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教案
《蝶恋花》(晏殊)教案

《蝶恋花》(晏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掌握诗歌的基本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蝶恋花》,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独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诗句的理解。
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3. 诗歌的欣赏和评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晏殊的生平背景和《蝶恋花》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逐句解析《蝶恋花》的诗句,讲解字词释义,解释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
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蝶恋花》的诗句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深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蝶恋花》(晏殊)全文及其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晏殊的生平介绍、古代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乐。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句释义、艺术特色等。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4. 欣赏教学法:让学生朗读、背诵,提高审美情趣。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蝶恋花》诗句的理解。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3. 探讨诗歌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晏殊《蝶恋花》教案

晏殊《蝶恋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了解晏殊的生平和文学地位,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3)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晏殊的文学魅力,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蝶恋花》。
(2)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蝶恋花》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深入了解晏殊的文学地位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晏殊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介绍《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蝶恋花》,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新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详细解读《蝶恋花》的每一句诗句,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蝶恋花》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蝶恋花》。
2. 深入了解晏殊的其他作品,与同学交流心得。
3. 参观诗词展览或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 学生能够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分析其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运用《蝶恋花》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出有感情的诗句。
4. 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蝶恋花》的书法墨迹,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韵味。
晏殊《蝶恋花》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导言】晏殊是北宋的一位优秀词人,代表作《蝶恋花》是为后人所传诵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对于学生们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教案主要介绍晏殊《蝶恋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晏殊的生平与代表作;2.掌握词作的格律形式;3.理解《蝶恋花》的词意;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通过诗词歌赋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词。
2.生平介绍通过对晏殊的生平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晏殊的诗词文化背景,以及为何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北宋的杰出词人之一。
3.掌握词作的格律形式晏殊的《蝶恋花》是七绝词。
通过对七绝词的音律结构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格律的规则及各种韵脚,以便后续的创作。
4.《蝶恋花》的词意通过对《蝶恋花》中的每个字和每个词的解析,让学生掌握词的含义和作者的思路。
5.文学鉴赏与创作让学生重新理解词的作用和特点,并教授学生词的鉴赏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词的艺术特色。
在鉴赏的基础上,实行创作,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七绝词的格律和情感表达。
6.课后作业除了在课堂上完成的创作或作业,也可以安排相关的阅读文章或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词的文化背景。
【教学板书】1.生平介绍;2. 七绝词的特点;3.《蝶恋花》的词意;4. 词的文学鉴赏与创作。
【教学感悟】晏殊是中国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词的发展。
通过对《蝶恋花》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对晏殊及其词作《蝶恋花》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词作的格律形式、词的文化背景以及词的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文学兴趣和创作热情。
此外,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掘词中的文学意蕴,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晏殊的生平、创作背景及《蝶恋花》的文学价值。
晏殊《蝶恋花》教案

晏殊-《蝶恋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能理解《蝶恋花》的字词含义和诗文内容。
能分析《蝶恋花》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探讨《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晏殊的诗歌才华,欣赏《蝶恋花》的美。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2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蝶恋花》,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2.3 诗歌解释解释《蝶恋花》中的生僻字词,解析诗歌的基本意思。
2.4 诗歌分析分析《蝶恋花》的诗歌形式,探讨其韵律、对仗和意象等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蝶恋花》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蝶恋花》的字词含义和诗文内容的理解。
《蝶恋花》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2 教学难点《蝶恋花》中生僻字词的解释。
《蝶恋花》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蝶恋花》的文本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五、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4个课时完成。
5.2 教学步骤第1课时: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朗读《蝶恋花》。
第2课时:解释《蝶恋花》中的生僻字词,分析诗歌的基本意思。
第3课时:分析《蝶恋花》的诗歌形式,探讨其艺术特色。
第4课时:总结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测试。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朗读等,以评估学生对《蝶恋花》的理解和兴趣。
6.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包括字词解释、诗歌分析和创作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诗歌应用能力。
七、作业与练习7.1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熟读《蝶恋花》,并尝试解释其中的生僻字词。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蝶恋花》欧阳修教案(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蝶恋花》欧阳修教案《蝶恋花》欧阳修教案《蝶恋花》欧阳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回忆欧阳修有关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
二、总体把握: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方面引导学生回答】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三、具体分析:“庭院#几许。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三字有什么妙处?“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总结:前人尝叹这首词叠字之工,是这首词特色之所在,我们不妨说这首词景写的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蝶恋花》,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分析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韵律、意象、情感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感悟,文学常识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关于蝴蝶和花朵的动画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讲解: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诗歌韵律、意象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朗诵: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蝶恋花》。
2. 写一篇关于《蝶恋花》的观后感,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歌的意象、情感、韵律等。
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讨论、朗诵等。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和观后感写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蝶恋花》及相关诗歌解析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动画、音乐等。
3.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学生预习《蝶恋花》。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诗歌韵律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
3. 朗诵法:学生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类似诗歌,加深学生对《蝶恋花》的理解。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动画引入蝴蝶和花朵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讲解: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诗歌韵律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朗诵: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蝶恋花柳 永教案

蝶恋花柳永教案《蝶恋花·柳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蝶恋花》这首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
(2)分析词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1)体会柳永词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抒情方式。
(2)对词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柳永的生平背景、词的创作特点等知识。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中的词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首柳永的词作歌曲,如《雨霖铃》,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柳永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
2、作者介绍(1)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包括他的出生年代、家庭背景、仕途经历等。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早年屡试不第,后流连于歌楼酒肆,靠为歌女填词为生。
他的词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强调柳永在词坛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他对词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他大量创作慢词,拓展了词的体制和表现内容,使词从贵族的娱乐品转变为市民阶层的抒情工具。
他的词语言通俗、情感真挚,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作品解读(1)展示《蝶恋花》全词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诵读全词①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词的韵律和情感。
③指名学生诵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词句赏析①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柳永《蝶恋花》教案设计

柳永《蝶恋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及柳永的生平。
(3)分析并欣赏《蝶恋花》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柳永的才情与个性,了解宋代词的发展历程。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蝶恋花》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及柳永的生平。
3. 分析《蝶恋花》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难点:1. 《蝶恋花》中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把握。
2. 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宋代词的发展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蝶恋花》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蝶恋花》,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蝶恋花》中的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5. 欣赏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选取其他柳永的词作进行欣赏,了解其创作风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蝶恋花》。
2. 写一篇关于《蝶恋花》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蝶恋花》的情况,以及对赏析文章的质量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九年级第7周侯瑞
教学目标
1. 感受和领会苏州评弹的风格特点。
2. 通过赏析,激发学生对说唱音乐及中国曲艺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识说唱音乐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认识说唱艺术。
2. 让学生清晰地听出曲种的最主要特征并加以记忆。
教学难点:
1. 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辨认说唱音乐。
2.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总结归纳我国说唱音乐的特点。
教材分析
苏州评弹
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
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经过历代艺人的创
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近40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日臻完善。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
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评弹开篇。
唱词是毛泽东于1957年所写的追念革命烈士杨开慧、柳直荀的旧体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由赵开生用评弹曲调编曲。
唱词融合了蒋调、陈调的传统唱腔旋律,并吸收戏曲的板腔变化手法而构成。
“我失骄杨君失柳”节奏自由,带有吟诵特点的旋律。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大幅度跳动的旋律进行,情绪激动。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以问答形式表现了革命烈士对革命胜利的充分信念。
“寂寞嫦娥舒广袖”舒展悠扬的慢板旋律。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放忽收的力度变化,舞蹈性的节奏。
“忽报人间曾伏虎”高音区强力度转换到中低音区的大跳旋律,节奏自由。
“泪飞顿作倾盆雨”强音唱法,难以抑制的激情。
这首评弹词曲结合恰当。
其中,“魂”字利用韵母作拖腔处理,加强了对烈士深切哀悼之情,“舞”字之后的“啊”音拖腔,又使翩翩起舞的形象更显生动。
最后“雨”字的闭口韵,运用了颤音拖腔中渐强渐快的唱法,展现了似汹涌海浪般的由远而近滔天而起的激情。
整首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
婉,既保留了苏州评弹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教学过程
1. 导入
本节课我们接着来欣赏另外一种曲艺艺术形式——苏州评弹。
2. 欣赏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
(1)欣赏动画《蝶恋花•答李淑一》。
(2)学生根据自学简介:苏州评弹的来源及历史,自主欣赏的感受。
(3)聆听《蝶恋花•答李淑一》并完成:。
曲名:
表演形式:
流传地区:
地方特色:
伴奏乐器:教师和学生一起哼唱旋律。
3. 扩充知识:
弹词类:音乐曲调性很强,演唱风格细腻深刻,伴奏乐器以琵琶、三弦为主。
(苏州弹词)
牌子曲类:其结构形式大多由曲头、曲尾、中间插入许多曲牌联缀而成。
伴奏乐器,北方以手鼓、三弦为主,南方以琵琶、二胡为主。
(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苏州评弹,初步从感性上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大家要能听辨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和苏州评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