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

合集下载

19-20版:第10课 过秦论(步步高)

19-20版:第10课 过秦论(步步高)

秦。秦人开关延(迎击)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 丢失)矢遗( 丢失)镞(箭头) 之费( 损耗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弱点、毛病),追亡( 逃跑的人 )逐北( 溃败的军队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趁着) 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 日浅,国家无事。
第10课 过秦论
贾谊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 2.思维:
疏通文句,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及重点文言语 法知识。 把握本文观点态度,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品味 文章的语言。
激趣导入
战国纷争,群雄逐鹿,秦以边陲之地,纵横征伐,百有余年而一统天下,可谓 盛极一时!可是,谁曾想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却短命而亡,亡得那样迅速,那样悲 惨,又那样神秘,这不能不令世人感到震惊。自古以来,多少有识之士在震惊之余, 不懈地探索其迅速崛起而又突然灭亡的原因,以期从秦王朝的盛衰兴败中吸取教训。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分析探讨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的史论文章——贾谊的《过 秦论》。
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仇恨 )。于是废先王 之道,焚百家之言( 言论,这里指著作 ),以愚( 使……愚昧 )黔首( 百姓 );隳(毁坏)名 城( 高大的城墙 ),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 (使……变弱)天下之民。然后践( 踏,引申为倚仗 )华为城,因(凭借)河为池( 护城河 ),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的屏障)。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可靠的)臣 精(精良)卒陈利兵而谁何( 缉查盘问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 ( 坚固的城池 )千里,子孙帝王(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万世之业也。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过秦论》第2课时 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3:第三单元 第10课《过秦论》第2课时 课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孝公既没,惠文、 武、昭襄蒙故业,因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 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 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
遗策,南取汉中,西 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
举巴、蜀,东割膏腴 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
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 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
孝公第9既章 没扩声,系统惠调音文、武、昭襄蒙故业,因
已经 通 继 承 “殁”,
死。
已有的基业 沿袭
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
前代的策略
名→状 向南
夺取
割取
会同结盟
西、东、
之地,北收要害北之同 郡。诸侯恐惧,会盟
形容词使动用法 吝惜
用来
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
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 一。
弱秦,不爱珍器重宝 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
肥饶之地,以致天下 之士,合从缔交,相
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 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 人才,订立合纵盟约,互相
与为一。当此之时, 援助,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 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
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
信陵君。
在这时
之属、之徒、之伦:均为“这些人”
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
指示代词
出谋划策
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 军队
在这时,六国的贤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
杜赫这些人替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 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 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 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课件 (共21张PPT)
讽并发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
毛泽东认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 曾深情吟咏《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 是寻常之事,贾谊何必为此自悲自责、抑郁 而终呢?”这首诗既有对贾谊才华盖世的赞 叹,又有对贾谊自责伤怀自误的批评。
1.自由朗读课文 2.听录音后齐读课文
重点掌握的 字音、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课后作业布置:
1.尽量找出文本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和特 殊句式;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进一步加 深对必修【3】第十课《过秦论》第一课时
导入
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 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 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 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 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 文学家在《过秦论》中的见解。
过 秦 论
作者:贾谊
过秦:指出秦的过失
理清全文思路:
①秦创业(雄心勃勃) ②秦日盛(所向披靡) ③秦统一(势如破竹) ④秦灭亡(一败涂地)
⑤秦教训
文章小结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 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 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 鉴。
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 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 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 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 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 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 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 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 与政事,颇受器重。后因提议 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 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 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 “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 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 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 称“屈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一)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本的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

(二)运用“文本间性”原理,以意逆志,体悟文章的“味外之致、韵外之旨”。

(三)赏析文章在“繁与简”、“大与小”方面的处理技巧,感受文章的“运斤之妙”。

二、教学方法听读——品读——析读三、教学步骤(一)介绍“因声求气”清人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评它为“雄骏宏肆”,近人吴闿生在《古文范》的夹批中评它“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

”归纳大多数评论者的意见,主要说这篇文章气势充沛、一气呵成,是古今第一篇气“盛”的文章。

如何才能更好地领略这篇“气盛”的文章,获得较大的审美享受呢?清人刘大櫆说:“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这里说的就是文本鉴赏的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方法——“因声求气”。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者精神气质的外化。

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精神内质。

(二)分析文本一、二两段1.学生齐读第一段。

教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该怎样读?回答这一问题前,先看看音节的特点,四字一顿,结构相同。

再看语意特征,同义叠写。

2.这一句如果要翻译,怎样表达?明确:有吞并天下之心。

教师:这里用的是“化简为繁”的写法。

3.第二段中有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吗?齐读文章,试着找出来。

(最突出的一个长句“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4.如果要用最减省的信息翻译这一句,可以怎样译?明确:六国的政治、外交、军事人才较多。

或六国人才济济。

教师:这里就读出了问题。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有彬彬君子之风,纡徐优雅、中庸含蓄,表达讲究意内言外,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话到嘴边留半句。

第10课 过秦论

第10课 过秦论

春我开口,我表达。

我交流,我收获!第十课过秦论【学习目标】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结合句子成分,准确翻译字词和理解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感受本文广用对比、对偶,极力渲染铺陈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语感;积累常用的实虚词意义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学习重点】准确翻译字词和掌握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语言现象。

积累常用的实虚词意义【学习难点】感受本文广用对比、对偶,极力渲染铺陈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语感【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朗读。

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议论的节奏、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第一学时学习目标: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结合句子成分,准确翻译字词和理解活用、通假。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文学常识1、走进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

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

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死时仅33岁。

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

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酣畅淋漓,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

其文章,明人辑有《_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所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与他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_》。

2、解题“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所谓的“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体。

《过秦论》是贾谊议论文的代表作。

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

文章不仅总结了秦灭亡的原因,而且也肯定了秦亡之前的成就。

贾谊认为,秦之过,在于“仁义不施”,不知“攻守之势异”,以此为当政者提供政治上的借鉴,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过秦论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过秦论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遗策 ①因 . 利乘便 13.因 ②因 . 河为池 ③因 .
动词,沿袭 介词,趁着 介词,凭借,依据
连词,来 愚黔首 ①焚百家之言,以 . 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介词,凭借 14.以②然秦以 . ③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 介词,用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有席 卷天下,包 举宇内,囊 括四海之意 . . . 像席一样 像包裹一样 像口袋一样 席: 包: 囊: (2)内 立法度„„外 连衡而斗诸侯 . . 对内 对外 内: 外: (3)南 取汉中,西 举巴蜀,东 割膏腴之地,北 收要害之郡 . . . . 向南 向西 东: 向东 向北 南: 西: 北: 像云彩那样 像回声那样 (4)天下云 集响 应 云: 响: . .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 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 一全国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
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
于兼并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
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
D.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解析:A项,是地利上的原因;B项,是人和方面的原因; C项,是结果,不是兴盛的原因;D项,是内政方面的原因。
答案:C
2.对本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是说孝公在摄政之初仍
是“固守”秦地,对“周室”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
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 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和“人和”的条件。 B.“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 实际上用一个“并吞”就把意思表述明白了,所以文意不

第10课 过秦论 (共75张PPT)

第10课 过秦论 (共75张PPT)
【译文】:接着他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烧毁了各学派的 书籍。以使百姓变得愚昧;毁坏著名的城邑,杀害英雄豪杰;收 缴天下的兵器,把它们集中在咸阳,去掉刀锋和箭头,用来铸成 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从此以后,凭着华 山当做城墙。借着黄河当做护城河,上据着亿丈高的城墙,下临 着不可测量的深渊,把它们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
“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 在北面
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
颈上系绳 交给
使….退却
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 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使…..弯曲 报仇 【译文】: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 越的首领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秦的下级 官吏。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 奴人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再到南边来放牧、六国的勇士不敢拉 弓射箭来报仇雪恨。
这一类人
尝以十倍(于秦)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
曾经
用,凭借
军队
攻打函谷关
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迎接,迎战 耗费
有顾虑而徘徊不进
表轻微转折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困厄不堪、 精疲力竭
【译文】: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 打函谷关,进攻秦国。秦国人打开函谷关的大门来引敌深入, 九国的军队,却迟疑徘徊起来,不敢进去。秦国没有消耗一支 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精疲力竭了。
过秦论
贾 谊
贾谊
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
一。
学识渊博,年青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岁,就 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 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贾太傅。贬谪后,虽 身居闲职,不被重用,仍忧心朝事。后为梁王太傅。 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 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 史天空。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 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
败,更显出秦国的强大。 (2)作者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目的也在于映衬。陈涉地位不如诸侯,武 器不如诸侯,军队不如诸侯,谋虑不如诸侯。但结果却是秦国不但不能 胜陈涉,反倒被陈涉一举灭亡。一个卑微弱小的“四不如”诸侯的陈涉,
却能够一举灭亡秦国,可见秦国已经“攻守之势异也”。
(3)作者这种映衬的写法,有助于发人深思:为什么强盛了“百有余年”、
⑦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用作动词,登上
⑧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词用作动词,用破瓮做;用草绳系
答案
⑨追亡逐北: 动词用作名词,逃走的人 ⑩却匈奴七百余里: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⑪约从离衡: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⑫序八州而朝同列: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⑬外连衡而斗诸侯: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⑮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弱
写秦巧取豪夺、愚弱天下的气势和以暴政来治理天下的措施,忘却了本该遵
守的“仁义”二字,显示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下文进一步议论做铺垫。
答案
5.文章第五段为什么铺叙九国人多势众而又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
答案 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映衬手法。(1)作者铺叙九国的“强大”,实是
为了映衬秦国的强大,九国这样人多势众,却被秦国轻而易举地彻底击
曾经吞并天下诸侯的秦国,会如此迅速地败亡于卑微弱小的陈涉呢?作
者“过秦”的深意已经隐含在这里面了。
答案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18岁时即以文才著称,20岁时被汉文帝召 为博士,不久又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 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任文帝爱子梁怀王太 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抑郁而终,年仅33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