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摘要]数学可以是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也可以是数学的生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充分说明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生活化。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对发展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都非常重要,本文从数学语言生活化、生活实例搬到课堂上以及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华罗庚曾说过:脱离实际的数学是人们对数学产生神秘、枯燥与无味的原因之一。而小学生是语言理解能力与数字运算能力形成的基础时期,这个时候的学生对这个世界是虽然充满好奇,同时生活中有着许多东西对他们来说太过陌生,对于如果很难以理解的知识就很容易产生反感与厌恶情绪。因着对这个世界的无解与好奇,有时候教会小学生一些东西的十分容易,所以让学生理解自己在讲授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中很抽象的一门课程,跟语文等语言类课程比较起来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就显得微薄,个人认为这都是因为数学没有生活化,没能让学生理解。本文通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能为从事在这个岗位上的教师们提供一点参考。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

数学本来就是从生活中衍生出来的一门丰富的学科,高等教学中数学可谓说抽象地几乎都是公式、推导以及运算,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却不能如此教学。单纯的数字对学生来说就已经很费解了,如果只是教教加减乘除这些单调的运算,不仅让教学很死板,学生的收益也是甚微的。让学生理解这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是跟生活中联系起来,比如和家长去超市买苹果,一个苹果的价钱是多少,那么五的苹果的价钱又是多少,刚开始学生可能会扳手指头算算,渐渐到了后来学生就会活学活用,在与家长外出的时候会主动计算价钱。

对于学生来说,有些数学语言是需要教师装饰与加工的,让这些语言变得富有情趣、通俗易懂,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更有兴趣,也更容易学得会。比如说“>”与“<”,可以以通过一句顺口溜来教学生: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开口在前是大于,尖角在前是小于,两个兄弟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容易混淆这两个符号,如果用这种风趣的讲解让学生记住这句顺口溜,那么学生就容易区分了。同时在教授长度单位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是在进行“长长短短”的比较,在排大小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是在“排队伍”等等,将生活中孩子们容易理解的语言运用到数学的教学中,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让学生觉得数学跟自己关系很紧密,所以想要激起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就应该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活起来,而不是死死板板的数字与运算[1]。

二、将生活中的例子引用到课堂上

爱因斯坦说:解决一个问题只是需要实验或者数学上的技能,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则需要从全新的思维方式上看待问题,这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提出一个问题总是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一贯沿袭的数学教学大都是“编写应用题、一题多问、补充条件与问题”等类似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可是这些练习有显得重复单一,只要学生学会了一种模式,那么接下来就是依样画葫芦,就可以成功解决其它这样类似的问题,这种数学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并不能促进学生思维多向性发展。所以我们更需要加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情景生活材料,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题与解决问题。

当然教学目标应该是一堂课的出发点与归宿,老师在讲台上教授的生活化内容都不能离开这个中心,不能因为过分追求生活情景的设计而偏离教学目的、为了联系生活而加强许多不必要的生活情景,这样的数学教学又的不合格的。例如在“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有什么东西是圆的,然后在第二天课程中可以让学生汇报采集的信息,可能有些东西是圆的而有许多东西是学生说不出来的奇形怪状。在选择生活化教学题材

时因为内容十分宽泛,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这个度,使生活情景与数学知识有关联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真正意义[2]。

三、将数学的运用到生活中

家庭作业一直都是学生无法逃避的问题,有些学校可能一味追求升学率或者成绩上的优异,会给学生布置许多课后习题,而且这些课后习题都是以市面上的辅导书为基础的。只是个人认为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并且可以受益终身的东西,笔者认为不要过度追求家庭作业的量。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应该将课堂上的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比如说,在讲述关于简单运算的时候,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自己编应用题,其实对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自己编应用题是一家很困难的事,为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联系到生活,我会给予学生一些提示。比如以自己文具盒中笔具为例,都有什么样式的笔,然后再求总数;再比如说今天的零花钱有多少,分别都用在了哪里,总数与实际花销有没有符合;以及计算自己的年龄与家长长辈之间的差距等等以记账的方式将自己的作业写在本子上。这些跟学生密切相关的例子比较起单纯的数学运算是学生更为乐道的作业,课间还会听见学生在讨论布置的作业,这样闲暇交流的时候就学到了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笔者认为这是个十分推崇的方法。

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潮流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来说,务必要将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的轨迹考虑在数学课程的内容之中,将学生习以为常的现实生活运用到课堂上,加强生活中的数学和课本的联系。将“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创造出活泼生动的生活环境”的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到实处[3]。本文通过将数学语言生活化、将生活中的例子引用到课堂上以及将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到生活中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中与时间、空间、量、数形等紧密相连,生活中的数学又无处不在,所以只有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与通俗,小学生才会更加充分吸收教师教授的东西,才会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最终到达数学教学的真真目的。

参考文献:

[1]旺布旦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学周刊,2011,02:136.

[2]胡冬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65.

[3]胡家琼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0:113.

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巩义市米河镇高庙小学 马艳灵

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字:数学、生活情境、实际、趣味、事物、实际问题、培养、能力、教学数学 生活是学习知识的源泉,我们的生活与空间、时间、数、量、形等息息相关,生活中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小学数学生活化,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与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让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知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用处。比如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知道时间的用途,养成守时、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又如,在分发作业时,让学生进行分配,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计算。 二、让数学从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展开。 公园、动物园的花草树木、各种动物,玩具物品、设施,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马路上鏻次栉比的建筑等,这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环境,都是教学数学的好材料,充分利用这些环境展开教学,就能有效的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比如,孩子对秋天的落叶非常感兴趣,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想出了用几何图形在树上贴标记来区分落叶的和非落叶树的方法;在分组实地探索中,又通过个人观察、小组合作交流、集体分享等形式积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教学提纲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工作总结 张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活动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活动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关注国内外的教学现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当今国际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乃是数学课堂普遍采用的建构主义观点下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活动课教学(Activities)。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活动课程同必修课程一样,成为小学教育中课程结构的两大支柱。而活动课与数学课相整合又应该具有鲜明的新课程特色,有着重要实践意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大家也默认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开放性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生活化”、“活动化”和“个性化”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对数学课程、数学学习、数学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广大数学教师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实验教材使得教师对数学课有了全新的认识。老师们的课堂开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数学教学中一直都存在科学化与人文化如何统一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问题;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如何统一问题;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如何统一问题等等,这些困惑的核心是思考如何以人的发展为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性数学素养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课题组认为研究活动化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和谐的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我们确立“活动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也正是立足于此。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少数“精英”的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或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使所有学生“模式化”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阶段的发展;注重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发展。而这些都不是传统的忽视学生本体的教学模式所能完成的,所以需要建构开放式、活动化的数学教学模式。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同时构主义认为: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 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数学教育认知科学的研究,深入探究了学习过程的内在机制与特征;发现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4、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某些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东西。“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中实践活动的意义。传导生活就是学习,数学学习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在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

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 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 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 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文章 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凸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紧密的关系,感觉到身边的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情。同时,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 1、创设生活画面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在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可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学了,大家走进校

园,你会看到校门口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两旁一共有多少盆花吗?。又如,在教学10 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李子的情境:妈妈买来10 个李子,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 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2、创设生活体验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去配置生活原型,但有些问题在课堂中不能真实展现,却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一元钱的价值及应用价值,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 二、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因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在头脑中难以建立良好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更易流于肤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尽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2、“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课改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课改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改革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各种情境中,自主与合作地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是我们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方法措施 1、转变我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通过探索实践,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愤悱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2、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3、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与生活是一个相辅相成、和谐兼容的有机整体。生活的世界就是教学的世界。只要有机地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就能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就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价值性,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质疑欲。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也就达到了活学活用、活用活学的境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目录 序言 (1) 一、走进生活,捕捉“生活现象” (1) (一)、采撷生活教学实例 (1) (二)、捕捉“生活现象” (1) (三)、生活中数学的抽象性 (2)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2) (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 (三)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3) 三、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生活 (4)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4) 五、数学问题回归生活,体味数学乐趣 (6) 参考文献 (7)

序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与生活是一个相辅相成、和谐兼容的有机整体。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的世界就是教学的世界。数学教学必须开放小教室,走进生活的大课堂。让原本抽象缜密的数学内容在鲜活的生活题材相互渗透中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的知识,有很多来自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所以当数学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知识编入教材加以呈现时,学生会因缺乏灵性而乏味,失去兴趣。我们在教学时,要选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数学活动更精彩、更直观、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教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就会促成有效的数学教学。所谓有效的数学教学,首先决定于对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内部的心理活动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行为表现。对于以接收信息和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为主要行为的学生主体来说,其参与教学的有效行为,可以集中概括为三点:渴求、质疑和活动。只有充分地把教学融入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第一心理:渴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同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课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为群言堂,一人教变为数人教,独角戏变为多角戏。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生活中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中学会数学呢?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走进生活,捕捉“生活现象” (一)采撷生活教学实例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教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在教学时,我充分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物件进行观察与动手: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出现“长方形”图形,你能注意到哪些?你能否通过动手量出至少有三种以上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纷纷动手动脑,热热闹闹、兴趣盎然。不难发现,学生量出了数学教本的周长、课桌的周长、长凳的周长、文具盒的周长。使学生清晰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这样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物,呈现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加教学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自己是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捕捉“生活现象”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_7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生活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38-0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

小学数学问题的生活化策略

小学数学问题的生活化策略 摘要:抓住数学课堂的本质,从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出发,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切实有效。教师要经营好数学课堂,注意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到底是枯燥乏味的,还是生动有趣的?相信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学生。那么,数学课堂原本的面貌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数学课堂原本的面貌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是具体可感的,是生动有趣的。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会对数学产生错误的看法,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来呢?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不难的。学生之所以会认为数学课堂是枯燥乏味的,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在于我们的数学教师,在于我们的数学教师没有抓住数学课堂的本质,没有从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出发,没有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没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没能达到课堂教学的切实有效。因此,学生不喜欢数学课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经营好数学课堂,注意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呢? 一、具体实例促进数学问题“生活化”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精神”。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才能最大限度地激

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要做到这些,我们数学教师就要很好地运用生活实例,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热情。为此,数学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的情境,通过师生积极的情感互动,引导学生去自主地探究数学问题,培养起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二、仿真情境丰富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丰富和表象积累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数学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变化多端的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对数学认识的丰富感性材料和经验。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在看、听、想、记多种感觉器官的合作中丰富数学的表象,产生对数学的真切感受,由此促进他们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具体而言,学生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可以感悟到数学知识。比如,周围景物、事物的运动蕴含着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观察树叶、蝴蝶、房屋的形状及人体等,可以感受什么是“对称”;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汽车途中的交汇,感知什么是“相遇”;引导学生观察公共汽车上乘客的上下车情况,可以体会上下车人数与车上人数的增减关系……这些许许多多的抽象概念,都可以通过亲眼目睹来完成直接的理解。除此之外,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也可以悟得数学知识。比如说学生在逛街时听到某商场为促销衣服而播的广告“本商场全部衣服五折起出售”,可以从中感知理解数学百分数应用题,悟得原价、现价与打折的关系,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四)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五)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六)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浮石中心小学秦英华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交流活动。”现就如何让小学数学生活化,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语言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所以,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我引导学生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情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又如把教学比大小说成“排排队”;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二、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多创设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使他们觉得我们所学生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生活情境化,几乎每一节都有情境主题图。如: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单元采用的情景图就是学生所熟知的“数铅笔”;第六单元“购物”呈现给学生的是文具商店货架;三年级“对称、平移和旋转”单元则出示了许多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 的实践 10 级学校教育 07 号 目录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 境(二)组织生活化问题 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2.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一)数学教学与 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二)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论文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设计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生活化激趣探索 正文: 人类“结绳计数” 告诉我们: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存在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 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 20 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

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04T11:50:58.097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4月总第81期供稿作者:鹿国栋 [导读] 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 鹿国栋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第三小学056200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总之,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创新课程标准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要求学生充分地进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传统的室内教学有时对此会产生束缚限制,室外课可以提供广阔的教学空间,充实生活的背景,能让孩子们摆脱教室的限制,找到大自然的感觉。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倡导数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况入手,来建立数学模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的关系,适当调整内容,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自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老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虽然都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应用题,但是由于学生对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感兴趣,所以他们感觉不难而且有趣,同时还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要求,使学生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如在教学“分类”后,让学生把书包里的学习用品分类整理,比一比谁做得好,坚持得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 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长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在认识物体和图形后,布置学生回去观察周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状的,并想想这些物体可不可以做成其它形状,为什么?学生完成这个作业热情很高,并且得到了多种不同答案。有的学生说,冰箱的形状是长方体,也可以做成正方体的形状,但正方体的冰箱不如长方体冰箱有优势,长方体的冰箱占地面积小,容量大。有的学生说,水杯的形状是圆柱体,如果做成其它形状就不好拿。还有的学生说,我想设计一个球形的电视,使坐在哪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这项作业不但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这样为学生提供包含着数学问题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过程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此为指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将数学过程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素质教育开展至今已有若干年头,各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摸索中前进。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很重视素质教育,结合岗位,笔者对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浅析,对小学数学的有力开展做了一些探索。 1.新课改文件指出数学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必需的计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时数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术进步的基础。利用生活中的情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成数学理论和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 2.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将生活进行抽象化概括,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理解力有限,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会更好。 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场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对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果数学老师在讲课中,

将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场景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了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发生,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小学开始就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无疑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对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