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私塾蒙学读物研究》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蒙学课件ppt

蒙学课件ppt

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逐 步提高难度,以符合儿童 的认知发展规律。
寓教于乐
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 形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生 动有趣,提高孩子的学习 兴趣。
02
蒙学基础知识
汉字书写基础
汉字笔画
汉字规范
详细介绍笔画顺序、笔画名称及书写 技巧,如点、横、竖、撇、捺等。
强调正确的笔画书写和字形规范,避 免错别字的出现。
蒙学教育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为世界文 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如何传承与创新蒙学教育
加强对蒙学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挖掘其现代价值,为现代教 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创新蒙学教育方式方法,结合 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打 造具有时代特色的蒙学教育模 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 具备蒙学素养和现代教育能力 的教师队伍,提高蒙学教育的 质量和水平。
《千字文》选读
总结词
内容丰富,涵盖广泛
详细描述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的又一经典之作,全文采用四言句的形式,语 言优美,内容丰富。它涵盖了天文、地理、植物、动物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儿 童知识面的拓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百家姓》选读
总结词
介绍姓氏起源,增强文化认同感
详细描述
《百家姓》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姓氏的起源和演变。通过学习《百家姓》, 孩子们可以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和家族的历史,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家族凝聚力。
《弟子规》选读
总结词
强调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品行
详细描述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强调了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通过 学习《弟子规》,孩子们可以了解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品行和道德素养。

9第九讲II、蒙学、朱熹、明代、王守仁

9第九讲II、蒙学、朱熹、明代、王守仁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百家姓》

钱孙李 冯 陈 楮 卫 朱 秦 尤 许 孔 曹 严 华
二是实行积分法 明朝国子监分为六堂三级,正义、崇志、 广业三堂为初级,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级,率 性一堂为高级。监生按其学业程度进入各堂学 习,然后逐级递升。凡只通四书未通五经者进 入正义、崇志、广业三堂学习,学习1年半以 上,文理通畅者升入修道、诚心二堂学习;再 学习1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佳者升入率性 堂学习。率性堂用“积分法”计算成绩,再根 据积分成绩授予官职。这是对元代国子学积分 法(升斋等第法)的继承与发展.
朱 元 璋
八股文也称“时文”或“制艺”,每篇由破 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 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 思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思进行说明,起 讲是议论的开始,入手是起讲后入手之处;自 “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股是全 篇的重心。八股文讲究章法和格调,是一种新 的文体,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但从教育角度看,它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 严格束缚,而且败坏学风。因为在内容上它要 求作者代圣贤立言,在形式上必须按固定格式 和字数填写,毫无自由发挥余地。故八股文自 产生之日起便遭到人们的非议。
6、居敬持志。有两层含义:一是读书 时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二是要理想坚 定、志向远大、持之以恒。
三、明代的教育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明朝历时277年,直到1644年被李自成率领的 农民起义军推翻。朱元璋从元代灭亡的教训 中认识到教育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因 此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 本”的文教政策,这一政策表现为以下三方 面。 一、文教政策 1、崇儒纳士 广设学校,培育人才 2、创行八股取士 重视科举,选拔人才

第一节蒙学教育

第一节蒙学教育

第一章中国社会的文化变革与基础教育的历史性探索本章着重从宏观上探讨中国基础教育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脉络,注重将基础教育问题植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大变革中进行考察和分析。

第一节“蒙学教育”与19世纪中后期的基础教育教学重点:1.古代蒙学教育的概况2.国民教育思潮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教学难点:1.古代蒙学教育一、儒学文化中的“蒙学教育”:1、儒学的教化网络(1)儒学的存在形态儒学的存在形态精英儒学(阐发儒学的高深哲理)世俗儒学(强调儒学社会化和世俗化)(2)儒学的教化网络社会化的教育途径(谕俗乡约、家规族法、祭祀活动、戏剧小说等)太学(董仲舒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学校教育途径州(府)、县学(中坚)义学、社学、私塾、村学等蒙学性质(基层组织)(基础教育)2、传统蒙学教育的概况儒家经典《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之功也”之说,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将8-15岁儿童的小学教育阶段,称为“蒙养”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为“蒙养”,所用的教材称为“蒙养书”或“小儿书”。

古代“蒙学”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夏商周时期,有专为贵族子弟开办的“公学”,《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名人伦也。

”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官学衰微、士阶层的兴起、战乱频繁)春秋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办学方针),开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平民子弟得以入学,主要以《诗》《书》《礼》《乐》《舂秋》为教学内容。

汉代书馆,规模较大,学童多达“百人以上”。

宋元时期,是蒙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教学内容、教材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蒙学教材最早出现的蒙学教材是南朝梁代的《千字文》,由周兴嗣所撰。

以后有南宋初钱氏所著《百家姓》;南宋王玉麟所撰《三字经》;明朝萧有良撰《龙文鞭影》;明未清初程登吉撰《幼学琼林》。

《古代私塾蒙学读物研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私塾蒙学读物研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私塾蒙学读物研究》教学设计情景导入:古人的学习工具是什么?(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出示实景图片,介绍笔、墨、纸、砚的概况。

教学内容一:科举制度1、介绍科举制度的来历、历史。

2、连中三元的含义:生员——举人——进士。

教学内容二:私塾1、私塾简介: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肥城私塾的历史:肥城私塾始于元,明、清遍及全县。

1909 年(宣统元年)有288 处,学生3000 余人。

1913 年增至335 处,学生4000 余人。

清末兴新学废私塾,至1920 年下降到160 处。

1930 年减少到110 处,至1945 年绝迹。

肥城私塾多为学生家长集资办学。

每处1 名塾师,学生多者10—20 人,少者3—6 人。

教学内容三:学生研究性学习《私塾蒙学读物》1、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2、学生填写《研究性学习记录》。

3、各小组进行展示教学内容四:私塾蒙学读物介绍1、《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其与《百家姓》、《干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干”。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全世界儿童启蒙教育的标准教材。

2、《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

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

原收集姓氏411 个,后增补到568 个,其中单姓444 个,复姓124 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3、《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蒙学1

蒙学1

传统蒙学的功能:赤子之心与心灵陶冶——“哲学中的婴儿” 陆陇其《松阳讲义》论“儿童教育”: “大抵人之气禀虽有不同,然也差不多。只是从小便习坏 了,气禀不好的故愈习愈坏,既气禀好的,亦同归于坏。 童蒙之时,根脚既不曾正得,到得长大时,便如性成一般。 既能回头改悔,发愤自新,也费尽气力,况改悔发愤者甚 少。此人才所以日衰,皆有蒙养之道失也。后世为父兄者, 有弟子而不教,固无论矣。既有能教者,又都从利禄起见。 束发受书,即便以利禄诱之,不期其为大圣大贤,而但愿 其享高官厚禄。这个念头横于胸中,念头既差,工夫必不 能精实,只求掩饰于外,可以悦人而已。教学如此,人才 安得而不坏哉?为人父兄者,胡不一思而甘使子弟为俗人 也?”
蒙学中的人文精神
讲课教师:张丽娟
CONTENTS
2015/9/23
蒙学的含义 蒙学之书的产生 蒙学之书的发展
孟学教材

蒙学教育作为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教育儿
童成才的重任。各朝各代的蒙学教育深受当时的社会制度
和文教政策的影响,同时流传下来的蒙学语文教材,也必然 地刻上了历史的烙印。中国古代蒙学语文教材在贯穿儒家 教育核心思想的同时,其编写内容迎合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 要求。

柏拉图论“儿童教育”: “儿童阶段文艺教育最关紧要。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 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 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 相反。” “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 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我们鼓励母亲和保姆给 孩子们讲那些已经审定的故事,用这些故事铸造他们的心 灵,比用手去塑造他们的身体还要仔细。他们现在所讲的 故事大多数我们必须抛弃。”

教学书籍按其教育作用,大致分为六类: 一,以识字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为主 此类书籍主要有《开蒙要训》 《三字经》 《千字文》 《百 家姓》和《杂字》 等。 二,以伦理道德教育和处世哲学教育为主 此类书籍主要有《弟子规》 《朱子家训》 《性理字性》 《小儿语》和《续小儿语》 等。 三,以历史,社会,自然常识教育为主 此类书籍主要有《叙古千文》 《蒙求》 《兔园册》 和《幼 学琼林》 等。

蒙学之蒙求【唐代】李翰PPT课件

蒙学之蒙求【唐代】李翰PPT课件


管仲随马,苍舒称象。丁兰刻木,伯瑜泣杖。

陈逵豪爽,田方简傲。黄向访主,陈寔遗盗。

庞俭凿井,阴方祀灶。韩寿窃香,王蒙市帽。

句践投醪,陆抗尝药。孔愉放龟,张颢堕鹊。

田豫俭素,李恂清约。义纵攻剽,周阳暴虐。

张汤巧诋,杜周深刻。三王尹京,二鲍纠慝。

孙康映雪,车胤聚萤。李充四部,井春五经。

谷永笔札,顾恺丹青。戴逵破琴,谢敷应星。

阮宣杖头,毕卓瓮下。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史丹青蒲,张湛白马。隐之感邻,王修辍社。

阮放八隽,江臮四凶。华歆忤旨,陈群蹙容。

王濬悬刀,丁固生松。姜维胆斗,卢植音钟。

桓温奇骨,邓艾大志。杨修捷对,罗友默记。
• 李翰,唐朝诗人,赵州赞皇人,李华之子生卒年不详。擢 进士第,天宝中,寓居阳翟,累迁翰林学士,客死阳翟。 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有文集三十卷传于世。因为《蒙 求》读物始于李翰,故后世人都称“李氏蒙求”。后来人 们纷纷摹仿,产生了众多的都以“蒙求”为名的读物,如 《广蒙求》、《叙古蒙求》、《春秋蒙求》、《左氏蒙 求》、《十七史蒙求》、《南北史蒙求》、《三国蒙求》、 《唐蒙求》、《宋蒙求》等等,于是“蒙求”在长期的封 建教学中形成了一种体裁。

甄后出拜,刘桢平视。胡嫔争摴,晋武伤指。

石庆数马,孔光温树。翟汤隐操,许询胜具。

优旃滑稽,落下历数。曼容自免,子平毕娶。

师旷清耳,离娄明目。仲文照镜,临江折轴。

栾巴噀酒,偃师舞木。德润佣书,君平卖卜。

叔宝玉润,彦辅冰清。卫后发鬒,飞燕体轻。

书院、私塾与蒙学教材

书院、私塾与蒙学教材

书院、私塾与蒙学教材(二)书院的发展1.书院的产生与发展(1)书院萌芽书院萌芽于唐末(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初兴于五代,发展于宋代,其原因如下:①官学衰落,士人失学;②我国悠久的私人讲学传统,绵延不绝,书院就是这一传统的延续;③受佛教禅林讲学的影响。

④印刷术的发展。

补充:著名书院①唐代的书院皇家图书馆:集贤殿书院、丽正修书院;民间设立:李秘书院、松洲书院。

②宋代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南宋四大著名书院);除此之外,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等也是当时著名的书院。

(2)书院的发展①宋代的发展宋代书院的特点:第一,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确立,在组织结构上也已经趋向完善;第二,书院促进了南宋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第三,书院已表现出官学化的倾向。

②元代的书院元代书院的特点第一,政府对书院的统治加强,通过由政府委任山长、规定教学内容、拨给经费的方式使书院官学化;第二,元朝书院传授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书和理学家的著作,同时书院也出现医学、数学、书学等学科;第三,为书院设置学田,保障书院运行的经济基础;第四,政府控制书院的招生、考试和生徒去向。

③明代书院明代书院的特点第一,书院经历了沉寂—勃兴—禁毁三个阶段;第二,明中叶以后,书院遭受了四次禁毁;第三,书院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④清代书院清代书院的发展第一,顺治—雍正时期,书院处于沉寂—复苏时期;第二,雍正—鸦片战争以前,积极提倡,促进书院发展。

第三,书院的类型按其讲学内容大体分为四类:以讲求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学习制艺为主的书院、以学习“经世致用”之学为主的理学和帖括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

2.《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1)白鹿洞书院的发展①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唐后期李渤、颜翊(yi)等人先后在此读书讲学,南唐在此建有国学;②宋初置书院,并得到朝廷授予的儒学经典。

③南宋朱熹常到此讲学,并写有《白鹿洞书院揭示》作为书院的学规。

蒙学课件

蒙学课件

二、蒙学发展
(一)古代蒙学的发展
1、办学主体的演变 (1)办学形式
民间举办的蒙学可统称为私塾。
私塾起源于春秋(孔子),发展于唐宋,明清时期已建立起遍布全国的 蒙学教育体系。 举办一般有三种形式: 一是富豪人家聘请教师设立“家馆” 二是由一村一族集资建立的村学或族学 三是塾师在自己家里设立学馆
(2)蒙学教师 (3)办学规模
(2)严厉教育 “不交一言,不示一笑,为立教第一关"
二、蒙学发展
(二)近代蒙学的遭遇
1、洋务运动,最早提出了对蒙学教育的质疑。 2、戊戌变法,正真撼动了蒙学的地位。 3、五四运动前后,古代蒙学受到致命性的打击。
4、文化大革命后,蒙学彻底淡出了中国人的视线。
二、蒙学发展
(三)当代蒙学的新生
1、当代蒙学的新生首先起源于海外 2、当代蒙学的新生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反思 3、当代蒙学的新生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政治
《蒙学》
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龙小华
观点一:关于培训——抱着一颗平常心
观点二:关于传统文化——要有自己的眼 光和思考,多一些批判精神。
2012年在湖南株洲炎陵县举办的炎帝神农祭祀大典
2013在陕西黄陵县举办的轩辕皇帝祭祀大典
2014年福建莆田湄洲妈祖庙祭祀大典
2012年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节祭祀大典
三、经典蒙学教材
3、《千字文》
《千字文》是一篇文章,也是世界上现存出书最早、使用时间 最久、影响最大的识字启蒙读物,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千字文》的作者是南朝梁代的周兴嗣。 《千字文》四字一句,共250句。内容涉及天地、历史、人事、 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 文化活动。全书语意连贯,押韵和谐,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及趣 味性。 它知名度高的原因有三:一是《千字文》内容精、文辞美;二 则《千字文》是皇室用书;三是《千字文》书法精美,被当做 学习书法的范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城私塾始于元,明、清遍 及全县。 1909 年 ( 宣统元年 ) 有 288 处,学生 3000 余人。 1913 年增至 335 处,学生 4000 余人 。清末兴新学废私塾,至 1920 年下降到 160 处。 1930 年减少 到 110 处,至 1945 年绝迹。肥 城私塾多为学生家长集资办学。 每处 1 名塾师,学生多者 10— 20 人,少者 3—6 人。
的 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
士子应
“ 朝为田舍郎,暮 登天子堂”,部分社会

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
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
展才智的机会。
科举分级(连重三元)礼 毅 智新
生员 ( 秀才 )
生员,即秀 才,通过院试(童 试)的可称为生员 或秀才。如王安石《 伤仲永》“传一乡秀 才观之”。东汉时 避光武帝刘秀讳, 而称“秀才”为“ 茂才”。
礼毅智新
私塾教材之蒙学读物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 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 ,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 411 个,后增补到 568 个,其 中单姓 444 个,复姓 124 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 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 ,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 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 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 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 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礼毅智新
私塾教材之蒙学读物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 的传统启蒙教材,是最浅 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 字 经》取材典范 , 包括中国 传 统文化的文学、历史、 哲 学、天文地理、人伦义 理 、忠孝节义等等 , 而核心 思想又包括了“仁、义、 诚、敬、孝。”其与《百家 姓》、《干字文》并称为中 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 , 合 称“三百干”。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 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 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 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 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 习三年再授官职。科举制 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 、鼎元。唐代著名诗人贺 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 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 号的。
礼毅智新
谢谢大家!
礼毅智新
私塾教材之蒙学读物
《千字文》
《千字文》,由南北 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 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 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 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 文字,被称为“笔”,而 非“文”)。梁武帝 ( 502—549 年)命人从 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 1000 个不重复汉字,命员 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 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 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
礼毅智新
私塾教材之蒙学读物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 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 作的三言韵文。《弟子规》源 于《论语》,其内容是《论语• 学而篇》的解读,是随顺圣教 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 做事、来处事待人,并不局 限于幼儿教育,也适用于成 年人。《弟子规》文笔自然流 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 影响非常深远。
古代私塾蒙学读物研究
文房四宝——古人的学习工具 礼 毅 智 新
笔 墨 纸砚
文房四宝——笔
礼毅智新

毛笔, 是古代中国 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 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 书写、绘画工具。
文房四宝——墨
礼毅智新

是书写、 绘画的色料。
文房四宝——纸
礼毅智新

“ 宣纸”是 供毛笔书画用的独 特的手工纸,宣纸 质地柔韧、洁白平 滑、色泽耐久、吸 水力强,在国际上 “纸寿千年”的声 誉。
礼毅智新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 书、五经的合称,泛指 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 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五经指《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 春秋》。
礼毅智新
科举制度
礼毅智新
科举制度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
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科举制改善了之前
科举分级(连重三元) 礼毅智新
举人
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 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 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 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 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 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 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 ”,而范得了消息,高兴 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 后便可升官发财。
科举分级(连中三元) 礼毅智新
进士
文房四宝 写、绘画研磨 色料的工具。
科举制度
礼毅智新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采用分科 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 ’,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科举制改善了之 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
在中国,科举制从 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 ,直至清光绪卅一年 ( 1905 年)举行最后一科 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 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 1919 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 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 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 办 法。
私塾
礼毅智新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 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 私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塾教材之蒙学读物
蒙学读物
汇集了古代圣贤的智慧,包 括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多方 面的知识以及传统的中华美德。它 不仅适于少儿学习,也适于成人阅 读、鉴赏。
五种广为流传的著名读物蒙学 经典为:《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这 些经典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世 界 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 三 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确 定为全世界儿童启蒙教育的标准 教 材。
礼毅智新
私塾教材之蒙学读物
《千家诗》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 重订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 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 成,全书共 22 卷,录诗 1281 首 ,都是律诗和绝句。《千家诗》是 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 。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 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 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 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 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 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 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