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应用导学案

合集下载

12.2欧姆定律导学案.doc

12.2欧姆定律导学案.doc

12.2 欧姆定律导学案【导学目标】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课堂导学】1、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当 一定时,通过导体的 与导体两端的 成正比; 当 一定时,通过导体的2、右表是第1节某小组的实验数据,利用上表的数据计算每组R U的值,并与相应的电流I 进行比较,我们发现:I RU一、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2、公式: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U — — R — — I — ——说明:(1)欧姆定律中的 I 、U 、R 都是指同一导体、同一时刻性、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

(2)欧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成国际主单位。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课堂练习】1、指出下面这两个同学解题中的错误之处。

2、为了解题方便和避免错误,解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交流讨论: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1)、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应用公式:例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110Ω,接在220V 的电压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的电压:由公式 变形得例2、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 ,则加在电熨斗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3)、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由公式 变形得例3、在一个电阻的两端加的电压是20V ,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的电流是1A ,,则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当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V 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当它两端的电压为0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电阻又是多少?思考:关于公式,你认为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有关吗?为什么?由例3可以看出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即通过测出未知电阻两端的 和 ,然后应用公式 算出电阻的大小。

【课堂练习】1. 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2.0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1.0A ,如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增大到4.0V ,导体中的电流变为( )A.2.0AB.0.25AC.3.0AD.0.5A2、将一个10欧的电阻和一个20欧的电阻分别接到同一个电源的两端,如果流过10欧的电阻的电流为1安,则流过20欧的电阻的电流为( )A.2.0AB.0.25AC.3.0AD.0.5A3、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小星将实物连接成如下图甲所示。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表述、公式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欧姆定律的表述: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公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计算和测量,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掌握其基本含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的记忆,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尺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解释其基本含义。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电流 I:与电压 U 成正比,与电阻 R 成反比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电阻为5 Ω的电路,当电压为 10 V 时,求电流大小。

答案:I = U/R = 10 V / 5 Ω = 2 A2. 题目:一个电流为 2 A 的电路,当电阻为10 Ω时,求电压大小。

答案:U = I R = 2 A 10 Ω = 20 V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

§7.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公式中各个字母的意义以及单位。

2.能运用欧姆定律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根据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电路的特征,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难点:用欧姆定律推导串并联的电阻关系。

二、学习过程【学点一】欧姆定律(学习要求:请你仔细认真阅读课本26页“欧姆定律”的部分内容,先自主完成下列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内容:。

2、表达式:。

U表示,,单位:,符号:。

R表示,,单位:,符号:。

I表示,,单位:,符号:。

3、变形式:和。

4、(1)请你仔细学习课本26页的例题,自己再在练习本上做一遍。

(2)测电笔为什么对人体是安全的?(3)阅读课本27页的想想议议,思考:要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电路的电压或者电阻,各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完成下列题目。

◆一个定值电阻,阻值为200Ω,接在电压为12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__mA;若要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为150mA,则需在电阻的两端加上_________V的电压;若电阻两端不加电压,则通过它的电流__________A,它的电阻为__________Ω。

(4)结合自己的做题过程及课本内容,思考欧姆定律的公式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完成下列填空。

①欧姆定律的公式中,电阻的单位必须用,电压的单位必须用,如果题目给出的物理量不是规定的单位,必须先换算,再带入计算,这样得出的电流单位才是。

②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而言。

跟踪练习:1、完成课本2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2、完成课本2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3、完成课本2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4、完成课本2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6题【学点二】电阻的串联(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探究活动,自主完成下列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第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应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

学具:导学案、课本、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验证欧姆定律。

4. 例题讲解:讲解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如何计算家庭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电流I = 电压U / 电阻R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流I ∝ 电压U,电流I ∝ 1/电阻R应用:计算家庭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七、作业设计答案:电流I = 220V / 100Ω = 2.2A答案:电压U = 3A 40Ω = 120V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欧姆定律,提高了实验技能。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导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4.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及其应用,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分析。

3. 学习电阻的测量方法,能运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的应用,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的推导,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灯泡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家庭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推导出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2)讲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实验演示:(1)进行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4. 课堂练习:(1)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答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 = IRR = U/II = U/R2.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U = IRR = U/II = U/R3. 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七、作业设计已知:U = 10V,R1 = 5Ω,R2 = 10Ω,R3 = 15Ω2. 答案:I = U / (R1 + R2 + R3) = 10V / (5Ω + 10Ω + 15Ω) =10V / 30Ω = 0.33AU1 = I R1 = 0.33A 5Ω = 1.65VU2 = I R2 = 0.33A 10Ω = 3.3VU3 = I R3 = 0.33A 15Ω = 4.95V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的应用。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导学案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导学案

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 1. 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2.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解答电学计算题的方法。

预学案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欧姆定律的公式:;两个变形式:、。

2.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用公式表达):(1)电流的规律:;(2)电压的规律:。

3. 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用公式表达):(1)电流的规律:;(2)电压的规律:。

4. 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1)串联电路中通过某个电阻的电流,等于电源两端电压除以。

当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及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会随之。

(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分电阻的关系是,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

(选填“大”或“小”)5. 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当并联电路中的一个支路的电阻改变时,这个支路的电流变化,干路电流变化,但另一个支路的电流和电压都。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分电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

(选填“大”或“小”)探究案探究一、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1.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计算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电阻R1的电流和通过电阻R2的电流相等,都等于I。

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IR1,R2两端的电压U2=IR2。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U=U1+U2,有U=IR1+IR2=I(R1+R2),可求得I=___________ 即:串联电路中通过某个电阻的电流或串联电路的电流,等于电源两端电压除以。

2.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大小关系(1)提出问题: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比参与串联的各个电路的阻值大些还是小些?(2)猜想与假设:由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7.4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7.4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7.4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复习课导学案导学目标1.掌握欧姆定律的含义和公式;2.理解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3.掌握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导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概念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关系的定律。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I = U / R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安培A),U表示电压(单位:伏特V),R表示电阻(单位:欧姆Ω)。

欧姆定律表明,在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在电路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2.1 计算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I = U / R,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电压和电阻来计算电流。

例如,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电压为12伏特,电阻为4欧姆,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电流:I = 12 / 4 = 3安培2.2 计算电阻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I = U / R,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

例如,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电压为6伏特,电流为2安培,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电阻:R = U / I = 6 / 2 = 3欧姆2.3 计算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I = U / R,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电流和电阻来计算电压。

例如,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电流为5安培,电阻为10欧姆,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电压:U = I * R = 5 * 10 = 50伏特2.4 计算功率在电路中,功率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计算出来。

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I = U / R,我们可以将其代入功率公式P = U * I,得到:P = U * (U / R) = U^2 / R例如,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电压为10伏特,电阻为5欧姆,根据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可以计算出功率:P = 10^2 / 5 = 20瓦特导学要点总结•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I = U / R表示。

•欧姆定律在电路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计算电流、电阻、电压和功率等。

《欧姆定律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中的问题。

一、导入1. 通过实例引入:假设有一个电路,其中有一个电阻器和一个电压源,我们如何计算电流的大小呢?2. 提出问题:在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干系呢?二、观点诠释1. 介绍欧姆定律的观点:欧姆定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的干系。

即:I=U/R。

2. 诠释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观点:电流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指的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电阻指的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水平。

三、欧姆定律的公式推导1. 根据欧姆定律的定义,推导出公式I=U/R的过程。

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四、练习与应用1. 给出几个简单的电路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2. 提供一些扩展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更复杂的电路问题。

五、实验设计1.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六、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欧姆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作业安置1. 安置相关练习题,稳固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

2. 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对欧姆定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对欧姆定律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各种电路问题。

希望学生在进修中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不息提升自己的电路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导学目标】
1.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2.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3.根据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课堂导学】 (一)引入 (二)科学探究 自主探究: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怎样?各个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欧姆定律中的 I 、U 、R 都是指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

同时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具有同时性。

(2)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为U = IR 、R =U
I 。

(3)欧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合作探究:
1.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实验1:按教材图7.2-2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这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现象说明:串联的两个电阻,总电阻比一个电阻 。

如果串联3个或更多的电阻,重复实验,实验现象相同。

由此总结出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

拓展延伸: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究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各分电阻之间的关系。

如图1中,两个串联导体的电阻值分别为R l 和R 2 , 设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为R ,R l 和R 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1和U 2,串联部分两端的电压为U ,通过R l 和R 2的电流分别为I 1和I 2,根据欧姆定律推导R 和R 1、R 2之间的关系。

对于多个电阻(R 1、R 2、R 3 … … R n )串联,同样可以得到:R= 即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 。

2.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实验2:把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到教材图7.2-3实验中,我们再观察实验现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现象说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_______ 都小。

拓展延伸: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究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和各分电阻之间的关系。

设各支路的电阻分别为R 1和R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为R.通过R 1和R 2的电流分别为I 1和I 2,并联电路的总电流为I (如图2)。

根据欧姆定律推导R 和R 1、R 2之间的关系对于多个电阻( R 1、R 2、R 3 … …R n )并联,同理可以得到: 1
R
= 即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 之和。

(三)、达标检测:
1. 欧姆定律是_____ 国物理学家_____ 在19世纪初期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它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_________ 成正比,跟导体的_____ 成反比。

该定律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 。

2. 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接近 30 mA 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据此可以推断,人体是 (填“导体”或“绝缘体”),人体电阻约 Ω。

3.电阻R 1的阻值为10Ω,将它与R 2并联后,总电阻为5Ω,若将R 1与R 2串联,则总阻值为( ) A.20Ω B.15Ω C.10Ω D.5Ω
4.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30和10Ω,把它们串联起来,其总电阻是( )
A.40Ω
B.30Ω
C.20Ω
D.7.5Ω
5. 根据欧姆定律I= U
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
6. 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V 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 ,如果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减少到2V 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A.0.25A B.0.5A C.2A D.3A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