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不同地区年均降雨量

全国不同地区年均降雨量

宁夏,年均降水量445毫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降水量150毫米。甘肃,青海,年降水量50-700多毫米。陕西北京,年均降水量641毫米。山西,年均降水量一般在520毫米。天津,年均降水量550毫米。河南,平均降水量约为700毫米。河北,湖北,年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湖南,全年降水量1500毫米。广东,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海南,年均降水量多达1600毫米以上。江西,年均降水量1550毫米。浙江,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内蒙古,年均降水量50-150毫米之间。江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澳门,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香港,年平均降雨量为2214.3毫米。辽宁,年降水量440~1130毫米。吉林,全省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山东,年均降水量750毫米左右。四川,平均降水量在850毫米左右。重庆,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西藏,贵州,年降水量一般1100~1400毫米。云南,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广西,安徽,淮北750毫米,南部1250毫米。上海,平均降水量1124毫米。福建,年均降水量1350毫米。台湾,全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黑龙江,年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

2013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 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黑龙江省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7、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 8、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11、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13、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8、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9、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 20、山东省面积15.38万平方千米; 21、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 22、安徽省面积13.97万平方千米; 23、福建省面积12.13万平方千米; 24、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 25、浙江省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28、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 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天津市面积1.13万平方千米; 32、上海市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34、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 中国内地各省人口数量 GDP排名 人口排名省区市人口数量 GDP GDP( 亿元) 人均G(元)人均排名排名 1 河南省 9613万人 5 14234 15056 16 2 山东省 9082万人 2 25326 27148 7 3 四川省 8673万人 9 9657 11708 25 4 广东省 7859万人 1 29863 32142 6 5 江苏省 7381万人 3 24738 32985 5 6 河北省 6735万人 6 1338 7 19363 11 7 湖南省 6629万人 13 8366 13123 20 8 安徽省 6338万人 15 6906 11180 28 9 湖北省 5988万人 11 8451 14733 17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4822万人 18 5386 11417 27 11 浙江省 4647万人 4 17633 35730 4 12 云南省 4333万人 23 4260 9459 30 13 江西省 4222万人 19 5323 12204 24 14 辽宁省 4203万人 8 10418 24645 9 15 贵州省 3837万人 26 2543 6742 31 16 黑龙江省 3813万人 14 7081 18463 12 17 陕西省 3674万人 21 4806 12843 21

中国各省面积和人口排名

中国各省面积和人口排名!!! 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黑龙江省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7、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 8、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11、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13、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8、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9、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 20、山东省面积15.38万平方千米; 21、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 22、安徽省面积13.97万平方千米; 23、福建省面积12.13万平方千米; 24、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 25、浙江省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28、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 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天津市面积1.13万平方千米; 32、上海市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34、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

工程水文学题库习题流域产汇流计算

问答题 1.在进行流域产汇流分析计算时,为什么还要将总净雨过程分为地面、地下净雨过程?简述 蓄满产流模型法如何划分地面、地下净雨? 2 .目前常用分割基流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优缺点? 答:有斜线分割法及水平分割法等。水平分割法简单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消退,与其补充是相等:斜线分割则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补充量大于地下径流消退量,对于大多数流域来说,这种认识较符合实际。 3.何为前期影响雨量?简述其计算方法与步骤? 答:前期影响雨量Pa是反映本次降雨之前流域土壤干湿程度的一种指标,因此对本次降雨的产流量将产生重要影响。 Pa一般按下式计算: 且 其计算步骤如下:⑴确定流域蓄水容量Wm;⑵由蒸发资料和Wm确定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Kt;⑶由降雨P、Wm和Kt按上式计算。 4.简述流域土壤前期影响雨量折减系数的确定方法和步骤? 答:⑴根据实测雨量资料确定流域的蓄水容量Wm;⑵根据蒸发资料计算流域多年平均的 月平均日蒸散发能力Em;⑶以折减系数公式K=1-Em/Wm计算各月的K;⑷通过产流计算 方案进一步优选。 5.土壤前期影响雨量Pa 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其原理和步骤? 答:⑴用公式 逐日计算,式中P a, t+1、Pa ,t分别第t+1天、第t天的前期影响雨量;Pt为第t天的降雨量;Wm为流域蓄水容量,K为折减系数。⑵按公式:Pa,t+1=P a +Pt –Rt - E t逐日计算,式 中Rt为Pt产生的径流量,Et为第t天的流域蒸散发量。 6.何谓超渗产流,何谓蓄满产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表径流, 称此为超渗产流。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后才 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 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 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7.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的地面径流形成条件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形成地面径流的条件基本相同,它们都是由超渗雨形成的地面径流, 但蓄满产流模型计算超渗雨的下渗能力总是稳渗率fc,而用超渗产流模型计算地面径流,其 中的下渗能力则不一定为fc。 8.试述绘制降雨径流相关图(P~ Pa ~R)的方法步骤? 答:⑴选取在流域上分布较均匀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多场暴雨洪水资料和蒸发资料;⑵计 算各场雨洪的流域平均雨量P和径流深R;⑶用若干场前期十分干旱的雨洪资料,分析计算 流域的最大蓄水量Wm;⑷计算各场暴雨的前期影响雨量Pa,t;⑸以降雨量P为纵坐标,以 径流深R为横坐标,把各次降雨的P和R对应点点在坐标纸上,并在该点上注明本次降雨 开始时的Pa,t值,绘出Pa的等值线便得到一组按顺序排列的Pa等值线图,经检验合理后, 即为P~aP~R相关图。 9.简述流域蓄水容量Wm 的确定方法? 答:根据Wm的定义,当W0=0时,一次降雨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即为所求的Wm ,一般从长期记录的雨洪资料中选择久旱无雨流域极为干燥时(W=0)又遇大雨,且雨后能

降雨量论文1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委员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参赛队员(打印) 1. 姓名学院手机号 2. 姓名学院手机号 3. 姓名学院手机号

摘要 本文是通过对某山区地形的特点以及降雨量分布的理解,从而采用数学的思维及方法得出降雨量与问题相关的数学模型: 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首先,用给出的地形数据,通过matlab 软件绘制出地形地貌图,并结合spss 软件对南北走向线,东西走向线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发现该地区地貌近似为抛物面;其次,该地区的降雨量在一定时间内近似为周期性变化,于是该地区水量的求解转化为对该地区地形表面积的求解;然后,运用基于量图原理的曲面积分方法,依次求得水量: 年最大水量:3363max 731203.57021563.910 1.1410Q m m -=??=? 年最小水量:3353min 731203.5702852.510 6.2310Q m m -=??=? 年均水量:3353731203.57021206.3108.8210Q m m -=??=? 问题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本文把山体表面水流看成是坡面流,求解动能最关键的步是计算出坡面流阻力,而坡面流阻力与降雨量,坡度,植被覆盖度,河床粗糙度等因素有关,颇为复杂。因此,本文关于坡面流阻力的建模,以降雨量为主要因素,并且引用Darcy Weisbach 的阻力系数计算模型,并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得出山体表面水流的速度计算模型,从而计算出在z=695处的单位质量动能:2001.4E J =。 问题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针对植被和石漠化对降雨量的影响,本文采用了对比观测法。植被对降雨量的影响,本文引用了全国以及我国林区与非林区在1951-1999年期间的年平均降水量数据并绘制了全国以及我国林区、非林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折线图,根据全国6个分区的林区与非林区降水量数据得出植被具有增大降雨量的作用,即某些地区植被覆盖对降水量呈正相关,石漠化对降水量呈负相关。 【关键词】地形地貌图 曲线拟合 曲面积分 Darcy Weisbach 模型 对比观测法

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国季风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二)教学难点 1.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我国降水特征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温特征和气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哪个自然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不同区域的建筑形式) 学生回答预设:降水。 教师:(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学生竞猜)刚才的图片反映的情况,我们结合我国年均降水量

的分布来看一下。请同学们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4个问题。 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2.年降水量超过1 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岭、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1月份的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岭、张家口市、____ 市、_____ 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5.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6.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链式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读图。】 教师:观察到现象后,我们需要思考原因,为什么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学生回答预设:西北内陆离海较远,东南靠近水汽源头。 教师:同学们的意思是含有丰富水蒸气的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运动,所以使得降水出现这种变化趋势,是什么推动了云的运动呢? 学生回答预设:风。 教师: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和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量柱状图) 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四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吗?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 2.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 1.不均匀,集中在夏季。

全国各省面积排名

全国各省面积排名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0万平方公里) 2.西藏自治区(面积120万平方公里) 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0万平方公里) 4.青海省面积72万平方公里 5.四川省面积48万平方千米人口8437万(居全国第3位) 6.黑龙江省面积46万平方千米 7.甘肃省面积39万平方千米 8.云南省面积38万平方千米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万平方千米 11.河北省面积19万平方千米 12.陕西省面积19万平方千米 13.吉林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4.湖北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万平方千米 18.河南省面积16万平方千米人口9603万(居全国第1位) 19.山东省面积15万平方千米人口9024万(居全国第2位) 20.山西省面积15万平方千米 21.辽宁省面积15万平方千米

22.安徽省面积13万平方千米 23.福建省面积12万平方千米 24.江苏省面积10万平方千米 25.浙江省面积10万平方千米 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万平方千米 28.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 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天津市面积1.1万平方千米 32.上海市面积0.58万平方千米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34.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8平方千米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面积25.4平方千米,人 口44万。区号00853。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35.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各省人口排名

中国人口数量2015全国总人口13亿6千万(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排名)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各省人口排名 省区市人口数量人口排名GDP GDP( 亿元) 人均G(元)人均排名排名 1 河南省9613万人 5 14234 15056 16 2 山东省9082万人 2 25326 27148 7 3 四川省8673万人9 9657 11708 25 4 广东省7859万人 1 29863 32142 6 5 江苏省7381万人 3 24738 32985 5 6 河北省6735万人 6 1338 7 19363 11 7 湖南省6629万人13 8366 1312320 8 安徽省6338万人15 690611180 28 9 湖北省5988万人11 8451 14733 17 10 广西省4822万人18 5386 1141727 11 浙江省4647万人 4 1763335730 4 12 云南省4333万人23 4260 945930 13 江西省4222万人19 5323 12204 24 14 辽宁省4203万人8 1041824645 9 15 贵州省3837万人26 2543 6742 31 16 黑龙江省3813万人14 7081 1846312 17 陕西省3674万人21 4806 12843 21 18 福建省3466万人12 8440 23663 10 19 山西省3294万人175465 16143 15 20 重庆市3107万人24 3938 14011 18

21 吉林省2699万人22 4693 17211 13 22 甘肃省2593万人27 2494 9527 29 23 内蒙古2379万人16 6140 25558 8 24 新疆区1905万人25 330516164 14 25 上海市1625万人7 1165865473 1 26 北京市1423万人10 8879 57431 2 27 天津市1007万人20 5014 7972 3 28 海南省803万人28 1121 1336119 29 宁夏区572万人29 76912695 23 30 青海省529万人30 706 12809 22 31 西藏区267万人31 326 11567 26原文标题:中国人口数量2015 全国总人口136072万人(各省人口排名)

在ArcGIS中利用泰森多边形法分析流域的降雨量

在ArcGIS中利用泰森多边形法分析流域降雨量 一、泰森多边形介绍: 荷兰气候学家A·H·Thiessen提出了一种根据离散分布的气象站的降雨量来计算平均降雨量的方法,即将所有相邻气象站连成三角形,作这些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于是每个气象站周围的若干垂直平分线便围成一个多边形。用这个多边形内所包含的一个唯一气象站的降雨强度来表示这个多边形区域内的降雨强度,并称这个多边形为泰森多边形。 特点: 1、每个泰森多边形内仅含有一个离散点数据; 2、泰森多边形内的点到相应离散点的距离最近; 3、位于泰森多边形边上的点到其两边的离散点的距离相等。 二、在ArcGIS中利用泰森多边形法分析流域降雨量步骤(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1、首先在ArcMap中加载新安江流域分区和雨量站点的.shp格式的数据(必须是.shp格式的)。若雨量站点信息为.xls或.txt格式的,则应该将其加载后先转成.shp格式,再进行以下的操作。加载数据结果如图: 2、在ArcToolbox工具中选择Analysis Tools—Proximity—Create Thiessen Polygons工具,打开Create Thiessen Polygons窗口,在Input Features中输入站点

数据:雨量站点,在Output Features Class中设置输出路径,在Output Fields (optional)中选择All(即输出所有属性字段)。如图所示: 然后设置其环境,即选择Create Thiessen Polygons窗口下面的Environments…按钮,进入环境设置窗口 选择General Settings进行设置:主要设置包括两项,第一项对Output Coordinate System设置,选取流域面矢量数据以和其保持一致的坐标系,此处选择Same as Layer “流域分区图”;第二项对Extent进行设置,设置生成泰森多边形的四周边缘,此处选择Same as Layer 流域分区图,其余保持默认。如图所示:

临界雨量计算方法

1、水位/流量反推法 假定降雨与洪水同频率,根据河道控制断面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和最高水位指标,由水位流量关系计算对应的流量,由流量频率曲线关系,确定特征水位流量洪水频率,由降雨频率曲线确定临界雨量,但此方法没有考虑前期影响雨量。 2、暴雨临界曲线法 暴雨临界曲线法从河道安全泄洪流量出发,由水量平衡方程,当某时段降雨量达到某一量级时,所形成的山洪刚好为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如果大于这一降雨量将可能引发山洪灾害,该降雨量称为临界雨量。位于曲线下方的降雨引发的山洪流量在河道安全泄洪能力以内,为非预警区,位于曲线上或上方的降雨引发的山洪流量超出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为山洪预警区。 3、比拟法 比拟法的基本思路为,对无资料区域或山洪沟,当这些区域的降雨条件、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植被情况等)、气象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年均雨量等)、水文条件(流域面积、年均流量、河道长度、河道比降等)等条件与典型区域某山洪沟较相似时,可视为二者的临界雨量基本相同。 4、水动力学计算方法 水动力学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物理机制,基于二维浅水方程,并考虑降雨和下渗,对山洪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更细致的描述,具有理论先进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特点,为防御山洪灾害提供了新技术。但由于计算参数,如阻力系数和下渗变量等,增加了模型的不确定性因素;此外,流域地质、地貌等数据以及典型山洪观测资料等也是此计算方法中必不可少的。 5、实测雨量统计法 根据区域内历次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表,基于大量实际资料,统计区域及周边邻近地区各雨量站对应的雨量资料,取各站点各次山洪过程最大值的最小值为各站的单站临界雨量初值,计算各次山洪过程各个站点的各时间段最大值

工程水文学第3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第三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第一节概述 (2) 第二节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3) 第三节流域产流分析 (9) 第四节产流计算 (11) 第五节流域汇流计算 (22) 小结 (30) 课前学习指导 本章要求 (1)掌握实测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方法; (2)掌握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的基本概念,及其产流面积变化过程的分析方法; (3)了解影响流域产流量的因素,掌握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的产流量计算方法; (4)了解流域汇流的物理过程,掌握流域汇流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共需7个课内学时,10个课外学时 课前思考 如何由单站降雨量推求流域平均降雨量? 为什么要对实测流量过程线的不同水源成分进行划分? 降雨是怎么变成径流的?有哪些基本的产流方式? 哪些因素影响流域径流的形成?如何计算一场降雨所产生的径流量? 汇流计算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汇流计算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单位线?如何推求单位线?如何进行单位线的时段转换? 学习重点 掌握流域产流计算和汇流计算的方法。 难点 将水文循环中蒸发、下渗、产流、汇流等过程联系起来,结合水量平衡原理实现产汇流过程的逐时段连续演算。 知识点 单站降雨特性分析

流域降雨特性分析 实测径流量计算 前期影响雨量 包气带对降水的再分配

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 产流面积及其变化过程 降雨径流关系 蓄满产流的产流量计算 蒸散发计算 超渗产流的产流量计算 流域汇流过程、流域汇流时间、流域调蓄作用 单位线的基本概念、单位线的推求、单位线的时段转换 瞬时单位线的基本概念 地下径流汇流 第一节概述 内容提要 1、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基本内容与流程 2、流域产汇流计算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学习要求 掌握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主要环节与基本思路 1、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内容与流程 由流域降雨推求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大体上分为两个步骤: a、产流计算:降雨扣除植物截留、蒸发、下渗、填洼等各种损失之后,剩下的部分称为净雨,在数量上等于它所形成的径流深。在我国常称净雨量为产流量,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过程为产流过程,关于净雨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 b、汇流计算:净雨沿着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后经河网汇流形成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关于流域汇流过程的计算称为汇流计算。 计算流程如图3-1所示: 图3-1 产汇流计算流程简图 2 、流域产汇流计算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流域产汇流计算的方法很多,本课程主要介绍目前使用比较普遍和比较成熟的计算原理及其计算方法。产流计算的方法因产流方式不同而异,分别阐述蓄满产流方式和超渗产流方式的产流计算方法;汇流计算方法重点阐述时段单位线法和瞬时单位线法。

天山地区气候平均降水的精细化分布及计算

天山地区气候平均降水的精细化分布及计算 摘要:利用天山地区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和DEM数据,结合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平均年和月降水与地理地形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天山地区气候平均降水量与测站的海拔、纬度、坡度显著相关。建立了降水量与地理地形参数的关系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基于降水量与地理地形参数的关系模型,利用高分辨率DEM资料,扩展得到了天山地区100m×100m精细化分布的气候平均年降水量和各月降水量.结果表明,精细化分布的降水量场能够表现出更多与地形和地势有关的细节,这是只利用气象测站资料的分析结果所不能反映的,在天山地区平均降水量空间精细化分布基础上,南疆地区的降水量()多与北疆()地区,按照天山地区面积5.7×105 km2计算,其气候平均年降水总量约为150.6×108m3,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 关键词:天山地区;DEM;降水精细化分布;降水总量 引言 支撑生命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是水,而降水作为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测量其全球降水过程中因其降水时空变化很大而显得相当困难。同时,降水作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尤其是在流域产汇流计算时,更需要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资料[1];对于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西北,自2001年和2000年来,沙尘暴急剧增加,面对严峻的土地沙漠化及环境退化,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2]。水资源的多少不仅关系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更是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物质。天山地区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地形是影响局地降水时空变化的重要条件[3],而对天山地区平均降水量的精细化分布及计算,也是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分配标准。但由于天山山区气象水文站点稀少且降水区域分布不均匀, 使其对降水空间精细化分布的了解成为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4];相应的,许多学者也在天山地区气候降水的空间分布各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显示:天山地区的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北坡(500mm-700mm)),北坡多于南坡,就降水变率来讲,南坡的降水变率Cv大于北坡[5],总体而言降水量的分步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步递减的趋势,自山区外围向中心递减的规律[6],受地形的影响,降水与海拔有很大的关系,在一定范围,二者呈现正相关,其中,天山南坡的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增加明显。尤其是在80年代后期,全球气候变暖产生巨大的影响,天山北坡作为接受西北湿润气流的迎风坡,整个天山山区的降水达到一个增长的阶段[5]。对于天山地区的降水的时空变化研究,不同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赵传成[1]等利用TRMM卫星月平均降水资料和台站观测降水资料,采用卫星结合雨量计的降水估算方法,结果表明TRMM卫星能够很好地被探测并反映天山山区降水时空的变化特征;刘俊峰[7]等同样借助TRMM卫星降水数据分析山区降水的梯度效应,结果显示多卫星数据在天山和祁连山的精度较高,天山地区降水与海拔的正相关关系最明显。姚俊强[8]研究得出的东经85度-东经87度区域天山山区降水量增加最快及其强降水日等都显著增加与赵勇[9]等得出的东经85度-东经88度区域结论一致。但是基于DEM数据建立降水与地理地形参数的关系及精细化分布计算,孙佳[10]等在研究黑河流域降水量精细化分布计算采用的便是DEM数据和台站测量数据,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这为采用DEM数据研究天山山区降水的时空分布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本文采用天山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DEM数据,首先分析天山地区北坡与南坡气候平均降水量与地理地形参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法,

中国各省面积排行

中国各省面积排行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排名:(以下数据都是约等于)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 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 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 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 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 黑龙江省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7: 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 8: 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11: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13: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8: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9: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 20:山东省面积15.38万平方千米 21: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 22:安徽省面积13.97万平方千米 23:福建省面积12.13万平方千米 24: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 25:浙江省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28: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 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天津市面积1.13万平方千米 32:上海市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34: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

江河流域及城镇区域面雨量计算

DB35/T 1895—2020 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江河流域及城镇区域面雨量计算 A.1 江河流域及城镇区域边界提取 A.1.1 应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福建省1:50 000及以上地形图数据、福建省河流水系图(1~5级)数据、福建省行政区划图数据。 A.1.2 江河流域边界提取,应包含以下步骤: a) 根据地形图数据和河流水系图数据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 ); b) 根据河段的上下游分界点、河口、水利设施在河道上的地理位置,确定流域出口断面; c) 根据地形、河流水系和流域出口断面,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 )提取相应江河流域边界经纬 度信息。 A.1.3 城镇区域边界提取,应采用福建省行政区划数据,提取相应城镇区域边界经纬度信息。 A.2 江河流域及城镇区域面雨量计算 A.2.1 基于格点雨量数据的面雨量计算,应包含以下步骤: a) 采用水平分辨率不大于5 km ×5 km 的格点雨量数据,确定起始格点经纬度及格点水平分辨率; b) 基于江河流域或城镇区域边界经纬度信息,筛选出江河流域或城镇区域内部和边界上的所有格 点,格点总数为n ; c) 基于各个格点在指定时段内的累计雨量值p j ,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江河流域及城镇区域的面雨 量值,计算方法应符合A.2.3的要求。 A.2.2 基于站点雨量数据的面雨量计算,应包含以下步骤: a) 将江河流域或城镇区域边界向外延伸20 km ,构建等效格点雨量计算的外延区域,见图A.1; b) 基于江河流域或城镇区域边界经纬度信息,筛选出位于江河流域或城镇区域内部、边界上和外 延区域内部的所有站点,站点总数为m ; c) 以不大于5 km ×5 km 的单位格距将江河流域或城镇区域内部和边界网格化,格点总数为n , 见图A.2; d) 基于各个站点在指定时段内的累计雨量值q k ,以格点到站点的直线距离d (j ,k )的平方为导数, 计算各个格点在指定时段内的等效累计雨量p j ,见公式(A.1); e) 基于各个格点在指定时段内的等效累计雨量值p j ,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江河流域或城镇区域的 面雨量值,计算方法应符合A.2.3的要求。 ()()=111=1,,m j k j k m k j k k d p q =??????????????????∑∑ .......................... (A.1) 式中: m ——江河流域或城镇区域内部、边界上和外延区域内部的所有站点的总数; n ——江河流域或城镇区域内部和边界上的所有格点的总数; p j ——第j 个格点指定时段的等效累计雨量,单位为毫米(mm ),j =1,2,3,……,n ;

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2008-12-22 13:55 中国各省面积排名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公里) 面积排名前名为:(以下数据都是约等于)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0万平方千米) 2: 西藏自治区 (面积120万平方千米) 3: 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0万平方千米) 4:青海省面积72万平方千米 5:四川省面积48万平方千米人口8437万(居全国第3位) 6:黑龙江省面积46万平方千米 7:甘肃省面积39万平方千米 8:云南省面积38万平方千米 注:前三名的面积加起来大约40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有半个中国陆地面积 35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才有排名(相当于两个广东) 其它排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万平方千米 湖南省面积21万平方千米 河北省面积19万平方千米 陕西省面积19万平方千米 吉林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湖北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贵州省面积17万平方千米 江西省面积16万平方千米 河南省面积16万平方千米人口9603万(居全国第1位) 山东省面积15万平方千米人口9024万(居全国第2位)

山西省面积15万平方千米 辽宁省面积15万平方千米 安徽省面积13万平方千米 福建省面积12万平方千米 江苏省面积10万平方千米 浙江省面积10万平方千米 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万平方千米 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 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天津市面积1.1万平方千米 上海市面积0.58万平方千米 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8平方千米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面积25.4平方千米,人口44万。区号00853。 台湾 面积:3万6千平方公里人口:2277 1、北京 市辖区16 县2人口1128万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2、天津 市辖区15 县3人口924万面积1.1万多平方千米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

二、涌水量的预测 拟采用大气降水渗入量法对隧道进行涌水量计算 1.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1+028-DK292+150段) Q = 2.74*α*W*A 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 α—入渗系数 W—年降雨量(mm) A—集水面积(km2) 参数的选用: α—入渗系数选用0.16; 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33km2 最大涌水量为: Q= 2.74*α*W*A = 2.74*0.16*1496.88*0.33= 216.56(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9(m3/m.d)。 正常涌水量为: Q= 2.74*α*W*A= 2.74*0.16*508.7*0.33=73.59(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07(m3/m.d)。 2. 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2+150-DK293+440段) Q = 2.74*α*W*A 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 α—入渗系数 W—年降雨量(mm) A—集水面积(km2) 参数的选用:

α—入渗系数选用0.18; 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79km2 最大涌水量为: Q= 2.74*α*W*A = 2.74*0.18*1496.88*0.79= 583.23(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45(m3/m.d)。 正常涌水量为: Q= 2.74*α*W*A = 2.74*0.18*508.7*0.79= 198.2(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5(m3/m.d)。 3.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3+440- DK293+870段) Q = 2.74*α*W*A 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 α—入渗系数 W—年降雨量(mm) A—集水面积(km2) 参数的选用: α—入渗系数选用0.12; 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25km2 最大涌水量为: Q= 2.74*α*W*A = 2.74*0.12*1496.88*0.25 = 123.04(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29(m3/m.d)。 正常涌水量为: Q= 2.74*α*W*A = 2.74*0.12*508.7*0.25= 41.82(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 0.1 (m3/m.d)。

中国各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

中国各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 作者:PHBang 来源:综合时间:2014年11月24日 据全国老龄办的调查数据,截止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97%,并且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 21世纪,全国老龄办将百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2020年),这一阶段,中国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第二阶段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021~2050年),这一阶段中国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第三阶段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2100年),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80岁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 第1名:重庆 2010年,重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为中国“最老”的地区。 第2名:四川 2010年,四川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2.08个百分点,略低于重庆,居全国前列。预计:四川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00年623.2万人上升到2020年1488.1万人,年均增长率4.45%。其相对人口比重将从2000年的7.24%上升到2020年的16.19%。第3名:江苏 南通共有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170.8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3.5%,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 第4名:辽宁 截至2010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为426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91万人。全省老年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例为16.21%,与全国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3.26%相比,高出2.95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在全国排名第六位。 第5名:安徽 2020年安徽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097.1万,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5.1%;204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276.6万,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 截止2010年11月,阜阳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131894人,占常住总人口比例14.89%;65岁及以上人口为76.2万人,占总人口的10.03%。 第6名:上海 截止2011年底,上海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47.76万,占总人口的24.5%。预计到2015年末,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30万,比例接近30%。 第7名:山东 山东老龄人口942.98万。 威海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5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5%,远远高出全国的13.7%和全省的15.3%的人口比例,是全省乃至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而且平均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长。 青岛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2.7万人,占总人口的17.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个

(完整版)水文水利计算.doc

第一章绪论 1水文水利计算分哪几个阶段?任务都是什么? 答:规划设计阶段水文水利计算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地确定工程措施的规模。 施工阶段的任务是将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建成,将各项非工程措施付诸实施 管理运用阶段的任务是充分发挥已成水利措施的作用。 2我国水资源特点? 答:一)水资源总量多,但人均、亩均占有量少(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配 置不均衡(三)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四)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五)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3 水文计算与水文预报的区别于联系? 答:水文分析与计算和水文预报都是解决预报性质的任务。 (1)预见期不同,水文计算要求预估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内的情况,水文预报只能预报 几天或一个月内的未来情况。( 2)采用方法不同,水文计算主要采用探讨统计规律性的统计 方法,水文预报采用探讨动态规律性的方法。 4 水文分析与计算必须研究的问题? 答:( 1)决定各种水文特征值的数量大小。(2)确定该特征值在时间上的分配过程。( 3)确定该特征值在空间上的分布方式。( 4)估算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及环境的影响。 次重点:广义上讲,水文水利计算学科的基本任务就是分析研究水文规律,为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治理水旱灾害和保护水环境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二章水文循环及径流形成 1 水循环种类:大循环、小循环 次重点定义:存在于地球上各种水体中的水,在太阳辐射与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入渗和径流等方式进行的往复交替的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或水分循环。 2 水量平衡定义,地球上任意区域在一定时段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 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叫做水量平衡。 3若以地球陆地作为研究对象,其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多年平均情况下的水量平衡方程式若以地球海洋作为研究 对象,其水量平衡方程式为多年平均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流域水量平衡的一般方程式如下:若流域为闭合流域, 则流域多年平均 p=E+R 4 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彼此连接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称为水系。 5 河流一般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及河口五段。

JAVA实验课程求计算月平均降雨量示例

求计算月平均降雨量示例,掌握数组的声明、初始化、访问方法及数组在数据进行批量处理中的优势。并将此内容写以实验报告中。 全部代码如下: /** * @(#)A verageRainfallApp.java * * * @author * @version 1.00 2010/8/3 */ import javax.swing.*; 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public class A verageRainfallApp { double []rainfall; double []differece=new double[12]; public A verageRainfallApp() {rainfall=new double[12]; for(int i=0;i<12;i++){ rainfall[i]=Double.parseDouble(JOptionPane.showInputDialog("请输入"+(i+1)+"月的降雨量值")); } } public double AnnualA verageRainfall(){ double sum=0; for(int i=0;i<12;i++){ sum+=rainfall[i]; } return sum/12; } public void computeDifferece(){ for(int i=0;i<12;i++){ differece[i]=rainfall[i]-AnnualA verageRainfall(); } } public void printArray(double[]aArray){ String output=""; for(int i=0;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