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知识点1 (1)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是一个数学概念引入的单元,主要介绍了数系的基本概念、整数、有理数、实数等知识点。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梳理。
1.数系的基本概念(1)数系是研究数的体系结构和运算性质的一种数学系统,主要分为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五个部分。
(2)数系中的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数系中,加法和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整数(1)整数是数系中的一个子集,由零、正整数和负整数组成。
整数之间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仍然在整数范围内。
(2)整数除法分为带余除法和整除,其中带余除法的商和余数都是整数,而整除的商也是整数。
(3)整数有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绝对值表示一个数与零的距离,相反数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方向的数。
3.有理数(1)有理数是数系中的一个子集,由整数和分数组成。
有理数之间的运算同样满足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有理数的带余除法同整数的带余除法类似,即对于有理数a和b,可以表示为a=bq+r,其中q是整数商,r是有理数余数。
(3)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可以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来进行。
对于两个分数a/b和c/d,如果ad=bc,则a/b=c/d。
4.实数(1)实数是数系中最广义的一个概念,包括所有的有理数和无理数。
实数可以用数字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集合的形式表示。
(2)实数的运算同样满足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实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还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实数的有序性和戴德金分割原理指出,实数可以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并且实数之间有无数个无理数存在。
高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数学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2)与 x 的值相对应的 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4 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明确函数的定义域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
点必须同时具备) 课时六:
1.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直接观察函数的图像或函数的解析式来求函数的值域; (2)配方法:针对二次函数的类型,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来确定函数的值域,注意定义域的 范围。 (3)代换法(换元法):作变量代换,针对根式的题型,转化成二次函数的类型。 (4)分离常数法
S A
性 质 A ∩ A=A A ∩Φ=Φ A ∩B=B A
A ∩B A A ∩B B
AUA=A AUΦ=A AUB=BUA AUB A
AUB B
(CuA)∩(CuB)= Cu(AUB) (CuA) U (CuB)= Cu(A∩B) AU(CuA)=U A∩(CuA)=Φ.
课时四:函数的有关概念 1. 函数的概念: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 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1)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A
x B}.
={x|xA,或 xB}).
补集 全集:一般,若一个集合汉语我们 所研究问题中这几道的所有元素, 我们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记作:U 设 S 是一个集合,A 是 S 的一个子集, 由 S 中所有不属于 A 的元素组成的 集合,叫做 S 中子集 A 的补集(或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国文明在新时代
一、语言知识点
1、词汇
(1)根植:文明、传统、价值观、因素、贡献、完善、灵活、多元、多样、实践、积累、丰富、创新、发展、关系、内涵、历史、源远流长、
民族
(2)词组:重塑中华,传承文明,追求卓越,追求美好,价值观体系,发
展成果,为人民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自由表达,界限错综,互补互鉴,
完善治理,提升质量,离散聚合,交融融合
二、名词解释
(1)文明:文明是指人类自古以来以文字和文化表达的思想观念、
礼仪习惯和团体社会风尚等,用以修辞格式和语言形式逐渐形成、自动运
作的、社会性、无形的伦理道德、审美标准和精神文化精华。
(2)传统:传统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固有的价值观、
信仰、表达形式、生活习俗等一系列传承发展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
史文化发展进程中所积累的财富。
(3)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审美观念、行为导向和行动取向等
方面的一种共性标准,它包括人们对社会制度、道德情操和社会习俗的认识、认同和评价。
(4)因素:因素是指客观存在,并影响着被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其中
一种实体。
它可以是客观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实体。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5篇)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5篇)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
(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
(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
(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某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a某b=c,当b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a某b=c,当b =1时,c=a 。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某b=b某a 乘法结合律:(a某b)某c=a某(b某c)乘法分配律:a某(b±c)=a某b±a某c(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数学第一单元学问点1学问点:1、熟悉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假如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假如是0-4则用四舍法,假如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肯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假如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留意中间的0,由于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一、直接写出得数。
12+45= 63-28= 15+40= 28+41=800+500= 90-36= 52-19= 500+700=6000-4000= 1500-800=二、填一填。
1、4个百和8个十合起来是〔〕,25个十是〔〕。
2、果园里有梨树262棵,桃树304棵,梨树和桃树一共大约〔〕棵,梨树比桃树大约少〔〕棵。
3、三班级有男生280人,女生300人,三班级一共有同学〔〕人。
4、妈妈缴电费用去52元,缴水费用去86元,缴水费比缴电费多用去〔〕元。
5、光明水果店上星期卖出420千克西瓜,这个星期卖出370千克西瓜,这两个星期一共卖出〔〕千克西瓜。
三、连一连。
430+400 910-680520-290 270+560300+290 970-1501000-180 390+200四、在○里填上“>”“>>>初一数学学问讲解:全等三角形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6作三角形1.画射线O′B′.2.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D点,交OB于C点;3.以O′为圆心,以O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B′于点C′.4.以点C′为圆心,以C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D′.5.过D′作射线O′A′.数学第一单元学问点71、数的意义: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人教初一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1第1单元知识点详解

初一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1 知识点详解说明:Unit 1 My name's Gina.【重点单词】知识点1.短语归纳:2.必背典句:1.—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Nice to meet you,too. 见到你我也很高兴。
2.—What’s your name? 你的名字是什么?—Alan. 艾伦3.I’m Jenny 我是珍妮。
4. What’s his / her name? 他的/她的名字是什么?5. Her name’s Mary. 她的名字是玛丽。
6. What’s your first/last name? 你的名字/姓氏是什么?7.—What’s his telephone number? 他的电话号码是多少?—It’s 876-9548 是876-9548.3.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物主代词是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是人称代词的属格形式。
它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每个人称又分单数和复数。
物主代词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和形容词的用法相似,具有形容词的性质。
在句中作定语,修饰名词,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不能单独使用。
如果名词前还有其他的定语,物主代词要放在其他定语的前面。
my pen 我的钢笔my red pen 我的红色钢笔your name 你的名字his mother 他的妈妈4.be动词用法(1)be动词(am, is, are)这三个动词常用做连系动词,在句子中起连接主语和表语的作用。
This is mymother. 这是我的妈妈。
I am nine. 我九岁了。
You are my goodfriend. 你是我的好朋友。
(2)be动词三种形式的使用主要取决于主语。
主语是第一人称I(我)时,用am,主语是第二人称you(你,你们)或名词及代词的复数时,用are,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it / he / she(它/他/她)或名词及代词单数时,用is.(3)am , is, are的意思是“是”,但不能处处翻译成“是”。
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点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等等,都是计数单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
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万位。
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做数位顺序表,如下。
5、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12367 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3647个万”6、大数的读法: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读数注意事项:“2”读作“二”;如果是大数的最高位是十位、十万位、十亿位……且最高位上的数字是“1”时,这个“1”不读,如125046读作“十二万五千零四十六”7、大数的写法: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写数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四位一级”,保证每级有四个数位,不够的要用0补足。
8、读写数检验方法: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9、写出所组成的数:对照数位顺序表把每个部分的数字分别写入,再用0补足。
如:10、大数的比较:①位数多的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11、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种方法,首先确定需要精确到的数位,将其后面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进行取舍。
最全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Unit 1 My name f s Gina.一、词汇与短语团重点单词A部分1. name n.名字:名称2. nice adj.令人愉快的:宜人的3. to常用于词原之前,表示该动词为不定式,4. meet v.遇见;相逢5. too adv 也:又;太6. your pron.你的;你们的7. Ms.(用于女子姓氏姓名前,不指明婚否)女士8. his pron•他的9. and conj.和:又;而10. her pron.她的11. yes interj.是的;可以12. she pron.她13. he pron.他14. No adv.不:没有:不是15. not adv.不:没有B部分1. zero num.零2. one num.一3. two num.二4. three num.三5. four num.四6. five num.五7. six num.六8. seven num.七9. eight num. 7k 10. nine num.九11. ten num.十12. telephone n.电话;电话机13. number n.号码:数字14. phone n.电话;电话机15. first adj.第一16. last adj.最后的;末尾的17. friend n.朋友18. China 中国19. middle adj.中间的n.中间20. school n.学校目重点短语A部分1. your name你的名字2. her name她的名字3. his name他的名字4. my name我的名字B部分1. first name/given name 名字2. last name/family name/sumame 姓3. middle name 中名4. a middle school 一所中学/初中5. in China在中国6. my friend我的朋友7. telephone/phone number 电话号码0重点句子A部分1.Hi. My name is Gina. / I am Gina. 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知识点1、观潮一、划横线的字注音。
lǒng笼罩屹立鼎沸风号浪吼恢复山崩地裂涨潮闷雷一 课文简说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让人由衷地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2、课文的第3、4自然段:(1)、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形状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
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2)、作者是从(声音)、(颜色)、(样子)这三个方面描写潮水的,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
(3)、这两段话运用了很多比喻,把潮水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和(山崩地裂);把白浪比作(白线)、(白色城墙)和(白色战马)。
(4)描写人群的句子是()。
(5)这部分内容主要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二、词句解析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而且是雄伟、壮丽、罕见的景象。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
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中,把这条“白线”比作了钱塘江上的一条白玉腰带。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丈”是长度单位,1丈约等于3.33米。
文中把水浪比作“水墙”,形容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天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形象地写了从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到来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的声响。
真是“天下奇观。
”)2 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易读错的音bì hui jì jǐ秘鲁花卉人迹罕至屋脊1、课文简说。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
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2 词句解析。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这句话形象地点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与珠穆朗玛峰紧紧相邻,因此,高耸的山峰和低陷的峡谷形成的反差才显得格外突出。
“堪称”,“堪”是“可以、能”的意思,“堪称”是指“可以称作、可以称为”,这样的壮丽景观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3、鸟的天堂一、易读错的音mang lv shu shu yao白茫茫规律数学不可计数照耀缝隙不禁树梢应接不暇一、课文简说1、《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3、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
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快乐。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二、词句解析1、(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真是一株大树”,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株大树”。
“不可计数”,“数”在这里读shǔ,意思是“计算”;“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
结合上下文对榕树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株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
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
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眼前捕捉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
这里不仅感受到鸟儿的数量多、种类多,也感受到鸟儿在这里生活的自由自在。
4、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让我们感受到大榕树枝叶茂盛,充满生机,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簇”说明(大榕树的叶子多而密)。
4、“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文中的“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文中出现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而课文题目和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4、火烧云一、易读错的音紫檀色笑盈盈红彤彤一模一样模糊一、课文简说《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难句解析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看重在讲火烧云的颜色。
"红彤彤的","着了火",形容火烧云红得很鲜艳,非常红,红成一大片。
"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说明整个天空已布满了火烧云。
这句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也写出了它的特点。
2."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句话是写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极多,绚丽多彩。
"极多"说明火烧云有多种颜色;不仅突出火烧云颜色多,而且颜色的变化极快。
作者运用了四个"一会儿"的排比句,把颜色的变化写得活灵活现。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这句话是进一步写火烧云的特点:"一时"、"又像……又像"写出了火烧云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这些形状又在不断地快速地变化。
"恍恍惚惚"说明当时人们看得并木是那么清清楚楚,也不够真切,又像这,又像那,又觉得什么也不像。
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人们观察火烧云的实际感受。
课文回顾文段选读(一)起初周围是(寂静宁静)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陆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 ǔ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2、我会在文段中划去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
3、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静寂()兴奋(激动)应接不暇(目不暇接)4、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5、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
6、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7、“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照样子,用“到处……到处……”造句。
8、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不同颜色和形态姿态各异)。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9、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文段选读(二)我们的船渐渐(逼近靠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zū)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shù)。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表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ùz ù)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âng fãng)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ì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