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业化进程
美国历史总结(时间线)

美国历史总结(时间线)美国历史总结(时间线)1:美洲原住民时代- 公元前15,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美洲原住民在北美大陆定居和发展。
- 不同部落在经济、社会和宗教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如印第安人、伊努伊特人和马雅人等。
2:殖民地时代 (1607-1776)a:英国殖民地的建立- 1607年,弗吉尼亚公司在维吉尼亚建立了詹姆斯敦殖民地,成为第一个英国殖民地。
- 随后,其他英国殖民地纷纷建立,如马萨诸塞、宾夕法尼亚和纽约等。
b:七年战争- 1754-1763年,七年战争(法印战争)爆发,法国在北美地区的殖民地失去了大片土地,英国殖民地扩张。
c:独立革命 (1775-1783)- 1775年,美国殖民地爆发独立革命,推翻英国统治。
-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签署,确立了独立的地位。
- 1783年,在巴黎和谈中,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建国时期 (1783-1800)a:建立联邦- 1787年,美国宪法起草并获得批准,建立了联邦。
- 1789年,美国第一届总统乔治·华盛顿就职。
b:路易斯安那购地和扩张- 1803年,美国通过路易斯安那购地扩大领土,从法国购得大片土地。
4:内战时期 (1861-1865)a:南北战争- 1861年,南部十一个州宣布脱离联邦,导致南北战争爆发。
- 1865年,北方胜利,废除奴隶制度,确保联邦统一。
5:工业化和西部拓荒时期 (1865-1900)a:工业化进程- 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迅速发展,铁路建设、钢铁和石油工业蓬勃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兴起。
b:西部拓荒和印第安人问题- 1862年通过土地法案,鼓励移民西部定居,导致与印第安人的冲突。
- 1890年,印第安人战争结束,西部拓荒达到顶峰。
6:两次世界大战和后冷战时期 (1900-2000)a:两次世界大战-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世界大国。
- 1941年,美国在珍珠港遭到袭击,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现代化进程的起因和过程

美国现代化进程的起因和过程20世纪初,美国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由工业化、城市化、技术革新、社会变革组成的历史进程。
它的背景是美国的资源丰富,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支持,以及独立自主的政治和法律体系的存在。
然而,这个进程并不是平滑的,一些社会问题和挑战出现了,如贫富分化、文化冲突、环境污染和国际竞争等。
本文将探讨美国现代化进程的起因和过程,以及它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上的影响和转变。
起因美国现代化进程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
以美国南北战争后的重建时期为起点,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开始发生显著的转变。
在工业领域,美国从手工业和工匠制作向机器化和大规模生产转变,创新的工艺和技术推动了制造业的快速增长。
在城市领域,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工厂和企业在城市中心开始兴起,社会各阶层的互动日益密切。
这些进程推动了美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为后来的进一步变革打下了基础。
过程美国现代化进程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过程,它的每一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变革和重新调整。
以下是几个关键影响因素。
1. 制造业的崛起制造业是发展现代化经济和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重要产业。
20世纪初期,美国制造业大规模增长,包括农业机械、汽车、船舶、钢铁、石油和化学制品等。
制造业的发展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2. 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创新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20世纪初期,美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创新,如电气化、内燃机、电话、无线电和航空技术等。
这些技术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科学教育的普及科学教育是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它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世纪初期,美国普及了科学教育,大学的科学和工程学科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研究中心之一。
4. 社会进步的倡导社会进步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权、平等、教育、医疗、劳动权利等多个方面。
美国发展史

美国发展史时间基本史实发展趋势18世纪晚期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列克星顿枪声旗帜:1776年《独立宣言》国家独立,共和政体确立联邦制度确立----《合众国宪法》内容:分权、政府权力、三权分立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原因:政治前提、条件(资源、劳动力)特点:依靠英国到自己创新现代化开始进程:开始于棉纺织业(1793年)→交通航运业(汽船、铁路)和钢铁业成就突出→制造业发展,优于欧洲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国家统一,迅速发展(原因、过程、影响)19世纪晚期- 科技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因:政治前提---政局稳定(战争胜利)条件---资源、劳动力表现:科学家的一系列发明(贝尔、爱迪生)工业化完成只要增长部门---新兴电讯业和部分重工业制造业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两个重要标志---电力时代和重工业发展影响:经济迅速发展,取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化国家1914——1918年后期参战,打败同盟国赢得战争,显示国力一战后初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走上争霸之路提出建国联,但没加入华盛顿会议:抑制日本,扩张亚太20世纪30年代危机爆发:1929年纽约股票暴跌解决危机:罗斯福新政制度完善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侵略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珍珠港事件转折:中途岛海战结束:1945.8.15日本投降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1941年通过《租借法案》,援助反法西斯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英《大西洋宪章》苏美英三国协定1942.1《联合国家宣言》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美苏冷战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20世纪50-80年代美苏争霸发展历程一、发展之路1、通过战争,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独立战争、南北战争2、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走上现代化道路二、强国之路1、重视科技,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强国2、参加世界战争,显示国力三、霸国之路1、参加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初显称霸野心“十四点原则”、提出建国联、抑制日本2、适时调整,完善经济制度从危机到新政3抵抗法西斯侵略,推动战时合作,尽显强国实力二战4、遏制社会主义,与苏联争霸冷战、争霸5、受到牵制:多极化趋势发展特点1、革古鼎新,保持发展:推翻殖民统治,废除黑奴制2、科技进步,重视创新: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3、制度创新,不断完善: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4、健全法制,维护秩序:《合众国宪法》、《宅地法》、《解放宣言》、《社会保险法》等5、强权政治,不利稳定:冷战、争霸。
美国工业化发展历程

美国工业化发展历程美国工业化发展历程始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美国工业化的一些重要阶段和特点:1. 初期工业化(1790-1850年)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冶金和采矿行业。
最早的纺织工厂出现在新英格兰地区,使用英国引进的机器和技术。
美国的冶金工业主要集中在古殿山地区,主要生产铁和钢。
同时,随着人们对西部地区的勘探和开发,采矿业也开始发展起来。
2. 基础设施建设(1850-1900年)在这一时期,美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运河和电信网络。
铁路的建设以连接东、西海岸为目标,加速了国家的统一和扩张。
运河系统的建立,如伊利运河和希尔运河,为内陆地区的商品运输提供了新的便利。
电信网络的发展,则大大加强了信息传播和商业联系。
3. 垄断扩张(1870-1910年)在这一时期,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出现,如钢铁巨头卡内基和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
这些企业通过控制生产和销售链条,形成了垄断地位。
垄断扩张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减少和经济权力的集中。
政府通过反托拉斯立法,试图遏制垄断力量。
4. 科技创新(1900-1945年)在20世纪初,美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突破。
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
亨利·福特的装配线生产模式使汽车制造成为可能,并引领了现代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发展。
此外,化学和航空工业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繁荣(1945年至今)二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显著的增长时期。
战争期间的技术创新转化为民用产品的制造和需求,推动了国内工业的快速扩张。
汽车、电器、化学和航空等行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国家之一。
总结起来,美国工业化发展历程经历了初期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垄断扩张、科技创新和战后经济繁荣等阶段。
这些阶段的特点包括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大企业的垄断扩张等,共同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美国经济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殖民地时期。
从一片未开垦的土地到如今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的时期和转折点。
本文将回顾美国经济发展史,并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
殖民地时期与早期发展(17世纪-18世纪)在殖民地时期,美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导。
农庄、种植园和渔业是殖民地经济的支柱。
主要的农产品包括玉米、烟草和棉花。
除了农业,手工业和贸易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英国对殖民地的贸易限制,如导航条例和糖 Act,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独立与工业化(19世纪前半)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获得了自主权,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机会。
在这一时期,美国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浪潮。
英国的技术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美国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棉纺织业、铁路和煤矿业的发展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
此时期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发明,如织布机和蒸汽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内战与重建时期(19世纪后半)19世纪中叶,美国发生了内战。
内战对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南方农业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
然而,在内战后,美国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建政策,通过银行体系改革和新的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的增长势头。
重建时期,美国采取了许多所谓的西部扩张政策,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定居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市场。
美国崛起为世界强国(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20世纪初,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工业化的进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
随着大量移民的到来和技术的进步,美国经济发展迅速。
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和石油工业等新兴产业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为美国的经济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萧条与新政时期(20世纪30年代-40年代)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即大萧条。
股票市场崩溃、银行倒闭和高失业率使得经济陷入衰退。
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政,包括罗斯福的“新政”政策。
欧美现代化

欧美国家现代化发展情况工业工业化是指从以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型过程。
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情况大致如下:1)欧美国家的工业起步——工业革命早期工业化。
英国为代表,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至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至此,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基本上完成工业化革命的国家。
中期工业化。
美国为代表,同期还有欧洲的法国、德国等国家。
美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812年-1814年的英美战争,随后经历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加上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第二次技术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向电气化推进,使美国在1884年成为了工业国。
同期的法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化,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德意志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由于政治动荡在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才加速了德国工业发展,德国在第一次世界(1914年)前期成为了工业强国。
晚期工业化。
日本为代表,日本工业革命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到20世纪初,工业产值已经超过农业产值,但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82%。
二战期间日本工业遭受重创,日本战后才真正进入工业化过程,1947年开始复苏,1953年达到战前水平,随后近20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到1973年,经济总量超过英、法、德水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历经30年完成工业化进程。
2)战后欧美各国工业快速发展美国是个例外,二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横财,1939年-1944年,美国工业生产提高了1.1倍。
二战结束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战后的世界呈现和平繁荣的发展环境,此后世界各国的工业得到空前发展。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被制造出来,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科人造卫星,1961年前苏联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等等,欧美国家的工业得到空前发展。
19世纪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19世纪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9世纪是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农业逐渐被工业取代,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本文将探讨19世纪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的历史背景、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其对当今美国的影响。
历史背景在19世纪,随着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及南美洲243年殖民统治结束,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交流也开始加强。
同时,美国经历了工业革命,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经济影响19世纪的工业化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美国通过工业化完成了从农业到工业的转型,工业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
其次,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人力资源,因此工品对考贸易和移民政策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最后,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运输、金融、服务业等领域也随之得到发展。
社会影响19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变化,也对美国的社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从农村搬到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城市的发展将人们聚集在一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结构。
其次,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工人阶级的崛起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工人阶级所反映的强烈不满和对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不公正,引发了美国近一个世纪的社会运动。
政治影响19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给美国政治制度带来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工商业的发展占据了经济的支配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的政治生态,工业资产阶级成为了支配阶级。
此外,由于工人阶级的崛起和社会问题的加剧,政治上开始出现了一些颠覆性的政党和运动,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
最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也迫使政治家们开始思考怎样构建一个能够更好地便利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
当今影响19世纪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正在今天的美国深刻体现。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现代商业运营方式、交通运输方式以及科技高速发展由此展露无遗。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殖民地时期。
从那时起,美国经济经历了许多起伏,创造了许多独特的经济模式和发展路径。
本文将从殖民地时期开始,探讨美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一、殖民地时期(17世纪-18世纪)在殖民地时期,美洲大陆上的英国殖民地经历了初期的艰难开拓和发展。
最早的殖民地主要依靠农业、渔业和皮毛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
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粮食和出口可可、烟草为主,而渔业和皮毛贸易则是殖民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殖民地时期的经济结构基本上是农业为主导,初期殖民地社会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主要依赖英国供给的生产资料和市场;同时,殖民地还受到贸易限制政策的影响,只能与英国进行贸易往来。
然而,随着殖民地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殖民地经济逐渐开始脱离英国的控制,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独立时期及西部扩张(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独立后,经济逐渐从传统的农业模式向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模式转变。
这一时期,美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行西部扩张,大量国内移民和探险家涌入西部地区,开垦土地,开展农业生产。
而在东部地区,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国开始兴起了一些制造业中心,如纽约、费城和波士顿等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促使了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制造业的发展使得美国开始从原始的农业经济国逐渐转型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
三、南北战争及重建时期(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19世纪中期,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这场战争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南部的农业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而北部的制造业却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
随着铁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技术创新的引进,美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重建时期是美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美国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契机。
此时,美国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发展,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日益壮大,带动了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四、大萧条及二战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经济达到了一个高峰,但随后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即大萧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的启动
LOGO
《独立宣言》 南北战争
工业革命
《独立宣言》
LOGO
背景:美利坚民族诞生;独立战争
时间:1776年7月4日
机构:大陆会议
内容:提出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和组织政府的原则 历数英王暴政和罪行,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和社殖民地军民的斗志,赢得了各 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殖民地历史
1607——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分为三大块新英格兰殖民地、中部殖民地、南方殖民地
分别代表了美国早期现代化的三条可能路径:工业资本主义、 农业资本主义、依附型经济
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拉美国家相比
LOGO
自然条件和宗主国殖民政策的差异: 1、北美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发展单一形态的殖民地经济,英国 控制较松,得以保持本地经济的独立性、完整性; 2、拉美的自然条件优越,殖民价值大,宗主国的控制更严; 3、英国与西班牙不同的殖民政策
现代化的准备
LOGO
经济边缘化与独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的两种发展趋势:南部边缘 性的种植园经济;中北部独立的农业与工商业经济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中产阶级家庭农场为主的农 业社会,但经济发展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在生产方面,以独 立自由的小农为主体;农民家庭手工业占优势,分散的手工工 场乃至一些大规模的手工工场业发展起来,新英格兰和中部殖 民地的某些工业技术达到欧洲先进水平;在贸易方面,新英格 兰各主要城市的交通问题已解决,统一的国内市场初具形态
LOGO
虽然战争令整个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但 是战后奴隶制的废除和国家的统一却也为美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对美 国人而言,内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可谓是一个 “大跃进”的年代。他们利用国内和平统一的 有利政治局面、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第二次产业 革命的先进技术成果,广泛开展了应用科学的 研究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更新,快步迈入了一个 “科技时代”和“发明时代”,新技术层出不 穷,新发明令人目不暇接。
《1787年宪法》
LOGO
——由邦联到联邦
背景:独立战争后,联邦政府软弱,国家统一
内容:美国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权的联邦制;两帮 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政体,赋予总统 极大权利
影响:使美国拥有统一中央政府的联邦国家;巩 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确立了三权分立和人民的自由权利等制 度,影响近代国家的宪法制定和民主革命运动 。
联邦的扩张与考验——南北战争
LOGO
背景: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制 度矛盾不可调和;林肯当选总统
时间:1861年——1865年
转折点: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奴宣言》
战役:葛底斯堡战役
意义:它粉碎了奴隶主分裂联邦的图谋,扫除了 奴隶制这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此后 ,美国社会政治相对稳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很快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立发展
历史传统优势: 移民国家,没有自身封建社会的历史,传统性的障碍较少, 制度创新相对容易
社会人文环境方面优势: 中产阶级与清教徒伦理:移民来源;清教徒的移民国家, 天生的中产阶级社会(平等的地位,宗教理想、工作伦理 和工具理性精神);思想进步,富于理性的上层集团
自然环境中孕育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牛仔精神
影响: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垄断企业侵害了消 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排斥中小企业的竞争。
制约:美国政府制定反垄断法
LOGO
由于科学成果被不断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给美国带来了令人震 惊的划时代巨变,革命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电力、汽车、钢铁、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在美国迅速崛起,成 为美国?业生产中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食品加工、纺织、 成衣制造、印刷、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也先后完成了技术改造 与更新,机械化水平已居世界前列。在19世纪的后40年里美国 的工业增长率始终高达4%以上,在当时的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中 首屈一指。20世纪末,仅卡内基钢铁公司一家的产量便相当于 整个英国钢铁业总产量的4/5。60年代初期,美国基本上还是 个农业国,在经济上还不得不依附欧洲,然而,到90年代,其 工业产值却已跃居世界首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龙头老 大”,其国民经济结构中工、农业比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884年,美国工业比重在国民经济中首次超过了农业,这一变 化标志着美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业社会在新世纪的曙 光中现出了端倪。
工业革命
LOGO
原因:内战结束后,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政权; 政局稳定;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的机遇 ;鼓励移民;重视教育和专利发明。
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成就:爱迪生发明白 炽灯泡;纽约建头号工业强国 成第一座中 心发电站;贝尔发明电话,创立电话公司,电 话普及等
经过:1884年,美国成为工业国;1913年美国 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影响:工业革命推动美国城市化
托拉斯
LOGO
背景: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涌现出一批新型企业;泰勒《 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科学 的基础;流水线生产制度的建立;在企业竞争加剧的 情况下,少数大企业强强联合,形成垄断组织
标志:1882年,美孚石油公司改制为托拉斯
实质:垄断组织是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为适应生产力而 实行的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
LOGO
美国
工业化
历史进程
LOGO
工业现代化的准备——殖民地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工业现代化的起步与准备 工业现代化的启动 工业革命 二战以后
LOGO
工业现代化的准备——殖民地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殖民地历史 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拉美国家相比 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
LOGO
内部经济结构的差异: 1、北美拥有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各部门经济建立在 内需之上,相互之间存在“横向经济联系”; 2、拉美经济结构单一,本国经济发展受外部市场控制,与中 心经济存在不平等交易关系,且无法相互带动
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
LOGO
地理环境优势:
孤悬海外,拥有相对独立、和平的环境,可以不受干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