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消费者态度与转变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消费者行为学》课件——4.消费者的态度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行为学》课件——4.消费者的态度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态度 的基本功能
• 适应功能 • 防御功能 • 认知功能 • 表现功能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诱因理论
学习理论
平衡理论
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抉择 U=V*P
三个阶段(凯尔曼) 顺从 认同 内化
海德的平衡理论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一般特点
1 消费者态度是消费者接受各种信息后经过思 考判断而形成的。
2 消费需要是形成消费者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转变
消费者他们对品牌的 评价缺乏信心,态度
更容易转变
奖励式的呈递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 改变信念 • 改变属性的权数 • 增加新属性 • 改变理想点
改变认 知成分
改变情 感成分
• 经典性的条件反射 • 激发对广告本身的
情感 • 增加对品牌的接触
改变行 为倾向
C O N S U M E R B E H AV I O R
外界因素的影响
• 信息的作用 • 个体之间态度的相互影响 • 自我知觉理论 • 团体有意无意的压力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当前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几个特点
信念比追求利益更 容易改变
1
品牌信念比品牌态 度更容易转变
3
弱态度比强态度 更容易转变
5
以情动人的呈递 方式
7
2
4
6
8
品牌信念比品牌态 度更容易转变
消费者对产品参与程 度不高时态度更容易
1 消费者态度的基本构成 2 消费者态度的特性和功能 3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4 消费者态度的测量 5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图示
态度
构成 特性、功能
形成
测量
改变
消费者态度
态度 人们对于事物所持有 的肯定或否定、接近 或回避、支持或反对 的心理和行为的倾向。

第7章 消费者的态度 《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第7章  消费者的态度  《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 (5)角色扮演技巧(roleplaying technique)
❖ 角色扮演是指人依照他自己 的角色或模仿别人的角色来 行事。
❖ (6)运用逆反心理
❖ 逆反心理泛指个人用反向的 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 作出反应的现象。

认知 ______ 情感 ______ 行为
❖ ( 想法 ) ( 感觉) (购买)
❖ 营销策略:通过广告大力宣传产品的属性和利 益以影响消费者的信念。
(2)低度参与层次
❖ 行动 _____ 情感 _____ 认知
❖ (购买) (感觉)
(想法)
❖ 营销策略:应该重视商场中的店面广告与展示, 或者是将产品与广告放在人潮密集的地方,以 便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 (1)知识功能 ❖ (2)价值表达功能 ❖ (3)自我防御功能 ❖ (4)效用功能
7.1.2消费者态度的构成
❖ 1)态度的成分 ❖ (1)认知成分 ❖ (2)情感成分 ❖ (3)行为成分
2)消费者态度的层次
❖ (1)高度参与层次
❖ 消费者参与,就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
关心或感兴趣的程度,即某事物对消费者的重 要程度。
第7章 消费者的态度
7.1 消费者态度概述 7.2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7.1 消费者态度概述
❖ 7.1.1态度的特点与功能
❖ 1)态度的含义
❖ 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 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 倾向。
❖ 2)态度的特点 ❖ (1)对象性 ❖ (2)习得性 ❖ (3)内隐性 ❖ (4)稳定性与可变性
3) 态度的功能
(2)“低球技术”(low-ball
technique)
❖ 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待别人接受后马上提出 一个更大的要求。

第7讲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第7讲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态度是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 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 向。
12/25/2019
暨南大学杨学军博士
2
2、态度的功能
功利(适应)功能(adjustment function) 自我防御功能(ego defense function) 知识(认知)功能(knowledge function) 价值表现功能(value-express function)
12/25/2019
暨南大学杨学军博士
11
5、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 态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个人的行为,具有预测行为 的能力。 消费者态度将影响其对产品、商标的判断与评
价。 态度影响消费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态度通过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而影响购买行为。
效应与最近效应。 选择更有效的媒体及媒体策略:“传播渠道”,媒体选择
与组合投放策略,重复诉求。 整合营销传播 根据消费者介入状态选择广告正确的劝说路线:说服的中
心路线与说服的外围路线。 调整决定消费者态度的相关属性
12/25/2019
暨南大学杨学军博士
28
讨论
为使大学生形成反对吸烟的态度,在宣传 活动中,
认知成份
对于事物具 体或整体的
信念
行为成份
对于事物具 体或整体的
行为意向
暨南大学杨学军博士
态度
对于态 度对象 的总体 倾向
5
认知成份
认知成份是指对态度对象的评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 印象。它由消费者关于某个事物的信念所构成,信念不必 是正确的或真实的,只要存在就行。(如海尔冰箱质量过 硬、产品信誉高等)

消费者态度

消费者态度

19
情感成分(用李克特量表法测量对具体属性的感 觉)
很同意 同意 既非同意也非不同意 不同意 很不同意 我喜欢”健怡”可乐的口味 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健怡可乐太贵了 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咖啡因对健康不利 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我喜欢健怡可乐 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17
3、意向要素: 、意向要素: 消费者对态度对象意欲采取行动的倾向 购买不购买,向朋友推荐该品牌还是其它品牌 消费者的意向受企业促销手段的影响 营销人员通过大幅度降价或提供特别优惠券来引诱消费者去尝试一个 不太喜欢的品牌 如果经济诱惑足够大,对被选择的品牌信念和态度并不会由于消费者 此时建立的某种购买意向而改变。 。
18
4、态度的测量:语义差别法、李克特量表法 认知成分(语意量表法测量对具体属性的信 念)
健怡可乐 口味强烈 -------------- 口味温和 价格低 --------------- 价格高 无咖啡因 --------------- 咖啡因含量高 口味独特 ---------------- 无独特口味
购买前态度的转变
转变信念
改变对特定产品属性的信念 增加新的信念 宣传属性带来的利益
宝洁公司使消费者深信蓝色清洁剂的洗涤效果比白色的 更好
改变对某信念的加权值
购买后态度的改变
36
合理行为理论 消费者为达到购买行为的目的会合理性利用信息 行为意向——取决于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 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9课件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9课件

01
02
03
Hale Waihona Puke 04营销策略通过广告、促销、品牌推广等 营销策略来改变消费者对产品
的认知和态度。
社交媒体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来影响消费 者的态度,如推荐、评论、口
碑等。
用户体验
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 验来改变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

公关活动
通过公关活动如企业社会责任 、环保活动等来提升消费者对
企业的形象和态度。
情感层面包括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喜好、厌恶等情感体验;认知层面反映消费 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了解、评价等认知程度;行为层面则体现消费者购买、使用产 品或服务的行为表现。
消费者态度的重要性
01
消费者态度影响其购买决策和消 费行为,积极的态度会促进购买 ,消极的态度则可能导致放弃购 买。
02
消费者态度也影响其对产品或服 务的评价和口碑传播,从而影响 其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的不同会导致消 费者对某些商品或服务以 及品牌的态度存在差异。
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对待同 一商品或服务以及品牌的 态度也会有所不同。
经济因素
经济收入
经济收入的不同会导致消费者对 不同商品或服务以及品牌的态度 有所差异。
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消费者 对待商品或服务以及品牌的态度 。
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消费者 态度形成的更深层次机制,以及 如何更有效地引导消费者态度向
积极方向发展。
THANKS.
案例四:某品牌汽车的消费者态度改变
总结词
消费者对某品牌汽车的抵触态度转变为接受态度
详细描述
该品牌汽车在进入新市场时,因价格和设计风格与当地市场不符而受到消费者抵触。但随着产品线扩 展和营销策略调整,消费者逐渐认识到其品质和性能上的优势,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2021推荐ppt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2021推荐ppt
同化(认同)是指个人自愿接受别人的观点、信念或行为规范,并努力使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与外界相同。
。 事实证明,态度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态度改变也是如此,即态度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用新的态度取代旧的态度,即方向改变,称为不一致性的转变。
第1节 消费者态度的构成与功能
➢ 情感因素
下面我们介绍三元素态度模型。
第1节 消费者态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元素态度模型
这种模型认为,态度由三部分组成,即 这种认同的力量,来自对商品本身的质量或服务等的满意,但尚未真正接受其中的意义。 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认识、理解、看法等,是通过感觉、知觉、思维等认识活动来实现的。
一、态度特点与态度转化的关系 形成态度的强度直接影响态度的转变,一般来说,消费者所受的刺激越 强烈、越深刻,形成的态度越不易转变。消费者态度一经形成后持续的 时间越长,则越要深蒂固,难以改变。形成态度的因素越复杂,则态度 的改变越困难。 构成态度的三要素(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一致性越强 ,则态度越不 易改变;反之,则态度容易改变 (认知不和谐理论)。态度的中心性直接 影响态度的转变。
是在认知因素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感情 体验,是态度的核心。
如消费者认为:“我很喜欢海尔牌号的 冰箱”,或“海尔冰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都是对 该产品感情上评价的结果。
这些感情体验伴随着消费者的购买活动的整个 过程。
第1节 消费者态度的构成与功能
➢ 行为倾向
是指对态度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意向不 是行动本身,而是采取行动之前的准备状态。
第2节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这种模型认为,态度由三部分组成,即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
用新的态度取代旧的态度,即方向改变,称为不一致性的转变。 态度转变有以下两种形式: 利用信息传播渠道,促使消费者态度转化 形成了几种重要的态度模型理论:如三元素态度模型、单元素态度模型和多元素态度模型等。 我们研究态度中的行为倾向成分常常根据态度中的感情成份推测。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认识、理解、看法等,是通过感觉、知觉、思维等认识活动来实现的。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PPT 74页)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PPT 74页)
菲什宾认为态度是以喜爱或不喜爱的方式对一定的对象产 生反应的学习的倾向。
本书定义:消费者对于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 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2020/7/9
6
二、态度的功能
态度功能理路最早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茨提出的。他 认为个体间之所以持某种态度,是因为那种态度满足 个体一定的心理需求。
于是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信息、音乐或者其他刺 激来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认知或情感。
2020/7/9
18
四、 态度的测量
通过测量消费者对整体品牌的喜好或情感, 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该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购 买和使用情况。
2020/7/9
19
测量认知成分 (1)
用语意差别表来测量对具体属性的信念
健怡可乐
口味强烈
To stimulate demand for milk, an industry trade group tapped a huge range of celebrities to show off their milk mustaches.
2020/7/9
37
Celebrity Endorsers
的影响力。(佳洁士的成功)中华口腔医学会对 Colgate(高露洁)的认可;肯德基的广告中请营养专家 来证明食物的营养性;薇姿医生。
2020/7/9
33
2020/7/9
34
(一)信息源的特征
名人信息源
首先名人能够吸引消费者更多的注意,人们更信赖 他们;其次消费者也愿意将自己与名人相提并论或 效仿名人。最后,使用名人有助于增强企业或产品 形象,特别是当名人的形象与产品的个性或目标市 场消费者实际的或所渴望的自我形象相一致时。

消费者行为学(江西师范大学第七章: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消费者行为学(江西师范大学第七章: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消费者行为学
主讲:赵卫宏
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
2011-12-2
第 七 章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Consumers’ Attitude and its Change
第一节 什么是态度
态度:在一个消费者行为环境中,态度是通过对特定的对象一贯 性的喜欢或不喜欢的方式所表现出的一种通过学习或经验所习得的 倾向。
行为导向的态度模型(Ajzen and Fishbein, 1980)
理性行为理论模型(Ajzen and Fishbein, 1980)
对象导向的态度模型(attitude-toward-object model) 测量消费者对一类产品(或服务)或特定品牌的态度。 根据这个模型,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某一品牌的态度是一 项对特定产品的信任度和性质的评价的机能。消费者对一些品 牌持偏爱的态度,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品牌包含足够多他们认 为好的特性。而消费者对一些品牌持不喜欢的态度,是因为他
没有态度到有态度的转变(也就是态度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
态度是通过与喜爱的品牌相关联而形成的
购买新产品的行为常常与他喜欢这个产品的品牌名称有关。 对品牌名称的喜爱一般源于对同一公司其他产品的满意。 一个众所周知并且受到尊重的品牌推出新的产品,往往是希望这种刺激从品牌 名称转移到新产品上去。 Subodh and Srinivas(1997)研究发现,两个因素促使母品牌和延伸品牌之间 相互适合:1)以母品牌命名的先前存在的产品系列与新产品之间有相似之处; 2
一种喜欢或不喜欢的评价; 态度作为通过学习或经验习得的倾向,它是一种动机性质,可
以驱动消费者形成特定的行为,也可使消费者抵制某一种行为。
态度具有一贯性 态度对所反映的行为具有相对的一贯性,但也不是永久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消费者态度与转变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消费者态度的含义和基本理论,并结合市场经济的实践,分析消费者态度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掌握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理解态度改变理论,掌握态度改变的方式和途径,尤其要掌握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说服模式,为有效地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内容结构:
第一节态度概述
第二节态度的测量
第三节态度的转变
教学重点:
态度概述;态度的测量;消费者的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态度与消费行为的关系以消费者的态度的改变理论和途径。

教学难点:
态度测量方法的把握;态度改变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说服模式。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实证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解释消费者如何在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培养有关品牌的信念和对品牌的偏好,这些信念和爱好决定了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态
度。

进而又直接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第一节态度概述
一、消费者态度的含义和功能
(一)含义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态度下过定义:心理学家瑟斯顿:态度是人们对待心理客体如人、物、观念等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

赖茨蔓:对某种对象或某种关系的相对持久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映。

克雷奇和克拉茨菲尔德:一种和个人所处环境有关的动机、情绪、知觉和认识过程所组成的持久结构。

弗里德曼:态度是一种带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系统。

在对以上内容认识的基础上,我们作出以下的总结:
是人们对于所处环境某些方面的动机、情感、知觉和认识过程的持久的体系,是对于给定事物喜欢或不喜欢的反应倾向。

态度是人对于某一对象以喜、恶、爱、憎方式作出某种特定放映的内在倾向,这个对象既可以是具体的人、物或事,也可以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或理论
人们几乎对所有事物都持有态度,这种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而且态度一旦形成,具有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特点,从而难以改变。

(二)消费者态度的功能
卡茨的四功能说:
1.适应功能,指态度能使人更好的适应环境和趋利弊害。

人只有形成适当的态度,才能从某些重要的人物或群体那里获得赞同、奖赏或与其打成一片。

2.自我防御功能,指形成关于某些事物的态度,能够帮助个体回避或忘却那些严峻环境或难以正视的现实,从而保护个体的现有人格和保持心理健康。

3.知识或认知功能,指形成某种态度,更有利于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4.价值表达功能,指形成某种态度,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

(三)态度的特征
1.态度的对象性2.态度的社会性
3.态度的稳定性4.态度的差异性5.态度的间接性二、消费者态度的基本构成
起因成分成分表现态度
刺激:认知成分对于事物具体或整体的信念
产品情感成分对于事物具体或整体的情感对于态度对象的总体倾向零售商
推销员行为成分对于事物具体或整体的行为意向
广告(一)品牌信念:认知成分
消费者在买软饮料时一般对它的属性,如卡路里含量、维生素含量、味道、碳酸型等进行认识,并对由此带来的利益非常关注,如补充能量、营养、爽口、解渴等。

消费者的品牌信念为营销人员提供了一种识别本公司品牌相对于竞争者品牌的优势与劣势的方法。

(二)整体评估品牌:情感成分
消费者对于某种品牌的感情或情绪反应,体现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整体评价。

消费者的品牌信念是多维的,而情绪情感成分是一维。

测定消费者对品牌可以从“最不喜欢”到“最喜欢”,从“最差”到“最好”。

(三)购买意向:行为成分
消费者对于某产品采取行动的倾向。

行为往往是针对整个事物的,不像信念和情感那样有具体的属性指向。

三、消费者态度与行为
(一)(二)一、瑟斯顿的等距量表
1.通过对消费者的初步访谈和文献分析,尽可能多的搜集人们对某一态度对象的各种意见;
2.将上述意见进行归类,形成A、B、C、D、E、F、G七组,A表示极度肯定,G表示极度否定;
3.由评判人员对各陈述意见做进一步筛选,形成20条意义明确的陈述;
4.要求被试者对这20条陈述意见进行判断,对或错
二、李克特量表
也叫总和等级评定法。

只采用肯定或否定两种陈述,并要求参加态度测试的人对各项陈述意见表明赞同或不赞同的程度。

五点量表
极同意同意中立反对极反对七点量表
极同意同意有些同意中立有些反对反对极反对
三、语意差别量表
四、行为反映测量
第三节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是同一发展过程的不同两个方面。

态度的形成强调某一态度的发生发展,而态度的改变强调有旧的态度改变为新的态度。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衔接。

态度是后天习得的,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接触周围事物而逐步形成对事物的态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的形成包括从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的过程。

首先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使个人的行为与外部的要求相适应的服从的过程;其次是人们愿意接受他人的观点与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外界的要求相一致的同化过程;最后是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内化过程。

态度的形成过程中要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消费者需要。

消费者的消费需要、消费欲望是影响态度的重要因素
(二)消费者的知识和经验
1.知识与态度形成的关系
2.经验与态度形成的关系
(三)消费者的群体组织。

消费者所属的阶层、家庭等影响态度的形成
(四)消费者的文化
(五)消费者的个体差异
二、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一)态度改变理论
1.强化理论
2.认知失调理论
态度的一致性研究。

是著名心理学家列昂.费斯廷格提出的,说明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的假设是,个体会自动的设法使认知不协调的状态降低到最低限度。

(1)解除或减轻消费者认知失调的方法
A.改变某一认知元素,使其与其他元素间的关系趋于协调
B.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加强协调关系的认知系统
C.强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性
(2)形成认知失调的主要原因
A.个人的社会角色互相冲突
B.人环境的改变
C.人由于被迫顺从而造成认知失调
D. 认识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3。

沟通系统理论
注意以下问题:
(1)呈现信息
(2)注意信息
(3)信息的表达
(4)信息的诱因
(5)社会的赞同
(二)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1.态度改变的形式
(1)性质的改变
(2)程度的改变
2.改变消费者态度的途径
(1)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说服模式
(2)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说服方式
A.直接说服
B.间接说服
3.消费者态度改变的条件
(1)力求选择消费者信任的信息传达者或信息输送渠道传递信
息,使消费者在接受可靠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与期望,对商品形成积极肯定的态度。

(2)根据信息的内容、消费者的特点以及情景条件选择适宜的媒介方式,发挥各种传递媒体对消费者的最佳说服效果。

(3)针对接收对象的能力特点与消费者信息接收能力的差异,制定适宜的信息内容和传递方式。

消费者的知觉、需要、个性特征的差异,使他们产生对传播信息效果上的差异和显著的接收能力上的个性差别。

经营者应该重视发现和分析这种差别。

(4)利用消费者个人与团体的作用间接地改变消费者的态度。

团体内的成员总是力求自己与团体保持态度一致,遵守团体的规范,得到团体的承认,并调整自我的态度与团体相统一。

因此可以通过推动一个团体改变原有消费方式来促进消费者个人自觉地改进态度。

(5)提供必要的条件或方式,让消费者有机会亲自体验商品,充分地了解商品,从而促使消费者对商品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态度。

【案例分析】
如何改变家庭主妇的态度?
问题:
1.为什么第二组的家庭主妇们更多的改变了态度?
2.结合该案例谈谈改变消费者态度的途径和方法。

课后思考和训练:
1.以你最近一次比较大型的消费活动为例,分析这次消费活动满足了你哪些需要?
2.讨论什么样的人容易改变态度?什么样的人不容易改变态度?3.举例说明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说服模式的具体运用。

4.假设你是某家旅行社的业务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你怎样劝说人们外出旅游可以满足人们的各个层次的需要。

5.态度和行为的关系是什么?
6.举例说明你对某商品态度形成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