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方法:教师采用讲解、演示和示范的方式来介绍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辅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火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2.实验教学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示不同材料的易燃性和燃烧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防范措施,培养其应急处理和判断的能力。
4.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灭火经验,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火灾案例,引起学生对火灾和灭火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例如:“你遇到过火灾吗?”“你知道如何灭火吗?”等。
2.知识讲解:(1)介绍火的形成和燃烧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火灾的起因和蔓延过程;(2)讲解不同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体现灭火的实际操作;(3)讲解火灾的应急处理,让学生掌握火灾应对的基本原则。
燃烧和灭火一等奖优秀教案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一、先研读课本第128—130页,勾画要点,标注疑问。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燃烧?
通常情况下,燃烧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
2、燃烧的三个条件:、、。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是:、、。
二、重难点预设:
探究一:燃烧的条件探究
探究一燃烧的条件
观看多媒体资料,结合课本129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用水浇灭:剪灯芯:
吹灭:
验收小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让学生进行课堂达标练习(见导学案),之后反馈检查。
教学心得
本课题是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思考和交流讨论掌握知识。
xx中学教案编写人:编写日期:2018.11.25编号:45
[活动与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
我的猜想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需要可燃物
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需要一定的温度
[表达与交流]燃烧需要的条件:、、;
燃烧必需同时具备个条件。
教师演示实验:课本p129实验7-1
探究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请同学们回忆熄灭蜡烛的方法,分析火原理是什么?
用湿抹布扑灭:用烧杯罩住:
倒扣在桌子上:用沙盖灭:
课题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优化方案
目标
(1)通过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需要的条件。(2)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初步认识火灾现场的一些自救措施
准备
实验器材
设境
定向
播放火烧赤壁的片段。
【提问】赤壁之战的取胜方采用的战术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和灭火》教学简案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谢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在前面学
习的基础上的总结和延伸。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并且在1-6单元
的学习中,分别接触了液态(酒精)、固态(硫,铁等)、气态(氢气等)物质的
燃烧。
所以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
之中。
教材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三
个必备条件和灭火的一般方法,最后通过解决实例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
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
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
到生产、生活实际当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通过科学探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
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了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讲解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学法:课堂上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燃烧的条件二、灭火的原理
可燃物清除可燃物
1、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原理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氧气(空气)隔绝氧气
2、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
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