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体裁:诗题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名字:苏轼年代:宋代描述: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翻译: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译文:西湖水在灿烂阳光地照耀下微波粼粼,西湖周围的群山在雨幕的笼罩下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原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如果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适宜。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赏析三:艺术特色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赏析四:语言赏析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拼音+翻译+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拼音+翻译+赏析苏轼的《》全文拼音是怎样的呢?《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家喻户晓的描写西湖的最佳。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拼音、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shuǐ guāng j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水光潋滟晴方好,shān sè kōng méng yǔ yì qí山色空濛雨亦奇。
yì bǎ xī hú bǐ xī zǐ欲把西湖比西子,dàn zhuāng nóng mǒ zǒng xiāng yí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
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诗意1]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诗意2]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
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
半明半暗,隐隐约约,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
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
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诗意3]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赏析一]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注释及简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背景】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
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注词释义】湖:杭州西湖。
潋滟:水波游动的样子。
方好:才显得美丽。
空濛:烟雨茫茫的样子。
亦:也。
奇:指景色奇妙。
欲:想要。
淡妆浓抹:梳妆打扮或者淡雅或者艳丽。
西子:西施,春秋末期越国人,中国传说中的绝代美女。
【古诗今译】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名句赏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在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山水诗。
这是其中最为人所传颂称绝的一首。
作者先写实,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浩然天边、开阔艳丽的水乡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西湖雨天,烟雨缭绕,山色如蒙薄纱,风姿绰约,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景。
在这两种不同的景观中,作者分别突出写水与山,把西湖山水的独特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美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料,而又极其贴切生动。
全诗语浅意明,给人以朴实平易之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
分别写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不一样气候条件下的景色,都十分美妙动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诗原文以及作者苏轼的简介,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释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啊,那可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经典之作。
咱们先一起来瞅瞅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话说我之前有次去杭州游玩,专门挑了个晴天去西湖。
那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真叫一个美!就像诗里说的“水光潋滟晴方好”。
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就像无数颗小星星在跳舞。
远处的小船轻轻飘荡,船上的人欢声笑语,那场景,至今都刻在我脑海里。
再来说说这“山色空蒙雨亦奇”。
有一回,我赶上了西湖的雨景。
那山啊,被雾气笼罩着,朦朦胧胧的,仿佛一幅水墨画。
雨水打在湖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简直绝了!苏轼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不管是晴天时的明艳动人,还是雨天时的朦胧婉约,西湖都美得恰到好处。
就好比咱们女孩子,有时候化个淡妆清新可爱,有时候化个浓妆艳丽迷人,各有各的美。
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是这样的: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不管是淡妆还是浓妆,她总是显得那么适宜。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苏轼用极其生动的语言,把西湖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没有用那些华丽的辞藻堆砌,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而且啊,通过把西湖和西施相比,更是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西湖的独特魅力。
想想咱们生活中,不也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吗?有时候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展现出不同的美。
就像咱们上学的时候,参加运动会,晴天里大家跑得满头大汗,充满活力;下雨天,大家在教室里一起做游戏,也别有一番欢乐。
总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西湖的美,也让我们学会了用不同的眼光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热闹还是安静,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希望咱们都能像苏轼一样,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 期间。
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 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 对大自然的热爱。
[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
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显得美。
④空蒙: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亦:也。
⑥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⑦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⑧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抹,涂脂抹粉。
⑨相宜:合适、适宜。
[1]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 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解释 1: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雨中的山峦苍茫也很奇妙。
若把西 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不管淡妆浓妆总是如此多娇。
解释 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 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 雨, 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 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 川眉山县)人。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
是一首赞美西 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 来。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 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 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一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 冲积平原。
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
十 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
【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
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接下来分享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
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
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十
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梦如幻,非常奇妙。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人在西湖游玩饮酒,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小雨,这一切诗人都看在眼里,都觉得
很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别开生面,写
出了西湖的神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与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与注释《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朝曦迎客艳重冈”,清晨的阳光迎接客人,使得重重山冈艳丽非常。
“朝曦”指早晨的阳光,以“艳”字形容山冈在阳光照耀下的明艳之态,展现出初晴时的生机与活力。
“晚雨留人入醉乡”,傍晚下起的雨让人陶醉其中。
这里的“晚雨”与“朝曦”形成时间上的对比,“留人”体现出雨的迷人,仿佛它在挽留游客,让他们沉浸在这美妙的氛围中。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这种美好的意境您未必能领会,如果要领会的话,就应先敬一杯酒给水仙王。
诗人觉得这西湖的朝曦晚雨之美,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带有一种独特的感受和自我陶醉。
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潋滟”形容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山色空蒙雨亦奇”,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奇妙的。
“空蒙”描绘细雨迷蒙的样子,给山色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不管是淡妆还是浓妆,她总是显得那么适宜。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西施,以西施之美来形容西湖的美,形象生动且富有想象力。
这两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景色,还传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和喜爱之情。
在第一首诗中,诗人通过朝曦和晚雨的对比,表达出西湖在不同时间的迷人之处。
早晨的阳光让山冈明艳动人,傍晚的雨又让人陶醉,而这种美好并非人人都能领略。
第二首诗则是对西湖晴天和雨天景色的直接描绘,晴时水光潋滟,雨时山色空蒙,各具特色。
而将西湖比作西子的绝妙比喻,更是把西湖的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人们对西湖的美有了更深刻、更形象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体裁:诗
题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
名字:苏轼
年代:宋代
描述: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翻译: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译文:
西湖水在灿烂阳光地照耀下微波粼粼,西湖周围的群山在雨幕的笼罩下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原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如果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适宜。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赏析二:思想内容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赏析三:艺术特色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赏析四:语言赏析
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
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
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
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赏析五:诗歌结构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
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考点:
一、必背名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释:
关键词:潋滟
liàn yàn。
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关键词:方好
正显得美;正是显得很美。
关键词:空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
蒙:另写作“濛”。
关键词:亦
也。
关键词:奇
奇妙。
关键词:欲
可以;如果。
关键词:湖
即杭州西湖。
关键词:西子
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关键词:总相宜
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