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概述

合集下载

唑类药物的药理学

唑类药物的药理学

查找唑类药物的药理学唑类药物的药理学AuthorsElizabeth Dodds Ashley, PharmD, MHS, BCPSJohn R Perfect, MDSection EditorCarol A Kauffman, MDDeputy EditorAnna R Thorner, MD译审陈东生, 主任医师,教授Disclosures:Elizabeth Dodds Ashley, PharmD, MHS, BCPS Nothing to disclose. John R Perfect, MD Grant/Research/Clinical Trial Support: Merck [Antifungal agents (Posaconazole)]; Astellas [Antifungal agents (Isavuconazole)]. Consultant/Advisory Boards: Merck [Antifungal agents (Posaconazole)]; Astellas [Antifungal agents (Isavuconazole)]. Carol A Kauffman, MD Nothing to disclose. Anna R Thorner, MD Nothing to disclose.公开性原则: 陈东生, 主任医师,教授没有透露。

编辑组会认真审核作者的声明。

之间的利益冲突将会通过编辑组对文章以及参考文献的多级审评来解决。

所有的作者都必须提供与文章相关的文献,文章以及文献须严格依循UpToDate 的相关的标准。

利益矛盾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的证据和同行评议过程而更新。

文献评审有效期至:2015-09 .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2015-07-06.引言—唑类抗真菌药使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的选择大大增加。

可全身使用的唑类可被分为两组: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咪唑类(酮康唑)。

伊曲康唑市场分析报告

伊曲康唑市场分析报告

伊曲康唑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念珠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等。

随着真菌感染病例的增加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伊曲康唑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本报告旨在对伊曲康唑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现状、竞争对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市场参考和决策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章节安排和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可以简单说明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正文部分包括伊曲康唑市场现状、市场竞争对手分析和市场发展趋势预测,结论部分包括市场前景展望、建议与展望以及总结。

这样读者就能明确了解整篇报告的内容安排和主题。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伊曲康唑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现状、竞争对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决策。

同时,也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市场信息,为其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可以为伊曲康唑市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4 总结在本报告中,我们对伊曲康唑市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市场现状、竞争对手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和展望。

伊曲康唑市场目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市场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们预测,未来几年内,伊曲康唑市场将有望实现较稳定的增长。

针对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力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其次,企业需要积极开拓市场,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最后,企业需要关注消费者需求,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总的来说,我们对伊曲康唑市场充满信心,同时也对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展望和建议。

希望本报告对相关企业和机构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国产伊曲康唑在中国10年的应用

国产伊曲康唑在中国10年的应用
( 详见 参 考 文 献 ) 。文 献 主 要 为 临 床 病 例 回顾 , 仅 有 2篇文献 为 基 础研 究 。其 中 , 《 中 国麻 风 皮 肤病
药是对酮康唑结构进行改造后获得的, 主要作用于 真 菌 细胞 膜上 的关 键 酶 麦 角 固醇 合 成 酶 而 发 挥 抗 真菌作 用¨ J 。美 扶 作为 伊 曲康 唑 的 国产 制 剂 自
2 0 0 0 0 3 )
【 摘要 】 目的 证据 。方法 概述 国产伊 曲康唑 ( 商品名“ 美扶 ” ) 在 国内 1 0 a的应用情况 , 为其在 国内临床规范 、 合 理应用提供 循证学 共计检索筛选获得 4 8篇文献 , 手足体股癣 1 O
检索复 习 1 0 a来国产伊 曲康唑在 国内应用 的各 类文章。结果
准, 即G R A D E标 准 , 评 价文 献 的证据 质量 。
2 结 果
以检索 式 “ 国产伊 曲康 唑 D a t e : 2 0 0 3 — 2 0 1 3 ” ,
在 中 国知 网 ( C N K I ) 、 万方数据平 台、 中 国 生 物 医 学文 献 服务 系 统 总共 检 索 到 1 0 4篇 ( 分别 为 2 6 、
4 6 、 3 2 篇) 。排除重复 、 与“ 国产伊 曲康 唑” 或“ 美 扶” 应 用 无关 的 文 章 , 最 后 整 理 收集 到 4 8篇 文 献
2 0 0 0年上 市 以来 ,已广 泛用 于各 种 浅 深 部 真 菌 病 及 真菌 相关 疾 病 的 治疗 , 其 确 切 的疗 效 、 低 廉 的治 疗 价格 , 为 临床 医师 和 患 者 都 带 来 了 更 好 的选 择 。
本 文就 近 1 0年 来 美 扶 在 中国 的应 用 进 行 综 述 , 为

伊曲康唑口服液经验性治疗肺部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口服液经验性治疗肺部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口服液经验性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发表时间:2013-10-12T16:44:13.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郑宏[导读] 其抗念珠菌疗效至少与氟康唑相当,但抗曲霉菌效果优于氟康唑,给药方式灵活,患者耐受性良好,临床费用低。

郑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222000)【摘要】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口服液经验性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应用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肺部真菌感染23例。

给予伊曲康唑口服液200mg,每日2次,疗程4周。

结果临床有效率86.9%(20/23),真菌清除率73.9%(17/23),不良反应发生率8.7%(2/23)。

结论伊曲康唑口服液经验性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少,经济,用药方便,适用于基础疾病得到控制,症状稳定的患者。

【关键词】肺部真菌感染伊曲康唑口服液【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091-02 近年来,真菌感染率逐渐上升,且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营养状况差,应用各种侵袭性操作多,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糖皮质类激素,或由于合并糖尿病等疾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逐年增加,如能及时选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我院呼吸内科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对于23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经验性给予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3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61-83岁,平均71岁。

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15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4例,肺癌化疗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真菌感染易感因素有: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11例,无创通气5例,联合或应用广谱抗生素>2周者4例,反复应用糖皮质激素3例。

所有患者均清晨清洁口腔后留痰液行真菌涂片查到真菌孢子及菌丝,真菌培养连续2次以上阳性且为相同的致病菌,或经气管插管取得的痰液标本行真菌培养阳性。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观察

03
统计分析。
研究内容与结构
•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研究对象:选取确诊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 研究分组: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伊曲康唑组和氟康唑组。 •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辅助治疗方法,如外用药物、生活指导等。 •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不良反应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 结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 • 研究结论:总结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04
治疗结果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治愈率
伊曲康唑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氟康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症状改善时间
伊曲康唑组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氟康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皮损消退时间
伊曲康唑组的皮损消退时间明显短于氟康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不良反应比较
本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总结词
探讨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最佳方案 。
详细描述
本研究通过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 临床疗效观察,发现两种药物在杀菌效果、复发率、不 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选择最适合患者的 治疗方案。对于一般轻中度患者,可以选择使用伊曲康 唑;对于较严重的患者或复发性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氟 康唑。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及时 调整用药方案。
观察组
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每天两次,每次200mg,连续服用两周 。同时外用伊曲康唑乳膏,每天两次,连续使用两周。
疗效评价标准与方法

肺烟曲霉菌感染治疗方案

肺烟曲霉菌感染治疗方案

一、概述肺烟曲霉菌感染(Pulmonary Aspergillosis)是一种由烟曲霉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肿瘤患者等。

肺烟曲霉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死亡。

本文旨在探讨肺烟曲霉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二、诊断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基础疾病、用药史等。

2. 体格检查:注意肺部体征,如呼吸音、湿啰音、干啰音等。

3. 实验室检查:(1)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等标本的涂片检查,观察是否有曲霉菌菌丝。

(2)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等标本的真菌培养,观察是否有烟曲霉菌生长。

(3)血清曲霉菌抗原检测,如血清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

4. 影像学检查:(1)胸部X光片或CT检查,观察肺部是否有结节、空洞、肺炎等表现。

(2)必要时可行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支气管黏膜、肺泡等部位是否有曲霉菌感染。

三、治疗方案1. 抗真菌治疗(1)两性霉素B:为首选药物,适用于重症患者。

剂量为0.5-1.0mg/kg/d,静脉滴注,连续2-3周。

之后改为口服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维持治疗。

(2)氟康唑: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剂量为400-800mg/d,口服,连续4-6周。

之后改为200-400mg/d维持治疗。

(3)伊曲康唑: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剂量为200-400mg/d,口服,连续4-6周。

之后改为100-200mg/d维持治疗。

(4)伏立康唑:适用于重症患者。

剂量为200-400mg/d,口服,连续4-6周。

之后改为100-200mg/d维持治疗。

2. 免疫调节治疗(1)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症患者,可减轻炎症反应,剂量为泼尼松1-2mg/kg/d,口服,连续2-4周。

之后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

(2)利妥昔单抗:适用于免疫抑制患者,剂量为375mg/m²,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4周。

探究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

探究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

探究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让我们了解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

它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感染,通常表现为红色皮疹、瘙痒、疼痛等症状。

这种病菌喜欢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繁殖,因此常见于脚趾间、腋下等部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曾多次就医,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但症状总是反复发作。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治疗的时候,我的一位医生建议我尝试一下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适用于治疗各种真菌感染,包括马拉色菌毛囊炎。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使用这种药物,没想到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开始使用伊曲康唑之前,我进行了详细的皮肤检查和真菌培养,以确定病因和感染类型。

医生告诉我,伊曲康唑的用药方法是每天一次,每次一片,连续使用一周。

在这期间,我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没有遗漏任何一次。

用药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症状有所缓解,红色皮疹变得更加淡化,瘙痒和疼痛感也明显减轻。

到了第五天,症状已经大幅度改善,皮肤恢复了光滑,不再是之前的粗糙和瘙痒。

完整的用药周期结束后,我再次进行了皮肤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显示感染已经完全清除。

通过这次治疗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神奇效果。

它不仅迅速缓解了我的症状,而且彻底清除了感染。

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持续的复查至关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反复发作。

在这里,我想提醒广大患有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朋友们,不要灰心失望,也不要盲目尝试各种治疗方法。

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疾病的阴影,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

我的治疗经历让我对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充满信心。

我相信,只要大家积极配合治疗,这种疾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的。

希望我的经历能为大家带来希望,让我们一起加油,战胜病痛,重拾健康!在我被马拉色菌毛囊炎困扰的那些年里,我尝试了无数的治疗方法,但都没有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病中的应用及病例分享 ppt课件

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病中的应用及病例分享  ppt课件
17
直接镜检:可见到典型的菌丝及链状孢子。 真菌培养: 确定为红色毛癣菌。 诊断: 难辨认面癣;激素依赖性皮炎。
18
治疗:伊曲康唑胶囊(斯皮仁诺) 100mg,日2次,第一周派瑞 松,每日2次外用;第二周,舍他 康唑,每日2次外用。两周后症状 明显好转, 2周后停用抗真菌药,局部给予 0.1%他克莫司外用。
色(PAS)和(或)六胺银染色(GMS),可见角质层 中有菌丝。
10
治疗原则
外用制剂:唑类、丙烯胺类、环吡酮类等药物外用制 剂均可用于浅部真菌病的治疗。
系统性治疗适应症:对于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泛发 或反复发作以及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例,可选用系 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系统性治疗常用药物为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
27
患者就诊时图片
28
真菌学检查
真菌镜检为阳性,镜下可见菌丝。 该患者未行真菌培养。 诊断:股癣
29
治疗
治疗:该患者免疫力较低,范围较大,曾外用药物治 疗效果欠佳,未行真菌培养,故选择广谱抗真菌药物 斯皮仁诺。
伊曲康唑胶囊(斯皮仁诺) 200mg,Qd,外用环吡酮胺乳膏,2周复
诊时,部分皮损已消退,鳞屑减少,以暗红色色素沉 着斑为主。现在继续用药治疗中。
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病及病例分享
1
第一部分
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病概述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病情曾有缓解,但始终未彻底治愈。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曲康唑概述
伊曲康唑基本信息:
产品名称:伊曲康唑
CAS 号: 84625-61-6
分子式: C35H38Cl2N8O4
分子量: 705.63
分子结构:
别名:斯皮仁诺;依他康唑
熔点: 166°C
标准: EP7.0
外观:类白色粉末
用途:广谱抗真菌药
贮藏: 2-8℃避光,凉处密闭保存。

伊曲康唑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广谱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为人工合成的三氮唑衍生物,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其抗菌谱和抗菌机制与克霉唑相似,但对曲霉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抗菌活性,对浅部、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均有抗菌活性,其抗菌谱较酮康唑更广更强,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效应。

本品对皮肤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絮状表皮癣菌)、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糖秕孢子菌属、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属、枝孢霉属、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他的酵母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但伊曲康唑不能抑制根霉和毛霉的生长。

伊曲康唑分子中的一个氮原子可与真菌细胞内P450分子中亚铁血红素上的亚铁离子相结合,从而抑制P450羟化酶催化的羊毛甾醇脱14α-甲基化反应,使羊毛甾醇到麦角甾醇的转化受阻,羊毛甾醇等前体积聚,膜化学组成改变,膜联结酶功能紊乱,通透性增加,细胞内液外溢,从而达到抑制和杀菌的作用。

本品与真菌P450系统的结合相当牢固而与哺乳动物P450系统结合较弱,使药物对人的毒性大大降低。

临床伊曲康唑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如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类球孢子菌病、着色真菌病、孢子丝菌病、球
孢子菌病等。

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

药代动力学:
餐后立即服用伊曲康唑,生物利用度最高。

口服伊曲康唑200mg后(4.6±1.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其血药浓度为(0.32±0.16)mg/mL。

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8%,全血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0%,在肺、肾脏、肝脏、骨骼、胃、脾脏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比相应的血浆浓度高2~3倍。

在富含角蛋白的组织中,尤其是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倍,而药物清除与表皮再生过程有关。

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7日后已测不到药物的血药浓度,但皮肤中药物仍可保持治疗浓度达2~4周。

开始治疗一周后,在甲角质中就可以测到伊曲康唑,3个月疗程结束后,其药物浓度仍至少存在6个月时间。

本品存在于皮脂中,汗液中也少量存在。

伊曲康唑同时也集中的分布在易于受到真菌感染的部位。

在阴道组织中治疗浓度持续的时间是:200mg一日一次治疗3日,可持续2天;200mg一日2次治疗1日,则可持续3天。

伊曲康唑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产生大量代谢产物。

其中之一是羟基化伊曲康唑,体外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与本品相似,生物分析法测得抗真菌药物水平约为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本品水平的3倍。

本品血浆中清除呈双相性,终末半衰期为(23.8±4.7)小时。

经粪排泄的原型药约为所用剂量的3~18%,经肾排泄的原型药则低于所用药剂量的0.03%,大约35%以代谢物形式在一周内随尿液排泄。

临床应用与适应证:
伊曲康唑适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用于全身性真菌感染,如曲霉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他多种少见的全身性或热带真菌病。

2,用于口腔、咽部(国外资料)、食管(国外资料)、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以及真菌性结膜炎、真菌性角膜炎。

3,用于浅部真菌感染,如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

4,用于皮肤癣菌和(或)酵母菌所致甲真菌病。

用法用量:
胶囊剂:为达到最佳吸收,伊曲康唑胶囊应餐后立即给药,胶囊必须整个吞服。

1.念珠菌性阴道炎:每次200mg,每天二次,疗程为1天或每次2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3天;2.花斑癣:每次2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7天;3.皮肤真菌病:每次1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15天; 高度角化区(如足底部癣、手掌部癣)需:延长治疗15日,每次100mg,每天一次,程序为15天;4.口腔念珠菌病:每次1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15天;5.真菌性角膜炎:每次200mg,每天一次,疗程为21天;6.对于一些免疫缺陷病人,如白血病、艾滋病或器官移植病人等,采用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真菌感染时,伊曲康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能会降低,剂量可加倍。

7.甲真菌病:1)冲击治疗:每次200mg,每天二次,连用一周为一个冲击疗程。

对于指甲感染,推荐采用两个冲击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周;对于趾甲感染,推荐采用三个冲击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3周。

2) 或者采用连续治疗:每次200mg,每天一次,连用三个月。

本品从皮肤和甲组织中清除比血浆慢,因此,对皮肤感染来说,停药后2~4周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对甲真菌病来说在停药后6~9个月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

注射剂:刚开始2天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每日2次,以后改为每日1次。

第1,2 天治疗方法:每日2次,每次1个小时静滴200mg伊曲康唑。

从第3天起:每日1次,每次1个小时静滴200mg伊曲康唑。

静脉用药超过14天的安全性尚不清楚。

药物相互作用:
1.诱酶药物:如利福平和苯妥英可明显降低本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因此,当与诱酶药物共同服用时应监测本品的血浆浓度。

2.体外研究表明,在血浆蛋白结合方面,伊曲康唑与丙咪嗪、心得安、安定、西咪替丁、消炎痛、甲糖宁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之间无相互作用。

3.已报道当使用本品超过推荐剂量时,与环孢菌素A、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有相互作用。

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应减少剂量。

4.已报道本品与华法林和地高辛有相互作用。

因此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应减少剂量。

5.尚未观察到本品与AZT(齐多夫定)间的相互作用。

6.尚未观察到伊曲康唑对炔雌醇和炔诺酮代谢的诱导效应。

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不适,如厌食、恶心、腹痛和便秘。

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可逆性氨基转移酶升高、月经紊乱、头晕和过敏反应(如瘙痒、红斑、风团和血管性水肿)。

有个例报告出现了Stevens-Johnson综合征(重症多形型红斑)。

已有潜在病理改变并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大多数患者,在接受伊曲康唑长疗程治疗时可见低血钾症、水肿、肝炎和脱发等症状。

有个例报告出现了外周神经病变,但是否与服用伊曲康唑有关还不能肯定。

稳定性: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溶液,应在室温下避光贮存,防止冷冻。

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颗粒出现和是否变色。

配制后溶液在室温或冷藏且避光的条件下可保存48h。

临床评价:
体癣、股癣及足癣,治愈率或显效率80%以上。

花斑糠疹治愈率达90%以上。

阴道念珠菌病真菌转阴率达80%。

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组织胞浆菌病80%可获临床治愈或显效。

注意事项:
1.对持续用药超过1个月的患者,以及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疲劳、腹痛或尿色加深的患者,建议检查肝功能。

如果出现异常,应停止用药。

2.伊曲康唑绝大部分在肝脏代谢,因而肝功能异常患者慎用(除非治疗的必要性超过肝损伤的危险性)。

3.当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终止治疗。

4.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本品的排泄减慢,建议监测本品的血药浓度以确定适宜的剂量。

药物过量:
一旦发生,应采取支持疗法,包括洗胃。

伊曲康唑不能经过血液透析清除,无特殊的解毒药。

化学性质:
从甲苯中结晶,熔点166.2℃。

pKa3.7。

几不溶于水和稀酸溶液。

急性毒性LD50(14天)小鼠,大鼠,狗(mg/kg):>320,>320,>200口服。

用途:
三唑环的咪唑类抗真菌药。

通过阻止细胞色素P-450包括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激活,使14,α-甲基甾醇不能脱氢、不能转化为麦角甾醇,从而使真菌的生长增殖受到抑制,有强的亲
脂性,可穿过生物膜,抑制膜与真菌的结合。

其抗菌谱和酮康唑相似。

对表浅性真菌病如阴道和口腔念珠菌病、皮肤霉菌病等有效,并可望成为深层真菌感染病如隐球菌性脑炎(艾滋病人)的高效安全的药物。

用于敏感真菌所引起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花斑糠疹及皮肤真菌病。

用途:
合成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

生产方法:
从间二氯苯出发,经和酮康唑完全相似的反应可得到化合物(I)。

化合物(Ⅰ)再和1-乙酰基-4-(4-羟基苯基)哌嗪缩合,接着水解脱去乙酰基,和对硝基氯苯缩合,氢化还原,氯甲酸酯酰化,然后和水合肼反应后再环合,烷基化得伊曲康唑。

其中间体1-乙酰基-4-(4-羟基苯基)哌嗪可以哌嗪为原料,经下面的反应来制备。

其它相关cas:cas:609-14-3;cas:70476-82-3;cas:84625-61-6;cas:4439-02-5;cas:2857-97-8;cas:8021-39-4
其它相关产品: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盐酸米托蒽醌;伊曲康唑;胡椒乙腈;三甲基溴硅烷;木榴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