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义务与责任

浅谈教师的义务与责任

浅谈教师的义务与责任

一、教师职业的定位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定位

1993年10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其中的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这一职业进行了定位,对教师的概念作了科学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职业可以划分为专门职业和普通职业,而教师职业就属于专门职业。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把各级各类教师列入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因为,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教师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

2、教师是教育者,促进了个体社会化

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书和育人。教师首先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教师所面临的对象不是物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自己思维和思想的人,有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规范学生的行为品格。如果只传播知识而不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他将培养出来的人被称为废品。一个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而不传授知识,那他的学生只是一个次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学生这一个体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学校是他们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场所。在他们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教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与义务。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学生的行为、品格,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特点。教师职业的特点最大地体现于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1、传道者角色

伟大的唐代诗人韩愈曾经在《师说》里讲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现代社会虽然呈现出道德观、价值观多元化特点,但是,教师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去引导学生。此外,教师还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也有着示范和引导作用。

2、授业、解惑者角色

教师把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且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智慧,帮助学生解除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3、示范者角色

瑞士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去影响学生,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4、管理者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比如: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但是,教师组织和管理活动所面临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具有自己主观能动性、有自己主观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教师的管理活动带来了复杂性。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管理活动中,要防止放任自流和强迫命令两种错误的管理方法,一定要找到正确、有效的管理方式。

5、朋友角色

师生关系最融洽的一种关系就是朋友关系。学生希望、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自己的老师把他们当做朋友,在学习、生活和人生方面得到老师的指点与教导,希望老师能够和他们一起分担痛苦和忧伤,与他们一起来分享快乐和幸福!

6、研究者角色

社会在变,人也在变。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教育,而是要不断地研究自己的工作,灵活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学的实验与改革,不断地参与教学研究,不断反思、学习与创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二、教师的义务与责任

教育部周济部长曾阐述了当代教师面临的三项主要责任,即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指教师的教育责任,还包括教师的社会责任。教育责任,集中体现在学校中的学生身上,对于天真无邪的学生,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铸造新的灵魂,使之成为有益于社会的群体。教师对学生的负责,就是对社会、对民族、对未来的负责。教师的社会责任,是指教师治理周边环境所担负的责任。处在变革的社会中,学校时常受到“大众文化”的侵袭,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不时给学校管理带来麻烦,影响学校的正常的教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担当起保护学生的责任。自觉抵制一切侵害学生的行为。根据《教育法》、《教师法》规定,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教师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理当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教师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表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自觉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除了遵守宪法和法律外,教师还必须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在传授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品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当遵守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一味地重视智育,而应当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其次,教师还应该遵守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具体教学工作安排。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把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在传授科学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思想修养,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文明行为的好习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法制教育。

(四)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但作为一个权利人,学生也享有人格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不能泄露学生的隐私,不能侮辱、歧视学生,不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应当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活动中,教师应该制止对他所负责教育管理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侵犯行为。教师有义务批评和抵制社会上出现的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保持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自身修养。不断思考和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蔡秀梅的例子就诠释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与责任。2006年4月,蔡秀梅用她丈夫原本计划投资铜矿的600万元,在伽师建起一所颇具规模的幼儿园——友好中心幼儿园。刚开始,幼儿园教师不会说维语,孩子听不懂汉语,面对这样的局面,蔡秀梅睡不着觉。她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琢磨与维族孩子们交流的教学方法。蔡秀梅根据维吾尔族家长与孩子告别时要拥抱一下的习惯,探索出了肢体语言教学法。每天,她带领教师们站在园门口,迎接孩子们时先拥抱一下,然后抚摸一下孩子的后脑勺。她又根据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特性,采用音乐教学法。她自己先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然后再教会幼儿园的老师们。以后只要维吾尔族的音乐播放起来,孩子们就会翩翩起舞。孩子们的摩仿能力很强,蔡秀梅就依据孩子的这种特性琢磨出了口令教学法。采取维吾尔族教师与汉族教师搭班的方式,通过口令,给孩子们示范什么是坐下,什么是起立。这种形象、具体的口令教学法,让孩子们学习双语既快又牢靠。在蔡秀梅的带动下,她这个团队共创造了20多种教学法。

2007年7月份,蔡秀梅将工作由运城调到了伽师县, 她放弃了县教育局局长的职务,却当上了双语小学的校长,因为她内心充满着奉献新疆、在伽师县推

广双语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让她有了在新疆扎根、推广双语的理念。

一直到现在,她坚守着双语小学和友好中心幼儿园,她说过:“只要这里需要我,我会继续努力做下去,与孩子们在学习中一起成长、进步。”就是因为她内心的这份责任感与义务感,使得她在新疆伽师县稳稳扎根。

三、教师怎样更好地履行义务与责任

(一)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应该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准确地掌握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出现知识性错误是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学科专业素养。以此为基础,教师还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科知识体系上做到融会贯通,做到脉络清晰,做到如鱼得水。

其次,教师除了掌握学科知识,还应该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教师如果因为自己知识面窄而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就会影响到老师的威信,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世界,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最新消息,不断学习与研究,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上如鱼得水。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师应该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对教育功能和素质教育有全面的认同,同时还要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包括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

其次,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基本能力是教育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与学生交流、传递教育信息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课间活动管理能力等等。其中,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做到表达准确、明了、流畅、明快、形象、活泼。教师还应该提升自己的管理课堂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一个再好的老师如果连课堂纪律和秩序都管理不了的话,肚子里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班里会乱成一团,教学秩序会被打乱。良好的课堂秩序与纪律是基础。

再次,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探究。当今世界变化非常快,信息传递速度也快,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每天浏览新闻,参

与教学课堂实验,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对自己历年来的教学经验寻找规律,写成一些小论文或小文章,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三)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据调查,我国学生喜欢教师的前五种品质是:尊重学生,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教学方法好。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了很多内容,如:热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公平客观、耐心、幽默等。坚定的教育信念、广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等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

伽师县双语高中姚转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